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替吉奥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郭浩

关键词: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替吉奥, 直肠癌
摘要:目的 比较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替吉奥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给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B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7.5%、42.5%,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2.5%、8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受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大多出现在化疗第3周期后,以Ⅰ级、Ⅱ级为常见,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等,A组患者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疗效基本相同,且引发手足综合征的风险更低,值得临床应用.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措施预防肠镜检查晕厥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肠镜检查中应用入性化护理对预防晕厥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实施肠镜检查的患者2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检查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检查期间疼痛不适、恶心、呃逆、反射痉挛及晕厥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率为98.00%,对照组则为84.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在肠镜检查中可有效预防晕厥发生,同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

    作者:李袁林;周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牙周干预对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治疗增效作用

    目的 研究牙周干预对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的治疗增效作用.方法 随机将我们医院130例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H.pylori阳性患者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两组均采取埃索美拉唑镁+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的传统三联方案干预,观察组另外进行牙周基础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牙龈检查结果差异,包括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SBI)、探诊深度(PD),并随访12月,两组均于组内根据牙龈炎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观察治疗后1月、6月、12月时两组不同程度胃内H.pylori阳性率,将Hpylori阳性作为因变量,牙龈炎严重程度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另对两组胃内H.pylori阳性总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AL、SBI、PD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下降(P<0.05),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1、6月总体H.pylori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月H.pylori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牙龈炎分级程度上升,两组组内H.pylori阳性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设定H.pylori阳性为因变量,牙龈炎分级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系数β为4.123,OR值为2.734,表示牙龈指数分级与H.pylori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即分级越高,则H.pylori阳性率越高.结论 牙周干预后可改善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H.pylori阳性患者口腔内环境,牙周干预配合三联疗法与单一三联治疗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H.pylori阳性、早期H.pylori阳性率基本相当,表示牙周干预短期内并无显著增效作用,但12月时牙周干预者胃内H.pylori阳性显著下降,表示牙周干预可能使胃H.pylori感染者远期获益.

    作者:李晓妮;王路明;郭斌;贺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胃炎患儿应用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治疗效果的对比观察

    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患儿应用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200例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应用给予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胃镜下改变、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8.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P<0.05).结论 对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患儿应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比单纯用药更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能减少患儿的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昀;刘志刚;罗威耀;彭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的表达水平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变范围、病变程度间的关系,初步探讨UC的发病机制.方法 34例UC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29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两组结肠黏膜组织中TSLP mRNA表达水平,比较血清CRP及血沉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结肠黏膜TSLPmRNA表达水平及CRP、血沉存在显著差异(P< 0.01);UC患者中结肠黏膜TSLPmRNA表达水平、CRP以及血沉在不同病变程度及不同病变部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UC患者TSLPmRNA表达水平与CRP、血沉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o.o1),TSLPmRNA表达水平与病变程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与正常人比较,UC患者结肠黏膜中TSL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肠黏膜TSLP表达水平与UC病变程度和范围存在显著相关性.

    作者:刘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微生物制剂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微生物制剂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9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微生物制剂,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情况,喂养不耐受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患儿头围、身长、体重增长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率(13.33%)低于对照组患儿(35.56%),且观察组患儿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 0.05);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潴留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头围、身长和体重增长情况好于对照组,且其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微生物制剂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早期恢复和生长发育,缩短喂养不耐受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樊婷;魏小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医院收治的79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远期随访,记录患者远期生存情况;以患者年龄、TMN分期、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术后辅助放化疗、术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等作为观察指标,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至末次随访,79例胃癌患者死亡45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7.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为别94.3%、53.7%、25.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MN分期、浸润深度、术后辅助放化疗、术后CEA水平均与患者预后有关(P均<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MN分期、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较低,TMN分期、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会东;王鹏;阚永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肺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胃潴留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采用护理措施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医治的90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肠内营养患者胃潴留的发生状况及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肺癌术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补充及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佳疗效,得到患者对护理干预的认可,在临床具有研究价值.

    作者:刘毓姝;姜桂春;姜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消化性溃疡大出血内镜成功止血后高危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消化性溃疡大出血内镜成功止血后高危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大出血内镜成功止血高危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针对性护理)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3%、再出血发生率6.7%,同期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再出血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大出血内镜成功止血后高危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消除负性心理并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值得在今后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萍霞;王运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临床路径实施于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探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确定其推广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8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9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和医务人员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其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张勤俭;刘丽红;成洪伟;段丽芳;姜树勤;吴彩花;赵斗贵;杨新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治疗前后内镜特征分析

    目的 观察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治疗前后内镜特点,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 确诊患者21例,于治疗前、治疗后4~6周分别内镜检查,现行回顾性分析胃肠黏膜病变特点.结果 治疗前胃肠黏膜均有轻重不一的黏膜充血、出血点等,严重者为糜烂、溃疡.病变检出率:上消化道高为十二指肠;下消化道高为末端回肠.治疗4~6周后复查,18例胃肠黏膜恢复正常,3例胃肠黏膜病变明显减轻.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胃肠黏膜病变,药物首选糖皮质激素,有效治疗后86%病例胃肠黏膜完全愈合.结合该病的临床内镜特点,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张慧;陈顺俊;饶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双管双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管双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进行急救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新型快速补血方式双管双输补充血容量,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性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效果、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输血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输血无效的患者均因抢救不成功导致死亡.结论 快速地扩充血容量、改善外周血液循环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的决定性因素,而双管双输操作简单方便,能快速扩充血容量,有效改善外周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患者的输血和抢救成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秦昌友;严芳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多重化护理在经腹腔动脉介入治疗晚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重化护理在经腹腔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行腹腔动脉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加用多重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焦虑和抑郁自量表(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①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P< 0.05).⑤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及肝肾功能均正常,均顺利完成治疗出院.结论 对腹腔动脉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应用多重化护理,能大限度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并能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吕晓赏;吴望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造影剂对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疗效

