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德;周殿元;张亚历;徐克强;张万岱;杨海涛
本文观察立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3例,以探讨立止血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实用性.一、病例选择63例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14-76岁,平均47岁.
作者:吴必嘉;何宝婵;杨丽君 刊期: 1996年第02期
溃疡病出血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平均病死率为4-10%,但约有80%的溃疡出血可自动停止,令有20%的患者出血量大或有反复出血,在这些患者中病死率高可达36%,因此需积极进行治疗.
作者:王运柱 刊期: 1996年第02期
1989年大岛博氏报告了日本人的胃粘膜萎缩比德国人重[1].近年来可见到许多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萎缩性胃炎的进展有着明显关系报告[2,3].
作者:松久威史 刊期: 1996年第02期
利用盐酸二甲肼(DMH)诱发Wistar鼠大肠癌的动物模型,通过分组、分阶段研究蝎毒素对大肠肿瘤发生过程和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结果发现蝎毒素可以减少诱癌的鼠死亡率和诱癌率.20周内单纯诱癌组死亡率达32.69%,蝎毒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为23.08%和20.51%,其中蝎毒注射组死亡率与单纯诱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0-31周单纯诱癌组诱癌率为81.82%,蝎毒注射组为44%,两组差异显著(P<0.01).大肠癌核仁组成区染色结果发现单纯诱癌AgNOR颗粒明显增加而蝎毒注射组显著减少,每核AgNOR颗粒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提示蝎毒素具有去除DMH毒性,降低实验肿瘤的发生,抑制大肠肿瘤细胞Rrna活性,直接抑杀肿瘤细胞的作用.
作者:吴保平;高春芳;李冬晖;刘江宁 刊期: 1996年第02期
食道胃底静脉曲线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高达40%以上[1].传统治疗方法静脉使用止血剂、血管加压素,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洗胃,口服或胃内灌注凝血酶,单纯三腔二囊管压迫等,效果不甚理想,局部硬化剂注射也受时间、人员配备及出血量大时影响视野所限制.
作者:张文茹 刊期: 1996年第02期
为了解血浆内皮素(ET)水平在肝硬化及其发展中的变化,初步探讨其意义,应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测定7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ET水平.结果示,(1)血浆ET水平在肝硬化肝功能Chile-Pugh评分分级A患者(57.7±21.5pg/ml)、B级患者(40.7±23.1pg/ml)和C级患者(25.2±18.4pg/ml)均明显低于正常人(78.4±21.9pg/ml)(P<0.01).B级和C级患者均低于A级患者(P<0.01),C级患者低于B级患者(P<0.01).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数与血浆ET水平呈负相关(γ=-0.465,P<0.05).(2)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无腹水的患者(33.7±23.9pg/ml vs 52.6±20.3pg/ml,P<0.01).(3)肝硬化患者血浆ET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γ=0.446,P<0.05),与血清胆红素,尿素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相关.提示血浆ET的减少可能在肝炎后肝硬化体循环血管扩张的维持中起一定作用,是水钠潴留、腹水形成的因素之一.血浆ET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循环高动力状态有密切关系.
作者:郑丰平;王俊雅 刊期: 1996年第02期
息肉在大肠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内镜是诊断和治疗息肉可靠方法,我院自1977年至1995年5月用欧林巴斯、宾得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21155人次,发现直肠、结肠息肉3456例,占16.3%,在小儿肠镜检查616例中,发现肠息肉423例,占68.7%,并成功在内镜下电凝切除息肉454颗,发生穿孔1例;残蒂出血34例,未发生死亡,经近期观察和信访亦无再次便血者,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德寿;冯福才;周殿元;杨希山 刊期: 1996年第02期
对36例行纤维胃镜检查的患者,分别进行胃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试验,结果发现: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胃内感染率;胃内有感染者,口腔也有感染;胃内无感染者,口腔仍可有感染;但口腔无感染者,则胃内亦无感染.
作者:洪毅东 刊期: 1996年第02期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低,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探讨大肠癌的发病规律对防治大肠癌有重要意义.
