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鼻肠管开展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研究与监测

夏凤云

关键词:胃肠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监测
摘要:目的 对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进行探计.方法 把68例行胃、结、直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例术后24h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32例术后3~11d给予肠外营养支持(TPN),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肠道通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 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7d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2d较术后第7d有明显上升(P<0.01),实验组术后第7d,第12d前白蛋白(PA)、纤维连接蛋白(F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刀口甲级愈合(P<0.001).结论 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实惠、易于管理、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安全可行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冠囊肿66例分析

    1 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66例患者,年龄19~63岁,平均41岁,19~40岁46例,其中有原发性不孕4例,继发性不孕2例,合并蒂扭转者4例.

    作者:邸北;刘志炜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肉毒毒素注射与支架置入治疗贲门失弛症

    目的 观察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与食管支架短期置入术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12例患者均于贲门狭窄处4点注射肉毒毒素,并于食管狭窄处放置双层涂膜食管支架,7~15天取出,进行随访观察,通过对临床症状、X线钡餐检查等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12例患者随访12个月至3年不等,临床症状消失,钡剂复查食管腔大小10例基本恢复正常M2例仍有扩张,但钡剂通过改善.12例患者留置食管支架期间均有程度不等的胃食管返流症状,取出食管支架后症状消失.结论 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与食管支架短期置入术近、远期疗效好,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新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74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析

    目的 了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病房2004年6月1日一2007年12月31日74例新生儿败血症的情况.结果 74例败血症血培养以革兰氏阳性球茵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茵以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茵(MRCNS)为主.结论 阴性杆茵的耐药情况逐渐严重,有必要严格掌握第三代头孢茵素的应用指征.

    作者:宋爱琴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护患交流的技巧

    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在护理程序的实施过程中,与患者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如收集资料是评估患者的第一步,主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来完成.护士要与患者成功地进行交流,使双方均获得需要的信息,关键是护士要掌握和运用与患者交流的技巧.

    作者:张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B超诊断30例葡萄胎

    葡萄胎亦称水泡状胎块,是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生,终末绒毛转变成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

    作者:石家秀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鼻咽癌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鼻咽癌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日本产FB-P40型纤维支气管镜对23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鼻咽部检查.结果 检出初诊鼻咽癌患者168例,肿瘤残存5例,肿瘤复发11例,初诊患者一次活检病理阳性率92.3%(156/168),二次活检阳性率5.4%(9/168),三次活检阳性率1.4%(3/168).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可清晰地观察鼻咽部,对鼻咽癌的诊断、复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卫华;陈松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现代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通过对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方法的探讨及供应室管理方法的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笔者认为: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科学管理,可以保证物品的消毒灭茵质量,圆满地完成医疗工作任务,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能显著地改善护士的执业环境,减少资源的浪费,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王芬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70例肺孤立性结节,平扫后,以2ml/s速度注入造影剂后1、2、 3、 4、5min薄层扫描.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 恶性结节的强化值(38.6±14.9)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8.6±16.2)HU(P<0.01).周围型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性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2min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特别是结核球增强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结核球的主要强化形态是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占90.5%.结论 强化值≤15HU提示良性结节;强化值>20HU考虑恶性结节.动态增强CT对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鉴剐有较高价值.

    作者:赵国芳;白秋利;郑东彪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肿瘤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1例肿瘤性肠梗阻诊治的临床资料并总结经验.结果 11例肿瘤性肠梗阻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行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1期吻合术4例,术后切口感染l例;行左半结肠或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Ⅰ期吻合术4例,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切口感染1例,死亡1例;直肠癌2例行姑息性切除,并人造肛门.小肠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Ⅰ期吻合术,术后预后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早期诊断、积极合理有效的I期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结合综合性治疗是降低肠肿瘤伴急性梗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唐永忠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喉内窥镜下咽喉部异物取出术107例临床分析

    咽喉部异物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病,由于间接喉镜本身的限制,许多隐蔽部位的异物不易及时发现取出,而采用直接喉镜检查和治疗花费多,痛苦大,不易接受.我科近3年来采用喉内窥镜检查和治疗咽喉部异物10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扈祚良;谭磊道;何俊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总结乳果糖在治疗肝性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作比较,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结果 患者清醒天数、黄疸消退时间、烦躁、谵语、扑翼征等肝性脑病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安全、可靠、效果好.

