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腹部手术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刘利智;姜雅萍;胡梅

关键词:腹部手术, 呼吸功能锻炼, 术前, 皮格马利翁效应, 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呼吸功能锻炼的影响,促进患者自觉积极进行术前呼吸功能锻炼,从而提高依从性.方法 将59例将进行腹部手术的男性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随机选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入院时就臆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实施呼吸功能锻炼指导.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平均每次锻炼时间、每天锻炼次数及术后3 d内咳嗽排痰的主动性.结果 观察组每次锻炼平均时间较对照组长、每天锻炼次数较对照组多(P<0.05).术后咳嗽排痰,观察组也较对照组积极、主动.结论 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能提高患者术前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大效能地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下肢开放性损伤患者冲洗加负压封闭引流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冲洗引流法在下肢开放性损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3例下肢开放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进行人工皮封闭后采用常规中心负压吸引,观察组进行人工皮封闭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加中心负压吸引(简称冲洗引流法).比较两组患者引流通畅、感染、人工皮干结变硬情况和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所需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引流效果比较,观察组引流通畅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人工皮干结变硬情况和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面感染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开放性损伤行人工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时,采用冲洗引流法能促进引流通畅、减少人工皮干结变硬情况、缩短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所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永秀;袁晓妮;朱静;胡小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卒中康复期患者PICC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结报道36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应用PICC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对策,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因神经损伤、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功能训练等原因,36例使用PICC的患者发生了插管后局部渗血、脱管、导管堵塞、静脉炎、贴膜过敏、穿刺部位感染等护理问题,针对每个护理问题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周君桂;周春兰;刘芳;蒋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前切除保肛手术后生存质量调查

    目的 了解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前切除保肛手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 使用欧洲癌症协会组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及结直肠癌专用问卷,对58例行前切除保肛术的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出院后首次门诊随访时(术后第4周)、术后第3个月(化疗中期)、术后第6个月(化疗结束)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术后总的生存质量、生理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性功能、性满意度及对预后的期望及疼痛、泌尿道症状及男性性功能在术后第4周、第3个月、第6个月随时间延长逐渐好转;而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便秘症状、排便问题与体质量下降问题在术后3个月内变化不明显,术后第6个月则明显减轻.结论 本组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术患者总的生存质量在术后6个月内是动态变化的,从术后4周、术后3个月至术后半年呈现明显改善趋势.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需根据前切除保肛术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

    作者:杨婕;李晓玲;陈增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骶尾部不同分期压疮疮面温度测量与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压疮、压疮不同部位的温差关系,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红外测温仪每天同一时段测量354例骶尾部Ⅱ-Ⅳ期压疮中心温度、压疮边缘温度与旁开5 cm正常皮肤温度,计算3个部位的温差.结果 不同分期压疮中心、边缘、周边正常皮肤温度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90,P<0.001),不同分期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29,P=0.009),分期与部位间具有交互作用(F=3.006,P=0.019),说明不同分期的压疮及压疮不同部位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结论 各期压疮疮面温度均高于正常皮肤温度,认为炎症反应等因素可使局部温度升高.为避免局部温度升高增加组织代谢的氧负荷,根据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压疮治疗中不宜应用热疗设备进行热疗.

    作者:高少茹;刘莉;钟小晶;谭杏贤;刘凡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脏介入治疗后弹力绷带更换时间的探讨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后更舒适、安全的弹力绷带包扎方法,以减少包扎致皮肤破损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方法 将88例心脏介入检查治疗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24 h后拆除弹力绷带,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术后8 h更换弹力绷带1次,24 h后拆除绷带.结果 两组患者局部皮肤破损、睡眠时间、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睡眠时间延长,皮肤破损、出血发生率较少.结论 心脏介入术后弹力绷带术后8 h更换1次的方法安全可行,减少了患者皮肤破损、出血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睡眠,有利于康复.

