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哮喘护理新进展

朱加敏;丁连明;梁栋蓉;冀海峰;王春霞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护理, 进展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世界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1亿多支气管哮喘患者,我国至少有1000万~2000万名患者.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它不同于气道的一般细菌感染所致的炎症,属于非特异性炎症.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门诊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管理对策

    为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针对门诊小儿静脉穿刺中存在护士面对众多家长操作,心理压力大,小儿治疗的随意性大,婴幼儿血管细小隐匿不易穿刺,门诊护士的操作技术不佳等管理难题.采取护士院内进修,固定专人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应用连接输液器针头的硅胶管作为训练工具进行小儿静脉穿刺训练,建立静脉穿刺失败登记、分析本,不定期地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统计等管理对策.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由2005年1月70%~82%上升为2005年6月的90%~97%;护士解决疑难问题的人数由2人上升到11人;家属和小儿的满意度由60%上升到95%.认为门诊小儿静脉穿刺要满足患儿及家长一针见血的期望,设专人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能缓解护士心理压力,形成良好合作的团队精神,小儿静脉穿刺是一项基础技能与护士心理密切相关的熟练操作,需要坚持长期的训练.

    作者:胡爱清;许爱萍;刘树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效果随访观察

    目的 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系统康复训练的作用.方法 随访1998年4月-2004年4月75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行系统康复训练的患者.将术后分别随访达2年、3年、5年以上的病例分成2年组(32例)、3年组(27例)和5年组(16例).观察术后2年、3年、5年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2年、3年、5年,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行系统康复训练患者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分别为15°、13.7°和8.8°,临床疗效的优良率均超过90%.来出现因腰背肌训练而导致的脊柱不稳或假体移位.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行系统康复训练安全易行,将有助于提高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远期效果.

    作者:林岩;丁悦;谭淑芳;潘丽芬;黄东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结肠透析机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效果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结肠透析机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的效果及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28例结肠镜检查前病人运用结肠透析机进行肠道清洁.结果 肠道清洁符合要求率为100%、全结肠清洁率为89%.结论 运用结肠透析机行肠道清洁,提高了结肠镜检查的效果.认为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人反应,熟练运用结肠透析机对病人进行肠道清洁.

    作者:李雪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护理健康教育应对无效的原因及对策

    总结了儿科护理健康教育应对无效的原因和对策,原因包括病人和护士两方面的因素,表现为病人的个体差异及其对护士的信任度偏低,护士因素表现为认知偏差、缺乏健康教育能力、不能充分利用有效时间.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举措.

    作者:易永红;叶天惠;高汉英;李云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统计学系列讲座第8讲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

    大家一定还记得在本系列讲座第5讲和第6讲中所提到的计量资料的t检验和方差分析吧?它们都有其应用条件:两个样本(t检验)或多个样本(方差分析)都是来自于正态分布总体的独立随机样本;各样本的总体方差相等.

    作者:安胜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外社区护理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就国内外社区护理的发展概况、组织机构、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基本原则以及对护理人员的基本专业要求等方面展开比较,强调以护理改革为先导,大力进行社区护理教育和改革,根据社区需要明确社区护理培养和教育目标,调整组织机构和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引进全科医学护理理念,构建社区护理新模式,以推动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作者:焦红霞;袁力;焦庆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胃肠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近2年198例冠心病患者行胃肠手术后的心血管并发症及护理经验.其中有190例出现各种心律失常;72例有不同程度心绞痛(含1例急性心肌梗死);46例出现血压升高(含术前确诊的14例);38例有左心功能不全表现.所有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胃肠手术后并发症多,治疗复杂.认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取决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应加强责任心,根据疾病特点及其并发症发生的潜在因素,尽早处理各种危险因素,提出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使病人安全度过围术期,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晋玲;杨新华;宋娟;饶云;仝识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例高龄反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结肠类癌患者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类癌是一种可能发生于全身多种器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尤以胃肠道常见[1].我科于2005年收治了1例高龄反复心肌梗死合并结肠类癌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海燕;高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713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高危行为现状.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山东省、陕西省3所大学,以班级为单位抽取学生共计730名,采取不记名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1)713名大学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的认知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19.01±5.19)分;(2)大学生对HIV/AIDS的态度总体上属于中等水平,(108.10±9.95)分;(3)大学生HIV/AIDS知识、态度呈正相关(r=0.438,P<0.01);知识、态度得分与行为得分均呈负相关(r=-0.133,-0.136,P<0.01).结论 目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态度有待改善,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教育不仅仅要注重知识态度水平的提高,对其进行高危行为的干预也至关重要.

    作者:黄静;绳宇;于荣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骨科病人手术访视单的设计及应用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必然从单纯的疾病手术期配合过渡到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1].开展手术病人访视工作,同时也填补了手术阶段缺乏系统化管理的不足.

    作者:梁启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支气管哮喘儿童施行健康教育的几个重要环节

    健康教育对哮喘儿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总结3年的实践体会,认为教育对象应以初发哮喘、文化程度低或年龄较小的患者为主;教育时机选择在入院和出院时;宣教的重点为哮喘的预防保健知识,如诱因避免、饮食指导、吸入器正确使用、体育锻炼、病情监测;宣教方法以集中口头教育结合文字、示范教育;宣教以护士为主.

