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和CT在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于卫中;杨建秀;刘力波;周相臣

关键词:超声, 输尿管癌, 癌诊断, 早期诊断, 少见肿瘤, 泌尿系统, 病理证实, 癌患者, 资料, 位置, 手术, 收集, 临床, 报告
摘要:输尿管癌是泌尿系统中的少见肿瘤,由于其位置深,早期诊断困难.我们收集了8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癌患者的超声和CT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胎儿宫内窘迫临床病例分析

    胎儿宫内窘迫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围产儿死亡和儿童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正确、及时地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做合理的处理则十分重要.本文就我院4年内分娩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182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高红云;邹新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近年来,由于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对高血压病的研究也逐渐深入,除应用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病外,人们还越来越认识到生活方式、心理和社会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因此,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走出对高血压病认识的误区,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发展和预后的基本影响因素,防止人为的血压波动,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国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的状况调查

    为了提高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成功率,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避免人工流产对妇女造成的身心伤害,笔者对2001年6月~2005年12月1138例非意愿妊娠在我院施行人工流产术者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苏蕴杰;张晓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超声和CT在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输尿管癌是泌尿系统中的少见肿瘤,由于其位置深,早期诊断困难.我们收集了8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癌患者的超声和CT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刘力波;周相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小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8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分为轻比重组和重比重组,均采用CSEA麻醉方法.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375%轻比重布比卡因2ml(轻组)与0.45%重比重布比卡因2ml(重组).结果 腰麻后15分钟麻醉平面重组高于轻组(P<0.01).轻组1.6%利多卡因用量显著多于重组(P<0.05).低血压发生率:重组25%,轻组12.5%;恶心呕吐发生率:重组30%,轻组10%,具有显著性差异.轻组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到0~Ⅰ级所需时间较重组快(121分钟对180分钟).结论 小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用于腰麻具有对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对循环影响小的特点.

    作者:赵显峰;韩帮桂;刘振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桥本病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5年收治甲状腺恶性肿瘤240例的临床资料,桥本病共189例,38例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占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的20.1%,占甲状腺癌的15.8%,并存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34例,滤泡状癌3例,1例B细胞淋巴瘤;治疗均一期完成手术,2例行根治性手术,6例行一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30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或全切术,随访止今,无复发、死亡.结论 桥本病与甲状腺癌并存率高,诊断困难,对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结节掌握手术探查指征十分必要,及时手术探查,降低桥本病合并恶性肿瘤的误漏诊率.正确诊断有利于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作者:杨莉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62例弱视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索传统弱视治疗方法在弱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162例弱视儿童均用1%阿托品眼水散瞳.采用网膜检影法验光,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同时用遮盖及精细目力训练(均未使用弱视治疗仪).每月复诊一次,根据视力调整遮盖比例及精细目力训练的具体方法,每半年验光一次,据客观验光度数及眼位情况,调整眼镜度数.结果 传统弱视治疗方法,效果良好,经济适用.结论 弱视治疗疗效与患儿就诊的年龄、弱视的类型及程度有关.

    作者:庞慧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纳洛酮对肝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肝性脑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均予以去除诱因,及支链氨基酸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0.8mg纳洛酮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天3次,观察72小时.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氨水平及β-内啡肽水平进行比较,观察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53.1%,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两组β-内啡肽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姜齐宏;彭安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15例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人心肌梗塞发病率近年来有所增加,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5月收治的心肌梗塞中青年人1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慧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卵巢甲状腺肿4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卵巢甲状腺肿4例中右侧3例,左侧1例,其中1例为增生性甲状腺肿,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盆腔肿块症状.光镜下2例肿瘤全部含甲状腺组织,2例肿瘤为混合性,50%以上由甲状腺组织组成,其他为成熟畸胎瘤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结论 卵巢甲状腺肿是发生在卵巢的少见的单胚层高度特异性成熟畸胎瘤,多为良性,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作者:傅文胜;张景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表现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表现,提高FNH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 18例(24个病灶)的影像资料.结果 4/4个病灶CT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影;92%病灶在CT增强扫描动脉期为均匀高密度或明显高密度;96%病灶在门静脉期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38%病灶在延迟后平衡期扫描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52%为等密度;50%病灶内有纤维分隔或瘢痕.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它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杨红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58例外耳道异物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耳道异物的取出方法.方法 根据外耳道异物不同,采取不同方法予以取出.结果 58例异物均一次取出,无一例鼓膜及外耳道损伤.

    作者:於清;张和平;范苏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补肾活血清热法治疗抗磷脂抗体阳性致复发性流产30例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是一组针对各种带负电荷磷脂的异质性自身抗体的总称,研究表明它能够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的磷脂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及通过各种途径引起血栓形成.对于孕产妇,抗磷脂抗体阳性而不予治疗,约70%以上自然流产,或宫内胎儿死亡,因此,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是复发性流产的重要的免疫性因素之一.

    作者:刘巧玲;侯莉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布拖县1986~2005年麻疹流行分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20年间累计报告860例,年均发病率33.60/10万,病亡12例,病死率1.4%.现将流行特点及原因分析于下:

    作者:童仕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后磨牙完全性纵折裂的治疗和修复

    1临床资料本组共30例,其中男17例,年龄为25~60岁.其中活髓折裂为12例,死髓牙为18例,均为冠部的颊舌向纵裂,并波及髓室底的牙齿.折裂后的部位及数目见附表.

    作者:马明谦;姚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与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分别为52、48例及健康体检者50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对T3和TNF-α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随冠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血清FT3明显降低,而TNF-α明显升高.与冠心病心绞痛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FT4、TSH略有下降,但与急性心肌梗死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FT3与TNF-α呈负相关(r=-0.54).结论 冠心病AMI时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冠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炎症因子水平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作者:张春雨;宋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MEK-7222K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评价

    MEK-7222K是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全新推出的一款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该仪器采用多种先进的技术对血液中各种有形成分进行多达22项的指标分析,并附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直方图和粒细胞的分类图,能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反映细胞正常及异常的分布和形态等优点.为了对其检测性能有全面的了解,我们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SCH)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关测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赵波;高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护理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舒适护理作好健康教育,以获得患者的心理支持,调节情绪稳定,分散患者对疼痛注意力,减轻胸闷,预见性地对急性心肌梗塞实施护理程序,以提高抢救质量为目的全程护理.结果 采用舒适护理使患者倍受护士的关爱和家庭支持,科学地利用各种手段为患者解除疼痛,使患者感受到大的舒适度.结论 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措施,使患者的舒适度明显增强,提高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救护质量.

    作者:曹玉霞;曹秋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轮状病毒和腺病毒与乳糖联合监测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价值

    我院于2004年12月~2006年6月从984例腹泻粪便标本中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301例(30.5%);腺病毒抗原阳性498例(50.6%);粪便乳糖阳性512例(52%).这类患儿粪便呈金黄色水样或稀粘便,带有泡沫,并有酸奶味,每天数次或数十次不等,大便培养及常规均无异常.对抗生素、助消化及收敛药等效果不佳,停奶或少食乳类食物,腹泻可迅速控制.这一研究表明:轮腺病毒抗原与乳糖相互间有密切相关.提示轮腺病毒抗原与乳糖联合监测在小儿腹泻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曹娜;王晓卫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连续24小时食道下pH值<4并持续在15秒以上,食道钡剂造影检查对Ⅰ~Ⅳ级的诊断标准胃食管反流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入院后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组用小剂量红霉素,对照组用西咪替丁,两组观察呕吐、拒乳等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有肝损害发生.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疗效肯定,安全、经济.

    作者:黄国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