解剖一具成年(约30岁)男性标本时,见其两侧睾丸位置异常(图1),此种变异较少见,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明确下颌后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与下颌角之间的解剖关系,为下颌角截骨术中避免损伤下颌后静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2侧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解剖观测下颌后静脉的走行、构成、长度、外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下颌后静脉位于下颌骨后缘,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合成.起始处外径为(5.6±2.6)mm,长度为(4.46±2.08)cm.围绕下颌支后缘静脉长度为(4.27±0.80)cm,围绕下颌体下缘静脉长度为(2.02±0.42)cm.结论:在改脸形手术中预切除下颌角的后缘和下缘均有静脉围绕,尤其在下颌支后缘的中段,静脉口径粗大,与下颌支之间仅隔以菲薄骨膜,在下颌角截骨术中要注意避免损伤此静脉.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介绍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应用小切口间接复位,经皮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23例.小切口间接复位后,在胫骨内侧骨折两端建立皮下隧道,钢板经此隧道安放在胫骨内侧骨膜外,少数螺钉固定.结果:随访23例,所有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钢板固定可靠,未见断裂与松动.结论: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的范围和临床意义.方法:解剖经防腐固定血管灌注的成人尸肝标本56例,从正后方剖开肝后下腔静脉,测量肝静脉入口的大小和位置,追踪其行程和引流范围.结果:直径大于5 mm的肝静脉行程长,引流范围广,入口汇聚于二个区域:肝静脉汇聚于肝后下腔静脉上部,副肝静脉汇聚于肝后下腔静脉下部,二者之间存在一个稀疏间隙;小于5mm的肝静脉,分布散行程短,引流范围小,就近入注腔静脉.结论:根据直径大于5mm的肝静脉的分布规律,结合其临床意义,把肝后腔静脉分为上、中、下三段,第二肝门位于上段长(21±4)mm,第三肝门位于下段长(36±10)mm,肝门间段长(17±9)mm.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右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一例,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测量胫骨内侧平台低点至腓骨头(FH)尖端高度的差距(DPF),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胫骨假体(TP)设计及胫骨平台截骨提供参数.方法:华南地区成人60侧骨性正常膝关节(正常组,年龄:16~78岁,平均40.3岁);退行性骨性关节炎膝60侧(OA组,年龄:40~85岁,平均69.3岁);两组中男、女均为30侧.摄膝关节正位X线片,在X线片上测量DPF.采用析因分析和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各组DPF差别.结果:DPF值如下:正常组(8.29±0.93)mm,其中,男性为(8.67±0.92)mm,女性为(7.90±0.79)mm;OA组(7.40±0.94)mm,其中,男性为(8.05±0.82)mm,女性为(6.75±0.51)mm.正常组和OA组DPF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男、女性DPF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适合华南地区的TP厚度在6~9mm范围内,男性7~9 mm;女性6~8 mm;TKA术前应该常规测量DPF,胫骨近端截骨时要防止误伤腓侧副韧带(FCL).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第二肝门血管的形态及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意义.方法:用30例动脉灌注乳胶标本测量肝上缘至膈肌距离,肝上缘可分出的各肝静脉的直径、长度、间距、与右冠状韧带的距离.观察肝静脉的汇入情况.结果:肝上缘至膈肌距离为(1.15±0.29)cm,有20例可于肝上缘分出肝左后上缘静脉,可于肝上缘分出右后上缘静脉的只有2例;有86.7%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共干,另有2例有2支肝中静脉,左支与肝左共干,右支单独存在.各肝静脉之间有外科间隙.结论:紧贴肝上缘打开肝周韧带,不易损伤膈肌和肝静脉,出血少、速度快,可以使第二肝门获得良好的手术显露;腹腔镜肝切除时一般在肝实质内切断肝静脉,在个别情况也可以预先在第二肝门结扎切断肝静脉.