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乡镇卫生院普外手术中抗生素的应用分析

于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普外科, 抗生素, 切口感染预防,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普外手术中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普外科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时间为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期间),总结时间、方式不同对术后感染预防起到的价值.结果:切口感染7例,占5.7%.术前用药感染4例(3.3%),术中使用感染2例(1.6%),术后使用感染1例(0.8%),对比术中以及术后用药,术前用药感染率相对较高.一联用药无感染情况,二联用药感染2例(1.6%),三联用药感染5例(4.1%),对比二、三联用药,一联用药感染率相对较低.结论:普外科进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时,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意使用的时间,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健康.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小儿高原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方法、 以及防治措施

    目的:探讨小儿高原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与防治措施.方法:采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高原性心脏病患儿,分析其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在我院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都全部康复出院.结论:针对小儿高原性心脏病要尽早诊断,对于病情要尽早治疗,做好防治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小儿高原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彭琳;王海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品管圈小组护理在压疮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品管圈小组护理在压疮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30例高危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小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3.08%,较对照组的21.54%明显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小组护理在压疮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建立了有效的压疮防治标准及护理流程,提升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压疮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护理人员配合好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病人视网膜病变有一定治疗效果.方法:从术前检查、手术用品消毒灭菌准备、手术中严密配合、术后护理等方面提出护理措施.结果:手术视力提高效果明显,患者满意率高.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配合、周密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丛萍;全永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式的临床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癌(non-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疫苗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小和耐受性好的特点,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影响疫苗治疗肺癌的原因有很多,考虑到肿瘤免疫原型以及免疫治疗耐受性的具体要求可知,在整个分析阶段,需要对肿瘤和免疫关系进行分析,以特异性抗瘤和抗原性发现作为基础,做好疫苗免疫治疗,进而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黄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ALT、AST、ALP、Ca2+用于高血压诊断的作用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ALT、AST、ALP、2+Ca对诊断高血压的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之2016年10月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90例作为甲组,另取同时期接诊的90例健康体检者为乙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甲组ALT(34.98±12.04)U/L、AST(45.77±14.54)U/L、ALP(184.38±51.46)U/L水平显著高于乙组(23.35±9.17)U/L、(23.28±10.02)U/L、(134.23±35.87)U/L,2+Ca(1.89±0.27)mmol/L显著低于乙组(2.27±0.22)mmol/L(P<0.05).结论: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借鉴.

    作者:王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应用与研究

    生活饮用水相比工业用水及普通用水来说,其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饮用水的卫生质量状况也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更应该加强对生活应用水的卫生监督,确保饮水安全.但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制度并不完善,虽然许多中大型城市都公布了相关管理实施办法,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优势出发,分析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应用限制,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通过简要分析,不断完善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方面的应用,促进我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长远发展和居民饮水安全.

    作者:张永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诊1000例儿童呕吐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儿童呕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的呕吐患儿10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儿童呕吐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等.结果:大多数儿童呕吐经短期(4到6小时)禁食水及对症治疗均可缓解,儿童呕吐与年龄、群居有关,年龄与呕吐呈反比,学龄前儿童呕吐大多与感染相关.结论:对小儿呕吐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与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呕吐症状.

