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红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配合足底按摩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第一次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术后6h开始进行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内关和足底的胃肠反射区按摩,每天3次,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的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较对照组平均提前10.18h,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足底按摩能缩短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第一次排气的时间,有利于术后的康复.
作者:李丽;黎美娜;李影文;陈伟珊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1]药物流产(药流)亦称药物抗早孕,是用非手术措施终止早孕的一种方法.效果肯定的药物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完全流产率可达95%~98%[1].药物流产首要条件必须是宫内妊娠,由于异位妊娠误诊宫内孕而行药流的病例时有发生.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655例药物流产病例中有共22例误诊为异位妊娠,现对22例异位妊娠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陈菊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宫腔粘连病因复杂,以往依靠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和子宫输卵管造影明确病因,但漏诊率较高.我院自行宫腔镜检查以来,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艳梅;张桂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腹膜前间隙内kugel补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局麻下经内环或Hesselblach三角创建腹膜前间隙,并于此间隙内衬置入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内存记忆弹力环补片(腹膜前间隙kugel)修补腹股沟疝20例,腹股沟斜疝14例,直疝4例,股疝2例.Ⅰ型疝6例,疝囊较小的Ⅱ型疝10例,疝囊较大的Ⅱ型疝4例.结果 每一侧手术时间为55~75min;皮内缝合切口;手术时间55~75min,平均65min;术后住院3~8d,平均5d.10例患者中,无切口感染,采用局麻病人术后2~3h能下床活动,采用腰麻患者术后1d下床活动,切口疼痛轻,所有病人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 微创腹膜前间隙内衬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方法;其切口小,无需解剖腹股沟管,创伤小;利用腹压固定补片,无张力;术后无异物感,疼痛轻,恢复快;不用拆线,住院时间短.是迄今合理、理想、微创的先进无张力疝修补方法.
作者:吴安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原因与发生率.结果 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按作用大小分别为:宫缩乏力、多胎、滞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次、新生儿体重、胎盘因素、产妇年龄、妊娠合并症、产程时间、阴道撕伤及会阴切开等.结论 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引起宫缩乏力的因素有妊娠合并症等,预防产后出血须加强产前系统检查及时发现急性疾病;产时要及时处理产程各期,严密观察产后2小时内的出血,正确估计出血量.
作者:余苑婷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甲状腺肿瘤是外科常见疾病,且女性居多,大多需要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由于在颈留下瘢痕,术后直接影响患者颈部美观及生活质量,部分患难者难以接受.腔镜手术的出现,为甲状腺手术患者治疗带来美好前景.
作者:张兴 刊期: 2007年第17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岁,于2006年10月22日左右因咽喉痛,咳嗽两天来我院门诊就诊,体检:T36.5℃,神清,精神佳,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无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心率98次/分,腹软,肝脾未触及,余检无异常.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
作者:周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口疮是指口腔粘膜溃烂,红肿、痛是口腔疾病中常见、发病率高,同时又比较顽固的一种疾病.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我院自2002年8月1日起对急诊手术患者乙肝带菌者或可疑带菌者,实施了普遍性的预防与隔离管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晓华;刘晶;高贵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重度营养不良等疾患已明显减少,而小儿四病(佝偻病、小儿肺炎、小儿营养性贫血、小儿腹泻)则成为小儿常见的疾病,也是小儿保健的重要课题.我县医院于2003年1月~2007年1月,收治了96例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患儿.现对其予以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宋艳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肝硬化门脉高压时因血流受阻,门静脉内血流则经交通支逆流至体循环系统,侧支循环形成,产生静脉曲张症状.门脉高压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25%[1],患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和肝性脑病,其病情凶险,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病情严重者,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作者:景淑娟;李勇武 刊期: 2007年第17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项的工作中,不再仅仅是配合手术为主的单纯操作,同时这包括术前访视,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针对病人的生活、心理活动特点,事先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给病人及家人进行有关手术认识指导和心理调适辅导.与病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使病人心理状态稳定,生理功能处于正常范围,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现结合工作实际,对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作一探讨.