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仿生型BG-COL-PS-HYA复合支架材料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方法: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种植于BG-COL-HYA-PS、BG-COL复合材料、58SBG支架上,用MTT法、ALP活性测定等观察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情况.通过体外实验方法,观察其生物相容性.结果:成骨细胞在BG-COL-HYA-PS材料上能良好粘附、增殖,而在58SBG材料上粘附差、细胞逐渐死亡.MTT法结果显示:联合培养后,BG-COL-HYA-PS组的OD值为0.314±0.004,5天时达到0.621±0.002,分别为58SBG组的1.49倍和1.44倍,P<0.05.结论:仿生型BG-COL-PS-HYA复合支架具有天然骨分级结构和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诱导成骨细胞增殖方面性能优越,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报道应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结果:18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3周断蒂,术后随访1.5~18个月,所有患者对前臂、手部功能和外形表示满意,但供区瘢痕较明显.结论:应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单、供区隐蔽、风险小、疗效好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应用解剖学研究中常常涉及距离、直径、角度等的测量,研究报道中的英文摘要和英文论文往往需要对这些测量结果用英文进行表达,本文拟对应用解剖学论文中长度、直径、角度和距离等的相关英文表达进行较为系统的分类和总结,用以指导医学科研人员的英文写作.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报道应用缝线指外牵引来预防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术后的粘连效果.方法:在10倍的手术显微镜进行清创,用津下缝合法行肌腱端端缝合,外加连续内翻缝合,之后分别在断腱远近端缝一线牵出伤口作为牵引线.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术后半年TAM法作疗效评定.优:35指,良:12指,可:5指.总的优良率:93.4%.结论:本方法使肌腱的抗拉力强度大,牵引线还可使吻合口减张,有利于肌腱早期的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女性,50岁,主因下腹痛1周,检查发现子宫肌瘤于2006-03-31入院.1周前因下腹痛在社区卫生院予输液抗炎治疗稍有好转,来我院复查,做彩超示:子宫切面内径约7.5 cm×5.1cm,形态失常,轮廓线不规则,体积稍大,回声不均匀,后壁可见一大小约3.5cm×4cm肿块图像,形态呈圆形,边缘清楚,内部为低回声,分布不均质,后方回声无变化,子宫内膜线居中.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对一成年男性尸体进行解剖时见其左侧肌皮神经变异,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以直肠系膜为中心,探讨直肠癌手术切除术的佳的解剖层次.方法:应用尸体标本27例、新鲜尸体标本10例、临床取材标本10例,分别进行解剖、测量及灌注.结果:直肠系膜是由直肠周围包裹在盆脏筋膜周围之内的脂肪组织、神经、血管、淋巴管等组成.直肠系膜上端与乙状结肠系膜相连续,下端与直肠肛管相连接,盆腔内的生殖管道,髂内血管,盆自主神经及盆腔侧壁的肌肉均为壁层筋膜覆盖,外面是一层光滑的盆脏筋膜,长8~10 cm,宽6~8 cm,直视下清晰可见脂肪、毛细血管等.结论:直肠系膜是被盆筋膜脏层完整地包裹着的脂肪、血管和淋巴即称为直肠系膜,是一独立的解剖单位;从常规病理可见直肠系膜是由脂肪、血管和淋巴组织组成;MRI及VCH上直肠系膜清晰可见.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根据锁骨形态特点,探讨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入路.方法:成人锁骨标本60个,防腐成人尸体(8具)的肩关节标本16个.测量锁骨长度、锁骨窄处直径、锥状结节处入钉点区域及该部位入钉在锁骨内的固定长度.结果:锁骨长度为(144.34±6.48)mm;窄处直径为(9.40±1.92)mm.锁骨锥状结节至肩锁关节内侧进针范围为(32.86±5.18)mm;该范围内近及外穿刺点打入的克氏针均可通过锁骨前弧凸点,穿行长度短为(74.28±1.16)mm,长为(98.86±2.16)mm.肩关节标本解剖显示,锁骨外侧端与肩胛冈形成向内侧开放的角度,锥状结节以远部分比相应的肩胛冈高(8.24±0.62)mm.左、右侧锁骨测量结果经t检验两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锁骨锥状结节处可作为微创手术入路及入钉点区域,该部位入钉可在锁骨内穿行足够的固定长度.