    作者:张奇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诊断中心脏B超检查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采用心脏B超检查的诊断方式,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共66名,对所有患者采取心电图检查和心脏B超检查的方式,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心脏B超检查的准确率明显优于心电图检查的准确率(P<0.05).结论: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采用心脏B超检查的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优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姜程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加味地黄饮子在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加味地黄饮子在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中心治疗的104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加味地黄饮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动态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dSBP、dDBP、nSBP、nDB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地黄饮子在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血压的昼夜节律,使血压控制平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继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探讨老年患者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及其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探讨老年患者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及其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86例老年患者,分析其常见的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86例患者护理前并发症发生率为37.2%(32/86),给予护理措施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2/86),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老年患者的并发症较多,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控制留置针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蔡诗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试论脑出血优质护理的措施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临床优质护理措施展开研究.方法:本次医学护理活动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2月份至2017年2月份,在我院就诊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共计50例,在治疗过程中,分别在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出院后均采用了优质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周期性护理,50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有效率96%.通过护患关系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向50例患者发出50份问卷,共收回50份问卷,护患关系满意度100%.结论:在对脑出血护理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协助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谭艳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和责任制护理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和责任制护理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内科病房治疗的120例高危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责任制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更佳,能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乡镇卫生院普外手术中抗生素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普外手术中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普外科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时间为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期间),总结时间、方式不同对术后感染预防起到的价值.结果:切口感染7例,占5.7%.术前用药感染4例(3.3%),术中使用感染2例(1.6%),术后使用感染1例(0.8%),对比术中以及术后用药,术前用药感染率相对较高.一联用药无感染情况,二联用药感染2例(1.6%),三联用药感染5例(4.1%),对比二、三联用药,一联用药感染率相对较低.结论:普外科进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时,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意使用的时间,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健康.

    作者:于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患者应用美吡达和二甲双胍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还应用中药汤剂玉液汤加味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况,提高糖尿病的治愈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孙梦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与探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7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普外科的常规手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常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观察组患者术后按照药敏试验的结果,选取比较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早期肠梗阻、腰背部不适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71%)与对照组患者(28.57%)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7.14%)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在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的同时加强患者的术后抗感染治疗十分重要,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作者:孙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钙离子系统性负误差原因的探究及排除

    目的 探究钙离子结果出现系统性负误差的原因并加以解决.方法 使用同种校准物、质控物及同厂家试剂,A1、A2组为奥林帕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组为贝克曼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1、B2分别为系统性负误差之前、之后的结果.结果 A1组与B1组结果相差显著(P<0.05),A2与B2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钙离子结果出现系统性负误差的原因不是由常见的水质问题引起,而是由于双波长中参比波长设置的缺失造成,参数设置的查对、验证不能是思维的死角.

    作者:谢祖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604例O型孕妇ABO及Rh血型抗体效价检测

    目的 了解O型孕妇ABO及Rh血型抗体效价的检测结果阳性比例及各年龄段的阳性率.方法 利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IgG抗A(B)和Rh血型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604例O型孕妇IgG抗A(B)效价≥1:256者190例,阳性率31.46%,Rh血型抗体效价均小于1:32.大于35岁组与31~35岁组、26~30岁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X2值分别为4.18、5.38.结论 产前对O型孕妇进行IgG抗A(B)抗体效价测定,可以及早发现异常,及早治疗,防止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作者:谢祖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患者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以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则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予以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比对照组高(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患者施以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春波;汤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CT增强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放射科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增强扫描在临床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CT增强扫描,是指经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后再行扫描的技术,当体内注入造影剂后,不同的组织结构及病变性质,由于含碘造影剂的分布和数量都有不同,这样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图像对比度增加,两者之间的界线也较清晰,帮助发现平扫未显示的病变、明确病变的范围和边界.另外 CT 增强扫描还有利于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我院在CT增强检查时应用碘佛醇、安射力等作为造影剂,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反应,如:全身发热、口感略苦、头晕、心慌等.还有少数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口舌发麻、胸闷气急、血压骤降、意识丧失等.CT检查前病人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上面列举了种种过敏反应和潜在风险,因此病人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疑虑等心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作指导,并通过其语言、行为、表情、态度和姿势等去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其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佳心理状态,即心理护理[2].CT 增强检查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理解并积极配合,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

    作者:夏青;余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抽签分组法将2015年7月1日-2017年4月30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45例/组.A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B组采取常规内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葡萄糖、蛋白、白细胞水平和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A组患儿干预后葡萄糖水平(3.20±0.18mmol/L)、蛋白水平(0.29±0.12g/L)、白细胞水平(9.14±1.48×109/L)均低于B组,头痛缓解时间(4.12±0.34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11±0.52天)、住院天数(13.54±2.10天)与B组相比均更短(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