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虎;杨芬;李聪智;林敏西;谢玉桃;欧阳;胡立宽
我院自1995年3月起,在内镜下用二囊三腔管改制的气囊扩张贲门失弛缓症11例,必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11例中男6例,女5例,年龄14-67岁,平均35.4岁,病程由6个月至33年,全部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食物返流和营养障碍,均经X线和内镜确诊.
作者:王胜炳;叶挺生;刘华坤;钏歆荣 刊期: 1997年第03期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术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胆、肝、胰疾病的辅助诊断,特别是对于了解胰管以及肝内外胆管的走行、是否变形、狭窄、扩张、结石以及梗阻等情况均有极大的帮助,是一种有一定创伤性,但安全、患者痛苦较小的诊疗措施.
作者:于萍;杨云芬 刊期: 1997年第03期
我院1984年12月-1996年12月共进行纤维检结肠镜检查6150例,其中68例为大肠癌术后病例,现就其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8例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25岁~76岁,平均49岁.大肠癌术后至结肠镜检查间隔时间为4个月~7年,中位时间2年.
作者:李明;陈友雄 刊期: 1997年第03期
本文分析我院近4年来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大肠癌108例.结果:男女之比为1:1.3,年龄14-83岁.平均51.9岁,50岁以下青壮年40例(37.0%).32岁以下青年15例(13.9%);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长3年,短4天,平均6个月;病理检查:仅浸润粘膜和粘膜下层的3例,浸润至肌层的有22例,其余均达浆膜层;延误诊断的原因有医患两面,本院及外院误诊共29例(26.8%),病种分别是慢性痢疾15例,慢性结肠炎7例,肠梗阻3例,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各1例,肋间神经痛1例,另1例为纤维结肠镜漏诊.
作者:王春丁;张丽君 刊期: 1997年第03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已经被公认为消化性溃疡发病、病变活动、顽固不愈以及复发的主要因素[1],其根除治疗是当前胃肠病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许多研究表明:单一用药难以消除Hp,本文应用洛赛克单一药物和三联用药(洛赛克+德诺+灭滴灵)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苏文彩;金华 刊期: 1997年第03期
B超监测了41例耐药癌性胸腹水患者,采用CD3-AK局部治疗观察前后胸腹水量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B超观察41例耐药性,癌性胸腹水(经常规化疗无效患者者)中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经CD3单克隆抗体和小剂量的白介素-Ⅱ活化扩增后,局部输液注胸腔、腹腔治疗耐药性恶性癌性胸腹水疗效的观察,取行满意效果.
作者:吴鸿卿;汪森明;单章广;王军;张积仁 刊期: 1997年第03期
患者女性,76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0年,加重伴发热、尿黄2周入院.患者5年前因胆囊结石已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胆管造影示肝内胆管囊状扩张.查体:消瘦,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腹部未及包块,肝肋下3cm,质中,边缘钝,表面光滑,压痛明显,肝上界为第五肋间.
作者:徐雅;邓斌 刊期: 1997年第03期
本研究采用粘液组化技术将102例胃粘膜活检标本肠化分为Ⅰ型(完全型),Ⅱ型和Ⅲ型(不完全型).结果发现不同类型肠化多以不同形式同时出现于肠化标本甚至于同一块肠化粘膜;三型肠化形态学和粘液分泌功能表达上呈现为不同的分化阶段,提示肠化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肠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肠型胃癌肠化(n=13)以分泌硫酸粘液的Ⅲ型肠化为主(10/13,77%),弥漫型胃癌肠化(n=10)和良性病变组肠化(n=66)均以不分泌硫酸粘液的Ⅰ和Ⅱ型肠化为主,分别占55%(11/20)和68%(45/68),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Ⅲ型肠化与肠型胃癌关系密切.
作者:康文全;袁世珍 刊期: 1997年第03期
肝脏和病变常导致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异常,其中低T3综合征是常见的病变之一,在肝硬化病人,低T、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1,2,3].重症肝炎病人有严重的肝细胞坏死,也可能出现低T3综合征.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主要检测了重症肝炎病人的T3水平,重点探讨了低T3综合征与重症肝炎病情的关系.
