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 国际刊号:1671-7821
  • 国内刊号:11-4855/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5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82-189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 护理学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2008年15期文献
  • 人工呼吸机在AOPP病人护理过程中的应用

    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常致呼吸衰竭(包括周围性呼吸衰竭和中枢性呼吸衰竭),是AOPP的主要死亡原因,有文献报道其死亡率高达47.62%.笔者从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了呼吸机在治疗护理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中的心得和体会.

    作者:郭晓峰;赵树红;杨淑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乳腺癌病人术前、术后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乳腺癌(简称乳癌)病人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睡眠是手术前、后的重要保证.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促进精神和体力的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否则会使机体免疫力降低,内分泌功能紊乱,延缓切口愈合.通过临床观察对乳癌病人失眠原因的探讨沟通,总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作者:韩玉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多巴胺抗休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多巴胺是临床上经典的常用的抗休克药物,该药可通过兴奋α受体和β1受体,激动分布于肾血管、肠系膜血管、冠状血管多巴胺受体而作用于血管系统,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或紧张,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而上述效应产生又与所用剂量密切相关.因此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

    作者:何炜智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早期离床的观察

    我院眼科病房2006年1~10月,对3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早期离床活动,进行了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较好.

    作者:王伟英;崔玉芝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压疮(Pressure Ulcer简称PU)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坏死,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

    作者:赵树红;杨淑杰;郭晓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胸部交通伤的急救与护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车辆引起的交通伤已成为外科创伤的主要原因.胸部是身体暴露较大的部分,易受外伤,约占全身创伤的四分之一,故及时而正确的现场急救处理以及完善而有效的转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在急救处理时,按病情的轻重缓急,迅速果断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多数伤员均可解除危险而获得治愈.

    作者:付春琴;杨彦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如何护理开颅术后颅内再出血的病人

    开颅术后颅内再出血是颅脑手术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病人致残或死亡,分析其原因,做好这方面护理工作,避免颅内再出血,尤为重要.

    作者:刘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管理体会

    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疾病的可靠诊断,正确处理手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不仅给病理诊断及临床提供有效依据,而且也杜绝了标本处理不当所带来的纠纷,因此手术室对病理标本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2005年以来,我院手术室对病理标本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卫静;杨淑芬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乳母乳汁分泌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行为干预对初产妇乳汁分泌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不同术式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平均提前1~2d泌乳,乳量增加20%,母乳喂养成功率达90%.结论 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初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中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应予重视.

    作者:史岩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应用鼻肠管开展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研究与监测

    目的 对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进行探计.方法 把68例行胃、结、直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例术后24h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32例术后3~11d给予肠外营养支持(TPN),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肠道通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 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7d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2d较术后第7d有明显上升(P<0.01),实验组术后第7d,第12d前白蛋白(PA)、纤维连接蛋白(F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刀口甲级愈合(P<0.001).结论 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实惠、易于管理、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安全可行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凤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方法效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手背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方法 400例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时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握拳法)、进针角度为20°角穿刺,观察组采用新穿刺法(非握拳法)、进针角度为35~45°角直刺血管穿刺,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采用非握拳方法35~45.角直刺血管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可减轻病人的疼痛,并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作者:曾小平;袁国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多胎妊娠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一次妊娠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胎儿,称为多胎妊娠.多胎妊娠的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多,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高,故属高危妊娠.其并发症如早产、妊高征、产后出血等明显增加,常会导致妊娠结局不良,对母子造成极大的危害.现对多胎妊娠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高英;吴旭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甲状腺手术围术期的舒适护理

    应用舒适护理理论于甲状腺手术围术期护理,根据围术期三阶段病人对舒适的需求进行舒适护理,护理过程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和满意度,满足病人心理、生理、灵性、社会需求,保证了手术安全,降低了各种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作者:欧阳慧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中风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等疾病的增加,脑中风目前已成为发生频繁、致残率高、医药费用昂贵的疾病之一.中风患者由于支配运动、感觉以及其他功能的部分大脑细胞损害,导致相应肢体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出现障碍.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失语、构音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还具有一定的精神症状;口腔感染、摄食、吞咽障碍、尿失禁、褥疮等则是其常见的并发症.

    作者:丛佩兰;刘福岩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合并高血糖的急性期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科共收治合并高血糖的重症脑出血患者84例,经加强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靳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护患交流的技巧

    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在护理程序的实施过程中,与患者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如收集资料是评估患者的第一步,主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来完成.护士要与患者成功地进行交流,使双方均获得需要的信息,关键是护士要掌握和运用与患者交流的技巧.

    作者:张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管疾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管疾病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85例腰椎管疾病患者(锻炼组),于术后早期指导其下肢肌肉锻炼,床上腰背肌锻炼,同时选择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的同期术后未行指导功能锻炼的30例作为对照组,随访3~6个月,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经3~6个月随访,锻炼组功能评定优48例,良33例,可4例,优良率95%;对照组优12例,良9例,可9例,优良率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减少神经根粘连、腰背疼痛,加速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宝珍;马银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老年人骨折的护理

    老年入骨折在我院骨折科较常见,约占骨折病人30%.由于他们年龄大,骨的弹性、韧性弱,骨质脆性大,机体抵抗力差.不易愈合,尤其是双下肢骨折固定术后,病人活动限制,生活不能自理,这些在护理上就造成不少困难,我们护理人员除了配合医生搞好治疗外,主要的工作还必须在护理上多下功夫.下面就我们通过多年来对老年人骨折的护理方法,谈谈我们的体会.

