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49例临床观察研究

张丽丽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 泪囊鼻腔吻合术, 手术改良,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将49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B组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A组手术时间(42.33±4.12)min、B组(68.39±10.12)min,P<0.05.A组治愈总有效率94.23%,B组总有效率86.00%;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P均<0.05.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疗效.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初产妇产程及自然分娩率的改善作用

    目的:研究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初产妇产程的影响,并分析对产妇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改善情况.方法:筛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入院待产的初产妇524例,在了解产妇的自我意愿后将其分为了实验组210例和对照组314例,分别对两组产妇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临床产前知识教育,并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情况以及产程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的比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产妇,且产程中的配合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相比较,两组产妇之间有显著差异,表明本次统计试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妇产前实施有效的助产士产前教育,能更好的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信心,并促进产妇的产程配合,并有效的完成其主动性配合,对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极大促进作用,在临床分娩护理中,可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马慧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及药学监护

    目的: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予以探究并分析,从而针对性加强药学监护.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的处方病历资料共800份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处方,从而采取有效的药学监护措施.结果:对800份处方病历进行分析后,了解到选药不合理的处方病历有200份,给药途径的不合理性和给药时间的不合理的病历有300份,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不合理的病历有280份,预防用药不合理的病历有8份,处方书写不规范的病历有12份,表明:药学监护是保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效途径,且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药学监护具有必要性.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要采取合理、有效的药学监护对策,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在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同时,降低患者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陆惠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俯卧位通气在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中的护理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氧合疗效及护理.方法 收集我科38例各种原因导致的ARDS患者均符合应用俯卧位通气并实施相关护理措施,比较不同时间段PH, PaCO2 ,及PaO2值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俯卧位通气后,患者血气分析示,氧合状况明显得到改善,缩短拔管时间,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俯卧位通气能明显改善患者氧合情况,促进肺部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在实施过程中并妥善固定导管,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文俊;王艳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应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4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给予西药的基础上结合中草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不及观察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慢性前列腺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作者:许建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体感音乐在妇产科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妇科手术患者采用体感音乐护理后焦虑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妇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术后3d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视觉模拟焦虑评分(VAS)等相关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心率以及收缩压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舒张压以及VA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3d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等指标对比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应用体感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帮助患者安然渡过手术,但并不会影响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杨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了解动态血糖监测仪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方法:由专职护士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320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监测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结果:识别无症状性低血糖,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血糖波动,护士能及时有效解除CGMS的故障.结论:有效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依从性,并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王佳颖;朱宏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在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的肩袖损伤患者共63例,在患者术后麻醉完全清醒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包括体位护理以及系统性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措施.评价指标为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UCLA).结果:肩袖损伤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UCLA评分及ASE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ASES的疼痛、肩关节前屈上举、肩关节外旋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张琳;姚敬宇;马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关于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医学的飞速发展,临床用血量亦随之不断增大,临床血液需求的快速增长与血液供应能力的相对滞后,使供血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因此确保充足安全的血源、满足临床需求、及时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是我们每一位血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无偿献血招募是保障安全血源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多年来由于招募工作缺乏计划性、有序性、针对性;宣传与推广深度和广度不够等原因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对我国无偿献血持怀疑态度,血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转变思路,改变传统单一的招募模式,建立一支高素质招募队伍,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就成了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并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从而建立一支安全、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作者:刘春荣;赵艳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总结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就其护理措施及策略展开分析.结果:76例患术后发生并发症的62例,其中肝功能损害1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0例、急性胆囊炎12例、胆汁瘤4例、肺栓塞18例.结论:肝功能损害、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胆囊炎、胆汁瘤、肺栓塞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并发症,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是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王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儿科输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分析

    目的 观察并探讨儿科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300例儿科输液室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护理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护理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评估患儿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 护理组满意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结论 在儿科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规范护理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推动作用.

