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对防止呼吸道粘膜干燥、痰液粘稠不易排出及预防肺部感染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临床上如何保证病人气道的有效均匀湿化尤其重要.
作者:匡莲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为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减少因不良心理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入室后的心理护理,手术后的心理护理.结果: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患者均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无1例因心理因素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和呼吸加快而影响手术.结论: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手术护士和术者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笑英;梁妙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如不得到有效控制极易发展为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其病死率高达40%,我科对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玉宇;陈燕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原因引起的出血,多在长期高血压情况下,导致血管内小动脉或穿支动脉壁纤维样坏死或脂质透明变性,小动脉瘤或微夹层动脉瘤形成,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液自血管壁渗出或动脉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起病突然,症状较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2000年3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颞叶部分切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患者17例,存活16例,死亡1例,大大降低了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通过对这些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珍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10例关节镜下进行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的康复指导,使他们正确认识到心理、体位、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的重要性.结果:经过有计划的康复指导,10例病人均恢复正常步态,疗效满意.
作者:杨燕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极易产生局部组织肿胀或坏死等后果.深入探讨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有效的处理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从患者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技术因素等方面对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通过提高穿刺技术、合理使用药物、细心观察、加强沟通等措施进行预防,并针对小范围外渗、大范围外渗、局部水疱等症状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皋忠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方法:对我院呼吸科实习的2003和2004级护理实习生分别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赏识教育法进行带教,实习结束时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自信心、分析判断能力、创造思维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基本知识掌握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赏识教育对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学习效果有良好作用,采用赏识教育方式带教可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作者:张惠霞;顾丹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数量递增上升,这已经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难题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安全第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实行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的护理安全管理及防范对策,是医院护理管理者需要探索的课题.
作者:王杰;庄吉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当今医院监护室是必备的,它具备急救的功能.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护理素质和过硬的操作本领.能正确且熟练的应用各类急救设施,各类急救仪器.至关重要的是怎样疏通患者的心理状态.
作者:周培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药疹中严重的一种,1958年首次发现的时候,死亡率高达47%[1].本病常因解热镇痛药、抗菌复方制剂、安眠镇静剂、磺胺等药物致敏[1].发病急、快、病情危重.表现为全身皮肤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进一步形成大面积的表皮松解、坏死,腔口粘膜、呼吸道及胃肠道粘膜也可糜烂、溃疡,伴有中等发热或低热.我科从2003-2006共收治8例,经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回顾冠心病、房颤同时致脑和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过程.在护理过程中注意病情变化,术前术后的护理和支持疗法、整体护理,以保证病人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作者:赵艳敏;年玉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总结了1例使用头孢哌酮钠患者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抢救与护理,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经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吴红梅;王春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进入老年阶段,老年人常因多种疾病并存而服用多种药物,是药品的大消费者.当人进入老年阶段时,体内各组成成分、血流量和生理功能均有较大的改变,除脂肪以外,其他各方面如心输出量、肝、肾、脑等血流量、全身含水量、血浆白蛋白都减少,肝、肾功能也在减退,因此,老年人对许多药物的治疗及毒性反应均较敏感.所以,护理人员作为药疗的实施者及用药前后的监护者,应学习和掌握药学知识,了解何种药物可能给老年病人带来不良反应,将不良反应减少到低限度并达到治疗目的,尽量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作者:姜颖;肖岷;徐凤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实施肝移植病人预防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重要性.方法:加强全员培训,认真执行术前、术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控制措施.结论:通过各项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实施,病人术后未发生医院感染,康复出院.
作者:杨鸣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讨论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观察要点.方法:总结48例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的护理问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不适症状,避免了某些并发症的发生.结论: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一种新的、创伤更小的玻璃体手术系统,其相应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也有其特殊性.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帮助患者减少不适,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伟静;郑凯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下咽癌是指原发于下咽部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亦称喉咽癌.手术后由于病人心理、生理、营养等多方面的因素,常会导致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咽瘘、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于2006年2月收治1例下咽癌患者,由于病变部位特殊,给予实行胃代食道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昱;张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有利于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及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所以在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必须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是保证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久性课题,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作者:尤智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疼痛是人体对机体内外各种伤害性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术后病人的共有症状,又是许多术后病人麻醉清醒后的首发症状.在一般情况下,术后24小时内疼痛为剧烈,2-3天可以缓解[1].如何有效止痛,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及对机体的有害影响,是我们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随着对疼痛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接受了预防用药的观点.这一观点的代表产物:镇痛泵已广泛应用于骨科术后病人,使病人顺利的度过了术后初的疼痛期,镇痛效果满意,但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应密切观察,对症处理.
作者:周宏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层分离,是常见的致盲眼底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其围手术期患者通常要保持特殊体位,长时间的体位限制所带来的不适使患者承受躯体、心理两方面压力.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达到大的愉快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结合这一模式,我们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后给予及时的护理指导,运用各种护理干预手段,提高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度,提高患者对围手术期各种应激源的应对能力,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护理干预如下.
作者:韩玉静;郑凯蓉;王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人随着年龄增长至一定程度时,在一般近距离工作中,必须在静态屈光矫正基础上另外附加凸透镜才能有清晰视力,这种现象称为老视.老视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不能视为病态,更不属于屈光不正.
作者:徐志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