    作者:陈华;郭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微创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50例的护理体会

    钬激光配合内镜治疗泌尿外科结石是一项新技术,也是目前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理想、有效、安全的方法.具有损伤小、出血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使大多数患者避免开放手术,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我院于2003年10月引进德国Wolf8/9.8输尿管结石镜,美国产Fitm dayne医用钬激光治疗仪,对50例肾结石患者碎石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高宏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是新生儿时期危重症之一,其特点是持续肺高压和右向左分流.引起持续性肺高压的主要因素是肺血管痉挛,常见病凶有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胎粪吸入和肺炎等.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并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程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小脑幕下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1 一般资料适应证为小脑半球和蚓部神经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及第四脑室肿瘤.手术取侧卧位、俯卧位.枕下开颅,正中直切口.特殊用物:后颅窝牵开器、后颅窝咬骨钳、骨蜡、自动脑牵开器、脑科显微器械.

    作者:林珊;苏雪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紧急床旁经锁骨下静脉心内膜起搏术的护理

    总结8例紧急床旁经锁骨下静脉安装心内膜起搏器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介绍护士的术前准备、术中与医生配合及护理

    作者:王凤莲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浅谈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护理对策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每天都要接触很多种类不同用途各异的药物.这些药物在临床使用中不论是针剂还是片剂,也不论是传统方剂还是新研制的药物,每种药物都具有双重性,发挥着正负两方面的作用.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各系统的明显症状,有时还可导致很多潜在并发症.

    作者:相丽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解析发生护理差错的原因及对策

    护理差错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的过失或疏忽,给病人带来或轻或重的伤害和痛苦,影响其治疗,甚至危及生命.护理工作中发生任何差错都会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不良后果.

    作者:李改秀;张婉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晚期支气管哮喘的慢性肺部疾病.雾化吸入法可使药物直接进入支气管、肺部,有助于痰液的排出.从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对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急诊意识障碍病人应用口咽通气道的体会

    突发意识障碍是急诊工作中常见急诊之一,多数意识障碍病人常伴有呼吸困难,准确迅速地处理呼吸道问题是维持生命、稳定病情、为病人争取进一步诊治机会的关键.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急救中心对收治的27例意识障碍病人适时应用口咽通气道进行抢救,现将临床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霞;原娟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180例护理体会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置措施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总结我科1997年2月~2007年2月收治气管、支气管异物180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我们的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任丽媛;赵雅智;阴俊清;田秋莲;李润玲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大多数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的不稳定破裂合并血栓形成,从而造成冠状动脉的急性堵塞而引起的心肌梗死.近年来,心肌梗死的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治疗等使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尤其介入治疗的发展更加迅速.

    作者:竺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的疗效体会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下肢骨折3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32例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2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结论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法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愈合,是治疗下肢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波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体会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并不断的威胁病人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的主要死亡原因.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医疗条件的改善及胰岛素的应用,其病死率有所下降.

    作者:刘红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肿瘤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1例肿瘤性肠梗阻诊治的临床资料并总结经验.结果 11例肿瘤性肠梗阻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行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1期吻合术4例,术后切口感染l例;行左半结肠或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Ⅰ期吻合术4例,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切口感染1例,死亡1例;直肠癌2例行姑息性切除,并人造肛门.小肠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Ⅰ期吻合术,术后预后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早期诊断、积极合理有效的I期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结合综合性治疗是降低肠肿瘤伴急性梗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唐永忠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重症监护高钠血症的应用体会

    ICU是医院重症患者的后一道防线,其中来自内科的,大多数是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的患者;来自外科的,大多数是大手术或围手术期的危重病患者.这些重症患者,因多种因素常常导致高钠血症发生.而高钠血症所导致的脑萎缩,可引起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者可致死亡.

    作者:姜晓平;钟正江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高血压病的个体化治疗

    近年来,由于社会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人数达1.6亿多,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高血压的治疗不能千篇一律地选用某种降压药,应科学完备地个体化治疗.

    作者:任龙成;刘娜;王莉;徐兴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IgA肾病扁桃体切除前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IgA肾病(IgAN)是目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数学者认为IgA肾病与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症所致的局部免疫应答反应有密切关系.扁桃体切除能改善尿检异常并维持稳定的肾功能,提高肾脏长期存活率[1,2].为探讨IgA肾病患者扁桃体切除术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我们观察了我院经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28例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报道如下:

    作者:袁红伶;周晓萍;罗惠明;张金黎;孟瑚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方法 对66例HIE随机分为两组,高压氧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近期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远期后遗症发生率两组有差异.结论 高压氧对HIE有治疗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赵淑华;丁传刚;马丽琼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闭合式切口手法劈核人工晶体植入21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利用闭合式切口手法劈核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我院自2004年5月以来采用闭合式切口手法劈核人工晶体植入216例(223眼).在局麻下施行6mm弦长,反眉式巩膜隧道切口,用撕囊镊作6.0mm的CCCC,水分离(层),手法将晶体核旋拨入前房并一劈为二,逐一娩出.吸除皮质,注黏弹物质于前房和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术后全身和局部常规应用抗生素和激素3~5d,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2.6个月.结果 视力≥1.0为108眼(48%),≥0.5为105眼(47%),0.1~0.4为8眼(3.6%),≥0.05<0.1为2眼(0.9%);术中并发症有后囊膜破裂12眼(5.4%),伴玻璃体脱出者10眼(4.5%);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内皮水肿56眼(25.1%),虹膜睫状体炎16眼(7.2%),瞳孔上移或不圆12眼(5.4%),晶体位置不正7眼(3.1%),后囊混浊11眼(4.9%),瞳孔夹持1眼(0.4%),虹膜后粘连11眼(4.9%).结论 闭合式切口手法劈核人工晶体植入术式相对简便,术时短、易掌握、并发症较少、成本低、风险小,为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安全有效的办法.

