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制负压冲洗引流管治疗结肠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观察

何有弟;王卫东;曾伟红

关键词:吻合口瘘, 自制负压冲洗引流管, 护理
摘要:2000年6月-2005年12月,对13例结肠、直肠癌术后合并吻合口瘘的患者使用自制负压冲洗引流管,通过连续液体冲洗、低负压吸引引流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7~32 d,平均17 d.通过积极的冲洗和引流大大缩短了结肠、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胃肠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近2年198例冠心病患者行胃肠手术后的心血管并发症及护理经验.其中有190例出现各种心律失常;72例有不同程度心绞痛(含1例急性心肌梗死);46例出现血压升高(含术前确诊的14例);38例有左心功能不全表现.所有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胃肠手术后并发症多,治疗复杂.认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取决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应加强责任心,根据疾病特点及其并发症发生的潜在因素,尽早处理各种危险因素,提出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使病人安全度过围术期,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晋玲;杨新华;宋娟;饶云;仝识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安排护生在勤务中心实习的效果评价

    目的 为培养护生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提高护生用平车、轮椅扶送病人等基本技能,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方法 根据护校学生的学号单、双数随机分成两组.单号护生45名每年参加勤务中心实习为勤务参加组,双号护生45名未参加勤务中心实习为未参加组,勤务参加组护生利用实习期间双休日的第1天休息日,去勤务中心实习,与护工一起护送病人做各种检查及送检标本等工作.结果 两组实习护生工作态度及技能测评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加勤务中心实习护生工作态度及技能明显优于未参加勤务中心实习护生.结论 参加勤务中心实习使护生热爱劳动,关心病人的服务意识普遍增强.基护教材上轮椅、平车运送病人等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树立了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护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作者:余幼芬;何雅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6例肌内注射鲁米那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护理

    鲁米那是巴比妥酸的衍生物,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1],是麻醉室常见用药.1999-2005年,我科4800例手术病人在术前肌注鲁米那后,6例患者分别于术后8~24h出现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发生率为0.13%.

    作者:陈美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鼻饲途径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总结了对48例机械通气患者的鼻饲护理经验,认为在鼻饲中采用小口径胃管,选择泵控持续加温流质饮食,取半坐卧位,据pH值做口腔护理,合理使用胃动力药物等,能有效地预防鼻饲饮食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 本组仅有8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作者:孙龙凤;戴春;苏兰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支气管哮喘护理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1亿多支气管哮喘患者,我国至少有1000万~2000万名患者.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它不同于气道的一般细菌感染所致的炎症,属于非特异性炎症.

    作者:朱加敏;丁连明;梁栋蓉;冀海峰;王春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临床服务科的实践与效果

    笔者报道了临床服务科的实践经验及效果.介绍了服务科的人员配置及服务内容,规范化管理,制定规范的服务流程.总结运作过程中存在科室与服务科的配合、检查科室与顾客有意见的困惑.采取对策:加强服务科与科室的沟通;加强培训,严格陪检人员职责.赢得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普遍称赞,2005年1-7月顾客满意度平均达95%以上.降低科内人力成本,服务科工作人员10人,人均成本仅占10名护士人均成本的30%~35%,为医院节约人力成本的支出.增加了专业性护士及直接护理时间,提高管理效果.以顾客为中心,提供让顾客感知并获益的技术和服务质量,医院才能在竞争的医疗市场,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作者:程晋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专人监控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实施危重病人专人监管制度后危重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 从2004年7月开始对全院所有危重病人实施专人护理监管,采用<危重病人护理检查评分标准>进行护理质量评分,对实施前(2003年7月-2004年6月)后(2004年7月-2005年6月)进行对比,以评价专人监管前后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果 护理人员对危重病人病情的掌握程度,护理记录及时、准确、完整、规范性,生活护理落实情况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危重病人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2.8%下降至11.9%,病人满意度从87.9%上升到90.3%.结论 危重病人专人护理监管制度,对临床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督导作用,确保了护理安全.

    作者:丁小容;罗捷;廖花平;刘翠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回输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是一种新型免疫活性细胞,兼有T细胞抗瘤活性和NK细胞非MHC限制性杀瘤的特点.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和肿瘤侵润淋巴细胞(TIL)相比,CIK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普广、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我科自2004年来,开展了CIK回输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宏世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例因使用高锰酸钾浓度不当致新生儿Ⅱ度烧伤的报道

    高锰酸钾是一种有强氧化作用而具强杀菌力的黑紫色结晶或颗粒,无臭、味甜而涩、能溶于水,低浓度具有收敛作用,高浓度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我院收治了1例因其家长使用高锰酸钾浓度不当致新生儿全身皮肤Ⅱ度烧伤面积达100%,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园芳;焦培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统计学系列讲座第8讲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

    大家一定还记得在本系列讲座第5讲和第6讲中所提到的计量资料的t检验和方差分析吧?它们都有其应用条件:两个样本(t检验)或多个样本(方差分析)都是来自于正态分布总体的独立随机样本;各样本的总体方差相等.

