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娣;冯学仁;李晓勇
目的 探讨阴道塞药加擦洗在妇科手术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妇科已婚择期手术患者,分为阴道塞药加擦洗组、阴道擦洗组和阴道灌洗组各40例.3组患者分别在阴道准备前后取宫颈拭子送细菌培养,比较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 3组患者阴道准备后宫颈细菌培养的阳性例数均明显下降,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准备前后3组患者宫颈细菌培养阳性例数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的效果相当.结论 阴道塞药加阴道擦洗法在妇科术前准备的应用中达到满意消毒效果,且减少了术前阴道擦洗次数.
作者:王晓慧;孙亦珍;谷丽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应用6 min步行试验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力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根据每分钟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为依据制定活动计划,观察组采用依据6min步行试验结果制定的个体化活动计划对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结果 锻炼3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完成率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应用6min步行试验结果制定运动锻炼计划可较好地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活动耐力.
作者:宋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5月-2008年6月重叠综合征行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相同护理措施,观察组出院后由无创通气专科护理小组负责,对患者进行持续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半年,电话随访第1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个月1次,上门指导前2个月每半月1次,后4个月每月1次,患者若出现疑问或不适则随时电话咨询、门诊随诊,必要时上门指导;对照组出院后采取常规指导,即1周内由责任护士电话回访1次,以后由医生确定下次复查时间,不给予其他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无创通气治疗的依从性、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6个月时血气分析值、肺功能检测值、经多导睡眠仪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长呼吸暂停时间、长低通气时间、夜间低血氧饱和度及Epworth嗜睡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次数、住院次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重叠综合征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认识程度,保证无创通气技术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依从性,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沈国娣;冯学仁;李晓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伴随循证医学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观念和模式,如同整体护理一样,现正逐渐渗入到护理的各个领域.随着循证护理的产生和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EBN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卫生保健专业人员重视,对于临床护理研究和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王新田;刘雅莉;杨克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后更舒适、安全的弹力绷带包扎方法,以减少包扎致皮肤破损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方法 将88例心脏介入检查治疗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24 h后拆除弹力绷带,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术后8 h更换弹力绷带1次,24 h后拆除绷带.结果 两组患者局部皮肤破损、睡眠时间、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睡眠时间延长,皮肤破损、出血发生率较少.结论 心脏介入术后弹力绷带术后8 h更换1次的方法安全可行,减少了患者皮肤破损、出血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睡眠,有利于康复.
作者:宁清秀;李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头孢呋辛钠为第2代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与青霉素的基本结构相似,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1],具有高效、抗菌谱广等特点.近年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头孢呋辛钠引起的过敏反应较轻,引起过敏性休克更是少见[2].
作者:张云琴;李翠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17例新生儿期患儿采用经导管介入方法治疗危重肺动脉瓣狭窄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的护理.患儿人室前完善各监护仪、抢救物品及药品的准备,认真核对患儿术前各项检查结果,控制室温27~29℃,并对手术床进行加温;患儿人室后用小枕协助置合适体位,并根据季节需要选用加温的布类包裹四肢固定后,设置射频打孔发生器于备用状态,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本组术中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心包积血,1例低氧血症,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由于发现及时,积极干预后均预后良好.17例患儿介入治疗均获成功,存活16例,1例术后1 d突发病情变化猝死.
作者:黄小梅;袁静;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沿海地区城市老年人对家庭护理的需求情况,为家庭护理的进一步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护理需求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台州市2所老年大学共77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调查的老年人对家庭护理有一定的需求,需求前3位项目依次为:血压监测、健康咨询和饮食指导;不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对家庭护理的需求基本相同;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对家庭护理有不同的需求.结论 台州市老年居民对家庭护理有一定的需求,但不同群体需区别对待,需要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积极探索,创造出切合实际的家庭护理服务模式.
作者:黄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由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导致的营养状况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透析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一项强有力的预测因子[1].欧美6个透析中心的联合评价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3%有轻至中度营养不良,8%为重度营养不良[2].
