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林;张庆;叶丽晶;和梅
患者何××,女性,56岁,住院号240934,因“频繁咳嗽、咯黄稀痰20余天”入院.病史:患者20多天前在饱食后突发右中上腹绞痛,无放射到他处,无伴发热、畏寒或咯痰,当夜活动后突发剧烈咳嗽,咯大量黄色液体,随唾液同时咳出,味苦,咳嗽时伴胸痛.之后上述症状频繁发作,平卧时加重,每两分钟咳嗽伴咳……
作者:张高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治疗妇科晚期肿瘤急性重度出血的价值.方法26例妇科晚期肿瘤急性重度出血,采用经皮双侧髂内动脉的肿瘤供血动脉和出血动脉插管.注入抗癌药和栓塞剂(超液化碘油+抗癌药乳化剂)以及明胶海绵栓塞化疗.观察肿瘤出血程度及肿瘤变化.结果26例妇科晚期肿瘤急性重度出血,全部达到临床止血目的,血红蛋白恢复到正常范围内,临床腥臭味、阴道流液体征消失.1个月后复查,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缩小率为50%~90%.26例患者无并发症.结论妇科晚期肿瘤重度出血或急性重度出血的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效果确切,无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素云;李高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骨膜骨肉瘤是发生于骨膜的中度恶性骨肿瘤,临床上少见,至今国内报道不多,笔者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患者女性,17岁.因右大腿疼痛2个月,出现包块1个月入院.体检:右大腿中部周径增粗约2.5cm,外侧可扪及一包块,质硬,固定.X线平片检查:右股骨中段梭形软组织……
作者:李伟;陈卫国;陈燕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GE Lightspeed Ultra多层螺旋CT的主要性能指标.方法采用GE公司的多层螺旋CT—Lightspeed Ultra及Catphan模、AAPM模测试比较其主要性能指标.结果采用不同的模体测试时,多层螺旋CT的主要性能指标会略有偏差,但都基本接近其标称值.结论多层螺旋CT-Lightspeed Ultra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具有更快的容积扫描速度及后处理能力,既可进行大范围的薄层扫描,又可进行回顾性薄层重建.
作者:茹光腾;肖远球;成佛金;周志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先天性食管闭锁14例,其中13例行食管插管造影,1例仅行食管插管摄正侧位片.14例均摄常规胸、腹平片.7例行一期食管吻合术.回顾性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造影显示上段食管盲端13例,食管内胃管受阻1例.其中显示上段食管气管瘘管1例;胃肠道积气10例;吸入性肺炎14例,并右上叶肺不张2例,右上及左肺不张1例.X线分类有Ⅰ型3例、Ⅱ型10例、Ⅳ型1例.结论食管造影结合胸腹平片对诊断先天性食管闭锁及分类有重要意义,盲端的准确定位对能否行手术一期吻合的判断很有价值.
作者:游剑雄;张万青;李冲;许家球;陈茂恩;韦雄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34岁.因咽痛、干咳、低热5d入院.体检无明显异常发现,胸片示:右中下肺见一约18cm×11cm大小,边缘清楚锐利,密度均匀的椭圆形肿块,右膈受压下移,心影稍左移(图1).侧位片见肿块位于前上方.CT示:右中下肺内见一18cm×15cm×10cm大小,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的巨大椭圆形肿块,CT值30~37HU,未见钙化点,其内缘与纵隔相连,纵隔无明显移位(图2).CT诊断:右下肺良性肿块,考虑肺囊肿或肺隔离……
作者:冯海光;邱永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肺动脉药盒植入术治疗肺转移瘤的的疗效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29例肺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给药组和肺动脉和/或支气管动脉联合给药组.结果肺动脉给药组的实体瘤疗效CR+PR达59.38%.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67%、53%和47%.生活质量等都明显高于静脉给药组(P<0.05).结论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肺动脉药盒植入术治疗肺转移瘤其副作用小,疗效肯定,并使序贯性给药成为可能.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于成福;樊仕才;毛晓芬;陈碧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提高CT对外生型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例外生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外生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肿块绝大部分或主体位于肝外;肿块与肝少许相连或相邻;其平扫及增强符合肝内海绵状血管瘤特征.结论外生型肝海绵状血管瘤易与肝外其他肿瘤混淆,但仍具肝内海绵状血管瘤强化特征.
作者:梁文;贾洪顺;曾盛;吉小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对原发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例,分析其影像表现.11例行CT平扫,1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26例中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12例.CT正确定位23例(88.5%),正确定性9例(34.6%),其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例.肿瘤全切15例(57.7%),肿瘤部分切除9例(34.6%),2例行开腹探查仅取活检.结论CT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及肿瘤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而在判断肿瘤组织类型方面价值有限.
