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有娟;谢佩珠
笔者报道2002年7月-2004年12月在手辅助系统下,腹腔镜肝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总结此类手术配合的要点在于:手术室护士把传统开腹手术和现代腹腔镜微创手术有机结合;根据手术过程灵活应变,随时调整以配合术式变化,术中准确快捷配合术者进行相应肝段切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作者:区梅芬;雷小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强负压吸唾的使用,对诊室空气中细菌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需氧菌为空气中细菌含量观察指标,采用沉降法收集诊室的空气样本.以血琼脂平板分别采集有无使用强负压吸唾情况下,治疗2 h后诊室的空气样本,需氧培养48 h,观察形成的细菌菌落数.结果强负压吸唾组,空气中细菌含量为(12 873±405)cfu/m3;无强负压吸唾组,空气中细菌含量为(19 157±278)cfu/m3.两组空气细菌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强负压吸唾组空气中细菌含量明显低于无强负压吸唾组.结论强负压吸唾的使用,可以降低口腔诊室中空气细菌污染,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把强负压吸唾作为口腔治疗的必备辅助措施,强化口腔诊疗过程中的感染控制.
作者:常新;胡晓聪;何向阳;刘沙陵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护理文化决定护理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和团队间的差异,护理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亟待探讨.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护理文化建设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从构建护理团队的护理价值观入手,确立护理团队的愿景及发展方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人员行为、语言副语言及服务规范,重塑护理人员的形象;二是探讨适应医院发展需要的护理管理模式,建立一支有务实创新精神的中层护理管理人员队伍;三是在护理实践中强调团队意识,倡导团队精神,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5种意识,将打造一支高绩效的护理团队作为护理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作者:张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通过介绍美国家庭护理服务的定义、服务内容、服务提供者,分析家庭护理需求评估体系和费用支付系统,学习美国较为完善的家庭护理服务模式为构建我国特色的老年家庭护理服务制度提供借鉴.
作者:曾友燕;王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笔者报道经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一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密切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严密观察、积极预防和及早发现、处理并发症;正确、及时、有效地完成药疗计划,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疗效,避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一环.
作者:施灵波;司玉梅;毛明芝;樊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总结了51例老年性痴呆症(AD)患者临床常见问题的护理方法.对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者,尽早进行认知功能训练,以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记忆力;对有激越行为、幻觉和妄想者,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亲切,不与患者争执事情真假,因势利导,使患者情绪稳定,重回现实;对于误吸、误服、跌倒及走失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率;对有沟通障碍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提供情感支持与帮助,尊重和关心患者,以唤起患者对生活的希望,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素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总结72例海水溺水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通过现场采取保持气道开放,清除患者口腔和鼻腔中的泥沙、杂草、呕吐物,倒水,现场心肺复苏,采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而不用盐水等易致血液浓缩的高渗溶液纠正低血容量休克等现场急救护理方法,做好现场心理护理,重视海浪击伤造成的合并伤及转运途中的急救护理,提高了海水溺水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赖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科手术中血液保护的方法和护理特点.方法选择大、中型颅脑手术患者58例,按手术单双日顺序分为两组,各29例.单日患者不采集自体血为非血液保护组;双日患者于麻醉平稳后,从外周输入平衡液和明胶溶液,同时按10~15 ml/kg采集患者自体血液为血液保护组.观察记录患者麻醉前、采血前5 min、采血后5 min、回输前5 min、回输后5 min、术毕时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氧饱和度以及尿量,输血量.结果血液保护组在采血后5 min和回输前5min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和非血液保护组(P<0.05),在此期间动脉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保持稳定状态;非血液保护组在输血前5 min、输血后5 min及术毕时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麻醉前,高于血液保护组.结论颅脑外科手术在麻醉后采集患者自体血安全可行,术中可减少库血输入量70%左右,达到半数以上手术患者不输库血.