    作者:韩明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冠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

    总结20例患者行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护理经验.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心率、心律变化,防止心律失常、血管迷走反应、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紧密配合医生;术后观察局部伤口、生命体征和心力衰竭的先兆症状等,加强术后宣教及随访.本组治疗转归:术后随访3~6个月,总有效率90%,术后患者活动耐量改善,心功能分级提高1级以上者9例,左室射血分数提高至45%以上者6例,射血分数≥40%者8例,半年内再次因心血管事件住院者仅2例,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于景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不同温湿度环境中布类包装压力蒸汽灭菌物品有效期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湿度环境下,存放布类包装医用压力蒸汽灭菌物品的有效期,减少物品器材的损害,延长使用寿命,节省人力和资源.方法 选择双层平纹纯棉外包布、内包布,包装医用手术器材包共440个.经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后,放置在各科室Ⅱ类、Ⅲ类环境的无菌物品柜内,每天测量存放环境的温度、湿度,保存15 d、16 d、17 d、18 d、19 d、20d分别采样,进行实验室细菌培养,以确定灭菌物品使用的有效期限.结果 440个灭菌包保存15~20 d,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布类包装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存放在温度为13~32℃,相对湿度为44%~93%的环境中,使用期限可以延长至20 d.

    作者:杨芳;曾科思;陈日炳;邓忠慧;黄伟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安排护生在勤务中心实习的效果评价

    目的 为培养护生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提高护生用平车、轮椅扶送病人等基本技能,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方法 根据护校学生的学号单、双数随机分成两组.单号护生45名每年参加勤务中心实习为勤务参加组,双号护生45名未参加勤务中心实习为未参加组,勤务参加组护生利用实习期间双休日的第1天休息日,去勤务中心实习,与护工一起护送病人做各种检查及送检标本等工作.结果 两组实习护生工作态度及技能测评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加勤务中心实习护生工作态度及技能明显优于未参加勤务中心实习护生.结论 参加勤务中心实习使护生热爱劳动,关心病人的服务意识普遍增强.基护教材上轮椅、平车运送病人等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树立了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护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作者:余幼芬;何雅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鼻饲途径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总结了对48例机械通气患者的鼻饲护理经验,认为在鼻饲中采用小口径胃管,选择泵控持续加温流质饮食,取半坐卧位,据pH值做口腔护理,合理使用胃动力药物等,能有效地预防鼻饲饮食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 本组仅有8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作者:孙龙凤;戴春;苏兰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普外科风险管理体会

    通过对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归纳普外科护理风险有:导管多,输液量大,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病情观察有一定难度.制定相对的风险管理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规范管理,制定专科风险项目防范与应急预案;重视细节管理;侧重4个环节.加强普外科风险管理,增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有效降低了风险系数,提高了普外科护理质量.

    作者:钟煜;冯利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股骨头坏死患者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术后护理

    笔者报道8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术后护理.通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患肢的末梢血运、伤口引流情况;针对患者病史长、求治心切,术后恢复期较长,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心理,对治疗的信心不足,这种心理变化及时与患者沟通、安慰、鼓励、健康教育;术后正确体位的放置对于防止术后股骨头脱位、骨瓣缺血坏死、髋关节脱位并发症非常重要;术后给予患者腹带外固定,控制疼痛、及时控制腹内压增高症状,有效防止了腹疝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煅炼,有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全组患者无股骨头脱出及合并症的发生,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孟德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妇女冠心病心绞痛发作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妇女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寻求护理对策,以降低妇女冠心病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对确诊冠心病心绞痛发作者152例(女性76例,男性76例)发放问卷调查发作诱因,分析男女患者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诱因女患者与男患者的选择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6.8320,P=0.0004).妇女选择心理因素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而饮食、运动、感染3项因素的比例则显著低于男性(P<0.05).结论 妇女冠心病发作受心理因素、感染及劳累等影响较大,护士给予心理支持及有效干预,对提高该病妇女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涂国红;李艳敏;金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术后护理

    总结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调转术的术后护理体会.术后主要护理措施:早期镇静镇痛,循环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呼吸道护理,延迟关胸护理,预防感染,保暖与营养支持等.通过对各系统的严密监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何振爱;杨满青;曾嵘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多次化疗病人焦虑抑郁性绪干预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化疗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多次化疗、病程长的病人30例,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根据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给予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具体措施为:根据病人焦虑、抑郁的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情绪低沉、闷闷不乐型的病人,促进病友间的交流,安排亲人、朋友有规律地探视;对于易激动、敏感多疑型的病人,进行音乐放松训练,并加强与病人沟通;对于颓废型的病人,调动起家庭力量,唤起病人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对于胃肠道反应重的病人,建立饮食卡,应用生姜贴敷法预防呕吐,使用止吐药物治疗呕吐.结果 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SAS干预前评分为(57.57±5.11)分,干预后评分为(45.30±4.86)分,t=10.41,P<0.05;SDS干预前评分为(60.57±6.19)分,干预后为(50.80±5.45)分,t=9.69,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缓解化疗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晓峰;杨海燕;赵爱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