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静
目的:讨论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替吉奥单药和吉西他滨单药一线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择50例老年晚期胰腺癌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其药物的选择分为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单独的替吉奥以及单独吉西他滨进行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比对照组的少20.00%,p<0.05.结论:替吉奥和吉西他滨一线治疗方式均效果理想,但是针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采用替吉奥的更为优势,能降低骨髓抑制反应的发生率,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晋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本研究就免陪护护理模式在肛肠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选择本院肛肠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免陪护护理模式,对照组60例,治疗过程中家属陪护,并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满意程度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医疗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状况减少(P<0.05).结论:在肛肠科护理工作之中运用免陪护护理模式,临床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有效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廉少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将PBL教学法用于呼吸科的临床护理相关教学查房中,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笔者调查研究样本是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66例实习护生,按照教学方法区别性分2组,每组33例实习护生,将传统教学法予以参照组实习护生,将PBL教学法予以实验组实习护生,调查2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评分数值、操作技能评分数值、整体护理评分数值、教学满意统计数值.结果:实验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评分数值、操作技能评分数值、整体护理评分数值对照参照组实习护生数值,有P<0.05的统计学显著差异和意义,实验组实习护生的教学满意统计数值对照参照组实习护生数值,有P<0.05的统计学显著差异和意义.结论:在呼吸科的临床护理相关教学查房中施行PBL教学法显示良好效果.
作者:尹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新医改不断完善,让医院的管理工作也有所加快,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需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利于促进医院的发展.但由于医院工作过于繁忙,无论是档案管理人员还是全院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以及其他因素,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当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严重影响医院管理水平.因此,本文在新医改背景下,对医院档案管理实施改进.
作者:户艳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新的历史时期,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发展需求,因为在信息极其发达的时代,人事档案管理的核心发生了变化.人事档案管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重点内容,故而本文将对新时期下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加信息化,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
作者:惠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3月20日至2017年03月20日期间93例小儿疝气患儿,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实施手术治疗,依据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划分,即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试验组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时,试验组各项指标较低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病率为4.2%,护理满意度为98.8%,对照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病率为26.0%,护理满意度为82.6%,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疝气患儿进行手术护理时,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其效果相对比较理想,同时可以改善并发症发病率和护理满意度,确保患儿住院时间、离床时间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臧力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40余年.臧力学教授通过辨证论治,运用温阳补肾、理气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鲁冰兵;陈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比较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手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们科收治的80例手外科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针对患者术后疼痛,对照组给予手外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手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效果具有明显差异,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减轻手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导尿留置患者行膀胱冲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伤科近年来入院需留置导尿1周以上且置尿管前无尿路感染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分别冲洗三次及六次,对冲洗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段尿路感染发生率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膀胱冲洗的患者中,采取循证护理的方式效果较常规护理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矫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原发性痛经根据病因可分为寒凝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肝肾虚亏型等五种类型,临床上以寒凝血瘀型痛经较为典型多见,治疗多以温通为原则.本文总结近年来中医汤剂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和循证医学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赵鹏辉;耿丽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了解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比分析这种护理模式对护理工作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在耳鼻喉科救治的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的耳鼻喉科护理,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融入循证护理模式,从而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从而判断循证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在经过一个周期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而护理组中的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孙德凤;杨桂勇;武辉香;张玲;郭曦;马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手术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经验.方法:院感质控小组通过讲解有关院感及手术部医院感染知识,采取有效的监测、报告、反馈,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结果:手术室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院感质控小组在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院感染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安改红;崔桂香;李凤霞;赵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在临床病理相关指标的差异性,为新疆不同民族女性乳腺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2月~2008年12月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年间共有2019例乳腺癌患者,其中维族427例,汉族1592例,维、汉患病人数比接近1:4.与汉族乳腺癌患者相比较,主要差异如下:临床病理因素方面,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肿块较大,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临床分期较晚(P均<0.05).结论:近5年汉族乳腺癌患病人数明显高于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女性乳腺癌维、汉患病人数比接近1:4;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中青年相对汉族患者较多,肿块较大,病期晚,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临床病理因素提示其预后较汉族可能差.
作者:刘卫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分析应激性胃溃疡患者治疗中运用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应激性胃溃疡),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7日至2016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5例,分别采用西咪替丁(对照组)以及奥美拉唑(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奥美拉唑)治疗后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西咪替丁),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 在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中,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更优于西咪替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权风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1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15例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疗效良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
作者:龙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报告1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护理经过.
作者:高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和横断面等方法对某院2014年至2017年的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某院住院的患者中,抗菌药物的总使用率为76.10%,其中术中用药率为80.94%,联合药物的使用率为43.67%,平均用药时间为8.8d,并且在某院存在一定的无指征用药与联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结论:某院的住院患者具有较高的抗菌药物在使用率,需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
作者:郝利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时成分血的合理使,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两年在我院住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00例,随机进行分组,对照观察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临床输血申请单发放血液成分进行输血,观察组按照制定的输血方案进行输血.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输血后3小时,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要短,观察组的血小板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期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结果,对其进行计划性成分输血,能够有效提高消化出血道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水平.
作者:白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对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72例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吗替麦考酚酯,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实验组的临床效果较对照组好,两组有差异,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能够提高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蔡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8月-2017年9月期间行血常规检查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70例.其中,一组患者采用末梢血采血方式,即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静脉血采血方式,即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予以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RBC、MCV、MCHC、Hb、PLT、HC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WBC、MCH指标低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静脉血均作为血常规监测的首选方案,相对而言,静脉血采血方式结果准确性相对较高,故值得推广.
作者:翟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