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硅胶假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MRI表现

崔文静;董晓燕;钟弋;王成;仇英萍

关键词:乳腺, 假体, 磁共振
摘要:目的 总结乳腺硅胶假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磁共振表现并探讨其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1名患者,共计61例硅胶假体植入后的MRI图像,包括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DWI及T1WI动态增强,观察各序列中假体边缘、形态、信号、强化方式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分析有无并发症并判断并发症的类型.结果 61例假体中包膜挛缩14例,占23%,MRI表现为假体球形变形,包膜厚度超过3mm;内包膜破裂8例,占13.1%,MRI表现为假体周围纤维包膜完整,破裂的硅胶壳向中心塌陷,形成套索征、线征;外包膜破裂4例,占6.6%,MRI表现为假体外纤维包膜破裂,假体内容物泄漏,假体外乳腺组织内或胸大肌后间隙内分布硅胶颗粒;假体感染4例,MRI显示假体增大,边缘模糊,内部信号不均匀,可伴有气体存在,当合并脓肿时可以见到环形强化的脓肿壁.结论 MRI成像在诊断硅胶假体植入术后并发症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对于其MRI表现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及诊断并发症,避免患者因延误治疗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中国CT和MRI杂志相关文献
  • 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目的 分析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影像表现,探讨CT和MRI对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软组织淋巴瘤的CT或MRI影像表现,其中MR检查4例,CT检查3例.结果 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术前影像诊断肌肉软组织淋巴瘤2例,误诊为肉瘤2例,误诊为转移瘤2例,误诊为纤维瘤1例.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2例、略低信号2例,T2WI呈稍高信号,反转恢复序列均呈稍高信号,肿瘤内信号均匀、坏死及囊变少见;MR增强扫描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1例,1例未行MR增强检查.CT平扫密度均匀,与正常肌肉相仿,增强扫描呈均匀中度强化.结论 软组织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诊断.

    作者:明小春;龙世亮;温凤玲;李土程;蔡德总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螺旋CT尿路成像(CTU)对双肾盂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尿路成像(CTU)对双肾盂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双肾盂输尿管畸形患者68例,均进行螺旋CTU检查和超声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其检出情况.结果 螺旋CTU双肾盂输尿管畸形准确检出者64例,24例为单纯左侧双肾盂输尿管畸形,22例为单纯右侧双肾盂输尿管畸形,3例为单纯双侧双肾盂输尿管畸形,7例为双肾盂输尿管畸形合并肾结石,5例为双肾盂输尿管畸形合并输尿管结石,2例为右侧输尿管畸形合并输尿管囊肿,1例为左侧输尿管畸形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另有1例误诊,3例无法确诊.螺旋CTU双肾盂输尿管畸形准确检出率为94.12%,显著高于超声双肾孟输尿管畸形准确检出率的79.41% (P<0.05).结论 CTU对双肾盂输尿管畸形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王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RI在脑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脑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胶质母细胞瘤55例MRI资料.结果 在55例患者中,额叶13例,其中单独在额叶4例,其余9例均不同程度侵犯邻近脑叶;颞叶26例,其中单独在颞叶11例,14例侵犯邻近侧脑室,1例在侧脑脑室内独立成瘤灶;顶叶7例,枕叶9例.脑胶质母细胞瘤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一般在发现时,瘤体均已较大,形态以不规则为主;MRI分型可分为囊变坏死型、出血型、多发型,其表现主要以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为主,以不均匀强化为多见,有时肿瘤内可见异常增生血管影,周围出现Ⅱ-Ⅲ度水肿及较重的占位效应.结论 MRI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阿不都克尤木·阿不拉;帕力丹木·吾买尔;黄杰灵;成官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CT及X线影像学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MP)的CT及X线影像学特点与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支原体肺炎患儿65例为研究对象,均在患儿及家属自愿基础上进行CT检查和X线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诊断准确性.结果 CT检查发现,患儿肺部表现均呈现异常,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肺实质阴影,呈斑片状,且胸腔存在部分积液;X线影像学检查,可分为节段性实质型、间质性润湿型、支气管炎类型和混合型各15、8、10、3例;CT检查确诊MP患儿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CT检查方法对MP患儿进行早期诊断结果优于X线检查,且诊断准确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晓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肺结节大小和密度测量在AIS精准判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肺结节大小和密度测量方法学的差异及其在肺原位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精准判断中的价值,主要分析病灶的大小和密度.方法 将97例手术病理为肺AIS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3例为两灶),女性63例,男性34例,平均年龄(50.3±12.0)岁.结果 纯磨玻璃结节81灶(81.0%,81/100);混合磨玻璃结节19灶,表现为pGGN的肺AIS,其大径与平均径均小于表现为mGGN的肺AIS.密度均匀pGGN的平均CT值是(-637.2±101.5)HU;密度不均匀pGGN的平均CT值是(-566.7±99.8)HU,其中代表性区域平均CT值是(-438.6±117.2)HU.81个pGGN的平均CT值是(-599.7±106.1)HU.结论 肺AIS的判断主要依据是病灶的大小和密度.同为肺AIS,表现为pGGN的要小于表现为mGGN.密度测量主要针对磨玻璃成分,表现为较均匀磨玻璃密度的AIS其密度值更低,表现为不均匀磨玻璃密度的AIS其平均密度高于前者,其中较高密度部分为区分是否有侵袭性成分提供基础.