作者:刘晓健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眼钝挫伤后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眼钝挫伤病人106例,其中继发性青光眼41例,首先给予药物治疗,并监测眼压,予口服醋氮酰胺,点妥布霉素眼药水,并予静脉点注皮质类固醇及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眼压升高幅度较大者予静滴20%甘露醇.前房出血者均予包扎双眼.发生晶体异位者予以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后28例之眼压控制至正常,13例眼压下降.9例晶体脱位者经药物降压治疗效果较差而行手术摘出晶体.结论 眼钝挫伤后发生继发性青光眼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眼压,避免不可挽回的结果.
作者:白文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具有腹部无切口、术后疼痛轻、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近10多年国内多家医院报道大子宫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开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总结2005年10月以来开展TVH临床研究的25例患者,探讨其手术要点及应用价值.
作者:段淑杰;刘红军 刊期: 2007年第17期
1 临床资料吴×,女,41岁.初诊日期:2006年8月21日.主诉:盗汗2年,兼自汗6个月.病史:患者于2年前因自然流产后出现夜间盗汗,逐渐加重,曾服用六味地黄丸、当归六黄汤、柴胡龙牡汤、玉屏风散等方鲜获疗效,尤其近1年来,每当夜间入睡则汗出如洗,被褥均湿,每夜须更换3次睡衣,心烦不能安睡,咽干、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近半年以来日间也常有自汗,每当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则大汗淋漓、畏风怕冷,多方医治均无疗效.遂来我处针灸治疗.
作者:尹璐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HIF-1α、BFGF、BFGFR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大肠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0例手术切除的大肠腺癌及癌旁组织,2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HIF-1α、BFGF、BFGFR表达.结果 HIF-1α、BFGF、BFGFR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7%、65.0%、58.3%.而癌旁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10.0%、13.3%、11.7%.HIF-1、BFGF、BFGFR在大肠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肠黏膜中未检出HIF-1α、BFGF、BFGFR.HIF-1α、BFGF、BFGFR在大肠腺癌中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肿瘤Dukes分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腺癌组织中HIF-1α、BFGF与BFGFR具有两两相关性(P<0.05).结论 大肠腺癌组织中的HIF-1α、BFGF、BFGFR表达水平增高,参与了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大肠腺癌的预后有关;在大肠腺癌发生发展中HIF-1α、BFGF与BFGFR可能起到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
作者:韦良宏;陈凤坤;谭宗群;陈海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用盐,外观酷似食盐.常用于防腐.误当食盐食用即可中毒,且病情凶险.另外,日常生活中,进食过量新腌制的咸菜,变质腐败的蔬菜,饮用苦井水或煮沸时间过长的水(如笼锅水)都可以中毒[1].
作者:沈卫平;徐宝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在妇产科急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39例经超声诊断后并经手术证实的病人.结果 139例病人中,宫外孕62例,前置胎盘34例,子宫破裂3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9例,卵巢囊肿表面破裂伴大量血腹3例,胎盘早剥11例,植入性胎盘3例,腹腔妊娠2例,黄体破裂伴附件区大量血凝块误诊为宫外孕2例.结论 超声在妇产科急症诊断中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和实用价值.
作者:师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阿司匹林.治疗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少,心电图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主要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安全性好.
作者:杨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讨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8月~2007年3月218例LC的临床资料.结果 214例顺利完成LC,4例因Calot三角冰冻样改变中转开腹(1.84%),无一例胆道损伤,术后3~8天(平均5.5天)出院.213例随访3~12月平均8个月,无异常发现.结论 恰当选择适应症,仔细辨明胆囊壶腹,细心解剖胆囊管、胆囊三角及胆囊后三角,顺逆法结合,预防热灼伤,熟悉解剖变异,适时中转开腹,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胆道损伤的发生.
作者:商永生;秦洪棉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