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额肌腱膜悬吊术和异体硬脑膜额肌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应用改良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23例(31眼),应用异体硬脑膜额肌悬吊组术治疗22例(30眼),所有病例上睑下垂均≥ 4mm,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良额肌悬吊组:满意25眼,良好6眼,未矫正0眼.无复发.异体硬脑膜额肌悬吊组:满意23眼,良好7眼,未矫正0眼.复发2例.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手术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可作为重度上睑下垂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VEGF-C和Flt-4在胃癌组织及淋巴管的表达,探讨癌细胞淋巴管转移机理.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胃癌早期和进展期癌细胞和淋巴管VEGF-C和Flt-4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各期胃癌的癌细胞中均见到VEGF-C和Flt-4阳性表达,淋巴管内皮细胞仅见到F1t-4阳性表达;进展期胃癌两种蛋白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都高于早期癌.结论:癌细胞YEGF-C和Flt-4的表达与肿瘤进展呈正相关;淋巴管上Flt-4的表达也与胃癌的进展呈正相关.推测VEGF-C可能通过其受体Flt-4诱导胃癌组织淋巴管发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髋臼唇的形态及在髋关节生物力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取成人髋关节标本60个,测量髋臼唇在距髋臼顶点前后30°、60°、90°、135°处的宽度和厚度,观察髋臼唇撕裂的位置,测量大小,测量由髋臼唇增加的髋臼腔的容积.结果:髋臼唇在距髋臼顶点前90°宽(8.82±2.20)mm,在髋臼顶点处厚(5.56±1.56)mm.髋臼唇撕裂的发生率为81.7%(49/60例),多发生在髋臼的前上象限(80%),撕裂的大小为(2.5±0.2)cm(0.5~4.5 cm),髋臼唇可使髋臼腔的容积增加33%.结论:髋臼唇是维持髋关节正常生物力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髋臼唇撕裂是引起髋部疼痛的原因之一.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静脉移植物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30个静脉移植物再塞标本中MCP-1、CD68(巨噬细胞的标记物)、CD31(内皮细胞的标记物)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片,图片用Silicon GraphicsOctane进行处理.结果:在正常静脉血管中,MCP-1表达很弱;外膜中有少量CD68免疫阳性细胞,中膜和内膜中少见;CD31免疫阳性细胞仅在血管腔内皮细胞和外膜小血管中可见.在病变静脉血管,MCP-1在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呈强阳性;CD68免疫阳性细胞在外膜、中膜和内膜均可见到;CD31免疫阳性细胞不仅出现在血管腔内皮细胞和外膜小血管内皮细胞,且在中膜小血管内皮细胞也大量出现.免疫双重染色显示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均表达MCP-1.结论:人静脉移植物MCP-1的表达上调,且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关系密切,提示MCP-1对静物移植物炎症细胞的浸润及新内膜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确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阻塞部位的作用.方法:通过对35例OSAHS男性患者行多导睡眠仪、MRI及纤维喉镜检查配合Muller's运动检查(FEMM)、同时对30例男性健康人的上呼吸道进行MRI检查,将两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判定OSAHS患者上呼吸道狭窄的部位及狭窄程度,客观评价MRI对检查OSAHS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OSAHS患者的上呼吸道截面积明显小于健康人,轻度OSAHS患者多存在腭咽平面狭窄;中重度组OSAHA患者大部分所有平面都存在狭窄,但中度组以腭咽狭窄较明显,而重度组所有平面均存在较明显的狭窄,这种狭窄主要是由于口咽部周围软组织增生及软腭过长、肥厚及舌根宽大、肥厚所致.结论:MRI检查可判定OSAHS患者上呼吸道狭窄的部位及狭窄程度,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对预估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