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性AMI.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1].我们对ACS的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玉雪;胡英允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左室假腱索是一种心脏先天性解剖变异,临床往往误诊为其他心脏器质性疾病.2000~2006年我院门诊误诊21例左室假腱索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旭光;扬乐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信息支持对断指再植术后病人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断指再植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按医院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接受医院常规护理基础上,从入组后开始接受由研究者提供的信息支持.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断指再植病人术后当天、术后1~3天、4~7天疼痛状况.结果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信息支持可有效缓解断指再植术后病人的疼痛.
作者:彭爱萍;林俊;李怡;欧引兴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顺尔宁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7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加用顺尔宁外其余治疗均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6个月后的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顺尔宁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方面均明显缩短,两组复发率相同.结论 顺尔宁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能快速缓解咳嗽症状,复发率低,每天仅服用一次,患儿依从性好,临床无明显副作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徐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脑血管病是高复发和高致残的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据统计,1/4~3/4的脑血管病在2~5年内复发.因此,对复发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脑血管病再次复发危险人群,以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0月诊治的脑血管病复发196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戈鲁;李运利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穴位贴敷是祖国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冬病夏治更是穴位贴敷林中的一大奇葩,方法简便且疗效显著.我科于1987~2006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尤其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并在工作中对冬病夏治的护理累积了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大鸣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巨输尿管病例,在临床工作中很罕见,教课书[1]及学术刊物上介绍也甚少.今有一例,与广大同行交流.1 一般资料患者,男,21岁,入伍两年余,从未有腰、腹痛等不适,今无诱因左下腹疼痛一小时入院.血常规:,WBC 6.8×109/L,LYM29%,GRA57%;尿常规两次均正常,未见RBC、脓血尿,血压130/80mmHg,心率85次/分,呼吸16次/分.
作者:李涛;孙富强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m rection,PCR)作为一项较新的科学技术检测方法,在检验医学领域中的发展及临床应用是有广阔前景的.为适应不同项目研究开发目的、不同的临床诊断对象需求,通过改变组成和反应条件及与其它先进技术相结合,PCR技术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
作者:王霞;兰信国;吴秀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抢救与护理.方法 对1例阴式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成功救护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 经过畅通呼吸道、电击除颤、心肺复苏、静脉给药等快速而紧急的抢救与护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结论 基层护理人员敏锐的观察力、高素质的专业技能水平、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抢救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程彩云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金匮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原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等,我们用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及高血压病,收效良好,现举例如下.
作者:姚景明;宋连英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很高,要治愈该病均需手术治疗,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普外科常做的择期手术之一.但一项长期的(12~15年)的随访研究表明所有的疝修补的病人中15~30%复发,这其中60%的病人会有症状.1982年Ger报道了第一例腹腔镜疝修补术,目前常用的有二种:经腹腔腹膜前网片修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网片修补术(TEP).
作者:吴柳华;张宏;高雁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本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从200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了均经上级医院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经门诊给予西咪替丁、阿莫西林与甲硝唑联合用药治疗,临床观察如下:
作者:汤士志;闫长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变态反应,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临床上有皮肤紫斑及肾、关节等受累的表现.中医常属葡萄疫或肌衄范畴.现以笔者的临床浅识总结如下,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作者:江汉庭;江秀娘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大多数是口服药物中毒,因此对口腔粘膜造成了严重损伤,同时部分患者由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又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致使口腔细菌数量大量增加种类也发生了改变,细菌的比例大大增加,口腔护理难度随之加大,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口腔护理直接相关.笔者针对患者口腔粘膜损伤程度及有无使用呼吸机等具体情况,对近五年内收治的106例患者实施不同程度的口腔护理措施,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玉春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近研究指出:丙泊酚可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我院把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应用于小儿外科短小手术,取得了良好麻醉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亮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自铂类抗肿瘤药物问世以来,提高了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疗效.但顺铂(PDD)的肾毒性和胃肠道反应以及卡铂(CBPDA)的骨髓抑制作用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第三代铂类化合物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问世后,经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均表明,无论单药还是联合用药,治疗大肠癌和进展期胃癌均表现出有效率高、安全、广谱、骨髓抑制轻微、胃肠道反应较少,而且易于控制,无明显的肾、耳毒性,但有个别喉头痉挛和常见的末梢神经炎等不良反应.
作者:孙庆香;洪党云;游善喜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人脑胶质瘤及16例正常脑组织中整合素β3蛋白的表达.结果 整合素β3在正常脑组织、低度恶性及高度恶性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8%、54.5%和84.2%.结论 整合素β3蛋白表达与胶质瘤的发生和恶性进展有关.
作者:王永霞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钙注射液的疗效.方法 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公司生产的博璞青)6150u,每12小时1次,连用7日为1个疗程.结果 心绞痛缓解率达88.9%,心电图改善率达86.1%,无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2例在腹壁注射部位出现淤斑.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钙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刘秋英;王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应用速避凝的疗效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基础药物治疗36例为对照组;治疗组40例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速避凝,治疗30天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疗效评定,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和加强用药后的临床护理观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宣教工作,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的副作用,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过程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速避凝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效、安全、简便,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了速避凝的副作用,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王言荣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疼痛是个体在对一个有害刺激的反应中所经受的不舒适感[1],是外科患者常见护理问题之一.尤其术后由于手术切口及内脏牵拉引起的疼痛,使患者焦虑、恐惧,限制咳嗽、肢体活动,易致肠粘连、肺不张、肺炎、褥疮等并发症,故术后镇痛意义重大.传统上我们习惯肌注一些镇痛药物(强痛定、杜冷丁),但止痛时间短,疼痛反复且副作用较多.近年来,我们在配合药物止痛的同时,运用了无创止痛措施,使患者增强对疼痛的控制感,减少应激和焦虑,提高了疼痛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何玉兰;张志达 刊期: 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