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中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 国际中华名医协会
  • 国际刊号:1727-3064
  • 国内刊号:98-0401/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3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临床医学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2006年11期文献
  •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情志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为脊痹.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多见,其特征是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的关节,造成骨性强直,部分病例进展急剧,可出现严重畸形,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由于发病年龄轻,病程长,使患者产生很多不利于疾病的心理变化,因此,此类患者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而对心理的调护在中医称为情志护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接触大量此类患者,适时运用中医情志护理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晓炜;贾莉;徐娟;晃咏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患者持续性发热的护理体会

    门脉高压症是因肝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引起肝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的临床综合征.脾切除术是治疗门脉高压所致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的重要手术方法,但手术可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肝昏迷及再出血等,其中发热与感染是脾切除术后较为突出的问题.国外报告,发热39--40℃持续2w以下的为8.8-49.2%,可见对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几点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唐梦娟;潘色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人文关怀在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同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虽然肿瘤治疗在近几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很多种肿瘤目前已经有了很多有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对于早期发现的肿瘤,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不可避免地进入肿瘤晚期而面对临终状态,对于晚期肿瘤患者不仅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更需要及时提供人文关怀.近三年来,我科在30例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取得满意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戚立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人工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

    舒适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舒适护理是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1].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由于手术部位特殊,术后对患者的体位及功能锻炼等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把舒适护理的理论融入到整体护理过程中.2002年7月-2004年9月,我科共收住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56例,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在生理、心理、镇痛、功能锻炼等方面的不舒适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提高了病人的舒适程度.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郝建明;汪国丽;罗志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术后疼痛的预防及镇痛泵使用副作用的观察与护理

    疼痛是人体对机体内外各种伤害性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术后病人的共有症状,又是许多术后病人麻醉清醒后的首发症状.在一般情况下,术后24小时内疼痛为剧烈,2-3天可以缓解[1].如何有效止痛,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及对机体的有害影响,是我们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随着对疼痛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接受了预防用药的观点.这一观点的代表产物:镇痛泵已广泛应用于骨科术后病人,使病人顺利的度过了术后初的疼痛期,镇痛效果满意,但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应密切观察,对症处理.

    作者:周宏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头孢哌酮钠双硫仑样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1例使用头孢哌酮钠患者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抢救与护理,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经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吴红梅;王春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复合伤病人的手术室急救护理

    复合伤是非常常见的严重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灾害、人为伤害、意外事故的发生都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使受伤者始料未及,并且伤情严重,病情程度不易估计.严重复合伤患者病情急、发展快、出血量大,很快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给医生的救治带来极大的困难.复合伤的死亡和伤残率颇高,因此及时手术急救,改进严重复合伤的手术配合方法至关重要,作为手术室的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复合伤手术的准备和基本抢救措施,并与医生和麻醉师密切配合,在手术中协助他们做好监护工作,保证急诊手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邹雪霞;蒋旭;马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吲哚青绿眼底脉络膜血管造影的观察与护理

    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是眼底造影检查的一种,它弥补了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缺点.由于吲哚青绿的分子量大不易从窗孔型的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并且其荧光光谱可穿透视网膜色素上皮、黄斑区叶黄素、出血及浆液性渗出等,从而能很好的对脉络膜血管显影.如果说FFA对视网膜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那么ICGA则对脉络膜病变,特别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两种检查配合使用为眼底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有效、可靠的手段.

    作者:卜菊芬;张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护理体会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药疹中严重的一种,1958年首次发现的时候,死亡率高达47%[1].本病常因解热镇痛药、抗菌复方制剂、安眠镇静剂、磺胺等药物致敏[1].发病急、快、病情危重.表现为全身皮肤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进一步形成大面积的表皮松解、坏死,腔口粘膜、呼吸道及胃肠道粘膜也可糜烂、溃疡,伴有中等发热或低热.我科从2003-2006共收治8例,经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关节腔持续冲洗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目的:探讨关节腔持续冲洗患者的观察、护理要点.方法:对5例关节腔持续冲洗患者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冲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正确的护理.结果:5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严密观察与合理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云;陈秀丽;王晓萍;夏芳;李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例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的护理