    作者:侯典根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喉内窥镜下咽喉部异物取出术107例临床分析

    咽喉部异物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病,由于间接喉镜本身的限制,许多隐蔽部位的异物不易及时发现取出,而采用直接喉镜检查和治疗花费多,痛苦大,不易接受.我科近3年来采用喉内窥镜检查和治疗咽喉部异物10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扈祚良;谭磊道;何俊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糖尿病足86例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DF)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1].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称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是糖尿病足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2].具有很强的致残性,终结局是溃疡、截肢和死亡,目前尚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

    作者:徐凤玲;马玉秋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TME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0例体会

    探讨分析手工吻合或吻合器吻合联合TME治疗20例直肠中下段癌保肛的效果及体会.结果 表明,无论手工吻合还是吻合器吻合联合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都是安全有效术式,大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新善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诊疗体会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8月~2006年12月23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并作回肠管状预防造瘘,1例因并发症术后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 Ⅰ期切除吻合治疗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是可行的,而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处理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陈文伟;邹式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创伤性膈疝的外科诊疗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的外科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收集了1985年元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膈疝共64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19性;大84岁,小3岁.经胸行修补术38例,经腹69例,胸腹联合切口7例.发现绞窄性嵌顿疝24例,其中2例肠管发生坏死,故切除该段肠管.结果 全组64例患者中,痊愈60例,死于多发性损伤3例,1例自动出院,回当地继续治疗.结论 治疗创伤膈疝的关键在于准确的诊断,外科手术治疗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国方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二氧化碳气腹时间对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不同气腹时间对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影响.方法 1000例ASA Ⅰ一Ⅱ级拟在CSEA下行妇科腹腔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n=250).每组气腹时间分别为20、30、40、50min.术前血气分析均在正常范围.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插入腰穿针(25G×411/16Whitacre腰穿针),注入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7.88mg行腰麻(SA),退出腰穿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备用,平卧调整麻醉平面,麻醉平面维持在L2~L5.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μkg,氟哌利多0.05mg/kg,丙泊酚4mg·kg-1.h-1,芬太尼2μg穔g-1穐-1恒速靶控输注.监测气腹前、气腹后20、30、40、50min时PaCO2的变化.结果 气腹时间与PaCO2呈正相关(r=0.954,P<0.001).结论 腰麻-硬外联合麻醉头低脚高位CO2气腹条件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PaCO2与气腹时间呈正性相关.

    作者:钟恒凡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锁骨钩钢板对锁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骨折及肩锁关节全脱位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锁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及肩锁关节全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1例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肩锁关节全脱位患者进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结果 随访6~30个月,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脱钩、骨折再移位或关节脱位以及骨不连现象.按KraLsson疗效标准评价,骨折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19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骨折及肩锁关节全脱位,是一种复位满意、固定可靠、能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训练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作者:祝仁超;喻永华;莫庸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

    笔者于2002~2007年共收治结肠癌患者283例,其中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28例,均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永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血液灌流-透析串联治疗急性河豚鱼中毒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emo perfusion,HP)-透析(Hemo dialysis,HD)串联治疗急性河豚鱼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9例急性河豚鱼中毒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HP-HD串联治疗.结果 9例患者均治愈好转出院,治愈好转卒100%.结论 HP-HD是抢救治疗急性河豚鱼中毒安全、有效的方法,抢救成功率高.

    作者:黄卫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时做出诊断和对症治疗,了解支原体感染对呼吸系统以外的全身各脏器的损害.方法 对可疑传单综合征的10例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冷凝集试验、咽拭子培养、荧光定量PCRMP-DNA、EB-IgM、嗜异凝集试验.全部患儿采用阿奇霉素静脉用药及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结果 10例MP-IgM≥1:80为阳性.其中5例≥1:1280,6例冷凝集>1:32,7例咽拭子培养(+),同时荧光定量PCRMP-DNA(+),EB-IgM均(一),嗜异凝集试验(一).15~23d治愈.结论 MP感染可致传单综合征,临床症状复杂,引起多脏器、多系统损害,若及时诊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孔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74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析

    目的 了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病房2004年6月1日一2007年12月31日74例新生儿败血症的情况.结果 74例败血症血培养以革兰氏阳性球茵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茵以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茵(MRCNS)为主.结论 阴性杆茵的耐药情况逐渐严重,有必要严格掌握第三代头孢茵素的应用指征.

    作者:宋爱琴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联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66例分析

    我院自2005年7月~2007年12月,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TVP)联合经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6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桂栋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摩托车排气简烧伤治疗的体会

    目的 观察100例摩托车排气筒烧伤治疗效果.方法 烧伤创面内层用双磺酸沙棘桉青软膏油纱覆盖,外层用消毒纱布包扎.结果 100例摩托车排气筒烧伤治疗均在门诊治疗痊愈.结论 双磺酸沙棘桉青软膏油纱覆盖,外层用消毒纱布包扎治疗摩托车排气筒烧伤,简便易行、造价低,只需门诊换药,不需住院治疗,包扎后能使药物持续发挥作用,止痛效果好、抗感染力强、创面愈合快.

    作者:范明聪;林彩凤;吴黎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蛛网膜下隙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5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方法.方法 在SAH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尼莫地平lms/h,24h维持泵入持续静推3周,后减量为0.6mg/h,改口服尼莫地平片.其中11例行脑血管造影后介入治疗,8例行脑脊液置换术.结果 治愈31例,好转22例,死亡5例,有效率91.3%.结论 脑脊液置换和钙离子拮抗剂应用可有效防止脑血管痉挛.

    作者:齐晶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肉毒毒素注射与支架置入治疗贲门失弛症

    目的 观察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与食管支架短期置入术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12例患者均于贲门狭窄处4点注射肉毒毒素,并于食管狭窄处放置双层涂膜食管支架,7~15天取出,进行随访观察,通过对临床症状、X线钡餐检查等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12例患者随访12个月至3年不等,临床症状消失,钡剂复查食管腔大小10例基本恢复正常M2例仍有扩张,但钡剂通过改善.12例患者留置食管支架期间均有程度不等的胃食管返流症状,取出食管支架后症状消失.结论 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与食管支架短期置入术近、远期疗效好,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新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鼻咽癌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鼻咽癌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日本产FB-P40型纤维支气管镜对23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鼻咽部检查.结果 检出初诊鼻咽癌患者168例,肿瘤残存5例,肿瘤复发11例,初诊患者一次活检病理阳性率92.3%(156/168),二次活检阳性率5.4%(9/168),三次活检阳性率1.4%(3/168).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可清晰地观察鼻咽部,对鼻咽癌的诊断、复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卫华;陈松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脑出血并发多器官衰竭36例分析

    脑出血(CH)并发多器官衰竭(MOF)病情复杂、多变、凶险,病死率高,现就我院3年来收治36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分水岭脑梗死98例临床分析

    分水岭脑梗死是相邻血管供血区分界处或分水岭局部缺血.笔者对1996年以来以CT/MRI证实的资料完整的98例分水岭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分析,并对其病因及防治做进一步探讨.