    作者:安胜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效果随访观察

    目的 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系统康复训练的作用.方法 随访1998年4月-2004年4月75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行系统康复训练的患者.将术后分别随访达2年、3年、5年以上的病例分成2年组(32例)、3年组(27例)和5年组(16例).观察术后2年、3年、5年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2年、3年、5年,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行系统康复训练患者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分别为15°、13.7°和8.8°,临床疗效的优良率均超过90%.来出现因腰背肌训练而导致的脊柱不稳或假体移位.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行系统康复训练安全易行,将有助于提高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远期效果.

    作者:林岩;丁悦;谭淑芳;潘丽芬;黄东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饮食示范餐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示范餐教育后饮食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糖尿病理论知识教育;观察组在其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饮食示范餐实践教育.教育前、教育5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膳食结构(能量和三大营养素养摄入)和营养相关的血生化指标(7项)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膳食结构、餐次分配较对照组合理,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较对照组理想(P<0.05).结论 饮食示范餐实践教育较传统理论教育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掌握饮食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作者:吴素琴;金桂仙;陈云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术后护理

    总结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调转术的术后护理体会.术后主要护理措施:早期镇静镇痛,循环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呼吸道护理,延迟关胸护理,预防感染,保暖与营养支持等.通过对各系统的严密监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何振爱;杨满青;曾嵘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窒息新生儿血糖动态检测及其护理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血糖的动态变化规律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动态检测42例窒息新生儿生后1、6、12、24、36、48、72 h血糖情况,同时检测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 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生后6 h、12 h明显升高,其中以生后6 h为高,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后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明显下降,到36 h降至低,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各时间段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窒息新生儿不同时间段血糖变化的特点,应加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72 h内血糖的监测,必要时测血糖1次/2 h;加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高、低血糖症状的病情观察;生后14 h以内重度窒息新生儿慎用葡萄糖液体补液,忌输高渗葡萄糖液体,12 h后可逐步试喂奶,增加喂奶量.

    作者:常向秀;徐节;刘菲菲;许波;赵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丙炔醇中毒致肝功能衰竭1例报道

    丙炔醇是一种除锈剂,具有腐蚀性,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浓度丙炔醇对眼睛,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中毒表现为烧灼感、咳嗽、喘息、头痛、恶心和呕吐.本科2006年4月收住1例丙炔醇中毒致肝功能衰竭,随后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的患儿,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芳;陈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对护理本科生《外科护理学》创新性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创新教育融入<外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方法 将188名护理本科生按年级分为对照组(92例)和实验组(9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组采取创新的教育方式,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创新.结果 两组学生学习兴趣、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创新能力、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等方面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了全面发展的护理创新人才.

    作者:夏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骨科病人手术访视单的设计及应用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必然从单纯的疾病手术期配合过渡到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1].开展手术病人访视工作,同时也填补了手术阶段缺乏系统化管理的不足.

    作者:梁启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涂片对宫颈癌筛查结果比较与护理配合

    目的 对液基细胞薄层涂片与宫颈涂片进行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可行性进行比较,并探讨相关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2005年1-7月在妇科门诊就诊的1000例患者分别进行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检查的同时进行宫颈涂片检查,两种方法均与病理组织检查的金标准作对照.结果 宫颈防癌涂片诊断假阴性率为90.78%,液基细胞薄层涂片为0;液基细胞薄层涂片诊断敏感度为100%,而宫颈防癌涂片为9.21%:液基细胞薄层涂片与宫颈防癌涂片诊断假阴性率与诊断的敏感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液基细胞薄层涂片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价值优于宫颈涂片,且液基细胞薄层涂片制片效果优良,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理想.正确的护理配合,准确留取标本是减少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关键.

    作者:鲁建华;王惠卿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多次化疗病人焦虑抑郁性绪干预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化疗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多次化疗、病程长的病人30例,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根据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给予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具体措施为:根据病人焦虑、抑郁的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情绪低沉、闷闷不乐型的病人,促进病友间的交流,安排亲人、朋友有规律地探视;对于易激动、敏感多疑型的病人,进行音乐放松训练,并加强与病人沟通;对于颓废型的病人,调动起家庭力量,唤起病人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对于胃肠道反应重的病人,建立饮食卡,应用生姜贴敷法预防呕吐,使用止吐药物治疗呕吐.结果 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SAS干预前评分为(57.57±5.11)分,干预后评分为(45.30±4.86)分,t=10.41,P<0.05;SDS干预前评分为(60.57±6.19)分,干预后为(50.80±5.45)分,t=9.69,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缓解化疗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晓峰;杨海燕;赵爱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产科家庭化护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笔者介绍了产科构建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历史背景、构建和实施.构建背景:生育观的认识和改变;产时服务模式的改变;护理理念的更新.构建和实施: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护理行为;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注重护理服务意识.认为产科家庭化护理模式是可行的,是符合当前孕产妇、家庭及社会需求的护理模式.

    作者:孙香玲;王灵宣;王碧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