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探讨

栗艳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 护理措施,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将中心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 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另一组采用急救程序化护理路径.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指标,比较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程度. 结果 试验组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低,护理满意率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鲜明.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采用急救程序化护理路径效果确切,能够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心血管住院患者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风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患者的住院安全. 方法 以我院心血管疾病住院部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常见的风险因素,在护理中开展风险因素管理,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1)观察组住院期间共发生肺感染3例,未发生坠床与跌倒病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住院期间共发生肺感染7例、跌倒2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未发生护理纠纷,满意度为97.08%(233/240);对照组共发生护理纠纷2例,发生率为0.83%,满意度为83.75%(201/240),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开展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明显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纠纷,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邹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研究双丹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于冠心病,本文探讨分析双丹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冠心病患者共计216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8例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试验组108例患者接受双丹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对照组及试验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效率.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60.19%),组间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 结论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应用双丹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临床疗效较高,病情恢复较快,临床效果更佳.

    作者:鲁团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病与2型糖尿病并存对血脂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与2型糖尿病并存对血脂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5例单纯高血压老年患者、45例单纯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及45例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三组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分析,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与2型糖尿病并存对血脂的影响. 结果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TC、LDL水平较高血压组及2型糖尿病组显著提高,HDL水平较高血压组及2型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0.05);与高血压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TG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与2型糖尿病并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作者:徐安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冠心病病人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球囊高压后扩张的应用分析

    目的 对冠心病病人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球囊高压后扩张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 将我院20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应用DES植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DES植入术后进行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结果 研究组管腔狭窄程度、管腔小直径以及绝对内径等指标和对照组对比P均<0.05;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变MLD、绝对内径丢失以及管腔狭窄程度与对照组对比P均<0.05.结论 治疗冠心病患者行DES植入术后进行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能够明显缓解轻管腔狭窄、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推广.

    作者:梁承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规律用药与不规律用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规律用药与不规律用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到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规律用药组(观察组)和不规律用药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三个疗程的药物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血栓形成率、术后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心衰发生率. 结果 经过两组对比观察,规律用药的术后再狭窄、血栓、心绞痛以及心衰发生率均比不规律用药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规律服用药物可改善患者术后再狭窄的情况,减少血栓形成,避免心绞痛发生,减少心衰. 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临床上应提高患者术后规律用药的意识.

    作者:李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性医院中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

    呼吸道传染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和控制将会产生大规模的传染,综合性医院是防控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重要场所的关键点,在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防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综合性医院来说,在呼吸道传染疾病防控的过程中,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治,控制疾病的传播,对于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此对综合性医院中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于加强综合性医院中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施学良;尹菊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HTN)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 对照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单药治疗,观察组应用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略低于对照组10.0%(P>0.05).结论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相比单独用药,疗效更高,安全性好.

    作者:陈新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比较观察

    目的 研究静脉血栓性疾病运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对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实施诊治的58例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所选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所选的30例患者口服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的28例患者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缓解时间、新的DVT出现以及心法的肺静脉血栓栓塞症均未见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出现出血时间的几率多于观察组. 两组患者口服药物治疗静脉血栓的效果未见明显差异,但是对照组换则会出血事件多于观察组,而且对照组药物调整的频率多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血栓性疾病运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基本一致,但是利伐沙班治疗出血的情况相对较少,而且不需要多次调整药物剂量,对患者来说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祁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加速力与变异性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17例冠心病患者和94例非冠心病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 应用DMS动态心电分析软件离线测定其24h的DC、AC值及HRV时域分析指标 (SDNN、rMSSD), 并比较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 冠心病组的DC、SDNN、rMSSD降低,AC升高;DC值与平均心率之间呈负相关,与SDNN、rMSSD之间呈正相关;AC值与平均心率之间呈正相关,与SDNN、rMSSD之间呈负相关. 结论 DC、AC与HRV有相关性;DC值可以定量评估冠心病(CHD)患者迷走神经张力的变化.

