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琴音;陈伟亚
计划生育手术即避孕节育术是广大育龄妇女防范再生育和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措施,受术者大多数为青年女性,她们自愿要求接受避孕节育手术,针对育龄妇女的个体状况,有的采取永久性节育措施,要求实施输卵管结扎术;有的采取长效节育措施,要求实施皮下埋植剂放置术或宫内节育器放置术;有的因避孕失败而采取补救措施,要求实施人工流产术(负压吸宫、钳刮和引产术).计划生育手术有着极强的特殊性和特定群体,其对象是有生育能力的健康女性群体.
作者:夏淑英;丁淑琴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125例产妇,随机分成米索前列醇组和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组(简称米索组)65例,在胎儿娩出后即用米索前列醇片0.4mg;催产素组60例,在胎儿娩出后即进行肌注催产素20u,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0u.结果 分别观察两组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为(170.04±98.89)ml,催产素组为(205±132.20)ml(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 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且简便、安全、高效,能较好地预防产后出血.
作者:王家美;赵云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羊水栓塞是产科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达70%~80%,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随着我们产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及诊疗技术的提高,成功抢救羊水栓塞5例,大大降低了孕产妇的死亡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文新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总结妇科腹腔内出血的病因、特征以减少误诊.方法 对因腹腔内出血的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异位妊娠146例,占66.7%,黄体破裂50例,占22.93%.其余分别为出血性输卵管炎(4.13%)、巧克力囊肿破裂(3.21%)和卵巢滤泡囊肿破裂(2.75%).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量异位妊娠内出血量为400ml~3000ml,其中<500ml有65例,大于500ml为91例,达到55.48%,黄体破裂腹腔内出血量为200~2500ml,以500~2000为主,其余三种腹腔内出血的病因,出血量均小于500ml.无一例死亡.结论 异位妊娠在妇科腹腔内出血是首位病因,HCG检测和B超检查,后穹窿或腹腔穿刺是简便而重要的诊断手段.
作者:陈燕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前置胎盘及胎盘前置状态的临床表现特点、相互关系、诊断,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2003~2006年妊娠中、晚期胎盘位置异常所致出血128例病例资料,对其诊断方法、首次出血时间、妊娠转归、分娩方式、产时及术中处理等作以分析.结果 经B超定位诊断为前置胎盘110例占85.9%,胎盘前置状态18例占14.1%,过去有妊娠史105例占82%,入院前出血估计大于400ml者24例,术中或产时出血量大于400ml者18例,输血治疗12例,110例前置胎盘入院后终止妊娠37例,期待治疗后终止妊娠57例,剖宫产术分娩78例;胎盘前置状态18例,入院后及时终止妊娠2例,期待治疗后出血多终止妊娠4例,出血停止出院12例,随访后转为正常妊娠6例.结论 胎盘前置状态与前置胎盘病程上是一动态、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诊断需考虑孕周,前置胎盘期待治疗中抑制宫缩是必要的,分娩方式仍以手术为主,术中止血可用多种方法.
作者:桑晓梅;钱璟;郑玲 刊期: 2007年第26期
通辽市1980年确定碘缺乏病病区旗(县)86个,且大多数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自1995年起陆续在全市实施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于2000年已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为了进一步掌握现阶段本市碘缺乏病病情及儿童的碘营养水平,以其评估我们现有防治手段,指导防治实践,2006年上半年笔者在所辖旗县做了专项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雪松;赵艳秋;贺利明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2006年3月我科收治的8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7例,对应用丙种球蛋白组与未用丙种球蛋白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住院天数、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临床治愈率达95.2%.结论 静滴丙种球蛋白对毛细支气管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作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之一.