    作者:宁红久;马玉清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闭合穿针固定治疗本奈氏骨折

    本奈氏(Bennett)骨折是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伴掌大关节半脱位,是不稳定的骨折.治疗上往往复位容易而外固定困难,常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手法复位后在C型臂透视下闭合穿针固定治疗本奈氏骨折33例,全部病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治疗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患者能早期锻炼,取得满意疗效,易于掌握和推广.

    作者:孔令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肥胖相关性肾炎临床与病理探讨

    目的 探讨肥胖相关性肾炎临床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肥胖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其肾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观察及测量肾小球垂直直径.结果 3例肥胖相关性肾炎患者均存在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镜检可见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结论 肥胖相关性肾炎属少见肾病,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肥胖相关性肾炎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

    作者:袁红伶;周晓萍;罗惠明;张金黎;徐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经皮闭合穿钉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

    应用手法整复、C型臂X光机透视监控定位下,经皮闭合穿针定位引导下行AO空心加压螺纹钉(钛质)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23例,经数年临床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经贵鑫;张开;王琳娟;赵泓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卵巢冠囊肿66例分析

    1 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66例患者,年龄19~63岁,平均41岁,19~40岁46例,其中有原发性不孕4例,继发性不孕2例,合并蒂扭转者4例.

    作者:邸北;刘志炜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早期人工破膜辅助用于催产素引产对产程的影响

    人工破膜是人为地使胎膜破裂,排出羊水,缩小子宫体积,使胎先露下降,刺激宫颈,促进宫口扩张,并反射性地引起宫缩,以达到加速分娩的目的.常用的人工破膜方法用于宫口扩张≥3cm,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

    作者:王德玲;辛崇敏;石绍锋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无剖宫产指征选择剖宫产原因分析

    目的 深入探讨无剖宫产指征选择剖宫产的原因.方法 对2007年10月60例无剖宫产指征在我院选择剖宫产的正常孕妇利用术前访视或者接诊时进行询问并笔录,把笔录和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原因为孕妇对自然分娩及输卵管绝育术的恐惧、对剖宫产的信任及自然分娩的阵痛使产妇失去自信.结论 孕妇对减轻分娩及输卵管绝育术痛苦的需求、对分娩方式认识上的误区以及高自我意识是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照琴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海淀区甘家口社区居民生理指标调查

    目的 调查甘家口社区居民中生理指标现状,了解与健康相关的指标因素,为北京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侧重基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街道范围内,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987例18岁及以上甘家口社区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查,按年龄分组运用描述性统计及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社区老龄化,女性居民寿命明显高于男性;男性和女性生理指标变化都与年龄密切相关,但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多项指标变化都发生在绝经过渡阶段;居民吸烟状况堪忧,男性吸烟者达到40.69%,吸烟者明显多于戒烟者;饮酒人数少于吸烟人数,男性多于女性,男性饮酒峰值在40~49岁组.结论 北京城市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应围绕保持延长居民的正常生理指标开展工作;应把居民健康教育提前到青年群体,可控制年龄相关性和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问题.

    作者:白惠芙;高硕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医用皮肤划线尺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医生手术前做标记用的皮肤划线方法.方法 应用该医用皮肤划线尺在需要颅脑外科手术或微创穿刺脑出血的患者头皮做标记,划出头皮手术入路及标记重要血管、静脉窦、重要功能区.结果 利用医用划线尺标记的1059例患者,手术头皮入路准确,无一例损伤重要血管和重要功能区.结论 医用皮肤划线尺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颅脑手术术前划线辅助器材.解决了医生术前划线不准确的问题,临床应用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清;周联生;徐峰;郭宗扬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改进减张缝合在预防腹部切口裂开中的应用

    我院自1995~2006年应用改进的减张缝合方法在腹部手术术后切口可能裂开的病人中应用29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祥;禹志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人工半透膜通透性的研究

    目的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人工半透膜(APA微囊)的膜通透性.方法 采用荧光素标记的分子量分别为10kU、40kU、70kU的葡聚糖与APA微囊共同孵育,观察形成的激光共聚焦图像,检测相同时间、不同直径的APA微囊中葡聚糖-荧光素的强度.结果 荧光素在APA微囊中呈同心圆状、逐层渗透的方式扩散,在相同时间、同一层面观察,分子量越大,通透的速度越慢,相同分子量、相同时间内荧光强度比较:小囊组>中囊组>大囊组(P<0.05).结论 APA微囊既可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保证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信号分子的自由进出,又能截割大分子物质,起到免疫隔离作用.

