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英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抗菌药的应用与院内感染的相关性,以期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2007年6月864例颅脑手术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对临床标本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864例中发生院内感染56人(感染率6.48%),69例次(7.99%),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检出病原菌93株,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G-杆菌(61.9%).结论 颅脑外术后发生医院内感染与多重因素有关,而抗菌药的非理性应用是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翁升;陈瑶颉;张济源;吴安丽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血尿酸增高的因素及时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健康体检资料684例,时其血尿酸、血脂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84例中尿酸增高68例,占9.7%,高尿酸组血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尿酸血症组UA与TG呈正相关(P<0.01),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不呈相关性,高尿酸血症伴发高甘油三酯血症占68%,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本地区健康人群中的血尿酸增高的原因主要与饮食结构有关,同时与高甘油三酯血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作者:朱春英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有上腹部手术史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对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对上腹部有手术史者开展了胆囊切除术23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23例病人中2例粘连严重中转开腹,开腹率8.6%,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有上腹部手术史者不是手术禁忌证,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以及开腹胆囊切术的经验可以使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朱景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回顾性分析和讨论736例眼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其安全管理措施.旨在提示各级各类医院领导及护理管理者,重视眼科老年人这一较大弱势群体的安全管理,确保眼科老年人住院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冯素萍;赵琳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检测确诊的140例OSAHS患者及排除的30例患者,分为轻、中、重及正常组,分别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低氧饱和度(SaO<,2>)及血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SAHS患者腰围、血压、血脂显著高于正常组,SaO<,2>显著低于正常组;OSAHs与M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OSAHS与MS密切相关,随着OSAHS程度的加重,MS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作者:郭莲香;余嗣崇;杨永国;姚彦萍;冯磊;乔冬梅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病毒性心肌炎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已成为常见的心脏病.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抗病毒药的疗效不肯定,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在本病中应用的利弊尚需进一步探讨.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军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掌握甘露醇在眼科中的应用及其用药前后的护理注意事项.方法 以我科12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为研究对象,选择眼压位于40-60mmHg的患者,按7-10mL/kg体重注射量,予以甘露醇注射.结果 甘露醇静脉注射后可观察到的患者眼胀痛、头痛明显好转.结论 密切观察注射甘露醇时患者的主诉,加强预见性护理,可加强药物疗效,并有效减少使用20%甘露醇降眼压时的不良反应.
作者:莫素芳;李红瑜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在B超引导下进行PTCD操作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总结5年来,在B超引导下进行的PTCD穿刺31例患者.结果 31例患者均放置外引流成功,生存期4-18个月,中位生存期10个月,胆汁引流量为每日300-2200ml左右.结论 在临床护理中应①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逆行感染;②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记录胆汁24小时的引流量;③每日按无菌技术更换引流袋:④定期引流管的冲洗;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重点是出血、胆瘘的防治;⑥饮食指导.
作者:宋文革;王瑞敏;郭卫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技巧,满足每位患者的需求,针对性地给予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14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神志清楚的患者,根据躯体、心理、社会方面的需求,采用四种不同的沟通方法如:写字板写字、划勾、语言卡片、非语言沟通进行沟通.结果 调查14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患者的需求是多样化,采取各种有效的沟通技巧,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艳梅;赵素琴;常杏萍;张红梅;梁瑞萍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院1999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6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产妇宫缩乏力,其次是前置胎盘所致;产后出血率达3.13%;其中有8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均行子宫切除,5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死亡率达0.82%(3/366).结论 针对产后出血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减少了产后出血因素.
作者:姜玉玲;孙东兴;陈方焘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5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②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给氧、止咳化痰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山莨菪碱静滴治疗,治疗组加用山莨菪碱和复方丹参静滴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的改善、住院天数等.结果 治疗组经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第1、2、3天后第1秒用力呼气客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方丹参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慢性支气管失炎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俊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3d,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d就诊.体格检查:腹部略膨隆,全腹压痛,尤以上腹部及右下腹痛为重,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存在.血常规:白细胞16.5×109/L.X线立位腹部平片示小肠完全梗阻.行彩超检查示:肝、胆、脾、胰、双肾未见异常.腹部肠管扩张积液,上腹部肠壁呈琴键征,下腹部强回声部呈长管状改变,蠕动减弱.于脐右侧约5cm处探及7.6cm×5.4cm×5.2cm混合回声包块,后方伴声影(图1),CDFI:未探及血流信号.彩超诊断:粪石性肠梗阻.
作者:陈慧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粪便是食物在体内经消化后的终产物.粪便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和恶性肿瘤等情况;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可以间接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还可以了解肠道菌群分布情况,检查粪便有无致病菌,为防治肠道传染病提供依据.
作者:王杰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存在于豆类食物中的植物雌激素,由于其类雌激素样作用,富含大豆异黄酮豆类食品因其对心血管、骨质疏松及癌症等病具有防治作用而倍受学者关注,笔者就大豆异黄酮对这些方面在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作者:龚军英;宋辉;马文红;闫享福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阿托品用于无痛人流术中的镇痛效果、副反应.方法 选择要求人工流产的健康妇女12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60例.A组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及阿托品,B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观察其镇痛效果,对呼吸、循环系统及宫缩的影响.结果 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阿托品用于无痛人流镇痛效果好,有效率100%,对循环及呼吸系统及宫缩有轻度抑制作用,但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阿托品用于无痛人流术效果满意,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仕军 刊期: 2008年第23期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人数大大增加,高等教育规模大幅扩张.这使得大学生人力资源的稀缺程度大为改观,就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开始面对就业竞争的压力,大学生就业难引起广泛关注.
作者:张龙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对卵巢癌患者腹腔化疗的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化疗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20例卵巢癌患者共108次疗程进行顺铂腹腔化疗.结果 经对腹腔静脉导管的护理及化疗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从而达到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80%.结论 对卵巢癌患者腹腔化疗首先要重视化疗前的心理护理,化疗中要严格三查七对,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和分析,做好化疗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护理应对,做好出院指导.
作者:陈维梨 刊期: 2008年第23期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使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替代肛管用于患者保留灌肠,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安国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将7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与临床做对照分析,并动态跟踪随访.结果 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符合率89.8%,其中合并胆结石25例.结论 超声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蒋刚万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指长期依赖血液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的一类特殊病人,而尿毒症妇女又是这一类特殊病人中的特殊群体.尿毒症妇女在接受漫长的透析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上月经期,针对妇女月经期的不同时段采用不同的透析方法和护理.我科自2004年3月~2008年3月对收治的16例年龄在19-44岁之间的尿毒症妇女进行了月经期血液透析183次,现就月经期的血液透析如何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如下.
作者:黄荣英 刊期: 200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