    女性生殖器官瘘是生殖道与邻近器官间的异常通道,主要为尿瘘与粪瘘,此外尚有子宫腹壁瘘.较常见的尿瘘有膀胱阴道瘘、膀胱尿道阴道瘘、尿道阴道瘘、输尿管阴道瘘.绝大部分发生于分娩和手术过程中.分娩损伤多难产,产程延长,胎头压迫过久,组织水肿、缺血,严重时坏死脱落,即形成瘘管.妇科手术损伤者以输尿管阴道瘘多于膀胱阴道瘘.其他为子宫托损伤、膀胱结石、外伤、感染、宫颈恶性肿瘤及先天畸形[1].我科于2006年5月收治了1例膀胱阴道瘘患者,经阴道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得到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满意出院.现将我们对1例经阴道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懿蔚;陈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儿外科患者术后全麻恢复期的护理

    总结了300例患儿全麻手术后的护理,手术后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心理护理,稳定患儿情绪,加强安全护理,防止意外伤害,调整输液速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魏秀华;宋长富;石金燕;张玉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如不得到有效控制极易发展为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其病死率高达40%,我科对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玉宇;陈燕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冠心病、房颤同时致脑和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治疗及护理

    回顾冠心病、房颤同时致脑和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过程.在护理过程中注意病情变化,术前术后的护理和支持疗法、整体护理,以保证病人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作者:赵艳敏;年玉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输液反应的防治与护理体会

    输液反应是发生在输液过程中的一种以寒战、高热为特点的变态反应,临床护理工作中较常见,重者可危及生命.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永凤;陈光永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老年人用药的护理体会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进入老年阶段,老年人常因多种疾病并存而服用多种药物,是药品的大消费者.当人进入老年阶段时,体内各组成成分、血流量和生理功能均有较大的改变,除脂肪以外,其他各方面如心输出量、肝、肾、脑等血流量、全身含水量、血浆白蛋白都减少,肝、肾功能也在减退,因此,老年人对许多药物的治疗及毒性反应均较敏感.所以,护理人员作为药疗的实施者及用药前后的监护者,应学习和掌握药学知识,了解何种药物可能给老年病人带来不良反应,将不良反应减少到低限度并达到治疗目的,尽量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作者:姜颖;肖岷;徐凤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例下咽癌胃代食道手术的护理体会

    下咽癌是指原发于下咽部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亦称喉咽癌.手术后由于病人心理、生理、营养等多方面的因素,常会导致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咽瘘、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于2006年2月收治1例下咽癌患者,由于病变部位特殊,给予实行胃代食道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昱;张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工娱治疗护理对住院恢复期或慢性期精神患者中的应用

    工娱治疗是通过工作、劳动、娱乐和文体活动,缓解精神症状,促使疾病康复,防止精神衰退,提高适应外界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工娱治疗是对恢复期或慢性期精神病患者的一种辅助治疗,目的是使精神病人适应社交和提高工作技能,体现其社会价值,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此疗法在各地精神病医院早已广泛开展,已成为一项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李华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儿童哮喘沙酊胺醇气雾剂喷雾与悬液氧驱动雾化吸入效果的护理观察

    儿童哮喘的频繁发作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单纯使用储雾罐,由于儿童尤其低龄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使吸入配合难度增大,效果不理想.对哮喘症状较重的患儿,我院儿科采用沙酊胺醇悬液氧驱动雾化吸入,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梁意妹;麦惠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例多发性骨折伴肛周会阴撕裂伤的护理

    车祸常导致多发性骨折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于2006年8月收治了1例铲车撞伤下腹及下肢,导致多发性骨折伴肛周会阴撕裂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慧;黄建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护理路径

    目的:探讨和建立完善的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选择56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并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中发生皮下血肿6例,余50例无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满意.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秀鸾;杨秀菊;周秀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讨论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观察要点.方法:总结48例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的护理问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不适症状,避免了某些并发症的发生.结论: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一种新的、创伤更小的玻璃体手术系统,其相应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也有其特殊性.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帮助患者减少不适,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伟静;郑凯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龄开胸手术病人的呼吸道管理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以及近年来胸外科各项技术的进展及术后监护技术的提高,70岁以上高龄老人接受胸外科手术已很常见,但高龄老人气道内纤毛活动减弱,呼吸肌张力减低,胸廓活动受限,且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陈旧性肺结核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吸烟者,在开胸术后易发生呼吸衰竭,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手段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和减少高龄老人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林;张洪英;李红;吴原军;邓明;程小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肛瘘手术病人的护理

