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良;王华;邓文启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27~87岁,平均50.44岁.均为呼吸道疾病或其他疾病并发肺部感染者.
作者:邸燕云;黄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功能障碍性综合征.患者常伴有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神经症状,故临床可联合应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本研究对86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联合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
作者:王凤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本研究在复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40例来自我医院病例,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雌二醇(E2)与内皮素(ET)的相互关系,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的原则分为肾阳虚衰、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四种不同证型.同时观察其不同证型间ET和NO含量间的相互差别,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及其证型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肖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前列腺组织粉碎器是国外新近专门为大功率100W钬激光切除前列腺技术而设计的,对钬激光下的前列腺组织块进行粉碎并吸出体外的专门器械.通过肾镜能将大块前列腺叶块在数分钟内粉碎吸出体外,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速度快、操作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梁永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78例,疗程8周;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第2、4、6、8周末PANSS评分较前显著下降,显效率为87.18%.不良反应有焦虑、头痛、失眠、恶心等.结论 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服用方便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作者:贾新生;路殿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手术,经腹子宫全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50%,切口感染率4%~9%.为了降低术中及术后感染率,我院妇科自2006年10月~2007年12月对200例子宫切除患者术前阴道准备方法进行了临床研究,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才秀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我院自2003年1月~2008年1月采用翼点人路治疗额颢部对冲性脑损伤68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震;姬志鹏;张国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我国县级医院是面向农村医疗卫生市场的医疗机构.由于云南农村经济发展较沿海地区相对滞后,整体消费水平不高,有的贫困地区刚解决温饱问题,对健康需求不可能放在首位,从而医院收入也上不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院的发展,同时也给医疗质量管理带来了较多难题.服务业竞争的两大焦点,一是价格,二是质量.价格是争取更多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作者:徐绍俊;虞艳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克拉玛依地区人群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不同年龄、不同族别和性别中阳性率差别.方法 使用沙眼衣原体(CT)检测试剂盒和支原体(UU+MH)鉴定测试卡,对连续三年进行衣原体和支原体分离、鉴定检测的635例疑似泌尿系感染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CT、UU和MH的阳性率在汉族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维吾尔族中没有性别差异(P>0.05).而CT、UU和MH的阳性率在民族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CT和UU阳性率在男性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作者:于帆;王福刚;王小妹;朱文秀;郭慧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恶心、呕吐、剑突下不适2d为主诉入院.入院前2d劳累后出现周身不适,继而恶心、呕吐胃液数次,上腹部饱胀不适.
作者:薛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为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我院自2001年元月~2007年元月共收治此类患者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凤琴;杨春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针刺相关穴位是否对心脏靶器官有特异性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冠脉结扎心肌梗死模型,选取膀胱经背俞穴中五俞穴的心俞、肾俞及同名经原穴神门和太溪与同经的承山和非经非穴点作为针刺干预手段.对大鼠心电图、心率及心肌酶学进行检测.结论 针刺干预穴位组当中与其他组比较,以心俞、神门穴为主表现了对心脏靶器官的穴位特异性.
作者:王海;东贵荣;吴北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针对肾脏疾病早期特点,通过24h尿液UALB、UCREA、UURIC排泄量的测定,可以判定各种类型肾病的早期改变,因此能在常规肾功能试验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而更早的捕获肾脏的损伤,采用此方法可以使临床对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能提前着手,使肾病在没有给患者造成重大创伤之前得到控制.肾脏疾病旱期24h尿液UALB、UCREA、UURIC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例如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狼疮肾病、高血压肾病早期及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直接反应肾脏疾病病变的程度和预后.因此,对辅助诊断早期肾病和肾病分型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宏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病人自控止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ja,PCA)系指在身体疼痛时自控注入预定的小剂量药物进行镇痛的方法.病人可根据疼痛的程度为维持镇痛药的血液浓度,自己间断少量给药,从而可避免血液药物浓度过高与止痛程度的周期性变化,以较少的镇痛药的应用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大限度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PCA给药途径可为静脉、皮下、硬膜外给药等多个途径.
作者:王志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末节断指再植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119例末节断指再植患者的相关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丹参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损伤情况是一致的,丹参组的断指存活情况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有较低的坏死率和较高的完全存活率.结论 结果表明丹参组可以提高断指的存活率,从某种意义上提示复方丹参可能对微循环的建立有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加以证明.
作者:李展兴;李国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及饮食、心理行为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社区人民生活质量.方法 采取抽样方法,问卷的形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询问患者一般治疗情况.结果 男性患者120人(48.74%),女性患者126人(51.26%),工人162人(87.8%),初中及初中以下患者200人(81.30%),使用降糖药的患者195人(79.27%),使用胰岛素的患者83人(33.74%),控制饮食的患者208人(84.55%),对糖尿病非常重视的患者103人(41.87%)等.结论 社区普遍存在经济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社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深.医务工作者应把重点放在普及糖尿病知识、加强糖尿病预防教育方面.
作者:陈华;田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在自然分娩中对产程、新生儿评分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头位初产妇78例,随机分为2组,间苯三酚组,宫口开大2~3cm,有宫颈水肿者用间苯三酚80mg静注38例;阿托品组,给予阿托品0.5cm宫颈注射40例.观察两组产妇用药后的产程变化及围产结局.结果 (1)用药至宫口开全的时间,间苯三酚组平均为(2.5±0.3)h,阿托品组平均为(4.3±0.3)h,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用药后2h的宫颈水肿消失率,间苯三酚组为97.4%,阿托品组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阴道分娩率,间苯三酚组为97.4%,阿托品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间苯三酚对促进产妇宫口扩张,加速产程进展有良好的作用,且对母儿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作者:张燕;钟月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早期人工破膜对足月羊水偏少孕妇引产时产程的影响,以期为足月羊水偏少孕妇适时终止妊娠确定恰当的引产方法及评估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应用AFI法估测羊水量,并测定脐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的比值(S/D),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宫颈评分,胎先露衔接程度.选取病例19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先行人工破膜2h后行催产素引产,对照组直接行催产素引产.观察两组产程、羊水性状、新生儿情况、产后出血及剖腹产率.结果 早期人工破膜组的潜伏期、活跃期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01),均在破膜后24h内结束分娩,剖宫产率、新生儿评分优于对照组(P<0.001),在第二产程时限及产后出血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早期人工破膜对于足月羊水偏少孕妇可有效地缩短产程,能降低剖腹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改善母儿结局,是行之有效且安全的引产方法.
作者:黎凤彩;王云嫦;肖枫;吕凤冰;梁笙;张晓静;黄爱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用染色体特异的卫星DNA探针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恶性血液病,发现着丝粒和着丝粒周染色体的重排并非罕见.基因组计划的发展促进了对染色质分子本质的研究.笔者就着丝粒和着丝粒周异常染色质的分子结构及其重排作一综述.
作者:王斯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出血常见的原因.其典型症状是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出血,但无痛性并非无宫缩.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48例前置胎盘阴道流血孕妇观察其宫缩情况,并采取抑制宫缩及避免诱发宫缩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现将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范伟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