作者:潘惠芳;吴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容量负压玻璃吸引瓶在持续膀胱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80例持续膀胱冲洗患者按入院奇偶数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引流袋接尿管持续引流;观察组采用大容量负压玻璃吸引瓶持续引流.比较两组术后发生凝血阻塞例数、膀胱痉挛例数、尿细菌培养结果、尿红细胞计数、人均冲洗液量、人均耗材、人均持续冲洗时间、人均护理时数.结果 两组尿细菌培养均无阳性病例,无尿路感染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尿红细胞计数、人均冲洗液量、人均材料消耗、人均持续冲洗时间、人均护理时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大容量负压玻璃吸引瓶进行持续膀胱冲洗省时、省力,能减少术后出血、凝血阻塞及膀胱痉挛的发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郑秀云;吴伟仙;郑建萍;郑巧燕;李倩倩;程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压疮、压疮不同部位的温差关系,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红外测温仪每天同一时段测量354例骶尾部Ⅱ-Ⅳ期压疮中心温度、压疮边缘温度与旁开5 cm正常皮肤温度,计算3个部位的温差.结果 不同分期压疮中心、边缘、周边正常皮肤温度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90,P<0.001),不同分期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29,P=0.009),分期与部位间具有交互作用(F=3.006,P=0.019),说明不同分期的压疮及压疮不同部位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结论 各期压疮疮面温度均高于正常皮肤温度,认为炎症反应等因素可使局部温度升高.为避免局部温度升高增加组织代谢的氧负荷,根据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压疮治疗中不宜应用热疗设备进行热疗.
作者:高少茹;刘莉;钟小晶;谭杏贤;刘凡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前切除保肛手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 使用欧洲癌症协会组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及结直肠癌专用问卷,对58例行前切除保肛术的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出院后首次门诊随访时(术后第4周)、术后第3个月(化疗中期)、术后第6个月(化疗结束)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术后总的生存质量、生理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性功能、性满意度及对预后的期望及疼痛、泌尿道症状及男性性功能在术后第4周、第3个月、第6个月随时间延长逐渐好转;而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便秘症状、排便问题与体质量下降问题在术后3个月内变化不明显,术后第6个月则明显减轻.结论 本组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术患者总的生存质量在术后6个月内是动态变化的,从术后4周、术后3个月至术后半年呈现明显改善趋势.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需根据前切除保肛术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
作者:杨婕;李晓玲;陈增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实行出院后上门随访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出院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上门随访组和电话随访组各50例.电话随访组出院后定时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饮食、肢体活动、皮肤情况、家庭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电话指导.上门随访组出院后分别由2位专科护士实施连续上门随访,了解患者的意识、心理、肢体活动、管道护理是否正确、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等并进行实地指导.比较出院1年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上门随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电话随访组为46%,上门随访组明显低于电话随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后给予上门专科护理和康复指导,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并且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作者:沈泉妹;贾亚平;金钰梅;朱明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9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合并ARDS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要点包括:针对患者的无助、悲观甚至恐惧心理,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充分镇静,减少人机对抗现象,镇静达到2~4级水平,避免增加氧耗和意外拔管;纠正致命性的低氧血症,使用封闭吸痰装置维持呼气末正压,适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综合措施,避免继发感染.对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则指导其正确呼吸,避免人机对抗,避免并发症发生.本组治愈5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
作者:朱顺芳;季长娥;邓秋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1例先天性valsalva窦动脉瘤破裂与房间隔缺损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心力衰竭的预防和观察,发热、胸痛护理等.及时抽取静脉血做培养,耐心解释每次抽血的目的 ,减轻患者的焦虑;高热多在午后和晚上发生,定时观察和降温;用药期间勤监测肾功能;给予营养护理和焦虑的心理护理.本例患者病情稳定转外院手术治疗.
作者:王含芝;吴燕;何蕾;余美飞;罗飞;田文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报道36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应用PICC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对策,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因神经损伤、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功能训练等原因,36例使用PICC的患者发生了插管后局部渗血、脱管、导管堵塞、静脉炎、贴膜过敏、穿刺部位感染等护理问题,针对每个护理问题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周君桂;周春兰;刘芳;蒋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开始早期康复锻炼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相关原因,为统一康复训练实施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6年9月-2008年11月收治的59例创伤性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的抗炎、消肿、银杏叶针活血及短波、低频脉冲治疗;均于术后0~6周采用肩关节制动功能锻炼.观察组同时于术后第1天始按创伤性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计划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对照组按传统保守方法于术后第6周开始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均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肩的功能状况.结果 除术后第4周两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术后第8周、第12周、第16周、第20周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创伤性肩袖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在无痛原则下,肩关节的功能锻炼越早进行效果越好.
作者:张荣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对手术室专业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的初期阶段进行总结评价,为核心能力培训的开展提供可借鉴资料及进一步整改依据.方法 根据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训练框架,自2008年11月开始对人员进行定级、定岗、定职责,分别实施各层级个性化培训,采取护士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手术医生评价3方面综合的方法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所有护士均认为该培训方法能迅速提高临床工作能力,92.3%认为增强了管理学习时间的能力,使自己明确努力的方向,90.6%的护士认为提高了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86.7%手术医生认为护士的专科知识和手术配合能力有很大提高.结论 核心能力培训是符合专科发展趋势、可操作性强的在职教育方法,其实施已初见成效,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分析、评价.
作者:林岩;潘丽芬;谭淑芳;彭刚艺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