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阶段康复护理对闭合性跟腱断裂缝合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孙炉燕;陈丽芬;方伟娟;杨莉;陈震霞;宋欢

关键词:分阶段康复护理, 闭合性跟腱断裂, 功能恢复, 效果
摘要:目的 探析分阶段康复护理在闭合性跟腱断裂缝合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接受闭合性跟腱断裂缝合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分阶段康复护理,总结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Arner-Lindholm评分显示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阶段康复护理应用于闭合性跟腱断裂缝合术中效果确切,实用价值显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后第2天和出院前2天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结果 入院后第2天,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2天,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艳梅;顾美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气囊仿生助产术在促进自然分娩助产效果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 研究并分析气囊仿生助产术在自然分娩中助产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采取气囊仿生助产术进行分娩的产妇作为实验组,将采取常规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的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实验组Apgar评分在8分以上的新生儿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自然分娩的产妇予以气囊仿生助产术进行助产分娩,可减少产后出血率,缩短了产妇的产程时间,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作者:卢美秀;秦发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在产后抑郁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在产后抑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产科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产妇均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心理状态均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有助于改善产妇产后的心理状态,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对产妇及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居金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产前心理护理对初产妇满意度及分娩方式的影响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满意度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02月~2017年06月柳州二空医院收治的分娩产妇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观察组产妇分娩结局中,同对照组剖宫产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提高程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患者环境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情感满意度方面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提高程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产妇的心理疏导对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作用,实施优质的心理疏导,可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率.

    作者:韦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运用在PICC置管患者治疗中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探讨

    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普外科2016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PICC置管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根据入院单双日的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PICC导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113.1±43.2)d,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88.5±22.1)d;观察组静脉炎、导管阻塞、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6%(1/35)、5.71%(2/35)、2.86%(1/35),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4.29%(5/35)、17.14%(6/35)、11.43%(4/35).两组上述三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有效延长置管时间并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及治疗效果.

    作者:马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经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护理干预对策分析

    目的 对于需要进行经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来说,并不是进行手术后就可以痊愈,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也是十分关键的.所以本文针对如何对进行过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100例需要进行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手术后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同时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策,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问卷观察其对术后护理是否满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论 医院要做好术后护理工作,避免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等问题,使患者更加满意医院的护理.

    作者:林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中的护理人员30名进行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对比护理人员培训前后护理满意度及理论知识合格率情况.结果 经培训后,护理人员的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 对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采取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卢进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人性化护理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人性化护理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母婴同室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 在母婴同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提升产妇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雪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康复护理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筛查吞咽功能障碍的方法,并提出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患者92例,采用随机划分方式,行一般护理模式的为对照组,给予早期吞咽障碍筛查与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并对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比较整体吞咽障碍情况,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早期筛查吞咽障碍,并给予相应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吞咽障碍程度的降低.

    作者:胡兆君;张婧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0例,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并总结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ESEA)和生活质量评分(SF-3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较低,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能够切实改善患者预后质量,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作者:张云飞;赵霞;许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口腔护理联合干预对口腔溃疡患者的影响

    目的 本文将探究口腔护理联合干预对口腔溃疡患者的影响,使其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146例口腔溃疡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实施口腔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饮食干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5%)明显优于对照组(54.7%);观察组总满意度(100%)明显优于对照组(56.1%).结论 针对口腔溃疡患者,实施口腔护理联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琼;敖春燕;廖福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浅谈自粘性弹力绷带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优势分析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便于某些特殊药物,例如高浓度、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肿瘤靶向药物等及血液的输注,甚至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通道.但是,临床上,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留置时间长短不一,留置时间短的患者反复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增加患者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本文将自粘性弹力绷带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优势进行综述.

    作者:陈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26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26例接受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平均分成A组和B组,各63例.A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B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观察对比发现,B组相较于A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时长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围术期护理方法应用于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冯培芳;周艳娇;赵冰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研究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10月到医院就诊的适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选择外周静脉穿刺法,观察组患儿选择经腋静脉穿刺法.对比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36±1.12)d,与对照组患儿的(3.11±1.20)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56%,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0.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适用经腋静脉穿刺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张冬青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对其进行严密的心电图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总结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各种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给患者制定适合的抢救措施及治疗护理.结果 52例患者中,2例死亡,其余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正确的识别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江丽嫚;麦爱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严重胸腹外伤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 分析讨论急救与护理在严重胸腹外伤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严重胸腹外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两组,各2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急救;观察组使用特殊急救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和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依次为100.00%和85.1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感染率依次为96.30%和77.7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特殊急救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患者感染率,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作者:朱雯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CRRT治疗前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经验总结

    目的 对危重症患者进行CRRT治疗的临床效果作出分析和护理经验总结.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危重症治疗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CRRT治疗并归纳临床治疗效果与经验总结.结果 接受调查的45例患者在进行了373次的透析治疗后,病情有显著好转迹象的35例,10例死亡.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现象的出现.结论 对危重症患者在开展CRRT治疗时进行优质护理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婉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救治的小儿肺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情况.结果 两组的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消失、退热、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明显更高.结论 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各项症状明显好转,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易兰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同伴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探究

    目的 观察同伴教育应用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对患者早期社会心理适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分成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86例.同时招募13名永久性结肠造口手术多年后的患者,同时由医院的造口治疗医生实施培训研究,考核完成后结为同伴教育人员.治疗组在出院后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同伴教育者实施有效的电话随访,对照组在出院后每间隔1个星期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工作者进行访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的3个月后造口相关的知识和社会心理适应水平.结果 治疗组在相关知识评分及社会心理评分两个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同伴教育应用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对患者早期社会心理适应的效果显著.

    作者:付兰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