    肛瘘,多为肛门周围脓肿的自然溃破或切开排脓后仅处理脓肿,而未对病人进行治疗,遗留下来的后遗症,是肛管和直肠腔与肛周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是痔瘘科常见病.它主要表现:(1)间断性外口溢脓疼痛;(2)分泌物刺激肛周出现湿疹、瘙痒;(3)外口闭锁后出现新的脓肿外口,同时表现全身症状为发热恶寒,疲乏等.我科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206例经积极治疗和全面护理全部治愈,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李春;刘芳;杨晓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硬膜外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泵12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选取2006年3-4月,开展硬膜外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泵(PCA)1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指导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层分离,是常见的致盲眼底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其围手术期患者通常要保持特殊体位,长时间的体位限制所带来的不适使患者承受躯体、心理两方面压力.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达到大的愉快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结合这一模式,我们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后给予及时的护理指导,运用各种护理干预手段,提高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度,提高患者对围手术期各种应激源的应对能力,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护理干预如下.

    作者:韩玉静;郑凯蓉;王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颞叶部分切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观察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原因引起的出血,多在长期高血压情况下,导致血管内小动脉或穿支动脉壁纤维样坏死或脂质透明变性,小动脉瘤或微夹层动脉瘤形成,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液自血管壁渗出或动脉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起病突然,症状较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2000年3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颞叶部分切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患者17例,存活16例,死亡1例,大大降低了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通过对这些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珍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急性有机磷重度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方法:回顾分析8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抢救和护理.结论:彻底洗胃、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及呼吸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综合治疗和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作者:孔德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6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卧位与饮食护理、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同时对手术患者术后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肖文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预防

    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极易产生局部组织肿胀或坏死等后果.深入探讨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有效的处理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从患者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技术因素等方面对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通过提高穿刺技术、合理使用药物、细心观察、加强沟通等措施进行预防,并针对小范围外渗、大范围外渗、局部水疱等症状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皋忠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3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对症护理,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的护理方法.结果:全部病例恢复效果优96例,良40例,优良率100%.结论: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合理而系统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楚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肾移植患者术前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尿毒症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由于患者病程长,术前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贫血、心功能不全等心肺功能不稳定生理因素,再加上对术后生命质量、生活前景缺乏认识,患者常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针对上述情况,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护理问题分析,并制定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的危险性,促进早日康复.我科1994年1月-2005年3月,对178例患者实施术前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万国英;向泗雍;殷晓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

    目的:通过加强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手术康复.方法: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术后做好管道管理、循环、体温监测及基础护理.结果:2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均无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日7天,治愈率100%.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欧琼珊;张素容;黄春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及护理

    新生儿血糖易受各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影响产生波动,血糖过低可影响脑细胞能量代谢而导致脑损伤.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病因,对高危新生儿应进行血糖监测.加强母婴同室新生儿喂养及管理.

    作者:赵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结核性脓胸行胸腔冲洗闭式引流的观察与护理

    结核性脓胸是由于结核杆菌、结核干酪样组织进入胸膜腔,引起的胸腔特异性化脓性感染.随着近年来肺结核发病率的回升,结核性脓胸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而结核性脓胸的治疗也因病因及感染途径的不同、患者身体条件、经济条件、既往抗结核治疗情况的不同,而呈现出其特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护理的措施和观察要点也不尽相同.现将我院2003年9月-2006年8月收治的36例行胸腔冲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减少股动脉穿刺后出血的方法探讨

    目的:改进股动脉穿刺后止血的方法,减少并发症.方法:随机收集60例股动脉穿刺后采用不同的止血法的病例进行观察.结果:采用Angiolink血管缝合器法无1例并发症发生.采用3M自粘式绷带包扎止血法的32例病例中,1例病人发生穿刺部位出血,2例病人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率为9.4%.采用人工压迫止血后用一般绷带包扎的17例病例中,2例病人发生穿刺部位出血,1例病人发生假性动脉瘤,2例病人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结论:采用Angiolink血管缝合器法,明显优于其他止血方法,但它的价格昂贵,对于无经济承受能力的患者,3M自粘式绷带包扎止血法也不失为好办法.

    作者:石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数量递增上升,这已经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难题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安全第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实行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的护理安全管理及防范对策,是医院护理管理者需要探索的课题.

    作者:王杰;庄吉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差错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发生的24例护理差错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白天是护理差错发生的主要时间;内科和手术科室是护理差错发生的主要科室;低职称和高工龄的护士是护理差错发生的主要人员.造成护理差错的主要原因是查对不严和违反操作规程.结论:控制护理差错的发生,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唐秀忠;郭斌宏;张丽君;益伟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探讨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有利于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及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所以在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必须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是保证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久性课题,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作者:尤智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减少护患医疗纠纷的发生;针对目前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而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从护理文件书写、病情观察、执行制度、操作规程以及服务态度方面,指出了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加强内涵建设、强化法律意识,明确护士长护理雇主的法律责任,加大管理力度、实行护理记录公开化方面探讨相应对策.

