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影
目的 探讨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1例肿瘤性肠梗阻诊治的临床资料并总结经验.结果 11例肿瘤性肠梗阻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行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1期吻合术4例,术后切口感染l例;行左半结肠或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Ⅰ期吻合术4例,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切口感染1例,死亡1例;直肠癌2例行姑息性切除,并人造肛门.小肠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Ⅰ期吻合术,术后预后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早期诊断、积极合理有效的I期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结合综合性治疗是降低肠肿瘤伴急性梗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唐永忠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每天都要接触很多种类不同用途各异的药物.这些药物在临床使用中不论是针剂还是片剂,也不论是传统方剂还是新研制的药物,每种药物都具有双重性,发挥着正负两方面的作用.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各系统的明显症状,有时还可导致很多潜在并发症.
作者:相丽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人体发生发展的科学,属于显微形态学科.其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名词、概念多,形态描述困难,理论知识抽象.因此,组织学与胚胎学历年来被学生认为是难学的基础课,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潜能、潜力充分发挥,从而在学习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林常敏;张锦堃;陈海滨;苏中静;刘小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利用闭合式切口手法劈核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我院自2004年5月以来采用闭合式切口手法劈核人工晶体植入216例(223眼).在局麻下施行6mm弦长,反眉式巩膜隧道切口,用撕囊镊作6.0mm的CCCC,水分离(层),手法将晶体核旋拨入前房并一劈为二,逐一娩出.吸除皮质,注黏弹物质于前房和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术后全身和局部常规应用抗生素和激素3~5d,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2.6个月.结果 视力≥1.0为108眼(48%),≥0.5为105眼(47%),0.1~0.4为8眼(3.6%),≥0.05<0.1为2眼(0.9%);术中并发症有后囊膜破裂12眼(5.4%),伴玻璃体脱出者10眼(4.5%);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内皮水肿56眼(25.1%),虹膜睫状体炎16眼(7.2%),瞳孔上移或不圆12眼(5.4%),晶体位置不正7眼(3.1%),后囊混浊11眼(4.9%),瞳孔夹持1眼(0.4%),虹膜后粘连11眼(4.9%).结论 闭合式切口手法劈核人工晶体植入术式相对简便,术时短、易掌握、并发症较少、成本低、风险小,为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安全有效的办法.
作者:侯典根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疾病的可靠诊断,正确处理手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不仅给病理诊断及临床提供有效依据,而且也杜绝了标本处理不当所带来的纠纷,因此手术室对病理标本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2005年以来,我院手术室对病理标本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卫静;杨淑芬 刊期: 2008年第15期
肝内胆管结石(hepatolitlhiasis)在亚洲的东亚和东南亚一带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很高,也是我国常见胆道疾病,在临床上肝内胆管结石是指位于肝总管分叉部以上胆管内的结石,占原发性胆管结石的13.7%~50.8%[1].其病因复杂,但与肝内感染、胆汁淤滞、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在其发生和病变发展过程中可引起肝脏不同部位的病理改变,常并发慢性炎症和急性感染,后期出现胆汁性肝硬化,另外肝胆管结石长期刺激及继发感染也是肝内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2,3].
作者:赖添武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一种医生手术前做标记用的皮肤划线方法.方法 应用该医用皮肤划线尺在需要颅脑外科手术或微创穿刺脑出血的患者头皮做标记,划出头皮手术入路及标记重要血管、静脉窦、重要功能区.结果 利用医用划线尺标记的1059例患者,手术头皮入路准确,无一例损伤重要血管和重要功能区.结论 医用皮肤划线尺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颅脑手术术前划线辅助器材.解决了医生术前划线不准确的问题,临床应用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清;周联生;徐峰;郭宗扬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总结8例紧急床旁经锁骨下静脉安装心内膜起搏器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介绍护士的术前准备、术中与医生配合及护理
作者:王凤莲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扩张宫颈、缩短产程的效果.方法 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在宫口开大2~3cm时,观察组用间苯三酚80mg静注;对照组用地西泮10mg缓慢静注,比较2组产妇分娩产程时间、宫颈扩张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活跃期产程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宫颈扩张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间苯三酚能加速产妇宫颈扩张、缩短产程,且对母婴无显著不良影响.
作者:钟月平;蒲滨 刊期: 2008年第15期
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性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药能治病,也能致病.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越来越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作者:袁电杰;张印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时做出诊断和对症治疗,了解支原体感染对呼吸系统以外的全身各脏器的损害.方法 对可疑传单综合征的10例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冷凝集试验、咽拭子培养、荧光定量PCRMP-DNA、EB-IgM、嗜异凝集试验.全部患儿采用阿奇霉素静脉用药及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结果 10例MP-IgM≥1:80为阳性.其中5例≥1:1280,6例冷凝集>1:32,7例咽拭子培养(+),同时荧光定量PCRMP-DNA(+),EB-IgM均(一),嗜异凝集试验(一).15~23d治愈.结论 MP感染可致传单综合征,临床症状复杂,引起多脏器、多系统损害,若及时诊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孔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是指尿中自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参考范围,但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检测出这种微量的变化.我们采用免疫比浊技术,可测出尿中浓度很低但已增加的白蛋白.对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病情观察、监测疗效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遵荣;闫威;赵冬梅;张雁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医院感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现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已成为医院实行全面质量?靠管理、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衡量医护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内容.
作者:谢淑萍;李月娥;叶青 刊期: 2008年第15期
24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特点是:早期病状轻,血肿增大至一定程度才出现临床症状;硬膜外血肿少,硬膜下血肿多;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笔者时手术方法的选定、术后处理进行讨论.
作者:汤伟强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方法.方法 在SAH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尼莫地平lms/h,24h维持泵入持续静推3周,后减量为0.6mg/h,改口服尼莫地平片.其中11例行脑血管造影后介入治疗,8例行脑脊液置换术.结果 治愈31例,好转22例,死亡5例,有效率91.3%.结论 脑脊液置换和钙离子拮抗剂应用可有效防止脑血管痉挛.
作者:齐晶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对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进行探计.方法 把68例行胃、结、直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例术后24h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32例术后3~11d给予肠外营养支持(TPN),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肠道通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 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7d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2d较术后第7d有明显上升(P<0.01),实验组术后第7d,第12d前白蛋白(PA)、纤维连接蛋白(F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刀口甲级愈合(P<0.001).结论 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实惠、易于管理、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安全可行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凤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健康教育在产科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预防和减少孕、产期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保证母儿健康的重要环节.
作者:史爱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压疮(Pressure Ulcer简称PU)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坏死,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
作者:赵树红;杨淑杰;郭晓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无症状性脑梗死是指有脑梗死影像学特征,但无脑梗死的症状及体征,或症状轻微未被病人认识,包括头部CT检查发现与已知中风症状、体征无解剖学关系的梗死灶.随着头部CT及MRI的广泛应用,无症状性脑梗死日渐增多,被认为是中风的早期病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李继武 刊期: 2008年第15期
人类的肺脏分为左、右两肺.其中右肺分为3叶,共10个基底支;左肺分为2叶,共8个基底支.我们在10余年12000多例次的纤支镜观察中,发现肺段支气管的变异情况十分常见.笔者对近期内纤支镜检查的467例患者做了仔细观察,现将其中270例肺段支气管的变异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贾凤菊 刊期: 200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