    作者:孙姗姗;李惠民;陆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评价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在轻型颅脑损伤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102例,作为轻型组,纳入同期入院的102例中重度颅脑损伤者作为中重度组,并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02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予以磁共振DTI检测,比较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脑白质部分各向异性(FA).结果 ①轻型组额叶白质、内囊、颞叶白质、压部胼胝体处FA值高于中重型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轻型组各观察区处ADC值低于对照组且高于中重型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DTI检查能明确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组织损伤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月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7例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脏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渡越时间和峰值强度均与良性病变、周围肝脏实质具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造影检测AFP阴性肝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18%、94.44%、89.47%,增强CT检测AFP阴性肝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05%、88.89%、84.21%.结论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升;黄朴忠;辛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多排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多排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7年7月本院诊治的肺孤立性的结节病灶9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 于肺孤立性结节病灶90例患者中,其中恶性肺结节所占比例为60.00%,良性肺结节所占比例为40.00%,且两者于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等CT征象上对比差异显(P<0.05).多排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为99.00%;恶性肺结节者于净增强和增强峰CT值(47.84±4.67) HU和(80.24±10.50)HU均比良性肺结节高,两者差异显著,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肺孤立性结节病灶患者应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有利于鉴别肺结节病灶的良、恶性,具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马超;李海峰;陆大军;徐振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DWI联合MRCP对壶腹部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探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胰胆管水成像(MRCP)对壶腹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因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行MRCP扫描,纳入对照组;32例患者行MRCP联合DWI检查,纳入观察组.分析所有病例的MRCP征象、DWI图像质量及信号特征,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CP可清楚显示胆管系统结构,恶性病变胆管表现为“软藤样”扩张,DWI可见清晰肿块及胆囊壁增生;良性病变表现为“枯枝样”扩张,DWI无特殊征象;对照组总诊断符合率为63.33%,观察组总诊断符合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6.907,P<0.05).结论 MRCP联合DWI对壶腹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单一MRCP诊断,临床上可将其作为诊断工作中的参考方案.

    作者:陈永芊;敬文斌;张德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进行分析.在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颈部血管超声(CVUS)以及SCTA,并且以DSA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比经CVUS和SCTA检查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颈动脉狭窄率、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对SCTA检查做出评价.结果 ①经SCTA和CVUS检查检出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52%和5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CTA和CVUS检出的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2.98±10.92)%和(31.07±10.33)%,两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SCTA和CVUS检查检出颈动脉狭窄情况的准确率分别为74%和46%,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④经SCTA和CVUS检查检出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93.22%和73.73%,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同样是无创的CVUS,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不仅能更好地判断颈动脉狭窄情况,还能更好地检出动脉斑块.

