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定点医院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刘万田

关键词:定点医院,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经办机构, 医保政策, 行政管理, 密切配合, 改革实施, 保障部门, 业务, 劳动
摘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就是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但医疗保险主要工作要靠定点医院来完成,这就要求两者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可是由于业务不同,行政管理不同,所以在执行医保政策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实际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来供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院双方共同探讨.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骨折内固定取出失败26例分析

    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骨折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内固定术的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及能早期锻炼的特点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广泛应用于各类骨折治疗并取得满意效果.随着内固定术应用增多,内固定物的取出失败也不断出现.笔者就1990年12月~2005年12月共发生内固定取出失败26例进行总结,现将其失败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全富;张春林;李申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膀胱穿刺造瘘致隐蔽性腹膜损伤2例报告

    我科发生2例因膀胱穿刺造瘘手术后期更换造瘘管时出现造瘘管异位腹腔的病例,现简要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患者,80岁,因前列腺增生症入院,入院前已反复导尿多次.由于病人心肺功能障碍,无法行TURP或开放手术,只能行膀胱永久造瘘手术.采用局麻下膀胱穿刺造瘘,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造瘘管引流通畅,病人无任何不适,顺利出院.

    作者:李鹏君;刘江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血清总胆汁酸变化的观察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血清总胆汁酸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 对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56例患儿的血清总胆汁酸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进行动态的观察和比较.结果 血清总胆汁酸的含量在病程的第5天明显升高,且升至高,第15天回降,第20天接近正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在病程的第5天升高,第10天升至高,第15天回降,第20天接近正常.结论 在病情的早期血清总胆汁酸(TAB)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升高幅度有显著的差异,对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及时的诊断及治疗更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严志;潘敏仪;陆海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抑制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预先注射地塞米松对腰硬联合分娩镇痛(CSEA)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皮肤瘙痒的影响,评价地塞米松的合理用药剂量.方法 ASA Ⅰ~Ⅱ级,无麻醉和产科禁忌的实施CSEA分娩镇痛足月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n=50).三组分别于实施分娩镇痛前10分钟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地塞米松5mg、地塞米松10mg.全部病例镇痛模式为舒芬太尼5ug单次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40ug+1%罗派卡因10ml用生理盐水混合液100ml按5ml·h-1硬膜外连续用药,PCA量2ml·次-1,锁定时间为15分钟.观察记录所有产妇瘙痒发生率及瘙痒程度,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组Ⅱ、组Ⅲ瘙痒发生率为(8%、6%),程度以轻、中度为主(6%、6%);对照组瘙痒发生率为32%,以重度为主(22%),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Ⅲ恶心呕吐、会阴部瘙痒发生率稍高.结论 预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能有效抑制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引起的皮肤瘙痒,且并发症少,更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程翔;徐公元;王志强;陈勤广;莫小善;房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无金属残留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36例体会

    目的 总结无金属残留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治疗阑尾炎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金属残留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36例全部完成无金属残留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8例术后肩部疼痛,1例残端瘘,1例术后脐部戳孔感染,随访1~20个月,未发现肠粘连、肠梗阻、阑尾残株炎、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无金属残留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可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应作为阑尾切除术的首选方式.

    作者:邹立新;吴锦昌;班振;洪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口服脑复康致过敏性休克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主因口服脑复康等药后头晕、胸闷、皮疹半小时于2006年5月9日急诊入院.患者因轻度头晕做颈颅多普勒有脑供血不足表现,卫生所医生建议其服脑复康治疗.入院前半小时患者口服脑复康3片、谷维素2片、维生素B12片,后两药已连服一周.服后5~6分钟,患者即觉全身刺痒、颜面肿胀、咽痒、胸闷、头晕不能站立、出冷汗,家属发现后急送本院,既往无明确药物过敏史.

    作者:程学武;张枕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的护理体会

    在欧美国家,包括亚洲大部分国家都不用钢针输液,他们使用留置针进行点滴有30余年的历史.在没有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几乎每个患者都担心钢针刺破血管而尽量少活动,尽管如此,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钢针刺破血管的情况,这样不但增加了穿刺的次数,而且使药液漏到血管外引起炎症,尤其是化疗药物会造成局部坏死.而在使用静脉血管针进行点滴过程中,很少发生药物外泄.3天的留置时间也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对静脉带来的伤害,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并且患者在点滴过程中感觉舒适.

    作者:严晓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阑尾周围结构声像图与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意义

    目的 探讨正确识读阑尾周围结构声像图与超声早期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意义.方法 应用高低频超声对99例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检查,以盲结肠液气声像特点做声窗,形成一假想空间三角区,时实显示腹壁、回肠或阑尾、髂腰肌之间特征性声像.结果 99例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经超声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81例,右侧输尿管结石16例,右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小肠息室1例.其中急性阑尾炎病例75例经手术证实,6例保守治疗后经二次超声复检未显示特征性声像图.结论 盲结肠作液气声窗,可以较清楚显示阑尾及阑尾周围结构声像图,确认阑尾周围比邻关系,提高超声对早期急性阑尾炎的检出率.从而提高超声早期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阳性率.