    作者:冷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手卫生现状及研究进展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介入性检查和操作的增多,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导致耐药菌群日益增多,医院感染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难题,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医务人员的双手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因此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海菊;葛春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人工骨与骨水泥混合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目的 观察采用人工骨(羟基磷灰石)与骨水泥混合植入治疗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2008年1月期间对Ficat Ⅱ~m期的15例(19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死骨清除人工骨与骨水泥混合植入治疗.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疗效,并摄X线片.随访时间3个月~5年,平均24.6个月.结果 手术前后采用改良MededAubigne评分法对患髋功能进行评价.19髋由术前平均11.68分改善至术后平均15.11分.术后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均有所恢复,外形改善,复查时大部分患者的股骨头仍能维持术后的形态,坏死范围未见扩大,患者均对治疗结果感到满意.结论 人工骨与骨水泥混合植入法能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保留髋关节功能,推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时间,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FicatⅡ~Ⅲ期患者,尤其适用于年轻患者.

    作者:王效柱;杨学义;洪定刚;容安;周建飞;于小中;吴沅鸿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24例老年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24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特点是:早期病状轻,血肿增大至一定程度才出现临床症状;硬膜外血肿少,硬膜下血肿多;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笔者时手术方法的选定、术后处理进行讨论.

    作者:汤伟强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急诊意识障碍病人应用口咽通气道的体会

    突发意识障碍是急诊工作中常见急诊之一,多数意识障碍病人常伴有呼吸困难,准确迅速地处理呼吸道问题是维持生命、稳定病情、为病人争取进一步诊治机会的关键.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急救中心对收治的27例意识障碍病人适时应用口咽通气道进行抢救,现将临床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霞;原娟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管疾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管疾病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85例腰椎管疾病患者(锻炼组),于术后早期指导其下肢肌肉锻炼,床上腰背肌锻炼,同时选择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的同期术后未行指导功能锻炼的30例作为对照组,随访3~6个月,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经3~6个月随访,锻炼组功能评定优48例,良33例,可4例,优良率95%;对照组优12例,良9例,可9例,优良率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减少神经根粘连、腰背疼痛,加速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宝珍;马银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COX-2和TGFβ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2年1月~2006年3月期间70例宫颈癌和2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OX-2、TGFβ1.的表达.结果 COX-2和TGFβ1,蛋白在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OX-2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显著相关,TGFβ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显著相关.COX-2与TGFβ1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553,P<0.05).结论 COX-2和TGFβ1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并对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屈红霞;冯永秋;焦顺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民心和德政工程——施旬县新农合实施一年报告

    党和政府体察民情,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这项亲民、爱民、利民的政策,每年为每一位缴纳10元参合费的农民补助40元,人均50元的医疗费,汇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户上,采取互助共济方式,让农民享受到不同数额的医疗费报销.这项制度是党和国家在现有经济条件下,用国家资金直接补助给农民,让农民享受一定医疗保障的惠民制度.

    作者:徐绍俊;陈文利;李美华;钟家杰;陈玲;段自辉;蒋开炎;王文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腹膜后小切口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体会(附7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膜后小切口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腹膜后小切口施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结果 7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平均时间单侧约20min,双侧约45min.随诊3个月,曲张静脉均消失,伴男性不育者精液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腹膜后小切口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效果可靠,对机体干扰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和金;张富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早期离床的观察

    我院眼科病房2006年1~10月,对3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早期离床活动,进行了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较好.

    作者:王伟英;崔玉芝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