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因使用高锰酸钾浓度不当致新生儿Ⅱ度烧伤的报道

李园芳;焦培艳

关键词:新生儿, 高锰酸钾, 烧伤
摘要:高锰酸钾是一种有强氧化作用而具强杀菌力的黑紫色结晶或颗粒,无臭、味甜而涩、能溶于水,低浓度具有收敛作用,高浓度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我院收治了1例因其家长使用高锰酸钾浓度不当致新生儿全身皮肤Ⅱ度烧伤面积达100%,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鼻饲途径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总结了对48例机械通气患者的鼻饲护理经验,认为在鼻饲中采用小口径胃管,选择泵控持续加温流质饮食,取半坐卧位,据pH值做口腔护理,合理使用胃动力药物等,能有效地预防鼻饲饮食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 本组仅有8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作者:孙龙凤;戴春;苏兰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头孢匹胺钠与注射用门东氨酸洛美沙星存在配伍禁忌

    头孢匹胺钠(商品名澳朗)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块状物,为第3代头孢菌素;注射用门东氨酸洛美沙星(商品名奇敌)为类白色或微黄色疏松粉末或块状物,为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葡萄球菌显示较强的抑菌或杀菌作用,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葡萄球菌体外有抗菌作用.笔者在临床输液中发现头孢匹胺钠与注射用门东氨酸洛美沙星同时应用出现白色浑浊现象,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小伟;陈丽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妇女冠心病心绞痛发作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妇女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寻求护理对策,以降低妇女冠心病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对确诊冠心病心绞痛发作者152例(女性76例,男性76例)发放问卷调查发作诱因,分析男女患者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诱因女患者与男患者的选择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6.8320,P=0.0004).妇女选择心理因素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而饮食、运动、感染3项因素的比例则显著低于男性(P<0.05).结论 妇女冠心病发作受心理因素、感染及劳累等影响较大,护士给予心理支持及有效干预,对提高该病妇女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涂国红;李艳敏;金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窒息新生儿血糖动态检测及其护理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血糖的动态变化规律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动态检测42例窒息新生儿生后1、6、12、24、36、48、72 h血糖情况,同时检测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 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生后6 h、12 h明显升高,其中以生后6 h为高,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后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明显下降,到36 h降至低,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各时间段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窒息新生儿不同时间段血糖变化的特点,应加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72 h内血糖的监测,必要时测血糖1次/2 h;加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高、低血糖症状的病情观察;生后14 h以内重度窒息新生儿慎用葡萄糖液体补液,忌输高渗葡萄糖液体,12 h后可逐步试喂奶,增加喂奶量.

    作者:常向秀;徐节;刘菲菲;许波;赵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支气管哮喘护理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1亿多支气管哮喘患者,我国至少有1000万~2000万名患者.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它不同于气道的一般细菌感染所致的炎症,属于非特异性炎症.

    作者:朱加敏;丁连明;梁栋蓉;冀海峰;王春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期间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回顾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时出现夜间低血糖66例,分析发生夜间低血糖症状的时间段和常见原因.其中48例发生症状性低血糖中在0:00-5:00,另18例无症状性低血糖发生在3:00.发生夜间低血糖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剂量过大,患者血糖降低后未及时调整;晚餐未按时按量进食;睡前活动量增加而没有及时加餐.所有夜间低血糖患者经及时、有效的补糖措施,纠正血糖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出现.认为护士要掌握夜间低血糖的观察、预防和护理,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以避免低血糖对患者造成危害.

    作者:高少茹;黄丽容;吕丽雪;郅敏;陈丽醒;誉昭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专人监控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实施危重病人专人监管制度后危重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 从2004年7月开始对全院所有危重病人实施专人护理监管,采用<危重病人护理检查评分标准>进行护理质量评分,对实施前(2003年7月-2004年6月)后(2004年7月-2005年6月)进行对比,以评价专人监管前后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果 护理人员对危重病人病情的掌握程度,护理记录及时、准确、完整、规范性,生活护理落实情况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危重病人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2.8%下降至11.9%,病人满意度从87.9%上升到90.3%.结论 危重病人专人护理监管制度,对临床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督导作用,确保了护理安全.

    作者:丁小容;罗捷;廖花平;刘翠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方法.方法 将155例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触摸法和目测法行桡动脉穿刺,观察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采血时间等.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目测法采血时间短于触摸法(P<0.05).结论 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可代替触摸法,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采血方法.

    作者:黄华梅;潘小英;钟燕芳;尹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外社区护理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就国内外社区护理的发展概况、组织机构、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基本原则以及对护理人员的基本专业要求等方面展开比较,强调以护理改革为先导,大力进行社区护理教育和改革,根据社区需要明确社区护理培养和教育目标,调整组织机构和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引进全科医学护理理念,构建社区护理新模式,以推动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作者:焦红霞;袁力;焦庆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饮食示范餐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示范餐教育后饮食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糖尿病理论知识教育;观察组在其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饮食示范餐实践教育.教育前、教育5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膳食结构(能量和三大营养素养摄入)和营养相关的血生化指标(7项)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膳食结构、餐次分配较对照组合理,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较对照组理想(P<0.05).结论 饮食示范餐实践教育较传统理论教育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掌握饮食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作者:吴素琴;金桂仙;陈云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涂片对宫颈癌筛查结果比较与护理配合