    作者:黄铿;韩溟;康黎军;崔华中;蔡新琦;蔡桂嘉;陈泽锋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发生假阳性反应的原因及鉴别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时假阳性反应是指凡没有相对应的特异性血型抗原抗体存在,本不应发生凝集,却出现了非特异性凝集或类凝集现象.造成假阳性反应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赵惠彦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新生儿窒息脑水肿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窒息所致脑水肿的因素及预防.方法 对13例新生儿窒息、CT结果为新生儿脑水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孕期母体营养不良,胎盘过早老化,羊水混浊、脐带绕颈(体)及分娩方式均有一定的关系.剖宫产并不能完全降低窒息脑水肿的发生率.结论 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及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时纠正母体营养障碍,对降低新生儿脑水肿致残、致死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云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69例临床观察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溃疡病的一种严重合并症,亦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笔者10年来共收治6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设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会阴切开术在分娩中应用的体会

    在正常分娩中常见的手术就是会阴切开术,会阴切开术既可以避免会阴裂伤,又可以预防因强行保护会阴所造成的皮肤下深部肌肉及盆底筋膜的损伤.对胎儿或新生儿来说,减少盆底及会阴部对胎儿头部的压迫,长期压迫可造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损伤性颅内出血,甚至可导致智力障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适时进行会阴切开术,现笔者谈几点体会:

    作者:冯艳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矿区离退休人员高血压病分析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矿区离退休人员的高血压病因其职业的特殊性,以及年龄不等,与一般成人及其他地区的高血压病不同.笔者对我院2004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228例有完整资料的离退休人员高血压的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社厌顺;焦焕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健康体检前的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将传统卫生保健服务的患病时才到医院看病和诊治的观念转变为每年定期体检.真正做到提早发现隐患.健康体检正成为人们一种新的消费需求.

    作者:王雅文;郭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金沙县2007年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治疗体会

    2007年7~10月,金沙县出现了甲型肝炎暴发病流行,我院共收治甲型肝炎病人364例(全县700多例).通过严格隔离,适当休息,合理饮食,对症、支持等治疗后,病情得到了及时控制,现报道如下:

    作者:饶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系脑梗死的病因之一,现就我院近5年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30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乐志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24例老年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24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特点是:早期病状轻,血肿增大至一定程度才出现临床症状;硬膜外血肿少,硬膜下血肿多;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笔者时手术方法的选定、术后处理进行讨论.

    作者:汤伟强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肺段支气管变异270例分析

    人类的肺脏分为左、右两肺.其中右肺分为3叶,共10个基底支;左肺分为2叶,共8个基底支.我们在10余年12000多例次的纤支镜观察中,发现肺段支气管的变异情况十分常见.笔者对近期内纤支镜检查的467例患者做了仔细观察,现将其中270例肺段支气管的变异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贾凤菊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6个月以下婴儿麻疹9例临床分析

    麻疹分布遍及全世界,除个别地区外均有发生.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以往6个月以下婴儿多数因具有从母体获得抗体而极少发病,6个月至5岁小儿则发病率高.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轻型麻疹病例增多,6个月以下婴儿、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相对上升.

    作者:张求水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现代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通过对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方法的探讨及供应室管理方法的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笔者认为: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科学管理,可以保证物品的消毒灭茵质量,圆满地完成医疗工作任务,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能显著地改善护士的执业环境,减少资源的浪费,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王芬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探讨

    无症状性脑梗死是指有脑梗死影像学特征,但无脑梗死的症状及体征,或症状轻微未被病人认识,包括头部CT检查发现与已知中风症状、体征无解剖学关系的梗死灶.随着头部CT及MRI的广泛应用,无症状性脑梗死日渐增多,被认为是中风的早期病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李继武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血液净化在抢救重症烧伤中的应用

    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救医学中显示了独特的疗效.充当重要角色,特别是CRRT的出现,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起到不可估量作用.现将我院2000年以来对15例重症烧伤并急性肾功能衰竭,采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子刚;周琪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浅谈控制医院感染的体会

    医院感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现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已成为医院实行全面质量?靠管理、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衡量医护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内容.

    作者:谢淑萍;李月娥;叶青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分娩期产妇心理指导对产妇应激能力的影响

    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现象,可它对孕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应激反应.孕妇在分娩期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对即将出生的新生命抱着期待、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又因各种原因而感到忧虑和紧张,经常担心妊娠不顺利,担心胎儿发育不正常,担心胎儿不能存活,担心分娩不顺利,害怕陌生的分娩环境,害怕分娩时的宫缩痛,害怕周围产妇痛苦的呻吟或喊叫,害怕医务人员冷漠的面孔或语言刺激,害怕手术,有些还为胎儿性别烦恼,担心产后无人照顾及经济费用等.

    作者:吴旭光;高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腹膜后小切口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体会(附7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膜后小切口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腹膜后小切口施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结果 7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平均时间单侧约20min,双侧约45min.随诊3个月,曲张静脉均消失,伴男性不育者精液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腹膜后小切口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效果可靠,对机体干扰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和金;张富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70例肺孤立性结节,平扫后,以2ml/s速度注入造影剂后1、2、 3、 4、5min薄层扫描.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 恶性结节的强化值(38.6±14.9)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8.6±16.2)HU(P<0.01).周围型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性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2min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特别是结核球增强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结核球的主要强化形态是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占90.5%.结论 强化值≤15HU提示良性结节;强化值>20HU考虑恶性结节.动态增强CT对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鉴剐有较高价值.

    作者:赵国芳;白秋利;郑东彪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烧伤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9例分析

    目的 探讨烧伤气管切开术后继发性大出血的防治.方法 对9例烧伤气管切开术并发气道大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病人仅2例成活,余均死于未能控制的大出血.结论 气管切开术并发气道大出血应重在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邓献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厄贝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142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2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对照组(71例)仅行常规治疗,治疗前后作连续24h Hoher监测测量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24h心率变异性,恢复昼夜节律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LVEDV、LVESV、EF%、SBP、DBP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厄贝沙坦与安体舒通联合使用临床效果显著和安全性良好,其机制可能是由两种药物对整个RAS可产生完全的抑制作用的结果.

    作者:陈锦雄;曾焕萍;周志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人工骨与骨水泥混合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目的 观察采用人工骨(羟基磷灰石)与骨水泥混合植入治疗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2008年1月期间对Ficat Ⅱ~m期的15例(19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死骨清除人工骨与骨水泥混合植入治疗.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疗效,并摄X线片.随访时间3个月~5年,平均24.6个月.结果 手术前后采用改良MededAubigne评分法对患髋功能进行评价.19髋由术前平均11.68分改善至术后平均15.11分.术后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均有所恢复,外形改善,复查时大部分患者的股骨头仍能维持术后的形态,坏死范围未见扩大,患者均对治疗结果感到满意.结论 人工骨与骨水泥混合植入法能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保留髋关节功能,推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时间,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FicatⅡ~Ⅲ期患者,尤其适用于年轻患者.

