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管双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秦昌友;严芳琴

关键词:双管双输, 上消化道大出血, 急救, 输血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双管双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进行急救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新型快速补血方式双管双输补充血容量,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性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效果、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输血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输血无效的患者均因抢救不成功导致死亡.结论 快速地扩充血容量、改善外周血液循环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的决定性因素,而双管双输操作简单方便,能快速扩充血容量,有效改善外周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患者的输血和抢救成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医院收治的79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远期随访,记录患者远期生存情况;以患者年龄、TMN分期、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术后辅助放化疗、术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等作为观察指标,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至末次随访,79例胃癌患者死亡45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7.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为别94.3%、53.7%、25.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MN分期、浸润深度、术后辅助放化疗、术后CEA水平均与患者预后有关(P均<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MN分期、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较低,TMN分期、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会东;王鹏;阚永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急性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对急性胃出血患者行零缺陷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护理满意度,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69例急性胃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85例)行零缺陷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9%(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6%(P<0.05).结论 零缺陷护理应用于急性胃出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孙继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术后优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后优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8月收治的80例采用优质护理的胃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应激、舒适度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短于对照组,食欲好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3d的空腹血糖、皮质醇、炎性因子IL-6及CRP低于对照组,术后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优质护理能够加快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应激反应,改善食欲和临床症状.

    作者:徐花;钟园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大剂量洛赛克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大剂量洛赛克(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43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大剂量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 、97.67%,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95%、11.63%,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大剂量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具有止血快、疗效好、不良反应低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蒋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双管双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管双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进行急救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新型快速补血方式双管双输补充血容量,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性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效果、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输血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输血无效的患者均因抢救不成功导致死亡.结论 快速地扩充血容量、改善外周血液循环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的决定性因素,而双管双输操作简单方便,能快速扩充血容量,有效改善外周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患者的输血和抢救成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秦昌友;严芳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hMSH2和hMSH6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hMSH2与hMSH6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00例广东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hMSH2与hMSH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MSH2、hMSH6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6.0%和11.0%,两者共同表达缺失率为9.0%;hMSH2蛋白缺失患者与阳性表达患者相比,在年龄、肿瘤部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hMSH6蛋白缺失患者与阳性表达患者在性别、肿瘤部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0.05);hMSH2蛋白和hMSH6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0.447,P< 0.05).结论 hMSH2与hMSH6蛋白在广东地区散发性大肠癌中有一定比例的缺失,且与肿瘤发生部位、性别、年龄存在相关性,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可能参与了肿瘤发生的启动阶段.

    作者:王静;钟子劭;林益群;邝宇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治疗前后内镜特征分析

    目的 观察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治疗前后内镜特点,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 确诊患者21例,于治疗前、治疗后4~6周分别内镜检查,现行回顾性分析胃肠黏膜病变特点.结果 治疗前胃肠黏膜均有轻重不一的黏膜充血、出血点等,严重者为糜烂、溃疡.病变检出率:上消化道高为十二指肠;下消化道高为末端回肠.治疗4~6周后复查,18例胃肠黏膜恢复正常,3例胃肠黏膜病变明显减轻.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胃肠黏膜病变,药物首选糖皮质激素,有效治疗后86%病例胃肠黏膜完全愈合.结合该病的临床内镜特点,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张慧;陈顺俊;饶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6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病因、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36例患者造成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占58.3%)和丙型肝炎(占22.2%).36例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部位是食管(占55.6%);曲张程度主要为中度(占47.2%);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为自发性腹膜炎(占47.2%)、肝性脑病(占36.1%).在采取的治疗方法中以常规止血药加垂体后叶素或生长抑素,重者联合三腔二囊管止血,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2.3%、85.7%.结论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措施是药物和内镜下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叶建明;王德耿;丁春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160例行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术后24h开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持续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7d的营养指标变化,包括BMI(身体质量指数)、ALB(血清白蛋白)、PA(血清前白蛋白)及TF(血清转铁蛋白);免疫功能:CD3+、CD4+、CD8+和CD4+/CD8+;肠道功能指标(肛门排气时间、发热时间和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手术后7d的BMI和ALB、PA、TF营养指标与手术即刻比较均显著上升(P<0.05).手术后7d两组的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 CD3+、CD4+及CD4+/CD8+均较手术即刻显著上升,CD8+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营养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面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作者:李士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的表达水平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变范围、病变程度间的关系,初步探讨UC的发病机制.方法 34例UC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29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两组结肠黏膜组织中TSLP mRNA表达水平,比较血清CRP及血沉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结肠黏膜TSLPmRNA表达水平及CRP、血沉存在显著差异(P< 0.01);UC患者中结肠黏膜TSLPmRNA表达水平、CRP以及血沉在不同病变程度及不同病变部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UC患者TSLPmRNA表达水平与CRP、血沉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o.o1),TSLPmRNA表达水平与病变程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与正常人比较,UC患者结肠黏膜中TSL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肠黏膜TSLP表达水平与UC病变程度和范围存在显著相关性.

