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检查的价值研究

林志强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同步检查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检查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0例,同步检查所有患者的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观察不同时间段的平均血压、ST-T改变、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情况.结果 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平均血压水平同ST-T改变持续时间、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检查能够观察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4h血压水平和心脏电活动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将24h血压水平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促进预后的改善.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7年5月-2018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106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床位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疗效、各项心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还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刚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母婴结局的积极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共88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积极的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母婴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AMD和HAMA量表评分显著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术后感染、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实施积极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并且提高母婴分娩的优良结局,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王艺羡;徐慧;墙燕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室功能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心室功能指标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D(43.29±3.44)mm,LVEDD(55.26±4.14)mm,LVEF(44.48±8.25)%,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NT-proBNP(522.49±126.98)pg/ml,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的治疗中,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可进一步调节患者心功能,改善疾病预后效果,临床效果理想.

    作者:吴官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50例高血压脑出血CT影像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CT影像诊断情况.方法 入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且在发病24h之内均行CT扫描明确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结果 按照患者的死亡率依高到低依次排序,其中出血量>100ml患者的死亡率40.00%(2/5)、出血量在50-100ml之间的患者的死亡率25.00%(3/12)、出血量<50ml患者的死亡率6.06%(2/33),随着出血量的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也显著上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入脑室患者的死亡率为27.27%(3/11),显著高于未破入脑室患者的10.26%(4/3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患者的死亡率依高到低依次排序,其中血肿位于丘脑的死亡率为60.00%(3/5)、血肿位于壳核的死亡率为44.44%(4/9)、血肿位于脑叶的死亡率为0(0/36),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线位移结构≥1cm患者的死亡率为25.00%(2/8),显著高于中线位移结构<1.0cm的11.90%(5/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结论 CT影像学检查能够准确地定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位置和范围,并对患者的出进行准确计算,从而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作者:黄清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通心络胶囊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中通心络胶囊与非洛地平缓释片的有效性.方法 将84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常规组(42例,常规疗法+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组(42例,常规组方案+通心络胶囊).对比治疗后血压、血糖指标,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疗效检验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联合通心络胶囊和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能够显著控制血压和血糖指标,改善疗效.

    作者:刘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应用三维标测指导下近似零X线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研究分析

    目的 分析三维标测指导下近似零X线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价值.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4月我院共完成117例室上速射频消融治疗,其中采用三维标测指导下近似零X线RFCA治疗PSVT 67例,纳入观察组.采用普通X线指导RFCA治疗PSVT 5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手术时间等手术期情况、曝光时间、放电次数、即刻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等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X线时间、靶点标测时间、放电次数分别为(67.1±10.5)min、(1.6±0.5)min、(4.3±1.5)min、(4.8±1.5)次/人低于对照组(74.4±9.5)min、(18.5±6.3)min、(6.6±2.0)min、(6.6±1.7)次/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消融即刻成功率、远期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01%、97.01%、2.99%,对照组则为92.00%、90.00%、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标测指导下近似零X线RFCA治疗PSVT可提高效率,缩短手术时间,但不能提高疗效,也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翁金日;陈金灶;吴清国;黄俊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个案全程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分析采取个案全程的管理模式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规划好的目的与健全保障策略的基础上,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分为两组进行观察探究,由心血管部门的护士领导的护理队伍对实验组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长达十二个月的个案全程的管理模式,随后对常规护理组与实验护理组所有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之后的自我管理方面和病症管理方面等信息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在进行十二个月个案全程的管理模式之后回访这些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验护理组的患者其各个管理方面以及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明显的优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数据经过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当前,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个案全程的管理模式属于慢性疾病管理模式中的一种相对比较创新的护理服务方式,满足当下慢性疾病治疗工作的规划要求,并且表达了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其专业化的护理意义.

    作者:唐昌容;廖世英;罗兰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饮食营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作用的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饮食营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 2017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选取20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再选取2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饮食营养护理干预,分析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探讨对比.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患者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由(161.71±10.13)mmHg降低至(125.96±9.04)mmHg、舒张压由(98.72±9.55)mmHg降低至(80.80±5.66)mmHg,与同组干预前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即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血压明显下降,与正常人基本相近.结论 饮食营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静;黎华;梁庆华;周博锋;何本进;朱松山;陈晖;吕玥茜;利荣乔;蒋美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血压波动的影响.方法 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7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采用高血压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进行3个月的随访,评估护理效果.统计并记录两组规律用药、血压监测、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定时复诊等遵医依从性;采用MUNSH幸福度量表评价两组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记录并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规律用药、血压监测、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定时复诊等遵医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MUNSH幸福感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其中观察组干预后MUNSH幸福感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提升血压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明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护理随访路径对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采用护理随访路径对其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本科室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间实施永久起搏器安置术60例患者,分为传统组(n=30)和路径组(n=30),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随访,路径组患者在护理随访路径下实施随访过程,两组均随访6个月,对比不同随访方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路径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自我效能评分(8.1±0.1)分、生活质量评分(85.2±4.1)分较传统组(7.8±0.2)分、(77.2±5.8)分显著提升(P<0.05).路径组患者疼痛、感染发生率3.3%、3.3%较传统组23.3%、20.0%降低(P<0.05).结论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对患者采用护理随访路径可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蕊田;占婷;王智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检查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检查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0例,同步检查所有患者的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观察不同时间段的平均血压、ST-T改变、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情况.结果 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平均血压水平同ST-T改变持续时间、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检查能够观察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4h血压水平和心脏电活动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将24h血压水平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促进预后的改善.