    作者:宁清秀;李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护理学报》第2A期继续教育思考题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融入整体护理的理性思考与展望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伴随循证医学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观念和模式,如同整体护理一样,现正逐渐渗入到护理的各个领域.随着循证护理的产生和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EBN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卫生保健专业人员重视,对于临床护理研究和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王新田;刘雅莉;杨克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头孢呋辛钠注射液致迟发型过敏性休克1例报道

    头孢呋辛钠为第2代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与青霉素的基本结构相似,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1],具有高效、抗菌谱广等特点.近年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头孢呋辛钠引起的过敏反应较轻,引起过敏性休克更是少见[2].

    作者:张云琴;李翠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由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导致的营养状况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透析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一项强有力的预测因子[1].欧美6个透析中心的联合评价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3%有轻至中度营养不良,8%为重度营养不良[2].

    作者:潘惠芳;吴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创伤性肩袖损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开始早期康复锻炼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相关原因,为统一康复训练实施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6年9月-2008年11月收治的59例创伤性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的抗炎、消肿、银杏叶针活血及短波、低频脉冲治疗;均于术后0~6周采用肩关节制动功能锻炼.观察组同时于术后第1天始按创伤性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计划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对照组按传统保守方法于术后第6周开始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均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肩的功能状况.结果 除术后第4周两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术后第8周、第12周、第16周、第20周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创伤性肩袖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在无痛原则下,肩关节的功能锻炼越早进行效果越好.

    作者:张荣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胃管与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比较

    目的 比较胃管与鼻空肠管2种肠内营养途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住院号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一组采用胃管,另一组采用鼻空肠管.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2、第5、第10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记录两组置管10 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消化道出血、反流、误吸及吸人性肺炎;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评定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人住监护病房的时间,分析经济与效益的关系.结果 置管后第5天鼻空肠管组的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均高于胃管组,第10天鼻空肠管组的总蛋白、前白蛋白的含量均高于胃管组;鼻空肠管组反流率低于胃管组;两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示鼻空肠管组预后优于胃管组;鼻空肠管组比胃管组人住监护室的时间短: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使用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木冬妹;张美芬;杨玉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43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使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了解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分析法.结果 本组患者抑郁评分是(55.56±9.68)分,高于国内常模(t=22.95,P=0.000),抑郁发生率86.4%.生活质量得分是(58.21±12.87)分.其中病程>15年者、年龄≥60岁者、有并发症者、糖化血红蛋白>7%者、下岗无业者、每天不参加体育锻炼者、重度抑郁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均较高,提示其生活质量相对较差.病程、工作状态是生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B分别是1.025、3.315).结论 糖尿病患者86.4%存在抑郁情绪,生活质量水平相对较低,病程、工作状态是生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提示应根据病程、工作状态、年龄、并发症、日常活动等具体情况,对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安诺;李惠萍;周利华;郑红英;沈大洋;曾臻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民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民族护理本科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建立针对不同民族护理本科生的培养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彭美慈等修订的评判性思维量表,对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1-4年级本科护生(2005级-2008级)进行普查.评判性思维得分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民族本科护生之间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其他少数民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分别是(283.65±26.75)、(279.92±30.71)、(266.94±27.99)、(266.40±30.82)、(270.70±18.80)分.汉族与维吾尔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汉族与哈萨克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分析能力和认知成熟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回族与维吾尔族、回族与哈萨克族除在认知成熟度方面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本科护生在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较高,不同民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不同.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养成与宗教信仰、民族个性、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整个护理教育过程息息相关,护理院校针对不同民族护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各民族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对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工作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少鹏;罗满;张艳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台州市老年大学学员家庭护理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沿海地区城市老年人对家庭护理的需求情况,为家庭护理的进一步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护理需求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台州市2所老年大学共77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调查的老年人对家庭护理有一定的需求,需求前3位项目依次为:血压监测、健康咨询和饮食指导;不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对家庭护理的需求基本相同;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对家庭护理有不同的需求.结论 台州市老年居民对家庭护理有一定的需求,但不同群体需区别对待,需要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积极探索,创造出切合实际的家庭护理服务模式.