    作者:张双定;贾利宾;高洁;李晓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CT扫描和癌组织Syn、CgA表达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yn)、嗜铬蛋白(CgA)表达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5例SCLC患者及5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神经内分泌标志物Syn、CgA表达情况.结果 SCLC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融合等CT征象出现比例分别为44.44%、71.11%,明显高于NSCLC组的20.00%、16.00% (P<0.05),而两组在心包积液、胸膜转移、远处转移、大血管受侵等其他CT征象出现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n、CgA在SCLC中阳性表达率为86.67%、53.33%,明显高于它们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16.00%、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诊断中,CT联合Syn、CgA检查鉴别SCL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33%、94.00%、93.68%,均明显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n、CgA在SCLC与NSCLC中表达有明显差异,联合CT扫描有助于提高SCLC的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杨长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18F-FDG PET/CT显像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肺外结核在18F-FDGPET/CT显像的特点和征象,以提高对肺外结核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肺外结核的23例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测量活性病灶SUVmax,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23例肺外结核患者共41处病灶,有13例患者合并2种及以上多处肺外结核,除了1处肝结核和1处颅内结核,其余均表现为18F-FDG代谢不同程度增高,SUVmax2.9-28.3,根据肺外结核的发病部位大致分四大类:①淋巴结结核,主要表现为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部分伴有钙化;②浆膜结核,包括胸膜和腹膜结核,主要以弥漫性增厚为主,部分呈结节样增厚;③骨结核,均呈溶骨性骨质破坏改变,部分伴椎间盘受累及椎旁脓肿形成;④脏器结核,肝、脾结核可见软组织结节及肿块影,输尿管结核可见管壁增厚、继发肾积水,附件结核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增厚、输卵管迂曲增粗,回盲部结核表现为肠壁环形增厚,肠腔变窄,颅内结核表现为颅内多发结节灶伴周围水肿.另有一例患者同时出现右侧臀部软组织肿块影.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有利于显示肺外结核的病变部位、形态及代谢特点,对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倪明;汪世存;潘博;展凤麟;刘昕;张依凡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腮腺肿瘤的MSCT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的MSCT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腮腺肿瘤患者CT资料,探讨其MSCT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良性61例,恶性22例;良性肿瘤多位于浅叶,边界多清晰光滑,持续或渐进性强化多见,腺淋巴瘤早期明显强化;混合瘤、血管瘤可见钙化,腺淋巴瘤囊变多见.恶性肿瘤多位于深叶,具恶性肿瘤一般特点.CT误诊9例:2例腺淋巴瘤、1例良性肌上皮瘤及1例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混合瘤,1例混合瘤误诊为血管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误判为恶性,3例边界清楚长径小于2.5cm的恶性肿瘤误判为良性.结论 腮腺肿瘤MSCT能准确定位并判定良恶性,大部分可术前明确诊断;部分表现不典型或互有重叠,拘泥于好发部位、性别年龄等均可成为误诊原因.

    作者:李高峰;黄学武;黄耀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骨盆部IDEAL-IQ及DWI成像对女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骨盆诸骨ADC值及FF值与女性贫血程度的关系,评价磁共振IDEAL-IQ及DWI序列诊断女性贫血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女性贫血患者和40例女性正常志愿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骨盆诸骨(耻骨、髂骨、骶骨和坐骨)的ADC值及FF值,比较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值的阈值及诊断效能.结果 同年龄段正常组的ADC值和FF值均高于贫血组,中年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78、0.764,诊断阈值分别为0.646×10-3mm2/s、67.10%,老年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19、0.897,诊断阈值分别为0.578×10-3mm2/s、59.80%;轻度贫血组的ADC值和FF值均高于中、重度贫血组(P<0.05),中、重度贫血组间各参数值没有统计学差异;骨盆不同解剖部位间各参数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磁共振IDEAL-IQ及DWI成像能够从骨髓成分变化的角度间接反映女性是否贫血,并可初步判定贫血程度.

    作者:孟楠;岳巍;翟战胜;殷慧佳;段金辉;韩东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直肌分离CT表现1例

    1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25岁,第一胎、单胎,因“产后6月自觉腹部局部突起日益明显”就诊.患者产后3月发现腹部膨隆,自认为系产后改变,近3月来感腹部膨隆无恢复,局部稍突起.于2017年7月来我院普外科门诊就诊,外科体检发现患者腹壁异常,腹白线增宽,自剑下2cm至脐下腹壁局部膨隆,面积约6.2cm× 1.2cm,腹壁皮肤于脐水平前突明显,临床诊断:腹壁疝.

