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茅
目的: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气管切开患者展开分组研究,即甲组与乙组,每组60例.甲组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乙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带管时间、并发症与感染发生率、心理状态均明显优于甲组,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颇高.
作者:陈丽香;占志英;张美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接受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临床路径组,各59例.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临床路径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健康常识认知率以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路径组健康常识认知率57例(96.61%)显著高于常规组44例(74.58%),临床路径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Barthel评分以及心理测试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的病情恢复,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相关健康常识的认知率.
作者:林晓燕;林晓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析腰椎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行腰椎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的70例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病床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5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予以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护理满意度为97.1%,同对照组患者的22.9%、80.0%%,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腰椎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围手术期中应用综合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牛彦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诊断及治疗中CT动态随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47例经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首次CT扫描影像表现主要征象为磨玻璃影,网格样、网织结节影、索条影,实变影,支气管双轨征,肺气囊,月弓征,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气胸、纵膈气肿等.动态复查CT扫描:33例治疗后复查,肺内病灶明显吸收、好转.7例呈现病灶先增多后吸收好转.5例出现进行性加重.3例治疗后明显吸收、好转,3w-8w后肺野内出现新发病灶.结论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病变发展不同阶段表现各异,CT扫描并行动态观察,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后变化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吉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利用抽样调查法、DDDS法以及药物评价法对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后将研究结果 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对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100%,其中药物频率应用较高的药物为甲硝唑注射液,奥硝唑注射液以及头孢唑啉.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周期为3天至4天,且术后均未出现感染.通过对患者的联合用药情况来看,单独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可达5.6%,剩余患者的用药均为联合使用,其中二联、三联、四联的比例分别为66.7%、22.2%、5.6%,结论 :剖宫产围术期应用的抗菌药物,其时间不宜过长,在使用时需遵循《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指南》,从而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优化.
作者:张代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检测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先兆流产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和自然流产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不同孕周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水平.结果 保胎治疗前,先兆流产组血清β-HCG、PROG、E2水平均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组血清β-HCG、PROG、E2明显升高,第7天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组E2水平在治疗后第3天起明显低于继续妊娠组,而β-HCG、PROG的差异则在治疗后第7天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动态联合监测血清β-HCG、PROG、E2水平,有助于妊娠结局预测和保胎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夏迎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护理安全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前后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3-6月作为对照组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2016年7-9月作为实验组,并采用护理安全干预模式,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器械消毒不合格率、护理风险的发生及临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器械消毒不合格率、护理风险发生率、临床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采取护理安全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器械的合格率及临床的器械满意度,并降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朱会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护理配合音乐疗法对初产妇气血虚弱型缺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气血虚弱型缺乳初产妇48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24,给予穴位按摩护理配合音乐疗法)和观察组(n=24,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泌乳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与观察组比较,结果发现对照组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穴位按摩护理配合音乐疗法可显著改善气血虚弱型缺乳初产妇泌乳情况,具有积极的临床采纳和推广价值.
作者:李艳伟;纪彦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1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调查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着明显的恢复,其AD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明显提升,NIHSS评分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Fugl-Meyer评分及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率相对更高,而NIHSS评分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恢复和改善其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婧婧;霍丽丽;高文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人民经济生活的提高,每个家庭自我保护的护理意识越来越大.而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凝聚点,当发生病痛时,在就医和治疗过程中,其家属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门诊输液室工作特点往往是单位时间内病人集中输液多,而患儿家属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优先服务.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新生儿呼吸衰竭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了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而实验组患儿给予了无创呼吸机治疗,然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到了98.46%,好于对照组的89.23%,同时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PaO2(68.7±3.5)mmHg、pH值(7.33±0.09)、SaO2(0.90±0.04)%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96.5±3.8)mmHg、(7.39±0.09)、(0.98±0.05)%,而PaCO2(72.4±1.1)mmHg低于对照组(55.7±1.0)mmHg,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使患儿的临床指标得到有效的改善,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严茹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接触性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自2014年开始观察统计我院普外科及骨外科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以及患者的接触性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患者接触性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 2014-2016年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8.17%、79.33%、86.83%,手卫生依从性逐步提高;而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75%、4.25%、2.25%,2015及2016年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2014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卫生依从性与接触性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系数为-1.475,(P<0.05).结论 患者接触性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应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干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以降低患者接触性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金晓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心绞痛发生频次(8.5±2.3)次/月和持续时间(1.5±0.3)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粘度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并且,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粘度(6.5±0.4)mpa.s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且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萍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应用护理干预的方法 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6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低血氧症、平均住院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肺部感染、低氧血症、住院时间等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将护理质量提高,减少肺部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在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医院治疗的15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患者在早晨8点服用替米沙坦,命名为对照组;另外一组患者在晚间8小时服用替米沙坦,命名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73例患者为杓型血压,所占比例为96.05%;对照组中杓型血压为59例,所占比例为77.63%,观察组的杓型血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米沙坦夜间服药的效果明显优于晨间服药.
作者:刘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配合隔药饼灸治疗小儿遗尿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82例小儿遗尿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耳穴贴压治疗,观察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隔药饼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较对照组的78.05%明显提高,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隔药饼灸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明显,操作简便、无痛、安全性高,能整体调理脏腑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瑾;张进尊;陈美鹤;王丹;吴雪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我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200例的护理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从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出血2例,再次脑梗死2例,死亡1例;对照组并发再次出血6例,再次脑梗死5例,死亡3例.结论: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干预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作者:王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关系着中医传统方法能否延续,中医药理论能否发展.刘玉洁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总结其治疗抑郁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有其必要性的.
作者:孙辰莹;郑美媛;王清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3月15日~2017年3月26日住院部收治的妇产科疾病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20例(米非司酮),对照组---20例(米索前列醇);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70.00%(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疗效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延红;金小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患者盐酸氨溴索(沐舒坦)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及总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93.33%vs 11.11%,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沐舒坦是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有效途径,具有见效快、有效高等优点,推荐使用.
作者:蒙炳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