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巧云
目的 研究牙周干预对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的治疗增效作用.方法 随机将我们医院130例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H.pylori阳性患者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两组均采取埃索美拉唑镁+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的传统三联方案干预,观察组另外进行牙周基础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牙龈检查结果差异,包括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SBI)、探诊深度(PD),并随访12月,两组均于组内根据牙龈炎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观察治疗后1月、6月、12月时两组不同程度胃内H.pylori阳性率,将Hpylori阳性作为因变量,牙龈炎严重程度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另对两组胃内H.pylori阳性总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AL、SBI、PD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下降(P<0.05),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1、6月总体H.pylori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月H.pylori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牙龈炎分级程度上升,两组组内H.pylori阳性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设定H.pylori阳性为因变量,牙龈炎分级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系数β为4.123,OR值为2.734,表示牙龈指数分级与H.pylori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即分级越高,则H.pylori阳性率越高.结论 牙周干预后可改善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H.pylori阳性患者口腔内环境,牙周干预配合三联疗法与单一三联治疗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H.pylori阳性、早期H.pylori阳性率基本相当,表示牙周干预短期内并无显著增效作用,但12月时牙周干预者胃内H.pylori阳性显著下降,表示牙周干预可能使胃H.pylori感染者远期获益.
作者:李晓妮;王路明;郭斌;贺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患儿应用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200例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应用给予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胃镜下改变、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8.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P<0.05).结论 对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患儿应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比单纯用药更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能减少患儿的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昀;刘志刚;罗威耀;彭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频治疗仪结合排便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脑卒中恢复期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除了接受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外,对照组另口服麻仁软胶囊,治疗组则用中频治疗仪结合排便训练治疗.经过1周的治疗后,观察起效时间、临床疗效等.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起效较对照组快(P< 0.001),疗效较对照组好(P< 0.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频治疗仪结合排便训练治疗,不仅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减少了便秘对脑卒中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危害,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邹丽萍;陈荷;刘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食管支架置入术后晚期食管癌并发症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控制其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食管支架置入术的6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并发症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描述性以及分析性研究.结果 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疼痛及异物感、胃液反流、支架移位、食管再狭窄、出血等.结论 针对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后可能发生的各项并发症,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手术前后的保健,积极采取各项措施进行防范,及时发现和处理已出现的并发症,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作者:陶进勇;赵运志;袁岸龙;鲁斌;寇继光;王燕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替吉奥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给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B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7.5%、42.5%,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2.5%、8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受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大多出现在化疗第3周期后,以Ⅰ级、Ⅱ级为常见,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等,A组患者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疗效基本相同,且引发手足综合征的风险更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郭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共9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形状、密度、平扫密度以及三期增强扫描密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此外,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患者主要以胰腺肿胀为影像学表现,CT结果大多为弥漫性强化减低,胰管改变以不规则狭窄为主,易累及肾脏;胰腺癌组患者主要CT表现为弥漫性密度减低,胰管改变以截断为主;胰腺内分泌肿瘤更易出现胰周包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以及假囊肿形成.上述特征性表现与其他疾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相关疾病定位及定性诊断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阿萌;康眼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医院收治的79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远期随访,记录患者远期生存情况;以患者年龄、TMN分期、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术后辅助放化疗、术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等作为观察指标,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至末次随访,79例胃癌患者死亡45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7.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为别94.3%、53.7%、25.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MN分期、浸润深度、术后辅助放化疗、术后CEA水平均与患者预后有关(P均<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MN分期、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较低,TMN分期、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会东;王鹏;阚永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采用护理措施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医治的90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肠内营养患者胃潴留的发生状况及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肺癌术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补充及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佳疗效,得到患者对护理干预的认可,在临床具有研究价值.