作者:吴勤;叶占勇;张薏;陈燕;安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家庭中药保留灌肠的效果.方法由社区护士每晚1次上门示范指导家属中药灌肠方法,比较家庭中药灌肠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家庭中药灌肠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家庭中药保留灌肠后各项观察指标比灌肠前改善.结论家庭中药保留灌肠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作者:孙爱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对50例舌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配合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50例舌咽癌联合根治胸大肌肌皮瓣立即整复术的配合要点,认为术前物品准备齐全,熟悉手术步骤,术中配合熟练,合理准备手术用物,严格执行无瘤技术操作是确保手术配合质量及病人安全的关键.
作者:冯仁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利用牙种植技术治疗缺失牙是口腔医学领域的一项新技术,笔者总结了675例牙种植患者的临床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细致的器械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做好种植体防污染工作,术后指导患者科学护理伤口、合理进食及宣教牙种植知识等.认为种植义齿修复后患者合理使用和维护,使种植义齿保持良好功能,是延长种植义齿使用寿命的保障.
作者:姜慧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充气式保温毯是手术室为婴幼儿及老年患者取暖的理想用品,它以能在保温毯四周形成一个立体的温暖空间以及打湿后不会漏电的优势,在我院手术室得到普遍的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1例因使用不当而引起患儿烫伤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魏茜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病人78例,采用药物治疗同时辅助功能锻炼为康复训练组,门诊病人78例,单纯采用药物治疗为药物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训练组患者功能改善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作用,应加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的系统训练.
作者:赵凤军;田瑞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5例需要人工气道湿化的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按气管切开日期的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32例采用持续氧雾化气道湿化法为氧雾化湿化组,双日33例采用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为滴注湿化组,对两组病人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及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应用持续氧雾化湿化法病人的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感染等发生率显著低于持续滴注湿化组,分别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减慢,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效果.
作者:杨有娟;谢佩珠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通过对25例乳磨牙牙本质龋的分组治疗,探讨微创技术在龋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术前安抚、术中细致默契的配合及术后健康教育是护理的3个重要环节.正确熟练的护理配合不仅可以消除儿童的恐惧感,提高合作程度,而且可以降低医生及患儿的疲惫感,提高治疗质量和效率.
作者:廖贤英;黄新文;马丽辉;沈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前,健康教育形式日趋多样化与现代化,如电脑制作的图文并茂健康教育宣传栏与宣传册、光盘、录音磁带、录像带等.2004年4月,我科对输液牌进行重新利用,即把自制健康教育卡与输液巡视卡叠放夹在输液牌上,挂在输液患者处,既方便护士记录输液巡视情况,又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通过1年多的临床运用,取得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杨春梅;张媛;胡君娥;陈红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加强医疗废物的法制化管理,保护环境,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方法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成立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理顺医疗废物从产生到交运各环节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对全院员工进行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重要环节、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管理,改善医疗废物管理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各级领导加强监督与检查.结果医疗废物的管理达到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结论医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的关键,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是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的基础,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是医疗废物管理中的重要步骤.在医疗废物管理中,应遵循减量化的原则,同时要加强职业安全防护,严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李亚洁;任素桃;陈伶俐;冯建宇;廖晓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CCU患者压力源,提出护理对策,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应用SAS量表及自制压力源调查表对100例CCU患者进行评估,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结果统计结果示CCU患者压力源高计分16项.并在入院7 d采取护理干预后,患者SAS评分较入院时有明显降低,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CU患者存在着多种压力源,必须引起CCU护士的足够重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其恢复身心平衡.
作者:张燕;张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报道60例颅脑损伤康复期病人行单人纯氧舱和空气加压舱两种不同的吸氧方法对其生理、心理的影响,总结选择适合病人的吸氧方法和护理操作体会.认为空气加压舱面罩吸氧较少发生焦虑、抑郁、耳痛、胸闷等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吸氧方法;而单人纯氧舱易产生上述不适反应,要求护士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并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作者:杨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