    作者:冯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的痉挛性偏瘫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用艾灸治疗. 使用Ashworth评估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利用Barthel评估其生活能力. 结果 实验组的Ashworth和Barthel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灸治疗能有效的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痉挛症状,配合有效的护理能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救治与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研究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及护理体会. 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确诊且收治的高血压危象患者,共58例予以临床救治及护理. 结果 58例患者中,血压平稳下降的有20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38例住院治疗前血压水平降低18%-33%, 均得到合理且有效的救治. 结论 对于高血压危象患者而言,有效及时的院前救治与护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13例老年慢性肺心病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13例患者中痊愈49例(43.4%),明显好转54例(47.8%),无改善6例(5.3%),死亡5例(4.4%).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咳白粘痰、肺部啰音、浮肿,在发病后常合并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肺性脑病,严重不能控制感染,呼吸衰竭. 结论 老年慢性肺心病是慢性病理过程,在发病后常合并其他脏器功能改变,在治疗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的发展.

    作者:段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清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所选的这100例病例中心房颤动病人有45例,非心房颤动的病人有55例,正常对照组病例有20例.所选的这些病例全部都接受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将患者的静脉血液留置出来以供检验,采用免疫荧光快速测定方法测定血液血清中的BNP水平. 结果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BNP水平,我们能够看到: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的血清BNP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并且心房颤动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P<0.05),血浆BNP水平越高,患者并发心房颤动概率越大. 结论 血清BNP水平与心房颤动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心房颤动会引起血清中BNP水平的升高, BNP水平升高,并发心房颤动概率增大,因此血清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房颤动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是一种值得使用与推广的预测方法.

    作者:袁诚;江玮;汪丽莎;许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在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 主要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临床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胺碘酮急诊治疗. 结果 经过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心率和心电图监测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于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应用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十分有效,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率等相关指标,还可以在降低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病情痊愈.

    作者:陈永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分析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讨论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接受传统疗法,试验组54例患者另接受左西孟旦给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组及试验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6%、11.1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效率分别为72.22%、9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左西孟旦应用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明显,无严重的毒副作用,建议作为首选方案使用.

    作者:陈训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冠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胸痛缓解、心力衰竭改善、ST段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随访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恢复时间,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复发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韶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运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 对运动平板试验在诊断冠心病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方法 随机选取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这一期间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疑似冠心病的患者60例,并在两周内对60例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和冠状动脉的造影. 结果 运动平板试验的准确率和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分别为83.3%、88%、80%. 结论 在冠心病的诊断方法种,运动平板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以及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等优点,在临床诊断冠心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作者:谢燕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儿童心肌炎睡眠期心率变异的观察

    目的 观察心肌炎患儿夜晚睡眠期心率变异(HRV)的变化,并对变化进行研究. 方法 随机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6例心肌炎患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将36例心肌炎患儿24h的心率检测和睡眠期心率检测与36例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后将两组心率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夜晚睡眠心率正常儿童低于心肌炎患儿, 但是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正常儿童要高于心肌炎患儿, 并且24h的HRV频域和时域指标正常儿童也均高于心肌炎患儿,以上两组儿童的对比,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炎患儿的HRV指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夜间睡眠期的HRV在排除日间活动及情绪因素后,有着更可靠的结果.

    作者:李合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性别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单纯前降支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不同性别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单纯前降支(LAD)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入选的60例受试对象分为男性组(34例),女性组(26例),测量各组别颈动脉IMT并计算颈动脉Crouse积分及冠脉造影评估LAD狭窄程度,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患者随着Crouse积分的增加,LAD狭窄程度也呈增加趋势,(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单纯LAD病变的冠心病患者,LAD病变的程度与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冠心病LAD病变的高危患者[1-2].

    作者:李慧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探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期间,共8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数量40例,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法,实验组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并在结束护理后,对两组的血压改善率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为(6.45±0.56)分,对照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为(10.78±1.43)分;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改善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纽曼保健系统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作者:王淑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