    作者:王效柱;杨学义;洪定刚;容安;周建飞;于小中;吴沅鸿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目的 分析LASIK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 应用爱丽斯第七代准分子激光机对442例876眼做LASIK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存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视疲劳及老视、沙漠综合征、复发性角膜上皮剥脱、高眼压症等.结论 娴熟的手术技术及个性化的术中、术后治疗程序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壮昌;徐海宁;宋云霞;邹琦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局麻下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术治疗颅神经疾病1956例的手术配合

    目的 总结局麻下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术治疗颅神经疾病1956例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 通过对局麻下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术治疗颅神经疾病1956例的手术配合,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该手术的配合要点.结果 手术确定了1462例三叉神经痛、428例面肌痉挛和51例舌咽神经痛患者的压迫责任血管;对1876例局部蛛网膜和颅神经间的粘连行神经松解手术;对45例行神经根部分切断.手术效果满意,总有效率100%.随访6个月至两年,疗效稳定.全组无术后死亡.结论 局麻下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术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心理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个性化的术中配合是发现和防止遗漏责任血管的重要保证.

    作者:郭松;王林;高宝山;于凤珍;段云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总结乳果糖在治疗肝性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作比较,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结果 患者清醒天数、黄疸消退时间、烦躁、谵语、扑翼征等肝性脑病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安全、可靠、效果好.

    作者:冷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26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度诊治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分度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自2000年10月一2006年10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并诊断ICP的265例患者,根据ICP分为轻度与重度ICP.观察其妊娠结局与分度诊断前后围产儿死亡卒.结果 (1)重度组和轻度组ICP患者终止妊娠的平均孕周分别(35.6±1.7)周和(37.6±2.0)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重度组ICP患者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转入重症监护室、剖宫产的发生率分别39.02%、12.20%、30.49%、97.56%,明显高于轻度组的9.30%、4.37%、9.29%、51.91%.(3)分度诊疗前后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6.08%、0.75%,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CP分度诊疗有助于改善围产儿预后,降低死亡率.

    作者:赵忠梅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海韵胶囊对昆明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海韵胶囊对昆明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经口连续灌胃30d,测定小鼠脏器/体重比值、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结果 各剂量组小鼠脾脏/体重比值和胸腺/体重比值无影响;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结果为阳性.结论 海韵胶囊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赵金山;张燕;延岩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及输卵管再通的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和输卵管阻塞介入再通术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4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进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结果 40例共70条输卵管经介入再通术后58条再通,总再通率82.9%,其中间质部与峡部阻塞再通率为91.4%,壶腹部与伞部阻塞再通率为25%.术后随访12个月,40例中妊娠14例.结论 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尤其对近端输卵管阻塞,复通率高.

    作者:陈爱兰;葛湛;史文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支气管断裂的胸片和CT诊断

    目的 探讨支气管断裂的胸片和CT表现以及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或纤支镜检查证实的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X线胸片和CT表现.结果 支气管断裂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气管支气管气柱中断、肺不张、肺下垂征、纵隔及皮下气肿、气胸或液气胸;CT检查还能显示气管支气管管壁的缺陷,管腔狭窄、堵塞,移位或成角畸形.结论 联合应用胸片和Cr检查,对支气管断裂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永生;苏锦权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颅骨钻孔限位垫片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防止颅骨钻孔钻头误伤脑组织和固定脑出血硬通道引流管的方法.方法 将颅骨钻孔限位垫片套在钻头外面,当钻透颅骨后,可以阻挡钻头进入颅内,并且可以固定硬通道引流管.结果 5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和微创穿刺引流术清除血肿应用了颅骨钻孔限位垫片,钻透颅骨后,钻头100%停止继续进入颅内,其中253例应用了颅骨限位垫片固定硬通道引流管,全部将硬通道固定在原位置.结论 颅骨限位垫片结构合理,能防止颅骨钻孔钻头误伤脑组织,能准确固定硬通道引流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清;周联生;徐峰;郭宗扬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COX-2和TGFβ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2年1月~2006年3月期间70例宫颈癌和2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OX-2、TGFβ1.的表达.结果 COX-2和TGFβ1,蛋白在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OX-2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显著相关,TGFβ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显著相关.COX-2与TGFβ1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553,P<0.05).结论 COX-2和TGFβ1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并对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屈红霞;冯永秋;焦顺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和阿米替林治疗,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8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文拉法辛显效率76.7%,有效率90.7%,阿米替林组为72.1%,88.4%,两组疗效相当,在治疗2周末时.文拉法辛组减分多于阿米替林,差异有显著性,且文拉法辛起效快、副反应轻.结论 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好且安全.

    作者:薛文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浅析

    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性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药能治病,也能致病.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越来越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作者:袁电杰;张印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老药新用辅助抗肿瘤

    目的 了解某些老药辅助抗癌作用,开发、挖掘老药新用途,达到药尽其用.方法 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和临床观察的方法.结果 证实部分老药在辅助抗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疗效.结论 一些老药对于辅助治疗癌症,用药方法简单,止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师广勇;冯国旗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及单纯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及单纯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 我院自2003年3月~2005年5月诊断为哮喘的患儿141例,治疗组选用顺尔宁口服及辅舒酮吸入,对照组行单纯辅舒酮吸入,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成功随访63例,对照组成功随访62例,两者临床疗效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哮喘患儿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较单纯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能较好控制并改善哮喘的症状.

