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
消化内科急性胰腺炎、幽门梗阻、肠梗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造成的腹胀、上腹部持续性胀痛,必须采取持续胃肠减压术.
作者:闫秋丽 刊期: 2008年第26期
心肌损伤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病理改变.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对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有较大影响.但由于心肌结构及功能的特殊性,心肌损伤的检测受到较多的限制.本文就心肌损伤检测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凤敏 刊期: 2008年第26期
自1921年人类发现了胰岛素就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从胰岛素制剂的来源、剂型纯度、用药方式及其类似物的发明应用,到对胰岛素治疗的观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作者:田恒文;卢颖;管秀静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2008年4月收治26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26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实行系统的整体化护理后,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疾病的5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257例患者好转或康复出院,致残率32%.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按护理程序进行护理,使护理工作更科学的、更严谨的、更有效的,使护士能有预见的有计划地主动的进行工作,有效地降低脑梗死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作者:曹彩霞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23例无临床症状而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的基础病因.方法 23例患者均因体检发现心电图有LBBB,行心超、胸片、血脂、血糖、心肌酶及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等检查,确定其病因.结果 23例无症状LBBB患者中,扩张型心肌病(DCM)7例(30.4%)、冠心病5例(21.7%)、高血压心脏病3例(13.0%)、主动脉瓣病变2例(8.7%)、风湿性心脏病及心肌炎各1例(4.4%)、无明确病因者4例(17.4%).结论 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心电图表现为LBBB者常见于DCM,其次为冠心病与高血压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亦可出现,部分病例无基础病因可寻,出现于健康人群;冠心病患者中冠脉病变主要出现于左前降支,占80%.
作者:贾国力;赵瑞军;王海珠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通过微创LISS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初步临床效果,探讨LISS钢板对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影响.方法 2005年11月~2007年10月通过对15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进行闭合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15例均得到随访,愈合时间8~15个月,平均10个月.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LISS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可给予良好的固定,且对软组织的破坏极少,不加重肱骨头的缺血,骨不连及肱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周悦;沈红雷;冯德宏;李雅欣;杨国平;王凌;路通 刊期: 2008年第26期
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血液透析的患者76例,共行血液透析966次,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林丽;陈兵;廖心明;刘泽秀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手术的优势及发展前景.方法 将2007年经阴道手术的31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经腹手术(指征相同)的38例作为观察对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病率.结果 研究组31例均无中转开腹,两组均无膀胱、输尿管、肠管等损伤.研究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次全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进食时间、体温正常时间、住院天数、恢复日常锻炼时间,研究组少于观察组(P<0.01).结论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损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而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应重视术中出血,选择合适病例.
作者:马萍;刘辉;周怡萍;樊秀娟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十堰市孕产妇人群中HIV/AIDS流行状况及艾滋病病毒(HI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制定HIV/AIDS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十堰市2005~2007年所有产前保健检查的孕妇,在首诊时进行自愿咨询和免费HIV抗体筛查.结果 2005年~2007年对85298名孕产妇开展免费HIV抗体筛查,检出6例HIV阳性孕产妇,阳性率0.07‰;年龄以20~30岁为主,小19岁,大30岁;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HIV阳性孕产妇采取终止妊娠或阻断措施.结论 通过对孕产妇人群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对该人群中的HIV感染者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止和降低HI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作者:唐桂珍;邓晓;李郁;毛立峰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胃镜下对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操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年内胃镜室共接诊上消化道异物21例,通过异丙酚静脉麻醉胃镜、鼠齿钳、圈套器、透明帽等镜下取出,同时观察异丙酚的用量、病人的反应、清醒时间、术中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结果 21例上消化道异物病人均经过异丙酚镇静麻醉胃镜下成功取出,取出异物共30件,操作过程安全,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异丙酚用量在70~150mg之间,从麻醉起效开始插镜至手术结束病人清醒的时间为8~24min,无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改变.结论 在应用胃镜对上消化道异物患者治疗时,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病人易于接受、无痛苦,内镜医师操作简便化,是值得推广的.
作者:吉顺利;孙国斌;苏晓斌 刊期: 2008年第26期
1 临床资料我们将经CT扫描诊断为脑梗死的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血塞通组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为50~62岁.
作者:何林政;多桂芝 刊期: 2008年第2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变性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发腰腿疼痛等症状,影响病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痛苦.
作者:朱永新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确立发热待查未明热(FUO)的病因诊断,并寻找出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治疗药物,进行临床治疗验证.方法 以无菌手续采静脉血用菌类群相(需氧菌类、厌氧菌类、细菌L型类等)同步培养和复数菌类药物敏感直接测试的方法,确立病因诊断并寻找出可用于针对、有效治疗的药物,按敏感数据选择药物,经静脉给药治疗.结果 256例患者体温高40.5℃,低37.5℃,平均38.2℃;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5d,长28d,平均12d.按治愈标准出院分类第一诊断(合并症列后)统计,复数菌败血症23例,细菌L型败血症233例.结论 256例发热待查未明热的病因诊断,与病原菌感染血液后,直接引发复数菌败血症或细菌L型败血症相关联.
作者:刘薇;张圣银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翼状胬肉治疗方法多、术后复发率高,有报导达30%~69%.为减少其术后的复发率,我们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晨 刊期: 2008年第26期
出生体重低于1500g小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小儿机体各系统发育不良、成活率较低,近年来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把重点护理放在极低体重儿生理解剖特征上,根据极低体重儿的生理特性进行细致护理,并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极低体重儿的成活率有了提高,近期随访效果好.笔者就我们的护理方法做一介绍.
作者:宗瑞芳;余海涛;黄玉静 刊期: 2008年第26期
激素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逐年增多,并被人们了解和掌握,但因激素所致的多关节缺血性坏死国内罕见,我们发现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显利;靳玉普 刊期: 2008年第2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群众对健康保健、延年益寿的意识明显增强,不仅就医数量增加,而且对诊疗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作者:赵明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主要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中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和麻醉管理.方法 26例患者麻醉维持主要应用异氟醚、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术中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β阻滞药、钙通道阻滞药持续或间断泵入以维持循环稳定.建立完善的血液动力学监测.结果 所有的患者均麻醉平稳,安全完成手术.持续泵入硝酸甘油0.5~1.0μg/(min·kg),9例同时泵入尼卡地平0.3~2.0μg/(min·kg),8例静注艾司洛尔10~30mg/次或泵入10~20μg/(min·kg).纠正术中低血压静注去氧肾上腺素50~100μg/次.结论 平稳的麻醉、完善的监测以及有效的控制心率和血压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
作者:冯念海 刊期: 2008年第2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因左颈部刀砍伤1h入院,入院后直接送入手术室,见患者神志清楚、脸色苍白,左颈部被大量敷料覆盖,加压包扎,并用外力按压,血仍然不断渗出.
作者:王玲;涂强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病因、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AC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y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ACI患者按照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标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结果 ①ACI患者血清IL-18、Hcy与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ACI患者Hcy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与小动脉闭塞型(即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心源性栓塞型组和其他病因型组(P<0.01);而IL-18及hsCRP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小动脉闭塞型组、心源性栓塞型组及其他病因型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③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ACI患者血清IL-18与hsCRP水平逐渐升高(P<0.01或P<0.05),且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732,P=0.000;r=0.424,P=0.000);而Hcy水平在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IL-18、Hcy与hsCRP水平升高;血清IL-18、hs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ACI患者病情及预后;血清Hcy水平能反映ACI病情的严重程度,对ACI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彪;覃祖业 刊期: 200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