    作者:李淑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妇科宫腔镜治疗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妇科宫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 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妇科宫腔镜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3.33%)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0.0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3%)显著低于对照组(4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宫腔镜治疗中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兴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用于ABO正反定型的红细胞的制备和检测

    在红细胞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系统发现早,应用广,与临床输血关系密切,重要,其次是RH系统. 所以红细胞ABO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可能非常的剧烈,而且病人样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造成血型的检测错误,所以必须采取正反定型进一步测定血型和相互验证,以提高血型检测的正确性,确保红细胞输血安全. 使用红细胞稀释液保存压积红细胞可以更好的保存压积红细胞,使得压积红细胞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稳定,增加长距离运输的可行性,也方便临床检验科使用,更好的配合我们RhD血型定型试剂卡使用的方便性.苏大赛尔公司生产的ABO、RhD血型检测试剂卡配套使用ABO红反定型细胞要求浓度在1%,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红细胞浓度均在3%左右,临床上通常使用生理盐水稀释,无法长期保存,需每次在使用时配置,使用不便,本产品的研发,可以将红细胞浓度稀释,并且保存期延长至2个月以上,不仅解决了红细胞浓度问题,也使得临床操作简单方便.该产品不仅自身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而且作为血型卡的配套产品,增强了血型卡的可操作性,推动血型卡的销量.

    作者:陶庭磊;钱礼顺;纪耀勇;张锦程;朱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论人文关怀在癌症晚期患者家庭临终护理的重要性

    癌症,已是当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癌症患者为求治愈,经历了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压力和折磨,而现代医学尚不能攻克此类疾病,各类癌症晚期的患者带着一身病痛和绝望的心情走向生命的终结.人文关怀式的家庭临终护理是发挥社会各个层面组成的机构,对这类毫无康复希望的临终患者,通过运用医疗护理手段,大程度的减轻患者心理上、躯体上的痛苦,帮助他们在人生旅途的后阶段能无遗憾、安详地离开人世.同时,帮助患者家属适应将要失去亲人的事实,缓解他们失去亲人的悲恸情绪,能积极、主动保持情绪的稳定配合医务人员,共同努力为患者营造人间的美好、温暖和尊重.以下是对我院35例癌症晚期临终患者进行家庭临终关怀的人文体会.

    作者:周危;黄玲;陈贵静;胡莉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例湿性放射性皮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和研究湿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名湿性放射性皮炎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干预的方式,而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方式,对照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湿性放射性皮炎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诊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湿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采用.

    作者:喻利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他汀类药物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和分析他汀类药物联合丹参川芎嗪在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份收治的7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实验组中,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分析与研究试验对象的临床医疗情况,并且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7.1%,而对照组仅为85.7%,实验组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丹参川芎嗪对于早期脑梗死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在我国早期脑梗死患者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满意度研究.[方法]取2014年12月—2015年8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护理效果及其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患儿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储春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骨科病房安全管理中运用品管圈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安全管理中运用品管圈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骨科病房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病房管理,观察组运用品管圈管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3.33%,对照为75%,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各项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病房安全管理中运用品管圈管理有效的提升护理管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周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院前急救在脑卒病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院前急救的基本信息及在脑卒病中的应用程序,说明建立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处理程序,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规范化晚间护理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究规范化晚间护理在老年病房管理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将收治的8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规范化的晚间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局.结果:护理1年后,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观察组无一例发生跌倒等不良事件,对照组3例上厕所跌倒,2例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病房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因此规范化晚间护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程度,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发生.

    作者:朱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疗护理风险认知研究

    在我国的医疗方面人们的自我保护认知随着高新技术的运用而逐渐的加强.然而由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我国在临床护理中的法律纠纷逐年增加,医疗护理承受的风险也在增大.护士这个职业比较的特殊,这也就决定了它是一个相对风险较高的行业,尤其对于刚进入医院的护士,由于他们的年纪较小、同时实践经验少,是护理行业中风险高发的人群.本文为降低护士在护理中的风险,针对护理风险认知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李欢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