    作者:王艳萍;朱晔;蔡菊芳;刘兴姣;张燕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剖宫产手术后应用PCEA的临床观察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是产科镇痛的新技术,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可控性强、血药浓度更加恒定、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1],同时也减轻了产科护理工作.我院产科和麻醉科合作,自2002年以来,对自愿接受术后镇痛的剖宫产产妇实施PCEA,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随机选择100例PCEA的临床资料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朱燕飞;李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三金汤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64例

    泌尿系结石属祖国医学石淋、血淋、砂淋范畴,常用清热利尿排石法治疗.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三金汤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病,效果甚佳,现小结如下.

    作者:尹新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负压引流在自体颅骨修补术中应用56例

    目的 自体颅骨修补术后,若出现皮下积血、积液、切口感染,将影响修补效果,严重者需二次清创,甚至取出颅骨,虽不危及生命,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采用负压引流,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方法 采用负压扬州新星硅胶厂生产一次性引流管、球,在自体颅骨修补覆盖固定后,将引流管置于颅骨与皮瓣之间,另戳孔引出头皮、固定,外接负压引流球,术后3~5天拔除.结果 56例无一例皮下积血、积液、切口感染,均达到甲级愈合,其中1例因内层线头排异,于出院后一个月来取出内层排异线头.结论 在自体颅骨修补术中,使用负压引流,可以通畅引流、减少皮下渗出,防止皮下积血、积液、切口感染,达到完美愈合.

    作者:吴文彬;胡伟鑫;叶金练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压力与对策

    手术室护士从事的是手术室护理专业中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从事这个专业的护士除了护理专业本身应具备的一般条件外,还应具有审慎、审独、善解人意的工作态度,果断、敏捷、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他人、小组、集体至上的团队意识,召之即来、连续作战、持之以恒的充沛精力和健康的身体,所以,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存在的压力大于任何科室的护士.笔者对42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7%的护士有职业紧张感,55.1%有负荷感.因此,专家呼吁要对这个特殊人群进行减压.

    作者:陈素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12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12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12例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的一期吻合治疗经验,12例均采用胸膜外入路,5例需作近端食管肌层切开延长,施行瘘管结扎、切除端侧吻合2例.结果 存活9例,出现吻合口漏1例,死亡2例.结论 早期诊治,重视围手术期呼吸管理及营养支持,选择恰当术式和精细操作仍然是目前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徐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善得定治疗EVB大出血12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4年以来,应用善得定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简称EVB)1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男10例,女2例,肝炎病史12~24年,肝炎5项指标,表面抗原均阳性,e抗原、核心抗原阳性5例,食道钡透摄片及内镜检查均出有不同程度的食道静脉曲张.以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的8例,呕血为喷射性,致失血性休克4例.全部病例均应用善得定,在外院三腔管压迫止血48小时后再出血,入院后即应用了善得定.

    作者:孙兆发;孙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桡动脉穿刺优于静脉穿刺采集新生儿血标本

    目的 探讨采集新生儿血标本更合适的途径.方法 选择2004年全年住院的新生患儿375例,分为两组,2004年6月以前为静脉组共202人,2004年6月以后为桡动脉组共173人.采用同一抗凝剂的试管,将两组的穿刺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桡动脉穿刺和静脉穿刺的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 采用桡动脉穿刺采集新生儿血标本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谢素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液灌流串联血浆置换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之一,有机磷农药毒性大,作用快,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较高.血液净化有效清除中毒患者血液中的有机磷,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而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是血液净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应用血浆置换串联血液灌流治疗一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邹琼芳;施素华;许树根;梁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特点及家庭生活护理

    通过分析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家庭护理措施,从而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钟桂英;张映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射频热疗治疗慢性腹泻50例体会

    我院自2004年1月至今,应用上海淞沪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ZRL-Ⅱ型肿瘤热疗仪行射频热疗的方法治疗慢性腹泻50例,经肠镜、X线造影、CT排除肠癌、溃疡等器质性病变.其中35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15~60岁,病程2~20年,均间断或长期服用止泻药、微生物制剂、中医药、抗生素,腹泻时好时坏,给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经过射频治疗,每周2次,共4~6次,每次热疗温度41℃,时间45~60分钟,大部分病人2次治疗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4次以上大便基本正常,每天1~2次,成形便,重者需6次,治疗期间服用微生物制剂乳酸菌素,少量或停用止泻剂.

    作者:李双乐;何黛丽;李泽;张俊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全麻插管物品带菌情况调查与医源性传播的管理探讨

    目的 了解全麻插管物品(以咽喉镜为例)的带菌情况,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随机抽取麻醉咽喉镜36个,于使用前、使用后,常规消毒后采样并送细菌室做培养鉴定.结果 使用后和使用前的细菌阳性率较高(100%、80.6%),消毒后相对较低,但仍有47.2%的阳性率.结论 麻醉插管物品碘酒、酒精消毒效果不理想,不能达到消毒规范所要求的无菌效果,必须制定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杜绝医源性感染.

    作者:李育红;樊红;范珂;刘胜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彩超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2例临床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组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发生率(78.6%)明显高于对照组(18.4%),左侧多于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BIF)>颈总动脉(CCA)主干>颈内动脉(ICA)起始段>颈外动脉(ECA)起始段,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笑;刘慧临;李杰;杨水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