    作者:奚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科护士长在病情观察中的安全管理作用

    科护士长是护理管理系统的中间层,在护理管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做好安全管理,科护长一定要深入临床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使护理安全管理更有针对性.通过轮流参加护士交接班、巡视病房,参加和指导危重、疑难病人的抢救及护理等,既能发现病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又能发现护士由于责任心不强、工作忙、经验不足等在病情观察中所致的漏洞.使护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下面通过几个典型例子的分析,谈一下笔者的个人体会.

    作者:辛煜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落实五常法提高病区环境管理

    五常法起源于日本,是现代管理的基础,主要用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病区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文环境,又是一个必须符合医疗、卫生原则,满足病人身心需要的物理环境,它们构成了病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心.然而在目前,病区环境管理中存在着物品分类、定点放置不够规范,有些物品标识不清,标识不明显,护士对工作场所的安全重视不够等现象都影响了工作效率.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五常法应用于病区环境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作者:胡月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护士化疗职业危害及防护

    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分化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化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不仅对病人产生副作用,也对执行化疗的护理人员健康及环境造成威胁,即潜在的职业危害.

    作者:段红英;李红梅;李振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

    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性质及环境的特殊性,经常受到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可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但是繁重的工作量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应有健康的体质.因此,重视并预防手术室护士的潜在危害,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加强自身防护意识有着重要意义.现将观察结果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章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对策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护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康复,而且影响到护患矛盾的产生和消除.影响到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当前研究和探讨护患关系,对提高护理质量,改进医疗护理服务,稳定护理秩序,促进护理学的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是适应医学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作者:杜芳秀;任洁;任素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指导性语言在手术室术前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良好的语言有助于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语言指导,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前紧张、恐惧心理,给患者真情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我院手术室通过对病人的术前访视,在了解病人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患者同类性质的心理问题共8条,并制定了一套指导性语言,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蒋旭;邹雪霞;陈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鼻饲病人预防误吸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鼻饲病人发生误吸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78例鼻饲病人以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为上半年32例病人,采用传统的护理措施;观察组为下半年46例病人,在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鼻饲病人保证正确的鼻饲管位置、插入长度、鼻饲的体位、速度及量等基础护理措施进一步完善,还要注意正确的翻身叩击时间、及时训练患者的吞咽功能、合理应用药物及及时发现误吸等各方面的护理.然后记录每组病人发生误吸的次数.结果:观察组的误吸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工作中,积累及借鉴经验,通过对鼻饲病人各方面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和改善,可有效预防鼻饲病人发生误吸.

    作者:薛俊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老视及其治疗

    人随着年龄增长至一定程度时,在一般近距离工作中,必须在静态屈光矫正基础上另外附加凸透镜才能有清晰视力,这种现象称为老视.老视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不能视为病态,更不属于屈光不正.

    作者:徐志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皮肤病,以皮肤损害和神经痛为临床特征,尤其老年患者疼痛剧烈且易遗留神经痛.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患者28例,疗效较佳,介绍如下.

    作者:沈国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疑似碘伏过敏1例

    碘伏是一种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中效消毒剂,其化学成分为吡咯酮,其消毒作用主要是其中的有效碘[1].由于碘伏的安全性很高,在外用消毒方面的应用广泛,在临床护理中由于使用碘伏而出现过敏的反应病例很少见.

    作者:王春艳;王秀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产后乳房肿胀的手法按摩疗法

    母乳育婴是一种天然健康的育婴方法.正常情况下产妇分娩时胎盘一旦娩出,体内的黄体素和雌激素便急速下降,脑下垂体前叶很快释放催乳激素,乳房受到婴儿的吸吮作用,乳汁由乳腺管腔挤压出来.产妇在产后往往由于疼痛、疲劳、紧张、焦虑、过早食用催乳食品,而又未能及时有效进行哺乳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乳汁淤积,乳腺管阻塞,造成乳房肿胀.乳房肿胀的产妇往往痛苦不堪,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致使产科母乳喂养率下降[1].对此,我科采用了乳房手法按摩,以帮助产妇,现将具体操作和心得汇报如下.

    作者:金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方法的改进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对防止呼吸道粘膜干燥、痰液粘稠不易排出及预防肺部感染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临床上如何保证病人气道的有效均匀湿化尤其重要.

