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葛根素治疗中、重度戒酒硫样反应56例临床观察

文彬彬;杨彤;张玉玲

关键词:葛根素注射液, 治疗不当, 重度, 戒酒硫样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 药物治疗, 洗胃, 生命安全, 配伍使用, 急救措施, 对症治疗, 对比研究, 病人, 病例报告, 禁忌症, 饮酒, 乙醇, 输液, 临床
摘要:戒酒硫样反应是病人使用某些药物(常见为头孢菌素类)后,饮酒或与含乙醇的药物配伍使用所引起的一种药物不良反应.目前该反应的病例报告日趋增多,如对其治疗不当,易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现今临床多给予洗胃、催吐、输液等支持对症治疗,严重者给与相应的急救措施.但是洗胃、催吐等治疗有其相对的禁忌症,为了进一步探讨戒酒硫样反应的药物治疗,我们利用葛根素可解除酒毒的作用,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56例戒酒硫样反应患者并作了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性肝病1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0年~2006年本院的药物性肝病病例17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和转归等特点.结果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有关药物中,抗生素类占首位(35.95%),其中抗结核药15.73%;其次为抗肿瘤药及免疫抑制剂(17.42%);随后依次为中药(15.17%)、解热镇痛抗炎药(12.92%)、降糖药(8.43%)、抗甲状腺药(17.30%)、用药不详者占2.81%.临床分型:肝细胞型(57.30%),胆汁淤积型(14.61%),混合型(28.09%).经停药及治疗后,预后较好者81.46%,预后较差者18.54%,病死率5.05%.结论 致肝损伤的药物种类较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病死率高,临床医师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和诊断.

    作者:吴小珑;陈健芳;李奕琏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护理

    肝硬化门脉高压时因血流受阻,门静脉内血流则经交通支逆流至体循环系统,侧支循环形成,产生静脉曲张症状.门脉高压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25%[1],患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和肝性脑病,其病情凶险,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病情严重者,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作者:景淑娟;李勇武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本院从2001年7月~2007年3月共收治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4例.提出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指征,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0~46岁.均有外伤史,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合并骨折者11例,其中胫骨平台骨折4例,胫骨骨骺分离1例,胫腓骨双骨折6例.单纯软组织挫伤3例.临床表现为小腿显著疼痛、肿胀进行性加重、张力增高、张力性水泡出现、局部压痛明显.其中7例出现感觉障碍.

    作者:李波;刘慎远;蒋正山;刘亮;陈有盛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门诊输液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治疗手段,是补充血容量,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为了方便技术操作,便于解决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笔者将其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综合分析、归纳、总结以下几方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解决办法.

    作者:王钢花;王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自尿疗法治疗重型妊娠剧吐7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治疗重型妊娠剧吐的方式.方法 对我院96年1月到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72例重型妊娠剧吐孕妇进行自尿疗法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64例重型妊娠剧吐孕妇行常规治疗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自尿疗法组(为观察组)72例治疗3~5天治愈67例,好转5例,有效率100%.对照组(常规疗法组)5~14天治愈25例,好转17例;有效率为67.18%,孕期及产后随访一年未发现产妇及新生儿有明显副作用及先天性疾病.结论 自尿疗法对重型妊娠剧吐是十分有效、安全的.值得推广应用.潜在问题是作用原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钟培根;苏小锋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68例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原因与发生率.结果 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按作用大小分别为:宫缩乏力、多胎、滞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次、新生儿体重、胎盘因素、产妇年龄、妊娠合并症、产程时间、阴道撕伤及会阴切开等.结论 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引起宫缩乏力的因素有妊娠合并症等,预防产后出血须加强产前系统检查及时发现急性疾病;产时要及时处理产程各期,严密观察产后2小时内的出血,正确估计出血量.

    作者:余苑婷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张一军教授治疗白疕医案一则

    张一军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皮肤病专家,他一生治学严谨,博古通今,从事教学、科研、临床近60年,尤擅皮肤顽癣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上有幸为张老调配处方,草根树皮在张老手中变成了灵丹妙药.笔者亲眼见到张老临床验案无数,本文所报道的张老治疗白疕医案,只是张老中医皮肤病经验的冰山一角.

    作者:安丽君;张一军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术中胆道镜对诊断医源性胆管和十二指肠损伤的价值

    医源性胆管和十二指肠损伤是胆道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术中一旦遗漏,将发生灾难性的后果.总结我院1997年1月到2005年12月在胆道探查中,常规使用胆道镜发现的6例损伤,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宁;王勇攀;王全;沈强;杨俊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麻醉中或抢救时胃管置入105例

    术前因故胃管无法插入,术中胃管不慎脱出,急诊外伤、昏迷患者抢救需插胃管者,无法按常规方法插入,我科共行此类病人麻醉后、抢救时胃管置入105例.方法 :明视置管法:1.全麻气管插管后,用喉镜暴露食道口,用插管钳钳夹胃管插入.2.食道口无法暴露者,将胃管顺气管导管左上方试探插入.3.术中术者从食道下端逆行插入胃管,麻醉者从口腔接住,从鼻腔插入另一胃管,两胃管固定,从鼻腔拉出.盲探置管法:1.全麻气管插管后,从鼻腔插入气管导管入食管,胃管从气管导管插入.2.食道手术病人侧卧位,胃管从上侧鼻腔盲探推进,反复数次,可望成功置入.在有纤支镜的医院,可用纤支镜在上述情况下可视插入,但在无此条件的基层医院,上述插管法仍为临床急需的操作技巧.

