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黄继焕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 左心室质量指数, 动态血压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高血压患者187例,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高血压合并LVH组(112例),单纯高血压组(75例).根据24h收缩压标准差中位数,将病人分为低BPV组(93例)和高BPV组(94例).结果 高血压合并LVH患者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较单纯高血压组相比升高(P<0.05).相对于低BPV组,高BPV组有更高的LVMI、LVH检出率(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高血压病程、24h平均收缩压和24h收缩压标准差是LVM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血压变异性升高,其中24h收缩压变异性与LVH影响更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据研究结果证实,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便秘、纳差、腹胀等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血压波动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血压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测量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两组血压波动情况;测量两组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扩张率(FMD),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记录并统计两组头晕头胀、恶心、腹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均得到降低,其中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O、ET-1、FMD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晕头胀、恶心、腹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4%,与对照组的7.8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持血压稳定,且毒副作用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梅芬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应用与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症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进行检查,观察组则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室性早搏与房室传导阻滞检出几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房室早搏检出几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疾病诊断当中出,采取动态心电图方式进行监测,能够有效提高房室早搏检出率,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价值,特异度与敏感度先谷底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作者:滕剑馨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搜集本院内科2016年3月-2017年12月诊治的9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患,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参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观察并对比分析终的护理效果.结果 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性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6.00%(48/50)与参照组83.33%(40/48)相比,差异显著(χ2=4.29,P<0.05);不同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病患的满意度,观察组98.00%(49/50)与参照组87.50%(42/48)比较,差异显著(χ2=4.07,P<0.05);随访6个月,两组病患的血压正常、血糖正常和血脂正常比率相比,观察组98.00%、96.00%、94.00%与参照组85.42%、81.25%、77.08%相比,有较大差异(χ2=5.17、5.35、5.72,P<0.05);两组病患的心绞痛的发生率相比,观察组4.00%(2/50)与参照组20.83%(10/48)相比,差异大(χ2=6.46,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维持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正常,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陆巧平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肺炎的护理措施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肺炎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份住院期间患有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炎患者共12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方法应用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肺炎护理中,患者的存活率明显升高,死亡率明显下降,对医院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度较高.

    作者:周彩霞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 与应用缬沙坦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59%>75.93%)、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48.03±4.26)%>(37.94±4.33)%]、每搏输出量(SV)水平[(74.05±2.97)ml/搏>(60.98±2.85)ml/搏]、心输出量(CO)水平[(6.33±0.38)L/min>(5.09±0.30)L/min]以及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提升幅度相对更高(P<0.05),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1691.55±182.73)pmol/L<(1926.59±221.93)p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水平[(108.82±12.73)ng/L<(117.42±14.67)ng/L]以及醛固醇(ALD)水平[(298.75±50.28)pg/ml<(316.25±55.74)pg/ml]相对更低(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着良好的作用效果.

    作者:周波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近两年在我院定期孕前检查的150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均在孕20-26周接受产前超声常规筛查+胎心条件下超声检查,扫描其心脏主动脉弓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室与右室动脉导管共切面及流出道切面等,将筛查结果与引产胎儿尸检结果、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观察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1500名孕妇(1500个胎儿)共检出28例心脏结构异常(房间隔缺损5例,法洛四联症7例,室间隔缺损9例,左心发育不良3,右心发育不良1例,右室双出口1例,单心腔垫缺损1例,左室横纹肌瘤1例),检出率为1.87%;以尸检、新生儿超声心动图为金标准,产前心脏超声筛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10%、99.93%、99.80%.结论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准确性较高,能够排除心脏复杂畸形,具有无创、可重复性高等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小梅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92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猝死患者院前急救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 对本院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92例猝死患者实施观察研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院前急救,总结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根据患者院前急救效果进行分组:成功组、失败组,总结两组患者的抢救相关指标差异性.结果 92例患者中院急救成功率为21.74%(20/92),失败率为78.26%(72/92).成功组患者中猝死前拨打120发生率、急救时相关人员分工协作发生率明显高于失败组(P<0.05).成功组患者猝死发生至开始胸外按压时间、胸外按压持续时间、猝死发生至开始电除颤时间明显低于失败组(P<0.05).成功组患者猝死至开始人工呼吸时间与失败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猝死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较低,及早实施急救,并加强急救相关人员分工协作是提升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吴祥祯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曲美他嗪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就诊于本院的76例慢性心力衰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行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实验组则加用曲美他嗪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比较终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飞;戴香;胡永杰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心理护理对66例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本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于病床号奇偶性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依从性更高(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症监护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缓和患者的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工作,早日治愈疾病,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廖春梅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观察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血脂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3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此段时间进行健康体检者34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红细胞聚集、血浆浓度均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性低于对照组,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胆固醇、载脂蛋白相比对照组显著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相比对照组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血脂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作者:蔡禾辉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依那普利联用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用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H型高血压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组采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依那普利联用叶酸治疗.分析不同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cy、NO、TM、ET-1水平,相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各项指标水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用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孙健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老年综合评估及干预在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 分析老年综合评估(CGA)及干预改善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并高血压老年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与CGA组(74例),CGA组行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对照组行传统治疗,对比生活质量.结果 经CGA干预后,CGA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CGA及干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并高血压老年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翁发林;彭方平;张富强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精细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精细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100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每组50例.单月就诊--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双月就诊--观察组(精细护理干预).将两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PCI术后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实施精细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苏秀凤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曲美他嗪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对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本院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例期间收治的104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床号的奇数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射血量分数(LVEF)、心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YHA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VEF分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建安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分析

    目的 研究对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4例.两组患者均及时抢救,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急救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6.25%,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采用急救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研究

    目的 观察单纯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方法 入选就诊我院高血压患者165例,行睡眠监测检查,分为单纯高血压组85例与高血压伴OSAHS组80例,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平均血压、血压变异性.结果 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BPV比较,伴OSAHS的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标准差、24h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低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结论 OSAHS能使增加高血压患者平均血压、血压变异性,而夜间血压下降不足导致出现非杓型血压节律.

    作者:洪滢;罗玮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院前急救护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胸痛缓解率、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胸痛缓解率、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查证分析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以来我院急诊科胸痛中心收治的1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中筛选4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9例给予常规入院诊疗治疗,观察组40例在入院前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从实施急救到入院后胸痛缓解率、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胸痛缓解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7/9),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率对比为2.50(1/40)v s 33.33(3/9)和0(0/40)v s 22.22(2/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及时救治,可以降低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刘婷;谢妮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循证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EBN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结果 循证护理干预后,EBN组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差的仅有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且两组间的依从性比较,P=0.023.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同时辅助于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保证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洪惠芸;王燕萍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整体效果较为理想,可进行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陈恩娜 刊期: 2018年第29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