作者:刘毓姝;姜桂春;姜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口服红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红霉素口服,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 (39/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半量、3/4量及全量EN时间、PN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胎粪排净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增加体质量以及进奶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红霉素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EN及PN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良军;贾华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药鲜药石斛凝胶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胃阴不足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S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鲜石斛凝胶+三联抗H.pylori药治疗,对照组予铋剂+三联抗H.pylori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胃镜病理检查及H.pylori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2.5%,组间临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侯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胃脘疼痛、嘈杂吞酸、口干口苦、舌红少津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均有改善胃黏膜慢性炎症作用,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药物均有抗H.pylori作用,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鲜石斛凝胶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感染胃阴不足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肯定,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刘丽君;冯伟勋;张毅之;甘国兴;余泽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探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确定其推广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8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9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和医务人员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其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张勤俭;刘丽红;成洪伟;段丽芳;姜树勤;吴彩花;赵斗贵;杨新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5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具有止血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与再出血率低,疗效与护理服务满意度佳等诸多优点.
作者:严芳琴;秦昌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MAE)是临床不常见急症之一,但高龄老人MAE的发病率明显升高,MAE起病急骤、隐匿,容易导致早期误诊和漏诊.且高龄老人全身脏器储备功能低下,一旦发生MAE后病情可迅速恶化、病死率极高.本文就我科收治的1例确诊为MAE的高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高龄老人MAE的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晗;吴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术后优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8月收治的80例采用优质护理的胃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应激、舒适度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短于对照组,食欲好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3d的空腹血糖、皮质醇、炎性因子IL-6及CRP低于对照组,术后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优质护理能够加快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应激反应,改善食欲和临床症状.
作者:徐花;钟园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总RNA电转染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DC-MiaPaCa-2融合细胞体外激发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能力的差异.方法 自6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培养DC.使用电穿孔法将MiaPaCa-2细胞总RNA转染DC,使用细胞融合方法将胰腺癌MiaPaCa-2细胞抗原负载DC,以未负载抗原的DC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E-MUC/FITC-CD86抗体双标细胞评估融合效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转染各组DC存活率;混合细胞培养法评价各组DC体外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DC体外激发抗原特异性CTL因子释放量.结果 采用PEG-DMSO诱导的DC与MiaPaCa-2的融合细胞同时表达DC表型和MUC1分子,CD86与MUC1双阳性表达率为(42.3±7.30)%;融合细胞组DC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转染后96h的存活率降低至62.81%,而MiaPaCa-2总RNA转染组DC细胞存活率稳定在85%左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aPaCa-2总RNA 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指数(DC∶T=1∶10)为8432±611.25,显著高于DC-MiaPaCa-2融合细胞(DC∶T=1∶10)5672±107.51 (P< 0.05);且MiaPaCa-2总RNA转染DC激发特异性CTL分泌IL-12p70、IL-10和IFN-γ细胞水平亦显著异于DC-MiaPaCa-2融合细胞(P<0.05).结论 胰腺癌细胞总RNA转染DC较胰腺癌-树突融合细胞有更强的体外抗原特异性CTL激发能力.
作者:陈江;李宏宇;王迪;许文达;郭晓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糖尿病性牙周病(DPD)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样本特征,开展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pylori感染、空腹血糖、牙周带深度、临床附着水平,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校正性别、年龄、饮酒史等因素后,H.pylori感染使DPD患病风险提高到2.97倍(OR=2.97、95% CI=1.52 ~ 3.15).结论 H.pylori感染显著增加DPD患病风险;临床可通过治疗H.pylori感染,探索DPD的根治方法.
作者:郭艳杰;王文玲;王志滨;申秀梅;李梅霞;李咏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析手法辅助在防止肝癌患者PICC置管颈静脉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PICC颈静脉置管肝癌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偏头法阻断颈内静脉,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成功置管50例(100.0%)、对照组成功置管38例(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生导管异位2例(4.0%),对照组发生导管异位15例(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血栓、疼痛、液体渗漏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 肝癌患者PICC颈静脉置管进行手法辅助法可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海燕;汪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对重症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阳新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重症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激素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随访半年,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关节肿痛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损伤以及远期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住院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关节肿痛消退时间、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后肾功能损伤情况以及远期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能有效缓解重症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症状,促进皮疹消退,减少对肾功能的继发性损伤,且远期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青;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护理满意度,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内科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行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出血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深入推广学习.
作者:高荣峦;陈梅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对急性胃出血患者行零缺陷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护理满意度,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69例急性胃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85例)行零缺陷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9%(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6%(P<0.05).结论 零缺陷护理应用于急性胃出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孙继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