    目的 探讨造影剂对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185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数据,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泛影葡胺造影治疗)93例,对照组92例.治疗组口服或经鼻注入75%的泛影葡胺注射剂800 mL,并注射生理盐水60 ~ 100 mL辅助治疗.对照组采取一般保守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成功患者的缓解时间、治疗时间及非手术治疗成功率、非手术成功治疗的疗效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达到61.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43% (P< 0.0.5).治疗组非手术治疗成功患者的胃肠减压量为(343.13±213.32)mL/d,少于对照组的(601.65±510.14)mL/d,胃管用时(22.23±17.65)h、首次肛门排便时间(13.00±8.69)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非手术治疗成功患者的缓解时间为(1.73±1.08)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1±2.51)d(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电话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为7.53%,低于对照组的13.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注射泛影葡胺造影剂能有效提升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加速非手术治疗的缓解时间,改善排便等治疗疗效,降低患者手术治疗前的无效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王保龙;朱瑞娟;孟祥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性牙周病患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糖尿病性牙周病(DPD)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样本特征,开展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pylori感染、空腹血糖、牙周带深度、临床附着水平,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校正性别、年龄、饮酒史等因素后,H.pylori感染使DPD患病风险提高到2.97倍(OR=2.97、95% CI=1.52 ~ 3.15).结论 H.pylori感染显著增加DPD患病风险;临床可通过治疗H.pylori感染,探索DPD的根治方法.

    作者:郭艳杰;王文玲;王志滨;申秀梅;李梅霞;李咏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食管支架置入术后晚期食管癌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 分析食管支架置入术后晚期食管癌并发症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控制其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食管支架置入术的6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并发症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描述性以及分析性研究.结果 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疼痛及异物感、胃液反流、支架移位、食管再狭窄、出血等.结论 针对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后可能发生的各项并发症,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手术前后的保健,积极采取各项措施进行防范,及时发现和处理已出现的并发症,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作者:陶进勇;赵运志;袁岸龙;鲁斌;寇继光;王燕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鲜药石斛凝胶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胃阴不足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S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鲜石斛凝胶+三联抗H.pylori药治疗,对照组予铋剂+三联抗H.pylori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胃镜病理检查及H.pylori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2.5%,组间临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侯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胃脘疼痛、嘈杂吞酸、口干口苦、舌红少津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均有改善胃黏膜慢性炎症作用,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药物均有抗H.pylori作用,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鲜石斛凝胶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感染胃阴不足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肯定,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刘丽君;冯伟勋;张毅之;甘国兴;余泽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危险性评估的针对性护理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基于危险性评估的针对性护理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GBS危险性评分评估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不同危险程度的分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同时与以往实施常规护理的150例患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死亡率、患者满意度以及两组护理前后尿素氮、血红蛋白的GBS评分.结果 ①在中危组、高危组中,常规护理组的再出血率显著高于针对性护理组(P<0.05);在低危组中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②两组低危组均无患者死亡,高危组中常规护理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针对性护理组(P<0.05).③两组患者护理前尿素氮、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尿素氮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针对护理组护理后尿素氮水平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④针对性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基于危险性评估的针对性护理方法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过程中,再出血率低、死亡率低而且患者满意度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申月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胆总管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患病率及不同药物预防效果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胆总管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几率及不同药物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择期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吲哚美辛组、生长抑素组、对照组,各50例.吲哚美辛组直肠内给予吲哚美辛栓100mg,生长抑素组给予生长抑素3 mg+ 9%氯化钠注射液50 mL持续泵入,4~6 mL/h,持续12 ~ 24 h,对照组直肠内给予安慰剂,三组均于术后立即给药.记录术后4h、24h 、48h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发放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术后48 h高淀粉酶、PEF发生率,对比住院时间.结果 吲哚美辛组、生长抑素组术后4h、24 h、48 h血清淀粉酶、CRP、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吲哚美辛组、生长抑素组PEP、高血清淀粉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吲哚美辛组、生长抑素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吲哚美辛组、生长抑素组上述指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吲哚美辛组、生长抑素均可用于预防ERCP术后PEP、高血清淀粉酶,效果大致相同.

    作者:张学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hMSH2和hMSH6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hMSH2与hMSH6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00例广东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hMSH2与hMSH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MSH2、hMSH6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6.0%和11.0%,两者共同表达缺失率为9.0%;hMSH2蛋白缺失患者与阳性表达患者相比,在年龄、肿瘤部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hMSH6蛋白缺失患者与阳性表达患者在性别、肿瘤部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0.05);hMSH2蛋白和hMSH6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0.447,P< 0.05).结论 hMSH2与hMSH6蛋白在广东地区散发性大肠癌中有一定比例的缺失,且与肿瘤发生部位、性别、年龄存在相关性,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可能参与了肿瘤发生的启动阶段.

    作者:王静;钟子劭;林益群;邝宇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动力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动力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将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118例作为试验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分别利用13C-辛酸呼气试验进行胃动力检查,利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ylori检查,对比研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动力及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 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相比,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排空明显延迟(P< 0.05);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H.pylori的阳性率为33.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ylori的阳性率为55.8%,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存在胃动力障碍,反流的胆汁可能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作者:侯叶廷;苏秉忠;闫文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