    作者:修志刚;罗艺;秦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卵巢透明细胞癌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透明细胞癌的MRI表现.结果 11例均为单侧病变,肿块较大,11例为囊实性,囊实性肿块10例以囊性成分为主伴多发结节.结论 卵巢透明细胞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徐生芳;杨爱萍;杨来虎;朱大林;钱吉芳;赵丽;李芸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及E成像技术的诊断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及E成像技术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95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正常宫颈315例作为对照组.总结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及E成像技术诊断价值.结果 95例宫颈癌患者中1 6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6.84%.随宫颈癌FIGO分期增加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呈升高趋势.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62.50%为多发淋巴结转移,且随FIGO分期增加,多发盆腔淋巴结转移比例升高.分娩次数<3次,肿瘤直径≥4,宫颈侵犯类型为外生型,间质深层浸润,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受累的宫颈癌患者具有较高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病例组杨氏模量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杨氏模量值较无淋巴结转移组高,组间统计差异显著(P<0.05);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不同FIGO分期患者杨氏模量值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当以5.09kPa为临界值时,AUC=0.825,杨氏模量值用于宫颈癌诊断灵敏度为93.68%,特异度为65.26%;当以72.15kPa为临界值时,AUC=0.795,此时杨氏模量值用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96.10%.结论 随FIGO分期增加,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逐渐升高,且多发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也增高.E成像技术用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李亚敏;史楠;郭文杰;屈昭慧;宋灵敏;陈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乳腺硅胶假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MRI表现

    目的 总结乳腺硅胶假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磁共振表现并探讨其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1名患者,共计61例硅胶假体植入后的MRI图像,包括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DWI及T1WI动态增强,观察各序列中假体边缘、形态、信号、强化方式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分析有无并发症并判断并发症的类型.结果 61例假体中包膜挛缩14例,占23%,MRI表现为假体球形变形,包膜厚度超过3mm;内包膜破裂8例,占13.1%,MRI表现为假体周围纤维包膜完整,破裂的硅胶壳向中心塌陷,形成套索征、线征;外包膜破裂4例,占6.6%,MRI表现为假体外纤维包膜破裂,假体内容物泄漏,假体外乳腺组织内或胸大肌后间隙内分布硅胶颗粒;假体感染4例,MRI显示假体增大,边缘模糊,内部信号不均匀,可伴有气体存在,当合并脓肿时可以见到环形强化的脓肿壁.结论 MRI成像在诊断硅胶假体植入术后并发症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对于其MRI表现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及诊断并发症,避免患者因延误治疗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作者:崔文静;董晓燕;钟弋;王成;仇英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于MSCT技术对肩关节骨性结构与肩袖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 (MSCT)技术探究肩关节骨性结构与肩袖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单侧肩袖损伤患者及100例正常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全部受试人员肩关节扫描,测定并分析肩关节骨性结构指标,分别比较正常组及患者组左右两侧指标参数的差异及组间指标参数的差异.结果 正常受试者各指标左右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患侧肱骨头侧头结节仰角显著大于健侧及正常组(P<0.05);患者组患侧肩胛盂向上倾斜角及扭转角显著大于健侧及正常组(P<0.05);患者组患侧头项肩距小于健侧及正常组(P<0.05).结论 采用MSCT进行肩关节骨性结构指标的测量操作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强;肱骨头头结节仰角、肩胛盂侧扭转角、倾斜角及头顶肩峰距等骨性结构指标与肩袖损伤相关.

    作者:张继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CPR)技术的检查方法在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 搜集我院2013年7月-2018年2月外科手术确诊阑尾炎患者资料共计235例,全部采用SIEMENS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行下腹部平扫,后将其0.625mm薄层扫描轴位源像(ASI)传到影像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在盲肠下部沿阑尾开口行阑尾全程肠腔曲面重建成像,作任意曲面以清晰显示阑尾粪石梗阻部位、梗阻性质、梗阻远端阑尾肠腔扩张及积液情况,对阑尾炎原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并与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35例临床疑似阑尾炎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单纯性阑尾炎1 92例,化脓性阑尾炎43例;术前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对阑尾炎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可达100%.结论 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显著提高了对临床高度可疑、临床症状不典型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诊断能力,并可减少重症阑尾炎病例的发生,对阑尾炎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军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