作者:刘双虎;杨芬;李聪智;林敏西;谢玉桃;欧阳;胡立宽 刊期: 199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CD44V6在人类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骨架的影响,探讨CD44V6影响肿瘤转移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原位RT-PCR分子杂交、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CD44V6在人类大肠癌细胞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及共聚焦三维图象重构分析的方法,研究CD44V6对大肠癌细胞的细胞骨架的影响.结果CD44V6在HT29、Lovo细胞中均有表达,不管在mRNA水平还是在蛋白质水平,高转移能力的Lovo细胞表达CD44V6均高于低转移能力的HT29细胞.将HT29、Lovo细胞用CD44V6单抗封闭则发现CD44V6能使HT29、Lovo细胞的细胞骨架发生改变.结论CD44V6的表达与大肠癌细胞的转移潜能有关.CD44V6能影响大肠癌细胞骨架的构像和分布.从而影响大肠癌细胞的运动能力而促进大肠癌转移.
作者:李祖国;丁彦青;郭君其;朱梅刚 刊期: 1997年第03期
近年来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中癌基因ras、myc、fos和抑癌基因p53、RB、TTR、nm23及p16等研究中发现,癌基因的突变和HBV基因产物的转化激活使其过量表达:抑癌基因的突变失活,与HBV蛋白产物的结合,以及抑癌基因产物表达、磷酸化过程的异常均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和分化、转移有关.
作者:杨林;袁爱力 刊期: 1997年第03期
原发性肝癌常用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但大多数肝癌患者一经诊断,已属晚期,手术难以切除.近年来,B超引导下瘤体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已取得明显效果[1,2].为探讨其它药物或手段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我们在B超引导下瘤体内注射同位素32P磷酸铬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毛华;杨冬华;邢治善;宋卫生 刊期: 1997年第03期
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为食管癌的主要化疗药物,单一用药及联合化疗,疗效不满意,根据提高细胞内还原叶酸含量能抑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酶,增强5-Fu细胞毒性作用的理论.我们自1991年来设计5-Fu、Mmc和醛氢叶酸(FA)联合应用治疗晚期食管癌,并与单用5-Fu、Mmc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兴田;陈希云;沈玉法 刊期: 199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CD44V6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探索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转移方法.方法:应用大肠癌肝转移模型来研究CD44v6单抗对大肠癌HT29、Lovo细胞裸鼠实验性肝转移的影响,分析CD44V6单抗在抗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结果:CD44V6单抗能有效阻断裸鼠实验性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
作者:丁彦青;李祖国;郭君琪;朱梅刚 刊期: 1997年第03期
在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阻断治疗肝癌的基础上,作者设计了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门静脉阻断并双介入治疗方法对12例晚期肝癌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经去血供等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AFP下降,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本方法既发挥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阻断治疗肝癌的优点,又可以阻断肿瘤内的门脉供血,同时配合双介入治疗,对门静脉癌栓有一定效果,因此不失为晚期肝癌的一种新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涂小煌;陆志范;高瞻;饶本强;黄云龙 刊期: 1997年第03期
我院自1994.3至1997.6经胃镜在X线下放置食道记忆金属支架治疗食道狭窄患者30例,使病人解决了进食问题,提高了生活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丹;朱建新 刊期: 1997年第03期
以铋剂为中心的三联疗法之疗效有地区差异,奥美拉唑(Ome)、羟氨苄青霉素二联疗法的疗效各家报道相差甚远,临床价值存在争议.我们近3年分别用三联疗法和二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共138例,对其疗效进行了前性瞻性观察,旨在了解这两个曾被广泛应用的根治方案在粤西茂名地区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可上;全权;余玉珠 刊期: 1997年第03期
泰胃美是1975年合成的第三代咪唑类衍生物,为有力的组胺H2受体阻滞剂,能抑制基础胃酸和条件胃酸分泌,有利于胃粘膜修复,故既往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病.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实践不断开发,其应用范围在日益扩大.文献报道[1,2,3],泰胃美还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及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等作用.我们应用天津中美史克公司生产的泰胃美预防肝癌晚期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曦;欧阳学农;陈樟树 刊期: 1997年第03期
我院是广东省韶关地区医院,1974~1996年共收治肝脓肿337例,今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37例均为我院住院确诊病例(见表1).男性269例(79.8%),女性68例(20.2%),年龄2.5~80岁,平均36.1岁,其中城市居民88例,农村居民249例.细菌性肝脓肿171例,阿米巴肝脓肿118例,阿米巴肝脓肿合并细菌感染48例.
作者:王春丁;张丽君 刊期: 1997年第03期
以CEA为靶抗原的基因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学研究的突出进展,我们用CEA真核表达质粒(pCEA)免疫兔子,分别以重组人CEA痘苗病毒(rV-CEA)和生理盐水作阳性和阴性对照.与生理盐水相比,pCEA组和rV-CEA组兔血清CEA含量均明显升高,并出现高滴度的作用时间持续更长久.
作者:王晓怀;杨太成;杨洁;江悦华;罗超权;徐国恒 刊期: 199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