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托伐普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刘斌;胡忠惠

关键词:托伐普坦, 充血性心力衰竭, 低钠血症,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口服托伐普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另行口服托伐普坦治疗,并根据患者的血钠水平随时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30例、无效14例,有效率76.7%(P<0.05).结论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辅以托伐普坦可尽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应在临床予以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降低惊厥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加快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小珍;洪英姝;黄嫣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尿酸动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动态变化与血浆B型脑钠肽(BNP)、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组)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尿酸及血浆BNP水平、同时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和血浆BNP水平,并比较心功能改善后血清尿酸和血浆BNP水平,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血浆BNP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尿酸和血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尿酸、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随着心功能的改善而下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心脏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升高程度越大提示心功能越差,可以较好地反映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

    作者:罗廷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应用护理干预改善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

    目的 探讨应用护理干预改善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收治的患有脑梗死的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2例.并分别对这64例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与护理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均有明显地提高,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要表现为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的患者有更加明显地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状况和生活质量,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章美霞;唐丽敏;林明凤;沈贵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自拟理气活血通络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自拟理气活血通络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气滞血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来院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自拟理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疗效、心电图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自拟理气活血通络汤对气滞血瘀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陈军;陈联发;许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血压患者预防和治疗措施进展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伴心、脑、肾等多器官器质性损害及功能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目前针对高血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防和治疗上,国内外学者从健康教育、药物预防、定期检测血压等不同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本研究将结合国内外报道及高血压防治经验,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晏福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有效沟通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CU室护士运用有效沟通后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护士实行有效沟通措施,对照组则单纯给予心梗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心理状态和睡眠情况等.结果 护士在应用有效沟通对心梗患者进行护理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明显改善患者睡眠情况,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梗患者在运用了有效沟通后,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稳定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预防小儿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对预防小儿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阐述,并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轮状病毒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跟踪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出院时间、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就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为95%,对照组80%,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情况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家长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为75%,观察组满意度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需注意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小儿的护理干预工作,临床研究表明护理效果较好,减少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家属满意度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邓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研究分析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变化以及其心率变异性指标如心率变异性总标准差(SDNN)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73例作为对照组,予以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包括DR2、DR4、DRs的DRs值和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分别测定,以DRs值的大小为依据评定两组患者的DRs值等级,其中包括高危、中危、低危;比较两组当中高危患者所占总体数量的比例,并对观察组DRs值和SDNN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DR4与DR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DNN值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观察组中判定为中高危的患者共30例,占总体数量的41.10%,对照组中判定为中高危的患者共2例,占总体数量的2.74%,观察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分析发现DR2、DR4、及DR8与SDNN均呈正相关,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s值可定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进行评估,并且其与患者SDNN呈正相关,DRs或可作为一项新指标在临床方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猝死风险进行预测.

    作者:谢思欣;江惠琼;庄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及分析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90例高血压患者,以血压水平作为依据,分成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3级组,三组的病例数均为30例.对于全部的病例均展开TC、TG、LDL-C、HDL-C、hs-CRP、Scr、BUN、HbAlc、UAIb、WHR、BMI几项指标的检测,同时进行统计是否存在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吸烟、饮酒等情况.结果 比较UAIb以及hs-CRP、HbAlc,同高血压l组、2组相比较,3组显著升高,P<0.05;hs-CRP同UAIb以及HbAlc具有正相关联性,UAIb跟HbAlc之间具有正相关联性;通过实施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构成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Scr、HbAIc.结语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UAIb、hs-CRP以及HbAIc具有互为相关的联系.

    作者:陈芳;蒋金全;楼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心理状态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我院74例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抑郁、焦虑评估及用药与自我血压检测的依从性.结果 两组病人护理后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后自我血压监测和持续用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病人治疗依从性,缓解心理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促进治疗效果,临床可扩展运用.

    作者:钟淑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诊胃镜下洗胃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时,使用急诊胃镜下洗胃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4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胃镜下洗胃干预,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12月间收治.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恢复时间,均明显可见观察组改善较快,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阿托品用量相对较少;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组间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 急诊胃镜下洗胃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分析发现,其相比常规的干预方法而言,能够帮助患者及时恢复,改善其临床情况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林政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的依从性影响

    目的 对舒适护理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的依从性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14-2016年215例我院精神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患者107例,对照组患者108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的依从性影响.结果 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电图检查成功率为68.2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7.96%,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时予以其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脑电图检查的依从性,以提高脑电图检查的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比较实际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治疗冠心病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分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痛合并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生理状态,改善躯体疼痛,且对于控制冠心病及糖尿病病情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文海英;彭柯;曾盛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的依从性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8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胆红素指数、退黄时间、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2d后和治疗5d后的胆红素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退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依从率91.1%高于对照组66.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低于对照组71.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期间给于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琼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重要作用.方法 将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进行分组,其中32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作为常规组;另外32例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干预组进入到手术室后,心率、血压波动显著要比常规组低(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出血、感染以及尿潴留发生率皆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围手术期护理的同时强调手术室护理配合,能使高血压病人合并混合痔平稳渡过围手术期.

    作者:陈质雅;陈瑶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在毒蛇咬伤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毒蛇咬伤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急诊科调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临床收治的58例毒蛇咬伤患者资料,对其采用地塞米松治疗,按病情轻重,首日给予地塞米松20-40mg,分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日递减5-10mg,持续4-5天;对毒蛇咬伤患者康复情况进行统计,主要从组织肿胀、坏死、疼痛、水疱、发热、全身不适及感染等方面进行评估.按照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标准进行,对58例地塞米松治疗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次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用药治疗,用药治疗全过程未发生消化道穿孔、出血、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接受该方案“地塞米松”治疗患者,全身各种症状缓解快,感染及组织坏死等情况明显减低,平均住院日缩短.结论 糖皮质激素用于毒蛇咬伤患者,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可降低感染及组织坏死等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田时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家庭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家庭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9月我院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入院时间不同分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指导,于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家庭护理.统计对比两组家属护理前后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护理前FCTI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FCT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GQOL-74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GQOL-74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其家属予以家庭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研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观察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

    目的 评价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HT)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HT并CHD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吲达帕胺+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DBP、SBP、TC、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5.83%)和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85.4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HT并CHD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改善心绞痛症状,安全性高.

    作者:曹广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研究组在缬沙坦的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于治疗2个月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于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34%)明显比对照组(73.33%)高,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的收缩压(122.57±10.14)mmHg及舒张压(78.34±7.24)mmHg均明显比对照组(137.45±9.34)mmHg、(91.23±6.69)mmHg低,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于治疗后空腹的血糖值(5.83±2.27)mmol/L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8.15±2.34)mmol/L均明显比对照组(7.16± 1.48)mmol/L、(10.05±2.54)mmol/L低,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可对患者的血糖及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并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作者:葛中春;田玉龙;邢玉良;柏松;孙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淀粉样变心肌病的诊疗进展

    淀粉样变心肌病是由于异常折叠蛋白分子构成的不可溶性纤维沉积物在心肌聚集而导致的心肌疾病,其主要表现及治疗与临床分型有关,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吴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