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淑范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以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黏附活性.结果 58例T2DM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HH:53.3%,HL:34.5%,LL:12.0%)与58名健康人(HH:68.9%,HL:25.9%,LL:5.2%)比较无显著性意义;T2DM患者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并且T2DM患者红细胞CR1高,中、低表达基因型的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均低于健康人高、中、低表达基因型(P<0.01,P<0.05).结论 T2DM患者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的变化主要是后天因素引起,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与T2DM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作者:何庭宇;郭聂涛;朱小华;杨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经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等抗结核治疗2w后,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随访12-39个月,平均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体间植骨4-6个月融合,平均5个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无1例复发.结论 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植骨块松动和移位,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和预防后凸畸形,减少复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覃祖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目前我国大陆对新木姜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还几乎空白,本文对新木姜子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叶会呈;冯育林;周添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进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便于临床更好地了解本病的药物治疗现状,现参考近期文献作一系统概括.
作者:何以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中药与西药概念内涵的认识.中药和西药概念:各是一类药物本质的高度概括,具有其特定的内涵.中药和西药,是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概念,因此,在确定它们的内涵包括划分原则和标准时,均不能离开各自的医药学理论体系、然而目前,对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认识,却极混乱,实有必要加以分析,并给予科学的划分,故作尝试性探讨.
作者:狄永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并进行观察.方法 病例来自2006年10月-2007年1月我院住院61例病人.年龄为4个月-1岁5个月,均有腹泻,主要为水样便或蛋花样便,61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更昔洛韦注射液,剂量为5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对照组用病毒唑剂量为10mg/(kg/d)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为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显著,先报告如下.
作者:张星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11例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瘫临床表现为胃潴留,而无明显腹痛,大多数肛门排气正常.消化道造影可见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均发生于术后4~14d.病人经保守治疗,69%于术后2周内治愈,37d内全部治愈.结论 术后胃瘫的发生往往是综合因素所致,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排除存在机械性梗阻后应积极采取非手术治疗,尤其是胃肠动力促进剂的应用,再次手术应谨慎.
作者:王爱华;孙文娟;陆景华;王琳琳;毕恩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1-2007.1我院临床诊断为青春期功血的58例患者(HGB<70克/L8例,1GB≥70g/L50例)给予妈富隆日服第1周3片/日一次,第21周2片日一次,第三周期1片日一次,共服用2盒停药,开始调节月经周期,停药7天后按接服下一周期,每晚1片定时口服连用21天,连用了3-6个周期,停药观察3个月.结果 58例患者治愈54例,好转4例,无效0例,治愈率达93%,结论妈富隆在青春期功血止血及止血后调节均有较好疗效.
作者:高桂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肘管综合征的发病因素、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肘管切开尺神经束膜间松解、尺神经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结果 经随访6个月-4年,尺神经功能改善率:优31例,良11例,差4例,优良率为91.3%.
作者:张志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交泰丸镇静催眠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交泰丸组,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失眠模型,以高效液相检测大脑中逢核五羟色氨(5-HT)含量变化.结论 交泰丸可提高模型大鼠大脑中逢核五羟色氨(5-HT)含量,发挥镇静催眠作用.
作者:余运龙;全世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普外科的应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从肘窝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90年代初期国外已普遍使用,90年代后期我国也逐渐用于化疗、稳定状态输液、胃肠外营养等,被认为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与传统深静脉穿刺技术比较,具有操作创伤小,插管快捷,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将PICC应用技术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覃美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2种用药方案冶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方法 对A(青霉素钠静滴+双黄连口服液)和B(青霉素钠静滴+口服牛磺酸颗粒)2种用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方案成本分别为33.9元、26.1元;有效率分别为98.5%、88.8%;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34元、0.29元;A方案相对于B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0.8元.结论 A方案为较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志敏;周波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高血压脑出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对其治疗有内科的保守治疗和外科的手术织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伤,是一种有意义的积极措施.本研究总结近年来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
作者:郭宪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疾病死亡主要原因.方法 整理河南省信阳市2002~2007年医疗纠纷中8例婴幼儿尸体解剖材料,并结合其病理改变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死亡的有5例,占62.5%;消化系统疾病引起死亡的有1例,占12.5%;其他2例,占25%.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岑章建;陈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突出表现的小脑出血.脑出血病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多是由于急性应激性溃疡所致,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颅内压增高直接刺激迷走神经核引起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导致胃黏膜的自身消化而形成急性应激性溃疡.自发性小脑出血较常见,但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突出表现的小脑出血却不常见,容易误诊,现将所见病历报告如下.
作者:康颖;于应霞;迟继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的手术及治疗体会.方法 显微镜下修复血管、神经、肌腱行断指再植31例32指.结果 再植32指成活28指坏死4指.成活率87.5%.结论 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术后妥善处理是断指再植成活重要的因素.
作者:戴鑫;程兴杰;罗国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为药物性肝炎.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平均年龄为40.5岁.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为39.5岁.两组在病情、病程、性别等方面均无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结论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炎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少,现总结如下.
作者:程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甘露醇治疗脑卒中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与防治方法.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内科急症,常用20%甘露醇以降低急性期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大剂量甘露醇的应用使患者颅内高压得到很好控制,但甘露醇在治疗脑出血中引起急性肾功能损害并不少见,一旦发生治疗棘手,病死率甚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在此,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静滴甘露醇治疗300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现30例致不同程度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现作一总结分析.
作者:闫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白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每次注入白介素-2 200万U+顺铂40 mg+生理盐水60 ml+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10mg;B组每次注入顺铂60 mg+生理盐水60 ml+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10mg,1周1次,连用2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CR7例,PR16例,NR9例,总缓解率为71.88%,B组患者CR5例,PR13例,NR14例,总缓解率为56.25%.结论 白介素-2加顺铂联用有协同作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用顺铂,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阳;崔林;何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儿癫痫的急救与护理技术.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由于脑功能异常所致的慢性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其中以大发作为凶险.首诊接待患儿的护理人员首先应保持冷静而清晰的头脑,在医嘱之前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保证急救的有效性,其次,在发作的间歇期,要加强基础护理和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指导,预防癫痫的发作.
作者:管志能;管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