    作者:林志强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的治疗研究

    目的 观察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使用疗效.方法 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中治疗过的149例符合研究标准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比组(患者共74例)只让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而研究组(患者共75例)则让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后对两组服用药物后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服用其对应药物进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比组服用其自身对照使用的药物的患者的疗效,并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的患者服用对应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对比组低,同样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让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治疗效果理想.且在患者的血压及冠心病的症状的得到理想的改善的同时,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值得让广大相关疾病患者使用.

    作者:朱德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超声探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分析超声探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次实验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从2010年5月-2013年6月期间选取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共有1080例.其中拥有男性患者913例,而女性患者有167例,小患者年龄为37岁,大年龄患者为79岁,其平均年龄为(63±2.5)岁.上述所有患者全部为超声检查颈动脉患者,经过筛选排除精神障碍患者以及有心理疾病患者、不愿意参加配合者.所有研究对象以及家属对我院此次研究已经完全了解,后签署知情合同书,全部为自愿参与.对所有患者实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针对超声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1080例患者当中,其中内膜增厚患者例数为851,伴有粥样硬化患者例数为769,阳性率为78.8%.结论 超声探查可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着积极意义,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

    作者:林德水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对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对2010年-2018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将其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5.1软件对纳入的实验结果 进行Meta评分.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心功能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再住院发生率等五项指标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时,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在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还降低了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再住院的发生率.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刘金秀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在冠心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诊的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单一用药,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用药,观测两组治疗4周后血液指标、发作症状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1.9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P<0.05).结论 通过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用药方案,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清指标,临床发病症状,且疗效确切.

    作者:阿依努尔·买买提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实施价值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实施价值.方法 本文共选取2017年1月份至2018年1月份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1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DS、SAS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降低SDS、SAS评分,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在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钱玲妮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对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其获得得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96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根据随机方法将小组进行划分,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外加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每日用药三次,每次用量20mg.对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指标水平以及收缩末期内径水平(LVESD)进行严格比较.结果 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E/A指标、LVEF以及LVESD指标水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0.6±0.1)、(39.1±1.1)、(53.4±1.1),在治疗6个月之后,对照组E/A指标、LVEF及LVESD指标水平分别为:(0.7±0.1)、(41.5±0.5)、(52.5±1.5),观察组患者获得的E/A指标、LVEF及LVESD指标水平分别为:(0.9±0.1)、(48.7±1.2)、(39.5±1.5),两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通过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心脏重构以及左室射血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刘承荣;杨鹏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与心脏超声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与心脏超声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心脏彩超检查,测定患者的LVMI、CI及LVEF值.结果 本研究127例患者的心功能以III级为常见.阳虚水泛证患者的LVMI值高,心肺气虚证患者的CI值高,心肺气虚证患者的LVEF值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与LEMI在中医证型中的变化规律刚好相反.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心脏超声结果存在关联性.

    作者:陈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双心医学与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双心医学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门诊接诊的8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双心医学治疗模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模式,实验组4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模式基础上给予双心医学治疗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0.9%v s 81.9%),实验组患者治疗后I级~II级心功个体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双心医学治疗模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陆艳菊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22例冠心病,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14日至2018年4月21日,分别给予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与超声心动图技术进行检查;且对22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8F-FDG PET/CT与超声心电图检查节段分值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 从22例患者中可发现8例单支病变,百分比36.36%;6例两支病变、百分比27.27%;6例三支病变、百分比27.27%;其中16支为左前降支病变,6支为左回旋支病变,16支为右冠状动脉病变.22例患者中的心肌阶段共374个,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检查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代谢异常为92个,百分比24.60%,其中节段表现为稀疏30个(8.02%)、表现为明显稀疏36个(9.63%)、表现为缺损26个(6.95%);与心脏彩超节段数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实施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获得心肌存活指数的同时明确代谢异常心肌的心肌受损情况,继而为血管重建术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吴江;江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