    作者:匡莲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农村妇女更年期的预防

    更年期指的是中年进入老年的一个过渡时期.女性的更年期常常是月经逐渐停止的时期,又称为绝经期.一般说来,多数妇女能够较平稳地度过更年期.但也有少部分妇女更年期时心理与生理变化较大,甚至影响身心健康.由于更年期脑垂体与卵巢间内分泌平衡失调,神经系统出现不稳定现象,使更年期心理也发生一些变化.更年期的心理特点为:(1)情绪不够稳定,易激动,易怒,易紧张焦虑;(2)注意力不够集中,不易集中自己的思想,不易集中自己的精力;(3)心理敏感性增强,感觉易敏感;(4)记忆力减弱.

    作者:侯书玲;宫巧芝;王金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指导

    目的:通过对10例关节镜下进行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的康复指导,使他们正确认识到心理、体位、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的重要性.结果:经过有计划的康复指导,10例病人均恢复正常步态,疗效满意.

    作者:杨燕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及家庭人员的健康教育

    卒中后抑郁障碍成为阻碍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也是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为26%,往往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2年,病死率为无抑郁障碍患者的3-4倍;且病程长,重度抑郁障碍通常为6-12个月,轻度抑郁障碍可持续2年.临床上以绝望、睡眠障碍、运动阻滞、易激惹、焦虑及躯体化症状为主要表现,可见,绝大多数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将在门诊进行治疗.国内外医学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解决当今社会主要卫生问题的首要对策.我科于2004年1月-2006年5月对151例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及家庭人员进行健康教育,门诊随访时间为3个月-半年,有的至今在随访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慧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整体护理病房健康教育的实施技巧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疾病和健康有了新的认识.21世纪的护理工作不再是单一、被动的执行医嘱,而转变为关心工作,关心病人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陈海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医院感染管理与中心供应室的感染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从2006年9月1日开始施行了.中心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应该贯彻、运用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才能有效地规范中心供应室的工作.

    作者:李晴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肝移植病人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目的:实施肝移植病人预防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重要性.方法:加强全员培训,认真执行术前、术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控制措施.结论:通过各项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实施,病人术后未发生医院感染,康复出院.

    作者:杨鸣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的体会

    供应室是医院临床工作的总后勤,它负责医院的各种器械、敷料等卫生材料的消毒灭菌供应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危和医护质量,故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工作显得极其重要,所以我们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方面采取了有效的监测措施,从而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凤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

    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国产溶栓剂多采用尿激酶,疗效明显、安全,可为治疗脑梗塞的首选.我科与内科病房合作,从2002年至今,对178例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病人,采用了大剂量尿激酶冲击治疗,均获得成功.

    作者:赵琳;叶浩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硝苯地平用于非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

    硝苯地平(Nifedipine.NF)是钙通道阻滞剂,其选择性地阻滞钙离子通道,具有抑制全身各个器官平滑肌的兴奋性,减轻平滑肌收缩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根据硝苯地平松弛平滑肌作用,临床上发现它在非循环系统的作用在不断增加,现就其非循环系统的作用概述如下.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奥美拉唑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影响观察

    目的:临床上为快速缓解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症状控制溃疡,常常单独使用奥美拉唑,而此类患者往往需要进一步接受抗Hp治疗.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观察近期内使用奥美拉唑对抗Hp治疗的影响.方法:将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A组69例(奥美拉唑20mg,2次/日,阿莫西林0.5g,3次/日,甲硝唑0.2g,3次/日,治疗15天);B组66例(奥美拉唑20mg,2次/日,治疗15天后以A组相同方案继续治疗15天).结果:A组61例Hp转阴,转阴率88.4%;B组为51例Hp转阴,转阴率77.3%.两者比较0.10<p<0.20.结论:在使用奥美拉唑后近期内开始抗Hp治疗疗效有所下降.

    作者:裴建忠;付效国;孙永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从病理生理看老年慢性肺心病护理特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有其突出的病理生理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有其特别的护理要求.科学细致的护理对促进康复,延长存活十分关键.我们结合多年来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的临床观察、分析,从病理生理出发对其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孙永娟;付效国;裴建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例直肠恶性黑色囊瘤术后并发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程中,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排除或避免一切消极的干扰因素,帮助病人纠正与改变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与行为,促使病人身心康复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与技术.