    作者:王永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流式细胞术和微量淋巴细胞毒法检测HLA-B27的对比观察和分析

    目的 比较流式细胞术(FCM)和微量淋巴细胞毒法(MCLT)检测HLA-B27的结果差异性,评价FCM检测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FCM和MCLT法同步检测120例患者的HLA-B27的表达.结果 120例患者中89例AS病例FCM法HLA-B27阳性85例,阳性率95.5%;MCLT法HLA-B27阳性70例,阳性率78.7%;19例其他脊柱关节病FCM法阳性8例,阳性率42.1%,MCLT法3例,阳性率15.8%;12例腰腿疼不明疾病两种方法均阴性.经SPSS11.5软件分析,P<0.05,结果有显著性的意义.结论 FCM法对HLA-B27测定的灵敏度、特异性都明显超过了MCLT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升;丁现超;张琰;孙伟娜;李新刚;夏玉彬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74例重危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

    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重危多发伤74例,其中男58例,女16例,平均32.6岁,农民52例.伤因:车祸31例,占41.9%,次为跌伤与挤压伤.两个部位(或脏器)伤者33例;三个部位(或脏器)伤者28例;四个部位(或脏器)以上伤者13例.

    作者:迟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阿司匹林.治疗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少,心电图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主要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安全性好.

    作者:杨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静脉滴注磷霉素钠致高敏反应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岁,于2006年10月22日左右因咽喉痛,咳嗽两天来我院门诊就诊,体检:T36.5℃,神清,精神佳,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无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心率98次/分,腹软,肝脾未触及,余检无异常.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

    作者:周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医院

    医院是社会主义文明的窗口,是一个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特殊行业,与社会联系更为密切.医院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前,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医院存在许多不和谐的问题,如医患矛盾加剧,使医疗纠纷频发,甚至发生了患者聚众冲击医院、打砸医院公物、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

    作者:肖延林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68例诊治体会

    总结收治的6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经验及临床特点,显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年轻化.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早期加强抗感染及胰酶抑制剂应用,大部分能缓解痊愈,其次,把握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适时处理胆石症,当然,正确判断以急性重症胰腺炎为主病例及其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尤其重要.

    作者:王东辉;刘凤涛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22例异位妊娠误诊宫内妊娠行药物流产分析

    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1]药物流产(药流)亦称药物抗早孕,是用非手术措施终止早孕的一种方法.效果肯定的药物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完全流产率可达95%~98%[1].药物流产首要条件必须是宫内妊娠,由于异位妊娠误诊宫内孕而行药流的病例时有发生.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655例药物流产病例中有共22例误诊为异位妊娠,现对22例异位妊娠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陈菊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20例腹股沟疝手术腹膜前间隙kugel补片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腹膜前间隙内kugel补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局麻下经内环或Hesselblach三角创建腹膜前间隙,并于此间隙内衬置入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内存记忆弹力环补片(腹膜前间隙kugel)修补腹股沟疝20例,腹股沟斜疝14例,直疝4例,股疝2例.Ⅰ型疝6例,疝囊较小的Ⅱ型疝10例,疝囊较大的Ⅱ型疝4例.结果 每一侧手术时间为55~75min;皮内缝合切口;手术时间55~75min,平均65min;术后住院3~8d,平均5d.10例患者中,无切口感染,采用局麻病人术后2~3h能下床活动,采用腰麻患者术后1d下床活动,切口疼痛轻,所有病人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 微创腹膜前间隙内衬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方法;其切口小,无需解剖腹股沟管,创伤小;利用腹压固定补片,无张力;术后无异物感,疼痛轻,恢复快;不用拆线,住院时间短.是迄今合理、理想、微创的先进无张力疝修补方法.

    作者:吴安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低蛋白血症与药物不良反应

    低蛋白血症病人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对于蛋白结合率高,安全范围小的药物.本文通过对低蛋白血症与药物不良反应关系的分析,提醒医务人员在使用此类药物时,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及调整药物的剂量,尽可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喜芬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26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度诊治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分度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并诊断ICP的265例患者,根据ICP分为轻度与重度ICP.观察其妊娠结局与分度诊断前后围产儿死亡率.结果 (1)重度组和轻度组ICP患者终止妊娠的平均孕周分别(35.6±1.7)周和(37.6±2.0)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重度组ICP患者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转入重症监护室、剖宫产的发生率分别39.02%、12.20%、30.49%、97.56%,明显高于轻度组的9.30%、4.37%、9.29%、51.91%.(3)分度诊疗前后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6.08%、0.75%,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CP分度诊疗有助于改善围产儿预后,降低死亡率.

    作者:回迎春;陈嫣;李晓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药物疗效受到医学因素、药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本文就此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醒临床用药时给予充分关注,使药物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作者:潘凤珍;冷晔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