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芹;韩桂超;张国芹
目的:通过广泛调查,探讨霉菌性阴道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积累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50例霉菌性阴道炎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因素.结果: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生育次数、人工流产次数、滥用抗生素情况、生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居住环境等,30-40岁患病率高,有妊振史患病率高于无妊振史,抗生素使用率越高患病率越高,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经济条件、居住条件、家庭经济状况越差患病率越高.结论:掌握霉菌性阴道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指导患者有效预防,降低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蒋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剖宫产率上升原因分析,并为探索出控制策略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得出2010年9月至2013年9三年进入我院生产,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概率,并对选择剖宫产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三年来进入我院进行剖腹产率分别为49%.60%.62%,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孕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的剖腹产.结论:解决无指征、降低巨大儿的出生以及lcp剖宫产的指征放的太宽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常罗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52例直肠癌患者行TME术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2例均行直肠癌根治术,18例行吻合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术后辅助化疗及放疗,近期无局部复发病例.结论:TME是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TME直肠癌根治术是非常重要的手术方式.
作者:杨文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进行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的全程护理应用.方法:将本院于2012年10月~2012年12月之间的手术患者中选取500例病患者,对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室均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多项指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手术后的患者多项指标都处于正常,患者所出现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痊愈迷度,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都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方面进行推广.
作者:刘翠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09~2012年份收治的46例(66眼)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手术组与药物组,同时给予相关检查及治疗,并对两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经治疗后随访,了解到药物组有5例(7眼)出现视野降低的情况,后经手术治疗,视力及眼压均获得恢复;手术组术后出现旁中心暗点者4眼,弓形暗点者5眼,后经治疗均获得治愈.另外在治疗前后眼压的比较上,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时,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
作者:余江平;李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治疗的64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外科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止血的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后止血的成功率为93.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8%;观察组患者出血复发的现象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雷改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估价值.方法:对84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乳酸水平分别进行测定,对治疗6小时后的乳酸清除率进行计算,并进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和急性生理学评分,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的血乳酸水平,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P>0.05,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6小时后的乳酸清除率,存活组明显比死亡组高,P<0.01;APACHEⅡ评分,存活组为22.85±6.76,死亡组为23.63±6.85,两者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旺龙;劳均燕;黄妙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治疗方案进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中,随机选取108例,并将其分成三组,其中一组采用中药治疗,称为观察1组;另外一组采用心理治疗,称为观察2组;后组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称为对照组.后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1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其中观察2组患者改善效果差,三者之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心血管神经症治疗中,佳治疗方案为中西医结合,加上心理治疗,其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有效提高.
作者:高哈尔·布郎巴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8月选择符合标准的早期妊娠者40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观察终止妊娠效果、流产后出血量、出血时间及月经恢复等情况.结果:33例(82.50%)孕囊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2~4h排出;完全流产37例(92.50%),不全流产3例(7.50%),流产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9.22±3.78)d;4例(10.00%)阴道出血量小于平时月经量,30例(75.00%)与平时月经量相似,6例(15.00%)超过平时月经量,月经恢复时间(36.49±4.05)d.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临床效果好,痛苦少,损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秀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5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口服吗丁啉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服用疏肝和胃散,治疗一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未见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封皓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特点以及麻醉方式,探讨有效的麻醉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的麻醉方式、麻醉有效时间、麻醉药使用时间以及患者清醒时间.结果: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麻醉效果良好,围术期未发现因麻醉死亡患者,术后意识苏醒迅速,10例患者术后病情加重或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损伤而死亡,死亡率为10%,6例轻度残疾者,4例重度残疾者,植物人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为80%.结论:术前全面检查与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加强围术期的麻醉管理,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用量,严密监测术中、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从而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安全.
作者:卢炳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2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28例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F-36生活量表评估比较两组的日常生活质量.结果:在SF-36生活量表的8个维度评分和总分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人,值得关注.
作者:王睿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化疗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必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多可引起消化道副反应,影响化疗进程.故积极防治化疗药物所致消化道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于化疗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艾灸穴位疗法在防治化疗消化道反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获得了一定成就.本文就艾灸穴位在预防化疗消化道反应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
作者:袁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掌侧Barton骨折的保守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掌侧Barton骨折患者24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保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0.8%,显著低于手术治疗组的83.3% (P<0.05);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守治疗掌侧Barton骨折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佳,应充分结合患者的综合情况正确选择治疗方式.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术中配合.方法:对我院骨科20例患者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进行总结,评价术后效果.结果:经手术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手术均顺利结束,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手术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术中配合时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姜云;周建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探讨高处坠落伤的临床特点,实施预见性护理,降低死亡率.
作者:谭扬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症状以及观察,分析HBV病毒感染合并酒精性肝病(ALD)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将我院2012~2013年收治ALD合并HBV感染男性患者39例(合并组),单纯HBV感染男性患者51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绝对戒酒,同时给以对应治疗.结果:治疗前后合并组肝功能指标ALT、AST、GGT及TBI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病毒感染和饮酒过度导致慢性疾病两者合并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作者:梁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计划生育是我国现行国策的重要内容,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工程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要求.为了改变我国现有人口问题,必须要建立以计划生育政策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这样才能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序开展.知识教育宣传是计划生育里比较实用的方法,借助知识教育宣待能够减小地方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本次分析了避孕节育知识宣传的推广意义,对相关教育活动提出可靠的意见.
作者:孟敏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4月~2013年6月92例进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将其分成实验组(借助综合护理干预措施)46例,对照组(借助常规护理干预措施)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情况、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Glasgow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更少,Barthel指数与Glasgow评分更高,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可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上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具有积极的医学意义.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身体健康与病后康复的相关事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而到更多关注.普外科的病人具有较高的突发病病发机率,病情较不稳定,护理的风险较大,加强细节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提高普外科护理工作质量,满足广大社会群众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与期望已经成为医疗事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本文以探析细节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为题,对细节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作者:缪培培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