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娟;涂丽华;卢雪青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升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为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为SBP≥140mmHg,DBP<90mmHg,即为老年高血压.
作者:李晓红;李亚男 刊期: 2008年第21期
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越来越多,致使雷尼替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部分病人出现了各种副作用,如.肾功能不全等,但引起精神症状的较少,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聂方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护理工作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科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及护理质量高低与护士长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是完全成正比的.由于护士长平时的工作比较繁忙,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主要靠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笔者认为基层医院病房护士长在医院组织系统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者:赵会君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中脂肪血产生因素.方法 统计2004~2006年咨询人次及体检合格后血液采集人次,对采集后由于脂肪血报废的血液,查询信息对年龄、性别、胖瘦、民族等方面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现场咨询后脂肪血淘汰率为23%,咨询体检合格后采集的血液脂肪血报废率为0.91%,分析脂肪血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胖瘦、民族等有关系.结论 无偿献血中脂肪血的产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如良好的专业素质、有效的脂肪血观察方法、献血者的年龄、性别、胖瘦、民族等.为了有效降低脂肪血报废率需从以上几方面进行把关.
作者:李生菊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可比特治疗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103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予以传统静脉用药抗炎、止咳平喘、祛痰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可比特高频雾化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分别为90.6%和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结论 可比特能有效治疗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叶海燕;张芹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24h动态心电检测对冠心痛患者预后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1500例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记录心率变异、心肌缺血改变情况,不同时段平均心率、缺血时间以及心律失常情况,动态心电监测前均作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 冠心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张力均下降.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时间多出现在清晨,有明显的昼夜规律,而且发现发生心肌缺血与心率无关.各种心律失常中,主要为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结论 冠心病患者多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树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初产妇临产后的心理极其复杂,笔者通过对其探讨后,认为良好的心理因素能使产妇自然分娩率提高,,减少手术分娩的几率.
作者:曹爱萍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总结开胸术后病人的护理方法,观察分析护理效果,使病人达到佳的恢复状态,以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对胸外科开胸术后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评价.结果 有效科学的护理开胸术后病人使病人术后充分引流,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减少住院日,病人满意.结论 开胸术后病人:创伤大,风险性大,易出现并发症,护士高度的责任心,科学的护理方法,能使病人在住院期间有安全感、信任感,大限度恢复身心健康,使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董巧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对124例ACVD患者进行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①124例ACVD患者血清T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T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4及TSH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②ACVD重度受损组T3显著低于轻、中度受损组(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rT3显著高于轻、中度受损组(P<0.01),呈显著正相关;③随病情的好转,甲状腺激素变化可基本得到纠正,血清T3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 ACVD时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低T3综合征,rT3升高,严重病例可出现T3下降,测定T3、rT3、T4对于判断ACVD的病情及估计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韦昭华;吴晓秋;张增繁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调查儿童及新生儿扁桃体炎和咽喉炎化脓性链球菌的感染率及药物敏感试验谱,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 对1405例2007年1月~200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住院和门诊扁桃体炎和咽喉炎患儿的咽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化脓性链球菌的检出率及药物敏感试验谱.结果 化脓链球菌的检出率为11.03%,敏感率高的前3位万古霉素、氧氟沙星、头孢硫脒都大于82%,而耐药率高的前3位阿奇霉素、红霉素、青霉素都大于63%,对五种抗菌药的耐药率超过30%.结论 儿童及新生儿扁桃体炎和咽喉炎化脓性链球菌的感染率较高、耐药谱较广,应加强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恒秋;张广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无痛人工流产分为两组,一组单独应用异丙酚,另一组应用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对比两组镇痛效果、手术时间、用药量、术中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镇痛率100%,手术时间缩短、术中用药量少、宫颈松弛率高、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结论 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效果好、副反应小等优点.
作者:张金婷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拟行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网片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点穿刺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全麻(GA)组,每组20例.监测麻醉前,手术开始前即刻,气腹后5min、30min、术毕30min各时点血浆NE、E浓度并记录HR、MAP值.结果 CSEA组各时点NE浓度无明显改变,手术开始前即刻及气腹后明显升高(P<0.05),术后30min基本恢复;CA组气腹后NE及E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30min仍未恢复.手术开始前即刻CSEA组HR高于GA组(P<0.05),气腹后CSEA组HR、MAP低于GA组.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较全身麻醉能较好地抑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激反应.
作者:李忠兴;陈方基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与血脂及血液黏度的关系.方法 检测100例高血压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脂及血液黏度各项指标;并对有血脂、血液黏度异常的高血压患者66例,在常规降压药CCB治疗的同时加用血脂康调脂治疗12周后行自身对照.结果 高血压组的TC、TG、LDL-C、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明显高于健康组;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经使用血脂康后,TC、TG、LDL-C、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下降,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P<0.05),血压平稳.结论 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脂、血液黏度监测,评估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后采用降压、调脂及改善血液流变性等综合性治疗,对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燕 刊期: 2008年第21期
老年骨折病人,多由不慎摔倒、车祸意外造成,老年人处于生理衰老阶段,全身呈退行性变化,突然骨折不仅会感到恐惧,易产生悲观绝望心理,担心自己的身体不能恢复,而且不利于治疗,影响疗效.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自拟温肺化痰止咳汤治疗肺寒咳嗽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宣肺散寒、化痰利气、利咽镇咳之温肺化痰止咳汤辨证治疗肺寒咳嗽83例,全部病例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判断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总有效率为86.75%,其中临床控制17例,显效27例,有效28例,无效11例.结论 宣肺散寒、化痰利气、利咽镇咳的温肺化痰止咳汤辨证治疗肺寒咳嗽疗效满意.
作者:王怀青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护理人员每日处理各种各样的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处于被病原菌感染的危险之中.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各种污染的针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医务人员相比护士更容易发生针刺伤.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08年第21期
肠瘘是腹部外科中常见重症疾病之一,其可引起全身及局部病理、生理功能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病死率高(15%~25%),病情复杂,在临床工作中处理仍十分棘手.我院在1998~2007年间共治疗了30例肠瘘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愈合率达85%以上),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晓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人工流产是指妊娠14周以内,因疾病防止先天性遗传病及非法妊娠等原因而采用人工终止妊娠的手术,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方法.现笔者将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陶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家庭中发生的药物中毒,主要原因是误服或不按医嘱(即不按药袋上的说明)超剂量服用,极少数的人是有意识地多服(即轻生).由于家庭中常规或经常服用的药物有数十种之多,限于篇幅,不可能一一述及,因而只能介绍各种药物中毒时所通用的紧急护理措施.
作者:冯丽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汞在工业上用途广泛,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接触机会.汞及其化合物有相似的毒性,进入人体过量即可引起中毒.汞中毒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如汞矿的开采、农业生产中除草剂的使用等,如防护不当,均可引起汞中毒.
作者:史群 刊期: 200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