    作者:杨丽琪;张继堂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宫缩抑制剂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的应用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约占所有妊娠的2.0%~3.5%[1].常不可避免的发展为早产,是早产常见的病因,约占早产的30%~40%.为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减少新生儿病死率,通常早考虑使用宫缩抑制剂来适当延长孕周,同时给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因此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的应用是处理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三大措施[2].

    作者:汤冠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5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52例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服3个月,用药前及用药后分别测定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结果 用药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用药过程均闭经,贫血得以纠正,围绝经期可致绝经.因用药后肌瘤缩小,界限清楚,可作为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剔除术术前用药,减少术中出血.子宫及肌瘤体积平均缩小35.5%及65.5%,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也可作为开展微创手术的术前准备用药.

    作者:陈军;周永玲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2007年我院药物不良反应159例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病房患者药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为开展药物监测,指导患者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从门诊、病房药物不良反应(ADR)报表的诱发药物、严重程度、损害类型、主要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抗生素、中药制剂是引起ADR的主要药物,主要表现为皮疹,新药的不断增多也是引起ADR的原因之一.结论 要继续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从医生、护士到患者应普及ADR的预防知识,使医患双方对ADR的发生得到重视.

    作者:祁琳;杨常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神经性瘙痒症4例分析

    1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48岁,干部,患神经性瘙痒症十余年,多处医治无效.一年前由于其弟病故后整日忧心忡忡,闷闷不乐,认为活着很累,整日无精打彩,对生活不感兴趣,身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认为生不如死,在当地医院诊治,确诊为抑郁性神经症,给予阿米替林口服治疗,一次25mg、一日三次,一日75mg,一个半月后抑郁症状消失,一切恢复正常,病人皮肤瘙痒症也随之治愈,至今未复发.

    作者:曾庆春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国产盐酸罗哌卡因伍用阿片类药物在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分别伍用芬太尼和吗啡对上腹部手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ASA Ⅰ~Ⅱ级择期成年上腹部手术病人,男20例,女20例,年龄20~63岁,体重53~70kg,其中肝叶切除8例,胃大部分切除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7例,胆-肠内引流4例.全部病人均行硬膜外加静吸复合全麻,T8~9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4cm,术毕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以上病人随机分为RM组和RF组,接受PCEA治疗.RM组为0.2%的国产罗哌卡因加吗啡50μg/ml,RF组为0.2%的国产罗哌卡因加芬太尼5μg/ml行硬膜外镇痛.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两组间用药量来衡量镇痛效果,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和备时段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下肢麻木的发生率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RM组和RF组均可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安静时RM组的VAS评分波动于27~38mm之间,RF组为28~39mm之间,活动时RM组的VAS评分为38~56mm之间,RF组为36~52mm之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RF组罗哌卡因的用量显著大于RM组(P<0.01);RF组与RM组出现单侧或双下肢麻木的比例为5:1,恶心、呕吐、皮肤瘙瘁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无一例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结论 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具有低心脏毒性及良好的耐受性,尤其是硬膜外低浓度应用时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分离为术后镇痛的理想选择.O.2%的国产罗哌卡因加小剂量的吗啡或芬太尼对上腹部手术后的PCEA的效果相当,副作用发生率低,RM组可明显减少罗哌卡因的用药量,两组用于上腹部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且安全.

    作者:何良英;李艳辉;刘建华;麦秀清;袁清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目的 观察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2004~2006在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关节炎40例,每周1次关节内注射1%玻璃酸钠2.5ml,连续5周.结果 随诊1年以上全部病例,疗效满意率97.5%,本组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 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是治疗骨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笑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间苯三酚对扩张宫颈、缩短产程的研究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扩张宫颈、缩短产程的效果.方法 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在宫口开大2~3cm时,观察组用间苯三酚80mg静注;对照组用地西泮10mg缓慢静注,比较2组产妇分娩产程时间、宫颈扩张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活跃期产程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宫颈扩张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间苯三酚能加速产妇宫颈扩张、缩短产程,且对母婴无显著不良影响.

    作者:钟月平;蒲滨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论天麻在治疗各种头痛中的作用和机制

    天麻随证配伍可用于各种头痛证治,与温散表邪药同用则治风寒头痛,与辛凉疏风药同用则治外感风热头痛,与清热降火药同用则治疗火热上扰头痛,与补益药同用则治气血不足头痛,与辛热药同用则治阳虚寒凝头痛.与化痰药同用则治痰厥头痛.

    作者:胡兴昌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论脾胃学说与儿科临床应用

    根据中医古代文献对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论述,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总结归纳脾胃学说与儿科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并指导儿科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陈继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浅析中药附子的毒性反应及预防

    目的 探讨附子的毒性反应.方法 通过加工炮制分解附子的乌头碱.结果 附子的毒性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蹇红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补肾健脾汤治疗成年人认知障碍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 为了观察补肾健脾良方在成年人认知障碍治疗中的有效怀.方法 我们对发病2~6年的成年人认知障碍患者进行了双盲对照的研究,共观察82例患者.年龄从65~85岁,其中补肾健脾良方组由蛇床子、枸杞、女贞子、人参组成.制成中药饮片,治疗组40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使用维生素E口服.补肾健脾良方组在此基础上予补肾健脾制成中药饮片口服.每日2次,10d约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1个月后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评价发现,补肾健脾良方组患者的记忆、思维敏捷程度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 提示补肾健脾良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成年人认知障碍的药物,与对照组相比,该药方能改善记忆、思维、运动、感觉、语言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具有提高全身免疫能力作用.

    作者:余鸣雄;夏裕;徐东生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通过分析当前在全面推行农村医疗改革制度下,结合乡村群众参合的具体情况,整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目前情况下制约新型农村医疗推广的主要因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实践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农村医疗改革.

    作者:靳珂;黄秀丽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民心和德政工程——施旬县新农合实施一年报告

    党和政府体察民情,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这项亲民、爱民、利民的政策,每年为每一位缴纳10元参合费的农民补助40元,人均50元的医疗费,汇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户上,采取互助共济方式,让农民享受到不同数额的医疗费报销.这项制度是党和国家在现有经济条件下,用国家资金直接补助给农民,让农民享受一定医疗保障的惠民制度.

