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康唑加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念球菌外阴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王新英

关键词:复发性念球菌外阴阴道炎, 氟康唑, 克霉唑阴道片
摘要:目的 探讨氟康唑加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念球菌外阴阴道炎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近2年诊断为复发性念球菌外阴阴道炎并用氟康唑加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观察,疗程6个月.结果 67例中痊愈率为92.5%,复发率9.7%,大大降低了该病的复发.结论 氟康唑加克霉唑阴道片应用可较大地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治疗方法.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硬化剂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盆腔巧克力囊肿的疗效比较

    盆腔巧克力囊肿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过去临床多常用手术或药物治疗,近年来其治疗手段多以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为主,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2年7月~2007年10月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并选用不同硬化剂介入治疗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选用四环素+长效黄体酮作为硬化剂(简称联合组),50例选用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简称乙醇组),术后分3个月、半年、1年追踪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并进行对照,以评价不同硬化剂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盆腔巧克力囊肿的疗效.

    作者:刘中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护士在做青霉素皮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青霉素是临床为常用的抗生素,近60年来因其价格低廉、疗效确切,颇受医患双方青睐,至今仍为全球抗生素消耗之首.但过敏是本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常发生突然、来势凶猛,易发生意外,为此许多医务人员对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在青霉素皮试的结果判断上常有夸大和宁信其为阳性,有的还被告知终身不得接触此类药物,使得不少原本可以放心使用本类药物的患者失去使用时机;还有一些护士长期的广泛应用产生一个错觉,只要皮试一作,就放心大胆地用药了,其实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近年关于皮试及其结果的正确评价已引发出许多问题,有的用药者甚至因此丧命.

    作者:仲红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5~2008年共收治眩晕者70例,应用利多卡因给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收集的资料中男性30例,女性40例,男女比例是4:5,年龄在3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岁.

    作者:韩喆欣;李桂玲;赵志军;谢圣玲;赵桂琴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78例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资料分析

    近年来真菌感染病例显著增加,深部真菌病正日益威胁人们的健康.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占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但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仍有不少问题,患者病情多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现对我院呼吸内科近年收治的下呼吸道真菌感染7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段艳萍;李晓琼;刘晓莉;赵志军;李桂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肺结核治疗非依从性因素及干预措施

    药物治疗仍是当今人类控制肺结核的必要手段,依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肺结核病人的治疗效果.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

    作者:胡秀凤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脑梗死的分型及分期治疗

    笔者介绍了脑梗死分型:TOAST分型、OCSP分型、CT分型.重点介绍了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抗凝治疗、脑保护治疗等的具体措施,也介绍了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原则.

    作者:张全贵;张宁男楠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因素的影响,首次剖宫产指征的进一步放宽,近年来,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大多数医院报道剖宫产率在40%~60%,有的医院甚至达到80%以上.

    作者:李爱兰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治疗对机体来说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外界刺激,可导致患者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等反应.适宜的护理方法可减轻患者的不适程度.我科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病人在手术期间采取了舒适护理模式,收到了满意效果.

    作者:刘凌;姜萍;张典元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立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以及胰管的出血,急性出血的死亡率占1%.2006年2月~2008年2月笔者采用立止血治疗消化道出血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王晓珍;王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对124例ACVD患者进行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①124例ACVD患者血清T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T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4及TSH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②ACVD重度受损组T3显著低于轻、中度受损组(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rT3显著高于轻、中度受损组(P<0.01),呈显著正相关;③随病情的好转,甲状腺激素变化可基本得到纠正,血清T3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 ACVD时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低T3综合征,rT3升高,严重病例可出现T3下降,测定T3、rT3、T4对于判断ACVD的病情及估计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韦昭华;吴晓秋;张增繁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老年性心血管病208例发病原因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老年心理因素与老年性心血管病发病原因的关系,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医治.方法 对208例老年心血管病发病的原因观察与分析.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配合治疗,好转出院占观察病例90.9%.结论 通过观察分析老年心理因素与老年性心血管病发病原因的关系,找出发病的基本心理因素,消除影响康复的有害因素,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

    作者:闫秋丽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MicroRNA在癌症发生中的分子机制

    Micro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这些小分子RNA通过碱基配对与靶mRNA序列的3'非翻译区或编码区结合,促进目标mRNA降解或抑制蛋白翻译,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它们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基因调控及疾病的发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已有研究表明,miRNA与肿瘤的发生相关.阐明miRNA在癌症发生中的分子机制,对癌症的靶基因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永喜;林垚;盛秋菊;王洪涛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的体会

    半夏厚朴汤加减化裁治疗梅核气符合本病的病机,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金开建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护士语言对病人的影响

    护士的人际关系沟通主要是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同护理有直接联系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其中接触多的就是患者.护士的一言一行对患者的影响十分重要.

    作者:张玉玲;刘红艳;张静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特殊颅内出血3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病例l:患者,男性,63岁,因在床上神志不清约30min急诊人院.患者于30min之前,坐在床上同其女儿谈话时突然出现神志不清、不语.无呕吐,无口吐白沫,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口角歪斜.

    作者:李昌雨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干扰素在46例喘憋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笔者对采用干扰素治疗喘憋肺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治疗组46例,显效率为63.0%,对照组58例,显效率为29.3%.两组差异非常有著(P<0.05);治疗组平均病程8.1d,对照组平均病程11.6d.肌注干扰素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有效率高、缩短病程,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杨秀珍;范淑霞;韩凤珍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93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口服酮替芬;观察组I吸入糖皮质激素和观察组Ⅱ口服顺尔宁,疗程均为3个月.三组均服博利康尼至咳嗽消失.结果 三组治疗临床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与观察组Ⅰ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Ⅱ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半年随访复发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口服酮替芬、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顺尔宁控制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均有效.总体上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顺尔宁优于酮替芬,而吸入糖皮质激素与口服顺尔宁疗效相当.

    作者:吴润华;徐吉莉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8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分析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使用常见的一类杀虫剂,该类农药中毒是农村基层医院常见的内科急症,其毒性大、口服吸收作用快.

    作者:马金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肩周炎的辨析和综合治疗

    肩周炎是由于肩部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其特点是肩部活动逐渐受限、慢性病程,可长达两年之久.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受限,不能完成梳头、穿脱衣服、系后腰带等日常动作.

    作者:于玉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2002年柘荣县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情况分析

    公共场所是一大类供广大人民群众娱乐、休闲、聚集活动、交际、健身、美容美发、住宿等共同使用的场所,它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密切.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者:章碧琴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