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昀;范联
病案是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它完整、客观、连续地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和诊疗经过.在医院晋级过程中是必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通过我院晋级的实际情况,谈谈病案管理的一些经验.
作者:刘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余入院,患者于2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呈阵发性,有时能自行缓解,有时有恶心、呕吐,自认为有胃病,在我院行彩超检查,发现腹部有包块,考虑有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在我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有一男拳大小的包块,同时有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妇产科先行卵巢肿瘤切除和子宫切除术,再请普外科医生上手术台,术中发现小肠肿瘤距屈氏韧带约20cm,小肠有旋转,同时发现回盲部位于右上腹部,合并肠旋转不良,术中先行小肠切除术,术中切除距肿瘤上下约10cm的肠管,切除后,再行肠旋转不良矫治术,术中充分游离回盲部系膜,将十二指肠表面的纤维索充分松解,松解后结肠位于左侧腹部,小肠位于右侧腹部,小肠已无旋转,术中同时将阑尾切除.
作者:尹丽;陈林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疼痛有着密切关系,疼痛程度往往随着心理状态的改变而变化.如产妇情绪镇定,精神放松,分娩则无痛或疼痛轻微,如情绪紧张、恐惧不安,则疼痛较重,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时的心理护理使待产妇在待产过程中保持佳的精神状态而达到产程顺利进展,为保证顺利生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心理护理在产程中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侯玲军;叶娟;马爱玲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总动脉内-中膜(IMT)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冠心病老年患者测定血清Hcy水平,并同时做颈动脉超声检查,以颈总动脉IMT有无增厚作为分组标准.其中颈总动脉IMT增厚组48例,非增厚组24例,两组进行性别、年龄、Hey、TC、TG、LDL、HDL、高血压病患病率、2型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并对颈总动脉IMT增厚组中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颈总动脉IMT增厚组血清Hcy水平、TC水平、高血压病患病率高于非IMT增厚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自变量Hcy及LDL对颈动脉IMT增厚有显著影响,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Hcy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作者:赵娅;张书富;徐患芬;杜月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1997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共做心内直视手术666例,由于护理工作与麻醉、体外循环及手术医生配合默契,技术热练,细心主动,无1例患者手术死亡,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士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我院67例桥本病人(病理证实)行甲状腺手术的原因.结果显示桥本病临床表现颇为复杂,术前分别诊断为甲状腺肿瘤(46例)、桥本病合并肿瘤(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和原发性甲亢(2例).本组均有甲状腺包块,有压迫症状7例,有包块疼痛3例,高代谢症状3例,甲状腺扫描冷结节28例,抗微粒体抗体(MCA)>150%19例,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50%26例,但未予重视.建议在桥本病与甲状腺肿瘤难以鉴别时,应测定血中MCA和TGA及甲状腺穿刺活检.
作者:杨文翔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心理因素和不孕不育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两者间存在着互动性的循环促进和制约机制.一方面,不孕不育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患者极易发生心理失衡等不良现象,尤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情感波动幅度大;另一方面,消极或乐观开朗的心理反应,会抑制或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逐渐得到了认可和重视.
作者:郝凤瑞;梁爱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上报的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ADR引起器官系统的损害等方面统计分析.结果:192例ADR中男性少于女性;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高;以抗感染药物引起ADR居首.结论:加强ADR的检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王尉;田桂珍;雷玉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本文通过对我院205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分析,结合年龄与发病率的关系及其愈后的随访观察,探讨脓肿的发病原因、手术原则、内口的临床特征以及脓肿复发;瘘管形成的原因,着重阐述切除感染肛腺、感染内口及脓肿充分引流是根治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者:龚永章 刊期: 2008年第18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其优点是减轻患儿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护合理用药时间,而且很大程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杜新春 刊期: 2008年第18期
食道癌是临床消化内科中疑难杂症之一,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临床以电子胃镜检查结果为主要诊断依据,以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确诊;临床分上中下三个病位,其预后很差,属中医噎嗝的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时梗噎不顺或饮食不下,食入即吐,身体逐渐消瘦.西医对位一般采用手术治疗、高位以内科治疗为主,但疗效不理想.笔者临床采用中医治疗,对缓解食道癌引起的吞咽困难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卢继林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迪散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我门诊牙本质过敏患牙100颗,用迪散脱敏荆进行治疗.结果:半年有效率90%、1年有效率76%、2年有效率61%.结论:迪散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安全有效.
作者:修殴芳;李岩涛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糖尿病病史长,可合并高黏血症、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一系列合并症,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本组采用肝素治疗76例有合并症的糖尿病病人,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珍;杜洪斌;王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前子宫良性病变的治疗方法仍是以经腹全子宫切除为主.经典式子宫全切术切除了子宫宫颈及宫旁韧带造成患者盆底松弛和影响性生活质量,现采用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无上述缺点,效果良好,见报告如下:
作者:王七元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正常儿童脑电图α波形特点与其智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对209例7~11岁正常儿童进行脑电图检查及智力测量.采用SPSS 11.0软件系统对比分析α波波形规则程度与IQ总分、言语、操作大项目得分、分项得分之间关系.总结α波波形特点与智力之间的关系.结果:α波规则程度与IQ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成正相关;α波规则程度与IQ言语、操作得分及分项目得分均无明显相关差异.结论:α渡规则程度反映儿童大脑发育成熟程度,与智力有明显相关性,但只反映大脑整体的成熟,与具体脑功能发育无关.
作者:庞启明;李雁翎;张宝华;孟宪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0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无并发症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EBN),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降低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冯美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HELLP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5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出现胎盘早剥3例,严重腹水5例,脑水肿2例,产后出血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孕产妇治愈24例,死亡1例,死亡率4%;25例围产儿中存活20例,死亡5例,死亡率20%.结论: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是提高母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黄国娟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对55例确诊为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片进行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性激素.结果:55例患者服药期间均出现暂时性闭经,有38例直接进入绝经期,有7例月经改变为稀少,并出现轻度潮热症状.5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不规则子宫出血均未再复发,用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雌激素、孕激素、促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均下降.结论:米非司酮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是目前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理想药物.
作者:吕燕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瞳孔的形状变化.方法:对8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瞳孔形状进行观察.其中壳核出血46例,丘脑出血20例,脑桥出血10例,脑叶出血5例,小脑出血3例,尾状核头部出血2例.结果:本组86例脑出血患者,有12例出现瞳孔形状改变,边缘呈锯齿形、卵圆形、不规则形、梭角形等变化,12例中有10例死亡;余74例瞳孔形状仍呈圆形.结论:本组8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大多数(74例,占全部病例86%)瞳孔形状呈圆形、规整;少数病例(12例,占全部病例14%)的瞳孔形状出现变化.瞳孔形状出现变化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瞳孔形状圆形无变化者.
作者:段伟;罗德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鼍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严重的并发症,至今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本文通过对110例产后出血病例分析,探索产后出血的原因,寻找对策,以降低孕产妇病死亡率.
作者:谭庆华;刘丽萍 刊期: 200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