    作者:黄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商品名:泰能)为一种广谱抗生素,适用于多种病原体所致和需氧/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以及在病原菌未确定前的早期治疗.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商品名:乐凡命)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对于不能口服或经肠道补给营养,以及营养不能满足需要的患者,可静脉输注本品以满足机体合成蛋白质的需要.

    作者:胡飞;凌晓红;郑碎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编读往来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脉冲式冲管预防甘露醇输注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甘露醇加温输液加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预防经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导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7-2009年每年1-3月住院经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治疗的清醒患者83例,按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观察组43例和常规组40例.两组均将20%甘露醇加温至25~35℃后以每125 ml不超过15 min的速度静脉滴注.观察组在甘露醇药液输完后用生理盐水10 ml脉冲式注射冲管,即每推注1 ml暂停1 s,再推1 ml,如此反复,直至推完,然后接上常规液体或正压封管.常规组在甘露醇药液输完后直接接上常规液体或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较常规组延长.结论 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可降低甘露醇输注所致静脉炎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作者:林华瑶;王惠莹;王秋杏;蚁泽宜;黄志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治疗逆行岛状皮瓣血运障碍患者的护理

    总结30例患者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术后出现血运障碍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的护理经验.术后第1个24 h内每30 min严密观察皮瓣1次,主要观察颜色、温度、毛细血管的充盈反应以及肿胀情况;24 h后每1 h观察皮瓣1次,至术后3 d;3 d后每4 h观察皮瓣1次.本组有5例患者术后2~6 h内出现动脉供血不足,25例患者术后22 h内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均在30 min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应用地塞米松后每15 min观察皮瓣1次,并仔细记录用药后皮瓣的反应,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做好体位护理:5倒皮瓣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患肢平放于床上,以利于动脉血流;25例静脉回流障碍患者,患肢抬高10~20 cm,以利皮瓣静脉及淋巴回流.同时做好敷料管理,术后伤口敷料底层保持湿润,以利于伤口生长及减少敷料干燥对皮瓣形成压迫.经精心治疗与护理,30例出现血运障碍的皮瓣,完全成活27例,大部分成活2例,1例大部分坏死,改行其他皮瓣治疗.认为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在皮瓣血运障碍可疑的情况下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能有效改善逆行岛状皮瓣血运障碍.

    作者:李晓莲;刘东昕;林镇荣;黄晓晖;杨峰涛;曾润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容量负压玻璃吸引瓶在持续膀胱冲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大容量负压玻璃吸引瓶在持续膀胱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80例持续膀胱冲洗患者按入院奇偶数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引流袋接尿管持续引流;观察组采用大容量负压玻璃吸引瓶持续引流.比较两组术后发生凝血阻塞例数、膀胱痉挛例数、尿细菌培养结果、尿红细胞计数、人均冲洗液量、人均耗材、人均持续冲洗时间、人均护理时数.结果 两组尿细菌培养均无阳性病例,无尿路感染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尿红细胞计数、人均冲洗液量、人均材料消耗、人均持续冲洗时间、人均护理时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大容量负压玻璃吸引瓶进行持续膀胱冲洗省时、省力,能减少术后出血、凝血阻塞及膀胱痉挛的发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郑秀云;吴伟仙;郑建萍;郑巧燕;李倩倩;程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5月-2008年6月重叠综合征行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相同护理措施,观察组出院后由无创通气专科护理小组负责,对患者进行持续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半年,电话随访第1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个月1次,上门指导前2个月每半月1次,后4个月每月1次,患者若出现疑问或不适则随时电话咨询、门诊随诊,必要时上门指导;对照组出院后采取常规指导,即1周内由责任护士电话回访1次,以后由医生确定下次复查时间,不给予其他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无创通气治疗的依从性、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6个月时血气分析值、肺功能检测值、经多导睡眠仪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长呼吸暂停时间、长低通气时间、夜间低血氧饱和度及Epworth嗜睡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次数、住院次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重叠综合征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认识程度,保证无创通气技术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依从性,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沈国娣;冯学仁;李晓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