作者:关彩平;林焕健 刊期: 1996年第02期
应用超声内镜(EUS)检查了21例食道癌和28例胃癌.结果显示:两者的EUS影像特征均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伴部分或全部正常管壁结构的破坏;EUS对肿瘤浸润深度诊断正确率:食道癌为88.9%,胃癌为83.3%;对肿大淋巴结的显示率两者分别为90%,83.3%,而对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0%,80%.EUS对食道癌、胃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方式的确定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文;张亚历;崔生达;黄祥成;齐德林;邹小明;周殿元 刊期: 1996年第02期
我们自1991年3月至1994年10月,用甲硝唑加雷尼替丁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6例,单用雷尼替丁治疗45例(对照组).观察其近期愈合率及复发率.
作者:刘旭明;黄赞松;钟秋红;黄大文 刊期: 1996年第02期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少见的良性大肠疾病.我院从1985年11月至1995年10月共发现SRUS 9例,其中误诊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纯炽;麦哲林;杨冬华;宋卫生;周亚东;余建林 刊期: 1996年第02期
本研究旨在评价微剂量(37kBq)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效果.106例病人清晨空腹饮下37kBq14C-尿素水溶液,海胺溶液吸收20分钟呼气CO2 2mmol,液闪仪测定14C放射性活性,结果以dpm/mmolCO2表达.19例志愿者第二日重复试验.以Warthin-Starry组织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作为参照标准,ROC分析法确定14C-UBT适判别值.结果得出14C-UBT适判别值为250dpm/mmol CO2;实验对HP感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3%(58/59)、98.7%(46/47)、和98.7%(104/106);实验重复性良好;体重校正对诊断效果无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微剂量14C-UBT诊断HP感染具有高度的准确性,且简单和安全;试验无需试餐和加用非标记尿素,结果不需以体重校正.
作者:张厚德;马永健;赵成忠;麦丽文;贺克俭;吴盛州;李明华;舒江乔 刊期: 1996年第02期
我院自1988年7月至1995年12月应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并治疗盲肠鞭虫病126例.现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26例,其中男74例,女52例.年龄15~77岁,平均42岁.病程半年至5年之间.
作者:朱德锋;宋志军 刊期: 1996年第02期
自1977至1995年,应用成人纤维/电子肠镜检查3个月至14岁(平均6.9岁)小儿677例,其中诊断肠息肉者453例,占66.9%,并于内镜下摘除息肉521颗.
作者:冯福才;杨希山;陈村龙;张亚历;潘德涛 刊期: 1996年第02期
东亚钳蝎毒素对大肠癌的抑杀作用,已被体外大肠癌细胞株的培养和动物实验证实[1-2].为进一步观察东亚钳蝎毒对人体直肠肿瘤治疗的作用,我们采用PCNA阳性半定量的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研究了大肠癌蝎毒素治疗前后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PCNA阳性半定量结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作者:魏东;高春芳;李冬晖;王元和;施清华 刊期: 199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1996年第02期
小儿腹痛是临床上常见病症,而小儿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病史,某些辅助检查又受到较多的限制,因而对其病因难以作出正确快捷的诊断.我们对156例上腹痛小儿进行了临床及胃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梁浓亮;智发朝;冯福才;潘德寿;周丹;周殿元 刊期: 199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表明,胆汁返流性胃炎有严重的胃排空障碍,本文着重探讨胃窦平滑肌电生理水平上的改变在胆汁返流性胃炎中可能的发病意义.方法:对13例胆汁返流性胃炎(R组),10例非胆汁返流性胃炎(N组)和7名健康志愿者(C组)的胃窦平滑肌电连续检测30分钟以上,比较平均慢波频率和胃节律紊乱的发生率和节律异常的严重程度.结果:各组平均慢波频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三组均可见胃节律异常,发病率在R组较高,为53.8%(7/13),C组和N组较低,分别为14.3%(1/7)和30.0%(3/10);程度上R组>N组>C组.结论:严重的胃窦平滑肌电节律紊可能是胆汁返流性胃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曾锦章;张万岱;张振书;张兵;周殿元 刊期: 1996年第02期
慢性胃炎可以说是世界上发病率高的疾患,但是长期间几乎处于病因不明状态.1979年澳大利亚学者首先报告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1982年同研究室胃活检组织的HP分离培养成功.
作者:温敏;山田宣孝 刊期: 199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