    目的 对液基细胞薄层涂片与宫颈涂片进行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可行性进行比较,并探讨相关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2005年1-7月在妇科门诊就诊的1000例患者分别进行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检查的同时进行宫颈涂片检查,两种方法均与病理组织检查的金标准作对照.结果 宫颈防癌涂片诊断假阴性率为90.78%,液基细胞薄层涂片为0;液基细胞薄层涂片诊断敏感度为100%,而宫颈防癌涂片为9.21%:液基细胞薄层涂片与宫颈防癌涂片诊断假阴性率与诊断的敏感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液基细胞薄层涂片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价值优于宫颈涂片,且液基细胞薄层涂片制片效果优良,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理想.正确的护理配合,准确留取标本是减少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关键.

    作者:鲁建华;王惠卿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某院护理科研论文发表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近两年护理科研论文现况,为护理科研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维普数据库检索该院2004-2005年护理人员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利用SPSS11.5对护理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护理人员两年中共发表论文135篇,发表在18种期刊杂志上,主要有<解放军护理杂志><现代护理><护理研究>等;主管护师共发表论文67篇,占49.6%;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发表论文98篇,硕士学历护理人员发表论文28篇,共占93.3%;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的31篇,占23.0%.结论 该院护理科研开展较好,护理论文发表较多,但论著比例较少,进行统计学处理的论文比例较小,应进一步提高护理科研的质量.

    作者:孙惠英;李武平;宋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例高龄反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结肠类癌患者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类癌是一种可能发生于全身多种器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尤以胃肠道常见[1].我科于2005年收治了1例高龄反复心肌梗死合并结肠类癌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海燕;高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综合疼痛评估图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为准确评估疼痛、及时有效止痛,将数字式疼痛评估法、文字描述法、面部表情测量图和人体标志图综合为一体,形成即可由患者根据疼痛程度指出所对应的疼痛刻度,又可根据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述来评定疼痛程度综合疼痛评估图.应用该图对骨科术后疼痛患者746例采取护理干预,使该组患者的疼痛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评估和处置,疼痛得到缓解和控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康复质量,切实减轻了患者痛苦.

    作者:李萍;邓慧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多次化疗病人焦虑抑郁性绪干预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化疗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多次化疗、病程长的病人30例,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根据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给予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具体措施为:根据病人焦虑、抑郁的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情绪低沉、闷闷不乐型的病人,促进病友间的交流,安排亲人、朋友有规律地探视;对于易激动、敏感多疑型的病人,进行音乐放松训练,并加强与病人沟通;对于颓废型的病人,调动起家庭力量,唤起病人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对于胃肠道反应重的病人,建立饮食卡,应用生姜贴敷法预防呕吐,使用止吐药物治疗呕吐.结果 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SAS干预前评分为(57.57±5.11)分,干预后评分为(45.30±4.86)分,t=10.41,P<0.05;SDS干预前评分为(60.57±6.19)分,干预后为(50.80±5.45)分,t=9.69,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缓解化疗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晓峰;杨海燕;赵爱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对护理本科生《外科护理学》创新性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创新教育融入<外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方法 将188名护理本科生按年级分为对照组(92例)和实验组(9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组采取创新的教育方式,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创新.结果 两组学生学习兴趣、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创新能力、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等方面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了全面发展的护理创新人才.

    作者:夏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联合应用紫草油与红霉素软膏治疗长期难愈合创面

    我院15年来外科换药室大胆实践,不断总结,把紫草油与红霉素软膏联合应用于外伤、疥痈、手术切口、烧烫伤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创面迟迟难愈的情况,经过反复观察护理发现,采用此方法换药操作简便,药材取材广泛,患者痛苦减轻,创面愈合时限缩短.

    作者:刘丽华;盖淑芹;李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安排护生在勤务中心实习的效果评价

    目的 为培养护生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提高护生用平车、轮椅扶送病人等基本技能,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方法 根据护校学生的学号单、双数随机分成两组.单号护生45名每年参加勤务中心实习为勤务参加组,双号护生45名未参加勤务中心实习为未参加组,勤务参加组护生利用实习期间双休日的第1天休息日,去勤务中心实习,与护工一起护送病人做各种检查及送检标本等工作.结果 两组实习护生工作态度及技能测评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加勤务中心实习护生工作态度及技能明显优于未参加勤务中心实习护生.结论 参加勤务中心实习使护生热爱劳动,关心病人的服务意识普遍增强.基护教材上轮椅、平车运送病人等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树立了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护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作者:余幼芬;何雅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术后护理

    总结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调转术的术后护理体会.术后主要护理措施:早期镇静镇痛,循环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呼吸道护理,延迟关胸护理,预防感染,保暖与营养支持等.通过对各系统的严密监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何振爱;杨满青;曾嵘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护理本科生社区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目的 通过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培养本科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方法 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将194名护理本科生分组深入社区开展健康调查,收集资料;评估并找出社区服务对象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健康教育的计划;组织护生分组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前的角色扮演反复演练;护生分组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结果 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后,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93%,护生综合能力优良率98%,<社区护理>考核优良率93%.结论 护生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和锻炼其健康教育能力的良好途径.

    作者:陈志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