    作者:刘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措施预防肠镜检查晕厥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肠镜检查中应用入性化护理对预防晕厥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实施肠镜检查的患者2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检查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检查期间疼痛不适、恶心、呃逆、反射痉挛及晕厥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率为98.00%,对照组则为84.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在肠镜检查中可有效预防晕厥发生,同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

    作者:李袁林;周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优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老年晚期胃癌老年患者的临床影响及研究.方法 病例通过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在入住我院的胃癌晚期临终老年患者60例,随机将所有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老年患者30例,针对对照组老年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老年患者则实行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老年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晚期老年患者临终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这类情绪也存在于老年患者家属中,而通过临终关怀护理的干预有效减轻这类负面情绪,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老年晚期胃癌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不仅改善老年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也有效的改善老年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及研究.

    作者:刘双玉;叶海波;郑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替吉奥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替吉奥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给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B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7.5%、42.5%,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2.5%、8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受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大多出现在化疗第3周期后,以Ⅰ级、Ⅱ级为常见,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等,A组患者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疗效基本相同,且引发手足综合征的风险更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郭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肺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胃潴留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采用护理措施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医治的90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肠内营养患者胃潴留的发生状况及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肺癌术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补充及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佳疗效,得到患者对护理干预的认可,在临床具有研究价值.

    作者:刘毓姝;姜桂春;姜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胃炎患儿应用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治疗效果的对比观察

    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患儿应用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200例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应用给予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胃镜下改变、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8.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P<0.05).结论 对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患儿应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比单纯用药更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能减少患儿的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昀;刘志刚;罗威耀;彭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低张力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态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低张力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糖尿病低张力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以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能感.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1周、2周及4周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能感也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低张力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对患者的治疗态度也发挥着积极的改善作用.

    作者:常秀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临床路径实施于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探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确定其推广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8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9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和医务人员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其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张勤俭;刘丽红;成洪伟;段丽芳;姜树勤;吴彩花;赵斗贵;杨新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冠心病服用肠溶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及给予护理于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月2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因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38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再次出血情况.结果 实验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患者上消化道再次出血的发生情况减少,有利于预后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彦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口服红霉素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口服红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红霉素口服,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 (39/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半量、3/4量及全量EN时间、PN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胎粪排净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增加体质量以及进奶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红霉素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EN及PN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良军;贾华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锌剂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短期排毒效果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锌剂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短期排毒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收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2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婴幼儿均选择服用锌剂联合更昔洛韦,对照组的婴幼儿选择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随访1年,对该研究的婴幼儿进行跟踪的调查,对于婴幼儿的临床疗效、止泻时间、退烧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大便频次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14%,明显高于对照组73.61% (P< 0.05);对照组的平均止泻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烧时间、大便频次、脱水纠正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锌制剂和更昔洛韦钠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病程、脱水纠正时间、发热时间等,效果明显且无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张玥;尚清;朱晓冉;成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