作者:王宇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脑卒中是我国高血压病人的主要转归,我国现有脑卒中病人700万,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200万人,是主要死亡、致残原因,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控制高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循证医学证实,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首要基本策略.但是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是否需要降压、什么时候降压、如何降压、血压控制到什么程度,国内外一直存在争议.笔者结合临床,探讨如下:
作者:娜塔;韩明 刊期: 2007年第26期
观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腺瘤切除和卵巢切除术三组病人手术前及手术24小时的脉搏和血压变化,原始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表明两组甲状腺手术病人术后脉搏和血压均有统计学意义,卵巢切除术病人仅脉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韩英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笔者总结了2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护理经验,提出了通畅引流,预防控制感染,营养支持,严密观察病情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张凤梅;董彦军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结肠造口病人的心理变化及需求,为促进造口病人的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高病人掌握造口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临床观察40例,给予结肠造口病人实施有计划的心理护理.结果 病人术后恢复顺利,伤口一期愈合率达100%,且无并发症,既缩短了住院日,又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如果只给予简单的造口护理指导,结果相反.结论 对结肠造口病人有计划的实施心理护理,对疾病恢复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者:王淑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比较氟伏沙明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用CCMD-3作为诊断标准,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59例强迫症患者进行随机双盲的8周治疗.结果 氟伏沙明有效率为70.2%,与氯丙咪嗪60.7%相近,两者无显著差异.氟伏沙明不良反应发生率36.7%,明显少于氯丙咪嗪75.0%,两者有明显差异.结论 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
作者:高良会;成玉敏;魏昆岭;吴静 刊期: 2007年第26期
患者,女,21岁,因不能进行性生活6个月就诊.患者15岁初潮,月经规律,无痛经.4岁时因车祸导致骨盆及尿道损伤,并行经膀胱尿道造口术,术后患者自觉排尿正常,未进行术后随诊.
作者:于海凤;王玉霞 刊期: 2007年第26期
急诊手术是外科系统病人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由于患者在遭遇突发疾病或创伤的打击下接受手术治疗,其生理或心理反应的变化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患者对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手术中配合和术后恢复情况.因此,及时适当的沟通技巧,尤其是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利用,在急诊手术病例的处理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提高整体护理的水平.#
作者:邹正伟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发病一周以内的脑梗塞治疗效果,评价小剂量尿激酶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滴5~7天,所有的病例均在脱水、活血化淤和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结果 发现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日明显缩短,无一例出血.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滴治疗脑梗塞安全有效,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但还需要设计良好的疗程和大规模的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做进一步证实.
作者:陈娟娟;俞川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溴已新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 随机分组:把109例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2例),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4%,对照组总有效率67.3%,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溴已新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良好的效果,缩短了疗程,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娜孜古丽;李淑文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终身性疾病.胰岛功能低下引起机体糖代谢紊乱,而产生血糖、尿糖增高,其致残率、致死率已跃居世界第三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此病的有效办法,给糖尿病患者及家人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促进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秋岩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通过研究药物辅助扩张皮瓣的粘弹性并对其进行数学描述,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应用和推广药物辅助组织扩张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实验分为用药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用药扩张组在组织扩张过程中外用罂粟碱霜,两组均在扩张完成后即时取皮瓣试件,进行应力-应变和应力松弛的测定.结果 药物辅助扩张皮瓣的粘弹性较常规扩张皮瓣有提高和增强的趋势.结论 表明与常规扩张皮瓣相比,药物辅助扩张皮瓣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组织张力的增加,有利于创面愈合和扩大修复范围.
作者:沈庆坡;杨冬梅;吕东;王洋 刊期: 2007年第26期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人们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健康的态度、养成健康的行为、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使人们达到佳的健康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妇及家属对产科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广大孕产妇的需求,我院开展了准妈妈健康教育大课堂,受到广大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欢迎,住院分娩人数逐年增加,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于燕;黄艳;王庆茹 刊期: 2007年第26期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出生后只有心跳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氧直接影响各器官的功能,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即使幸存,也可导致缺氧性脑损伤,留下脑瘫及智力低下等后遗症,因此,新生儿窒息的复苏至关重要.
作者:李爱丽 刊期: 2007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