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失血性休克病人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徐进华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失血性休克, 休克病人, 手术, 静脉穿刺置管, 抢救成功率, 应用体会, 患者, 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失血性休克病人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用静脉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观察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效果.结果 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效果显著.结论 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女扎术中发现T形IUD异位小肠壁1例

    1 临床资料受术者29岁,孕2产2.以产后2mo自愿接受输卵管结扎术,于2006年8月10日入站.受术者2001年2月第1胎产后4mo在个体诊所放置T形IUD,术中感下腹部剧烈疼痛,术后因下腹痛就诊原诊所,按盆腔炎进行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

    作者:刘俊飞;王军华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新鲜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目的 探讨新鲜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复发性翼状胬肉(其中5例伴有睑球粘连)进行胬肉切除+丝裂霉素C+新鲜羊膜移植术,随访6~24mo.结果 在随访期间仅1例复发,睑球粘连全部解除.结论 新鲜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一种有效方法,能明显减少复发率.

    作者:李小东;戚晓园;张矛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胎儿碎片残留宫腔致十年不孕1例报导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农民.婚后8+年未孕,先后于几家医院反复治疗无效,2005年4月来我院医治.准备在B超下行双氧水子宫输卵管造影时,B超探测见宫腔内有一2.4cm×2.0cm强光团,疑宫内节育器,即用取环钩入宫腔,无金属感,似鸡蛋壳滑感,改诊刮,刮出鸡蛋壳样骨片3小块,双氧水冲洗宫腔,B超示宫内强光团消失.

    作者:张春香;汪九红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罗哌卡因中胸段硬膜外术后镇痛的药效学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用于中胸段硬膜外术后镇痛的药效学.方法 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例.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维持麻醉,术后患者自觉疼痛难忍时,给予硬膜外推注预设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药液8ml,注药时间2min,用药后15、30min进行VAS评分.对镇痛效果与药物浓度进行相关分析,通过probit转换,建立镇痛有效率-药物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和EC95值.结果 与结论罗哌卡因药物浓度与镇痛有效率呈高度直线相关(r=0.995,P《0.01).回归方程为:镇痛有效率(%)=728.57×药物浓度(%)-0.443,根据回归方程计算EC50=0.129%,EC95=0.191%.

    作者:刘安林;黄波;陈爱文;姚虹;李胜利;黄梅平;林小玲;仇武君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骨伤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骨伤患者手术后,大多数需要卧床休息,体质较为虚弱,骨组织血液供给较差,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各种检查治疗和侵入性操作较多,家属探视频繁,患者容易出现医院感染.为了控制医院感染,我们采取了一些护理措施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手段,并取得了很好效果,使医院感染率控制在卫生部《医院管理规范》要求范围之内.

    作者:张洪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325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发生并发症27例,其中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1例,心包填塞1例,拔管时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1例,穿刺部位出血5例,皮下血肿7例,假性动脉瘤2例.结论 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京芳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4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1986年6月~2006年6月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4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48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痊愈43例,随访4mo~12a,7a内无再出血,无腹水,肝功能正常或好转.3例出现顽固性腹水,2例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childC级术后1wk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随访病例中,3例术后7a复发性出血.结论 该术式止血效果确切,能防止术后再出血,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和条件,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黄侣新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4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伴惊厥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惊厥的病因.方法 选择2004年、2005年秋冬季(每年10月~次年1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189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病例,对其中44例伴发惊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热惊厥11例,良性惊厥18例(低热或无热),电解质紊乱10例(低血钠2例,低血钙7例,低血糖1例),病毒性脑炎5例.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发惊厥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除常见的高热、电解质紊乱以外,肠道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亦是主要病因之一,惊厥患儿大多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作者:徐凯虹;程保金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电汽化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经尿道电汽化术已成为一项成熟的腔内泌尿外科手术方法,在我国得到不断推广和应用.本文对汽化电极的外形设计和功能进行了简介,论述了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的应用.

    作者:杨庆岩;田甜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51例(56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戚晓园;戈伟中;张矛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结核抗体及活动性结核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结核病的探讨

    我院于2005~2006年对37例肺结核,5例结核性胸膜积液进行结核抗体(TB-DOT)[1~3]活动性结核标志物(ATM)的联合检测,以探讨联用TB-DOT、ATM对肺结核病的诊断和临床意义.

    作者:王玉林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尼膜同在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规律及经颅多普勒的作用,并评价尼膜同对脑外伤后CVS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72例脑外伤后CVS患者分为治疗组(尼膜同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于伤后第1,3,7,14d通过TCD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进行脑血流速度监测,并评价其意识情况和预后,分析尼膜同对脑外伤后CVS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伤后1~3d已开始出现血管痉挛,3~7d达峰值,14d时明显减轻;治疗组血管痉挛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意识情况和预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血管痉挛程度越重,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结论 TCD是监测脑外伤后早期CVS的有效方法,尼膜同对纠正脑外伤后CVS有显著疗效.

    作者:杨少峰;凌亚萍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人参补心汤治疗缓慢心律失常60例

    缓慢心律失常大多是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治疗棘手,用人参补心汤治疗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云勇;肖莉;陈永在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产时补钙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分娩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的诸多因素中,子宫收缩乏力常见.目前国内普遍使用催产素、麦角新碱预防产后出血,但临床发现部分产妇对催产素不敏感,加用钙剂后子宫收缩强度增加,产后出血量减少.为探索其作用机制,我科从2006年1月~12月应用10%葡萄糖酸钙产时静脉点滴以增强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收到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曾凤华;黄建萍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临床护理中护患纠纷的防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逐渐增强,已懂得应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社会群体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医疗工作中护理方面的投诉与纠纷日益增多.作为临床护理人员,该如何防范护患纠纷已成为我们必须探讨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分析总结,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作者:杨望春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8例临床分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上速)由于大多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临床上易被忽视.但是对新生儿则是一种危险的情况,如处理不当,常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共接治28例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宏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大网膜扭转误诊急性阑尾炎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6岁.在劳动后约2h出现腹痛、腹胀,以右下腹明显,加重2d就诊.查体:血压140/100mmHg;T:37.6℃;痛苦表情,心肺未见明显异常,无黄疸.腹胀、肠鸣音活跃.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未触及包块,叩诊鼓音增强,既往右侧腹股沟疝十余年.辅助检查:腹透肠胀气明显,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腹膜炎.

    作者:张志明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76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消化性溃疡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往往发病急、病性重.如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在救治的过程中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从2004~2005年观察护理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76例,现将10例典型休克病人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洪燕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浅谈由艾滋病引起的疾病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HIV侵入人体后,可以破坏人类T淋巴细胞及包括小神经胶质细胞、肺泡吞噬细胞、血液单核细胞在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1],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甚至完全丧失免疫功能,终导致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AIDS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大的疾病之一,并成为世界第三大传染病,倍受世人关注.

    作者:胡玉红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30例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真菌球性鼻窦炎的诊治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30例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真菌球性鼻窦炎疗效好.结论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治疗真菌球性鼻窦炎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银霞;任金龙;马银花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