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沙县2007年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治疗体会

饶静

关键词:沙县, 甲型肝炎, 暴发流行, 现报道如下, 严格隔离, 及时控制, 合理饮食, 暴发病, 治疗, 病人
摘要:2007年7~10月,金沙县出现了甲型肝炎暴发病流行,我院共收治甲型肝炎病人364例(全县700多例).通过严格隔离,适当休息,合理饮食,对症、支持等治疗后,病情得到了及时控制,现报道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高血压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食堂管理员,平素体健.因头晕十余天来门诊就诊,十多天前无明显诱因感头晕发沉,以为休息不好,未予重视,近几天上班时感注意力无法集中,白天有疲乏感.近期无感冒史,自觉不发热,无鼻塞、气促.头晕时无天旋地转,无眼前发黑,无恶心、呕吐,无耳鸣、听力下降.

    作者:王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分水岭脑梗死98例临床分析

    分水岭脑梗死是相邻血管供血区分界处或分水岭局部缺血.笔者对1996年以来以CT/MRI证实的资料完整的98例分水岭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分析,并对其病因及防治做进一步探讨.

    作者:宁红久;马玉清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2007年我院药物不良反应159例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病房患者药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为开展药物监测,指导患者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从门诊、病房药物不良反应(ADR)报表的诱发药物、严重程度、损害类型、主要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抗生素、中药制剂是引起ADR的主要药物,主要表现为皮疹,新药的不断增多也是引起ADR的原因之一.结论 要继续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从医生、护士到患者应普及ADR的预防知识,使医患双方对ADR的发生得到重视.

    作者:祁琳;杨常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喉内窥镜下咽喉部异物取出术107例临床分析

    咽喉部异物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病,由于间接喉镜本身的限制,许多隐蔽部位的异物不易及时发现取出,而采用直接喉镜检查和治疗花费多,痛苦大,不易接受.我科近3年来采用喉内窥镜检查和治疗咽喉部异物10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扈祚良;谭磊道;何俊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矿区离退休人员高血压病分析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矿区离退休人员的高血压病因其职业的特殊性,以及年龄不等,与一般成人及其他地区的高血压病不同.笔者对我院2004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228例有完整资料的离退休人员高血压的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社厌顺;焦焕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人工呼吸机在AOPP病人护理过程中的应用

    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常致呼吸衰竭(包括周围性呼吸衰竭和中枢性呼吸衰竭),是AOPP的主要死亡原因,有文献报道其死亡率高达47.62%.笔者从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了呼吸机在治疗护理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中的心得和体会.

    作者:郭晓峰;赵树红;杨淑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合并高血糖的急性期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科共收治合并高血糖的重症脑出血患者84例,经加强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靳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补肾健脾汤治疗成年人认知障碍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 为了观察补肾健脾良方在成年人认知障碍治疗中的有效怀.方法 我们对发病2~6年的成年人认知障碍患者进行了双盲对照的研究,共观察82例患者.年龄从65~85岁,其中补肾健脾良方组由蛇床子、枸杞、女贞子、人参组成.制成中药饮片,治疗组40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使用维生素E口服.补肾健脾良方组在此基础上予补肾健脾制成中药饮片口服.每日2次,10d约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1个月后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评价发现,补肾健脾良方组患者的记忆、思维敏捷程度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 提示补肾健脾良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成年人认知障碍的药物,与对照组相比,该药方能改善记忆、思维、运动、感觉、语言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具有提高全身免疫能力作用.

    作者:余鸣雄;夏裕;徐东生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B超诊断30例葡萄胎

    葡萄胎亦称水泡状胎块,是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生,终末绒毛转变成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

    作者:石家秀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重症监护高钠血症的应用体会

    ICU是医院重症患者的后一道防线,其中来自内科的,大多数是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的患者;来自外科的,大多数是大手术或围手术期的危重病患者.这些重症患者,因多种因素常常导致高钠血症发生.而高钠血症所导致的脑萎缩,可引起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者可致死亡.

    作者:姜晓平;钟正江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高血压病的个体化治疗

    近年来,由于社会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人数达1.6亿多,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高血压的治疗不能千篇一律地选用某种降压药,应科学完备地个体化治疗.

    作者:任龙成;刘娜;王莉;徐兴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宫缩抑制剂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的应用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约占所有妊娠的2.0%~3.5%[1].常不可避免的发展为早产,是早产常见的病因,约占早产的30%~40%.为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减少新生儿病死率,通常早考虑使用宫缩抑制剂来适当延长孕周,同时给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因此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的应用是处理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三大措施[2].

    作者:汤冠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肿瘤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1例肿瘤性肠梗阻诊治的临床资料并总结经验.结果 11例肿瘤性肠梗阻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行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1期吻合术4例,术后切口感染l例;行左半结肠或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Ⅰ期吻合术4例,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切口感染1例,死亡1例;直肠癌2例行姑息性切除,并人造肛门.小肠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Ⅰ期吻合术,术后预后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早期诊断、积极合理有效的I期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结合综合性治疗是降低肠肿瘤伴急性梗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唐永忠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管理体会

    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疾病的可靠诊断,正确处理手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不仅给病理诊断及临床提供有效依据,而且也杜绝了标本处理不当所带来的纠纷,因此手术室对病理标本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2005年以来,我院手术室对病理标本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卫静;杨淑芬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鼻咽癌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鼻咽癌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日本产FB-P40型纤维支气管镜对23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鼻咽部检查.结果 检出初诊鼻咽癌患者168例,肿瘤残存5例,肿瘤复发11例,初诊患者一次活检病理阳性率92.3%(156/168),二次活检阳性率5.4%(9/168),三次活检阳性率1.4%(3/168).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可清晰地观察鼻咽部,对鼻咽癌的诊断、复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卫华;陈松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系脑梗死的病因之一,现就我院近5年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30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乐志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新生儿窒息脑水肿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窒息所致脑水肿的因素及预防.方法 对13例新生儿窒息、CT结果为新生儿脑水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孕期母体营养不良,胎盘过早老化,羊水混浊、脐带绕颈(体)及分娩方式均有一定的关系.剖宫产并不能完全降低窒息脑水肿的发生率.结论 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及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时纠正母体营养障碍,对降低新生儿脑水肿致残、致死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云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论脾胃学说与儿科临床应用

    根据中医古代文献对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论述,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总结归纳脾胃学说与儿科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并指导儿科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陈继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胸部交通伤的急救与护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车辆引起的交通伤已成为外科创伤的主要原因.胸部是身体暴露较大的部分,易受外伤,约占全身创伤的四分之一,故及时而正确的现场急救处理以及完善而有效的转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在急救处理时,按病情的轻重缓急,迅速果断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多数伤员均可解除危险而获得治愈.

    作者:付春琴;杨彦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强化成本核算提高管理水平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卫生事业的改革,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和机遇,医院能否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医院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已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作者:李功;高海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