作者:贾洪顺;梁文;杨建明;全显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成像参数及成像序列对MRA图像的影响. 方法对7名健康自愿者的14条颈动脉分别行MRA检查,观察每一种主要成像参数改变及不同成像序列对MRA图像的影响.结果血流/组织信号对比随TR时间延长而降低;TE时间越长,颈动脉分叉部血流信号减弱越明显;射频偏转角越大,血流/组织信号对比就越高;激励层面增厚可增加成像范围,且可提高信噪比,但空间分辨率下降.3DMRA空间分辨率比2DMRA高,但成像范围受限,检查时间长.CEMRA比2DMRA成像时间短且成像范围大,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可避免复杂血流信号的丢失.结论影响颈动脉成像的序列及参数较多,恰当地选择成像参数及成像序列可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文戈;张雪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旋转式DSA对肝癌伴肝动静脉短路介入治疗的应用技术.方法收集1997年~2001年530例肝癌经旋转式DSA检查发现47例肝癌伴肝动静脉短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肝癌伴肝动静脉短路,动静脉直接交通,有明确瘘口18例;无确切分流通道或分流通道纤细29例,在充分展示肝动静脉分流通道,44例行超选择性插管进行封堵后,再行肝癌供血动脉栓塞.结论旋转式DSA多角度旋转功能,触发式速度采集方法可帮助提高肝动静脉分流通道的显示率.
作者:曾维英;苏明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轻型原发性桥脑出血的临床与CT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例轻型原发性桥脑出血的临床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桥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与血肿大小及位置有关,本组病例血肿均≤3.0ml,平均1.7ml,预后较好,无一例死亡.结论轻型桥脑出血预后较好.
作者:夏东;李福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Hydrolyser导管行血栓切吸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例LEDVT患者,病变在左侧髂静脉2例,左侧髂股静脉8例,双侧髂股静脉5例.均经健侧股静脉穿刺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经患侧股静脉或胭静脉穿刺插管,行血栓切吸术,结合血管内溶栓治疗.结果本组1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15/15).临床疗效显效11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3%(14/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Hydrolyser导管行血栓切吸术结合运用溶栓等介入技术综合运用治疗下肢慢性DV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崔慧勤;刘关保;何逸;史歌;周巨伦;杨兆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肺梗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多数由于下肢及盆腔的静脉血栓形成后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而引起.下腔静脉滤过器的问世,对预防肺动脉栓塞起了相当有效的作用,使肺动脉栓塞率由60%~70%降到0.9%~5%.本文对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作了详细探讨.
作者:李少萍;文婉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肾上腺血肿较少见,关于其影像学表现,国内外亦仅见个案报告,现报告1例如下:病人女,40岁,1998年12月有外伤史,例行胸、腹检查.当时查体:腹部表面光滑,活动度可,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改变.3d后在外院B超进行体格检查时发现肝右叶有异常回声……
作者:邱国华;梁飞虎;刘海波;李耀平;吴俊敏;冯小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诊断.方法搜集了8例经病理证实的上述病例资料,均行X线胸部摄影检查.结果胸片可以观察到:病变呈双侧,有网状结节影,浓密的斑片状影和云团状影以及全肺实变影.结论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表现是多变的,X线胸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作者:朱俭;温志波;王保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了婴幼儿由于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有完整临床资料及经临床证实的病例共18例.结果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3/18),硬膜下血肿4例(4/18),硬膜外血肿1例(1/18),脑内血肿2例(2/18),有8例(8/18)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出血,有8例(8/18)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梗塞.结论CT是目前帮助诊断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姜华伟;林均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经颈静脉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tic pro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是近年来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介入技术.方法通过对42例TIPSS术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全程护理,结果增加了病人信心,使手术顺利进行,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本文对护理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了详细探讨.
作者:黄婉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分析,探讨结肠运输试验检查在便秘病因学诊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3年中根据Agachan计分确定为便秘并至少做过一次结肠运输实验的病人87例,分为:A组,全结肠运输时间正常组;B组,全结肠运输时间延长组.比较分析各组乙直肠运输占全结肠运输的比(简称乙全比)值过小的情况.结果A组32例,占总例数的36.8%;B组55例,占63.2%.A组乙全比过小者的有10例,占31.3%;B组9例,占16.4%.经X2检验,A,B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结论结肠运输时间的测定对于便秘病因的确定有重大帮助,其中乙直肠运输功能的测定至关重要.
作者:谢禹昌;钱学群;张根福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