    作者:王家琪;黄建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中的心理护理

    目的:为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减少因不良心理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入室后的心理护理,手术后的心理护理.结果: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患者均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无1例因心理因素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和呼吸加快而影响手术.结论: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手术护士和术者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笑英;梁妙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阐述护理过程中心理学的广泛应用

    当今医院监护室是必备的,它具备急救的功能.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护理素质和过硬的操作本领.能正确且熟练的应用各类急救设施,各类急救仪器.至关重要的是怎样疏通患者的心理状态.

    作者:周培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浅谈中风思者的心理护理

    中风包括了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是以发病急暴为其特点的一类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一旦患得此疾,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从而变得性格孤僻、或脾气暴躁、怪异、不配合治疗,成为治疗与康复的不利因素.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在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治疗,为早日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对中风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谈谈笔者的一点见解.

    作者:赵全荣;杨文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例宫外孕手术妇女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系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病人摆脱困难.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临床护士怎样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06年4月收治了1例宫外孕的年轻妇女,科室护理人员以耐心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规范的指导来帮助病人,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静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物理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物理治疗有激光、红外线、电熨法,药物对重症患者疗效不佳,需住院手术治疗,费用昂贵.2005年8月我科新引进一台Leep刀治疗仪,治疗宫颈病变,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病人无需住院,有接受性较高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与普通的电熨法效果比较,观察如下.

    作者:苏妙生;蒋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超敏TSH在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监测的意义

    亚临床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规疾病,是指患者没有或者几乎没有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而血清甲状腺激素或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或两者的浓度有异常.由于甲状腺功能变化微小,它所引起的代谢和器官功能的改变常常持续多年,因此认识亚临床甲状腺疾病对于甲状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超敏TSH检测对该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就2986例患者门诊做FT3、FT4,超敏TSH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高刚;苗爱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关节镜术后应用冰敷预防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冰敷能否减少关节镜术后病人的出血.方法:将260例髌股关节症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均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A组为实验组130例,B组为对照组130例,实验组术后冰敷72h,对照组不予冰敷,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负压引流量的多少.结果: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髌股关节紊乱症的病人行关节镜术后应用冰敷,能减少和预防关节腔内出血.

    作者:陈秀丽;王晓琴;孙晓辉;孙燕;郭华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产后出血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4-2005年48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子宫颈撕裂伤、子宫切口的撕裂、胎盘因素.结论:针对出血主要原因,应采取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加强产程的观察及产前的预测,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戴鹃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Ⅲ度子宫脱垂术前准备的临床观察

    通过对60例Ⅲ度子宫脱垂患者术前准备的对照观察,总结出Ⅲ度子宫脱垂的术前准备用碘伏擦洗的方法简便易行,溃疡愈合快,效果优于高锰酸钾坐浴.

    作者:侯桂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赏识教育在呼吸科临床护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方法:对我院呼吸科实习的2003和2004级护理实习生分别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赏识教育法进行带教,实习结束时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自信心、分析判断能力、创造思维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基本知识掌握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赏识教育对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学习效果有良好作用,采用赏识教育方式带教可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作者:张惠霞;顾丹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寓情感培养于临床护理带教中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情感交流的心理需要也日益增加.作为人类健康的卫士,护士如何去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从而促进其恢复就显得尤为必要.当然,这首先要求护士必须具备相当的情感能力,而护士情感能力的培养可从护生时代开始,这已逐渐被广大的护理教育者所认识[1].

    作者:程桂兰;黎贵湘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农村居民住院情况及病种费用调查分析

    本文通过对固原市原州区农村居民住院机构分布、不同机构住院费用以及主要住院病种费用的调查,科学分析了农村居民住院医疗费用经济负担情况,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经费测算、补偿比例的确定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孙雪玲;冶固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人疾病知识和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疾病知识和生活方式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掌握疾病的知识和生活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应用spss10.0处理所有数据资料.结果:(1)57.9%的病人疾病知识在好的水平;(2)62.1%的病人生活方式在中等水平;(3)高血压病人的疾病知识和生活方式之间的相关系数r=0.555(p<0.01).结论:高血压病人的疾病知识和生活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临床护士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时,应重视病人,如果其具有较好的疾病知识,就会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月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现代护理现状和发展之我见

    现代社会,护理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在新世纪里,护士已经成为医生和其他卫生保健人员的平等合作者,其发挥的作用及所需的技能是10年前无法想象的,护士的角色及职能也在不断的变化[1].随着高科技社会的到来,护理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发展我国的护理事业,尽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满足社会的需求,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作者:刘蔚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浅谈预防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方法之一-洗手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

    作者:张彩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