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红
目的 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变化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3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28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含量,并与40例健康人做比较,同时探讨HS-CRP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结果 SAP、UAP、AMI和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组血清HS-CRP浓度分别为:(2.58±1.12)mg/L、(6.31±3.58)mg/L、(16.42±7.81)ms/L、(5.26±3.47)mg/L,与对照组(1.06±0.64)mg/L比较呈显著性升高(P<0.01).SAP、UAP组中CK、CK-MB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CK、CK-MB呈显著增加(P<0.01).结论 HS-CRP不仅与冠心病发生有关,其水平还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对临床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分类,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彭建军;叶维聪;姚林伶;苏球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人口安全,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避孕药具是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物质保障,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提供给育龄群众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重要内容.
作者:刘春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我科自2004年12月~2006年10月对6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通过术后全面、认真的评估、分析,作出护理诊断,并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黄喆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本院从2001年7月~2007年3月共收治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4例.提出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指征,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0~46岁.均有外伤史,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合并骨折者11例,其中胫骨平台骨折4例,胫骨骨骺分离1例,胫腓骨双骨折6例.单纯软组织挫伤3例.临床表现为小腿显著疼痛、肿胀进行性加重、张力增高、张力性水泡出现、局部压痛明显.其中7例出现感觉障碍.
作者:李波;刘慎远;蒋正山;刘亮;陈有盛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足月小于胎龄儿的病因、并发症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8月新生儿科收治204例足月小于胎龄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足月小于胎龄儿并发症以低体温、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喂养困难多见.结论 足月小于胎龄儿的并发症多、危害大,因此应从育龄妇女及妊娠期着手积极控制足月小于胎龄儿的发生.
作者:廖翎帆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麻醉在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血压及心电图检查正常,术前血T-3、T-4正常,以5mmHg的CO2充气压力维持外科操作空间,择期行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高位硬外麻醉组(E组,n=20)和全麻插管组(G组,n=20),于麻醉前、CO2充气后10、30和60min分别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数值,观察其变化;并观察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充气后60min两组组内比较与麻醉前(充气前)的PETCO2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嘶哑、咽痛、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并发症发生,全麻插管组高于高位硬膜外麻醉组.结论 低CO2充气压力时,高位硬膜外麻醉下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并发症高位硬膜外麻醉组相对少于全麻插管组.
作者:张兴;李锋;陈凤坤;黄华;张福维;范海鸥;谭宗群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低钠血症发生机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SAH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血清钠、CT及脑脊液检查资料.结果 SAH中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约占29.5%,并发低钠血症患者发生昏迷和病死率高.结论 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是引起SAH中并发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林楚生;陈栎;黄晓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心理医学门诊的发展状况及精神科联络会诊在综合医院的应用,掌握各专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伴发率,提高临床各级医护人员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促进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广.方法 对我院心理门诊2002年10~12月和2006年10~12月的门诊工作日志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统计2006年临床各科申请心理科会诊的情况.选取门诊消化、心血管、神经、内分泌、妇科、体检中心,共发放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350份,收回有效量表315份,用SPPS10.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心理门诊从就诊人数、疾病类型、就诊心态上有了很大提高;2、临床上心理治疗观念还停留在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和提高关切度上,申请心理科干预较少;3.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伴发率高,对反复就诊的焦虑症、抑郁症、惊恐症、躯体化障碍的患者认识不足,识别率偏低.
作者:吴宁渤;李云;刘玉山;王惠凤;王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病历质量全面体现了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是对患者进行医疗活动的真实记录,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病历赋予了新的内涵.病历作为处理医疗事故的法律依据,它为医患双方提供了法律保护和举证依据.因此提高病历质量对维护医患双方利益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李月琴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据临床上多年中西医经验,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脏器下垂102例,获得临床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刘夕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医院是社会主义文明的窗口,是一个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特殊行业,与社会联系更为密切.医院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前,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医院存在许多不和谐的问题,如医患矛盾加剧,使医疗纠纷频发,甚至发生了患者聚众冲击医院、打砸医院公物、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
作者:肖延林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免气腹单孔法迷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1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免气腹单孔法迷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选择同期行传统开放性手术急性阑尾炎患者32作为对照组.总结、分析术后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试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比对照组少;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气腹单孔法迷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比较,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少,是一项简单易掌握、极具临床推广价植的新型手术方式.
