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昭华;吴晓秋;张增繁
肩周炎是由于肩部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其特点是肩部活动逐渐受限、慢性病程,可长达两年之久.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受限,不能完成梳头、穿脱衣服、系后腰带等日常动作.
作者:于玉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因发冷、发热、头痛、腰痛、全身不适、恶心未吐、食欲不振,经当地卫生所按感冒给予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5d,于1998年11月26日以出血热发热期收入传染科.
作者:李淑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微量元素与眼病的关系,近年来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微量元素与弱视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已有零星报导.其结果不尽一致,甚至有相反结果.
作者:李新惠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 选择1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CA吗啡(Ⅰ组)和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PCA(Ⅱ组)方法用于以上患者的镇痛.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方法,镇痛液两组均为100ml,Ⅰ组内含吗啡40mg+2%利多卡因20ml+氟哌利多2.5mg+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Ⅱ组内含吗啡20mg+2%利多卡因20ml+氟哌利多2.5mg+氯胺酮200mg+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min、1h、3h、5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两组(VAS)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但PCA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Ⅰ组明显多于Ⅱ组,Ⅱ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瘁Ⅰ组明显高于Ⅱ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有效、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李绍臣;姜长林;李菁菁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总结了68例全麻、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经验.手术前后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充分准备,加强心肺功能监测,动态监测血压变化,积极改善全身状况.术后加强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的监护,做好呼吸系统的监护、各引流管的监护.给予营养支持,重视并发症的预防,早期干预,积极治疗.本组死亡6例,死亡率8.82%,其余60例痊愈出院.
作者:雷雨晶;蒋淑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使用常见的一类杀虫剂,该类农药中毒是农村基层医院常见的内科急症,其毒性大、口服吸收作用快.
作者:马金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老年骨折病人,多由不慎摔倒、车祸意外造成,老年人处于生理衰老阶段,全身呈退行性变化,突然骨折不仅会感到恐惧,易产生悲观绝望心理,担心自己的身体不能恢复,而且不利于治疗,影响疗效.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指大便秘不通.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致粪便水分吸收过多,粪质干燥而硬,以致排除困难.经常3~5d或更长时间解大便一次.
作者:邱兵 刊期: 2008年第21期
人工流产是指妊娠14周以内,因疾病防止先天性遗传病及非法妊娠等原因而采用人工终止妊娠的手术,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方法.现笔者将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陶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Hun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自1998年8月~2008年1月间的33例Hunt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这些住隐患者的发病时间、诱发因素、临床症状等情况.结果 本组确诊的33例Hunt综合征患者,经过治疗,总有效率达91%.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误诊率.
作者:李俞晓;张国庆;吴爱萍;芦素红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6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复苏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脐静脉或气管内注入.结果 两组Apgar评分(1、5、10、15min)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3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纳洛酮不能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对复苏预后的改善可能无效.
作者:贺卫霞;关丽霞;张小裔;牛国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急症,常会引起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患者的预后与并发症的发生直接相关[1].临床上患者如能及时、正确地治疗与护理,大部分患者均可得到救治.
作者:林秀娟;涂丽华;卢雪青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抗菌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ADR),探讨其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6月~2007年6月共207例静脉应用抗菌类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ADR的抗菌类药共有6大类31个品种,207例ADR中,头孢类占比率多,其次为喹诺酮类.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系统损害,其次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结论 对抗菌类药物进一步加强监测,规范、合理用药,可有效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梁建敏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心理护理系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凋整环境等方法,帮助病人摆脱困难.
作者:董晓杰;张志清;孙宝华;田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正确处理方法.方法 对35例妊娠合并再障患者孕期常规药物治疗,产前充分准备少量多次输血纠正贫血,集中时间输注血小板,产后及时应用宫缩剂、止血剂及抗生素等.结果 3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分娩期,无一例产后大出血、颅内出血、心衰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再障患者在孕期、产前积极综合治疗,充分准备、严密监护下分娩是能够安全度过妊娠和分娩期的.
作者:梁海先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副乳腺是一种乳腺畸形,常见的部粒是腋下,女性多见,女男比例5:1,发病率约1%~3%,常有遗传性.治疗为手术切除.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了17例腋下淋巴结肿大患者而被误诊为副乳腺,现将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卫东;王晓菲;周凯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分析眼眶爆裂性骨折的CT表现,探讨眼眶CT扫描对眼眶爆裂性骨折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48例48眼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CT表现和治疗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眼眶内壁骨折36例,单纯下壁骨折7例,单纯外壁骨折2例,单纯上壁骨折1例,内、下壁骨折1例,内、下、外壁骨折1例.发现眶壁骨折的CT表现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有眶壁的连续性中断、粉碎、移位、曲度异常和局限性凹陷等;间接征象包括眶内容物嵌顿、脱出,眼外肌增粗和副鼻窦积血等.其中接受眶壁重建、复合人工骨填充术2例.结论 眼眶爆裂性骨折的CT表现特征明显;通过CT扫描,可明确眼眶爆裂性骨折的部位、范围、程度,眼眶容积的变化和并发症,对其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昆;周振平;廖洪斐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与传统方法对比,探讨藻酸盐敷料对压疮的疗效和成本效益.方法 随机将压疮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藻酸盐敷料治疗组,对照组为传统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所花的时间和费用.结果 实验组治疗压疮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换药疗法,具有换药时疼痛较轻、治愈率高、伤口愈合快、护理总时数少等优点.结论 用藻酸盐敷料治疗压疮患者舒适、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且简便易行.
作者:李凤宜;孔肖华;罗瑞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患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准确、快速、有效地应用静脉留置针,是配合医生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同时即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现将临床工作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继辉;张志清;董晓杰;孙宝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口服酮替芬;观察组I吸入糖皮质激素和观察组Ⅱ口服顺尔宁,疗程均为3个月.三组均服博利康尼至咳嗽消失.结果 三组治疗临床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与观察组Ⅰ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Ⅱ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半年随访复发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口服酮替芬、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顺尔宁控制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均有效.总体上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顺尔宁优于酮替芬,而吸入糖皮质激素与口服顺尔宁疗效相当.
作者:吴润华;徐吉莉 刊期: 200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