    作者:徐绍俊;陈文利;李美华;钟家杰;陈玲;段自辉;蒋开炎;王文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强化成本核算提高管理水平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卫生事业的改革,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和机遇,医院能否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医院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已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作者:李功;高海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胆囊癌的CT诊断

    目的 归纳总结胆囊癌的CT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胆囊癌的CT表现,其中女性9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61.3岁.术前13例均行CT平扫,同时10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 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7例,腔内结节型2例,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型4例.肝脏受侵犯6例,淋巴结转移3例,肝内、肝外胆管扩张4例,合并胆囊结石9例.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76.92%(10/13).结论 CT是一种无创、有效地发现和诊断胆囊癌的方法,并且有助于指导治疗.

    作者:秦晓琴;孙赞江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是指尿中自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参考范围,但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检测出这种微量的变化.我们采用免疫比浊技术,可测出尿中浓度很低但已增加的白蛋白.对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病情观察、监测疗效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遵荣;闫威;赵冬梅;张雁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胰腺囊性病变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超声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的声像图进行了分析.结果 胰腺假性囊肿的符合率94%.结论 超声检查对此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作者:雷玉兰;王秀梅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B超诊断30例葡萄胎

    葡萄胎亦称水泡状胎块,是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生,终末绒毛转变成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

    作者:石家秀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探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部位及超声特点.方法 用GEvivid-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管壁、管腔以及血栓的形态类型、管腔阻塞情况、血栓部位大小及显示管腔血流充填缺盈情况等.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Ⅱ型(中央型)明显多于Ⅰ型和Ⅲ型,左右侧病肢之比为3.4:1,左下肢明显多于右下肢.结论 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无创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春荣;赵磊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及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120例病人共分三组,其中心血管病组45例.脑血管病组35例,外周血管疾病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为我院健康体检者.结果 心血管病组、脑血管病组、外周血管疾病组HCY水平分别为(26.36±8.39)μmol/L、(24.32±7.82)μmol/L、(23.87±7.05)μmol/L1,与正常对照组HCY水平(8.53±2.74)μmol/L相比,三组HCY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高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宏杰;孙秀玉;郑慧丽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致心跳骤停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孕32周,孕1产0,行彩超产前检查,超声所见:双顶径8.25cm,股骨长6.71cm,胎心率133次/min,胎盘厚2.83cm,羊水深约5.41cm,胎儿心胸比例正常.

    作者:赵龙廷;张传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彩超诊断胎儿右心室黏液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孕32周,孕1产0,行彩超产前检查,超声所见:双顶径8.25cm,股骨长6.71cm,胎心率133次/min,胎盘厚2.83cm,羊水深约5.41cm,胎儿心胸比例正常,左右比例1:1,四腔心可见右心室内一大小约2.36cm×1.79cm,如图1,中等回声光团,形态规整,似有蒂附着在室间隔,房室连接正常,两组房室瓣活动正常,未见明显返流影像,两条大动脉关系正常,管径正常范围内,半月瓣活动良,各瓣口血流速度正常,IVS回声正常,动脉导管开放,房间隔卵圆瓣可见,卵圆孔开放.

    作者:罗庆春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发热来门诊就医.体温:39.3℃,既往健康,无药物过敏史.给予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ml肌肉注射,2~3min后患者出现恐惧感、心悸、呼吸急促、脸色苍白、大汗淋漓、脉细等症状,测血压50/70mmHg,脉搏56次/min,随即呼之不应.

    作者:祝晓会;魏保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高血压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食堂管理员,平素体健.因头晕十余天来门诊就诊,十多天前无明显诱因感头晕发沉,以为休息不好,未予重视,近几天上班时感注意力无法集中,白天有疲乏感.近期无感冒史,自觉不发热,无鼻塞、气促.头晕时无天旋地转,无眼前发黑,无恶心、呕吐,无耳鸣、听力下降.

    作者:王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手卫生现状及研究进展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介入性检查和操作的增多,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导致耐药菌群日益增多,医院感染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难题,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医务人员的双手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因此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海菊;葛春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iriosis,EM)已成为妇科多发病和常见病.国内统计,在妇科剖腹手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达20.1%[1].EM是一种常见的妇女良性疾病,占妇女人口的5%左右,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可高达30%.

    作者:梁艳红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hepatolitlhiasis)在亚洲的东亚和东南亚一带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很高,也是我国常见胆道疾病,在临床上肝内胆管结石是指位于肝总管分叉部以上胆管内的结石,占原发性胆管结石的13.7%~50.8%[1].其病因复杂,但与肝内感染、胆汁淤滞、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在其发生和病变发展过程中可引起肝脏不同部位的病理改变,常并发慢性炎症和急性感染,后期出现胆汁性肝硬化,另外肝胆管结石长期刺激及继发感染也是肝内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2,3].

    作者:赖添武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社区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DM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1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种.对照组进行传统的DM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实验组:进行社区健康教育;两组定期跟踪随访3个月,并进行教育效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经系统的社区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DM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建立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DM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颜江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产科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在产科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预防和减少孕、产期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保证母儿健康的重要环节.

    作者:史爱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方法探讨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人体发生发展的科学,属于显微形态学科.其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名词、概念多,形态描述困难,理论知识抽象.因此,组织学与胚胎学历年来被学生认为是难学的基础课,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潜能、潜力充分发挥,从而在学习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林常敏;张锦堃;陈海滨;苏中静;刘小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新疆兵团农十师中小学校食堂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和<学生集体用餐管理办法>,预防和控制学校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了解本师中小学校食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目前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加强对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与指导,现就我师卫生局、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师卫生监督所在2006年8月份对全师中小学校食堂进行了专项联合监督检查,现将在检查中发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石焕银;张文 刊期: 200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