作者:李锋;张兴;陈凤坤;黄林;杨立健;赖开旭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术前因故胃管无法插入,术中胃管不慎脱出,急诊外伤、昏迷患者抢救需插胃管者,无法按常规方法插入,我科共行此类病人麻醉后、抢救时胃管置入105例.方法 :明视置管法:1.全麻气管插管后,用喉镜暴露食道口,用插管钳钳夹胃管插入.2.食道口无法暴露者,将胃管顺气管导管左上方试探插入.3.术中术者从食道下端逆行插入胃管,麻醉者从口腔接住,从鼻腔插入另一胃管,两胃管固定,从鼻腔拉出.盲探置管法:1.全麻气管插管后,从鼻腔插入气管导管入食管,胃管从气管导管插入.2.食道手术病人侧卧位,胃管从上侧鼻腔盲探推进,反复数次,可望成功置入.在有纤支镜的医院,可用纤支镜在上述情况下可视插入,但在无此条件的基层医院,上述插管法仍为临床急需的操作技巧.
作者:王永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大量的研究表明HIF-1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多种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说明HIF-1在大肠癌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作者:韦良宏;陈凤坤;谭宗群;陈海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戒酒硫样反应是病人使用某些药物(常见为头孢菌素类)后,饮酒或与含乙醇的药物配伍使用所引起的一种药物不良反应.目前该反应的病例报告日趋增多,如对其治疗不当,易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现今临床多给予洗胃、催吐、输液等支持对症治疗,严重者给与相应的急救措施.但是洗胃、催吐等治疗有其相对的禁忌症,为了进一步探讨戒酒硫样反应的药物治疗,我们利用葛根素可解除酒毒的作用,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56例戒酒硫样反应患者并作了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文彬彬;杨彤;张玉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推广应用,并进一步验证蔡氏染色液的功能.方法 在日常白带盐水法检查的基础上,将检过的涂片染色镜检,并进行比较.也用于出血的白细胞分类等.结果 可在同一张染色的阴道分泌物涂片上,同时作一般性检查、细菌、真菌、原虫、线索细胞、多型核细吞噬细菌、癌细胞等检查.染色简单快速、形态清晰,质量高,胞内外淋球菌、白细胞吞噬细菌等可在高倍镜下检出,再用油镜证实.真菌、滴虫检出率非常显著高于盐水法(χ2霉=9.39,χ2滴=8.26,χ20.01,1=6.64,P<0.01).盐水法查不出病因占65.29%,染色法尚有12.91%~19.69%.结论 蔡氏染液具有十多种高效功能,并从白带、宫颈刮片中首次检出弓型虫、利-朵氏体,这是罕见的.近几年也用血象和髓象染色诊断,取得满意成果[9~11].蔡氏染色液是一种实用新型先进的染色液,适合妇科等常见病、多发病、淋病和癌症的诊断和普查以及优生优育中的弓型虫检查.而盐水法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上诊治的需要.
作者:蔡金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踝关节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疾病,可发生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较多.笔者自2001年以来,以中成药云南白药粉外敷,绷带固定结合中医推拿治疗踝关节扭伤无表皮破损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治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但无理想治疗方法.我科2005~2006年上半年共收治锁骨骨折移位者30余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60岁,平均25岁.全为新鲜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伤22例,打击伤3例,摔伤5例.其中左侧16侧,右侧14例.骨折类型:斜行18例,横断6例,粉碎6例.
作者:王恩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重度营养不良等疾患已明显减少,而小儿四病(佝偻病、小儿肺炎、小儿营养性贫血、小儿腹泻)则成为小儿常见的疾病,也是小儿保健的重要课题.我县医院于2003年1月~2007年1月,收治了96例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患儿.现对其予以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宋艳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0年~2006年本院的药物性肝病病例17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和转归等特点.结果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有关药物中,抗生素类占首位(35.95%),其中抗结核药15.73%;其次为抗肿瘤药及免疫抑制剂(17.42%);随后依次为中药(15.17%)、解热镇痛抗炎药(12.92%)、降糖药(8.43%)、抗甲状腺药(17.30%)、用药不详者占2.81%.临床分型:肝细胞型(57.30%),胆汁淤积型(14.61%),混合型(28.09%).经停药及治疗后,预后较好者81.46%,预后较差者18.54%,病死率5.05%.结论 致肝损伤的药物种类较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病死率高,临床医师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和诊断.
作者:吴小珑;陈健芳;李奕琏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