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品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门诊部与住院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强心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心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PW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LVPWD、LVEDD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明显高于对照组,LVPWD、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显著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艾心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采用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片结合的方法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从中选取50例,作为该试验的探究对象,并且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设定为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的是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的方法,而观察组则采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吲达帕胺缓释片结合的方法,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手段对于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相对来说更好,更大程度的减缓了不良症状,值得医疗界的推广及其应用。
作者:符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表现,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2015年9月我院彩超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心电图与彩色多普勒超声(DED)的结果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心电图表现。结果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具有多样性,检验结果与DED检验结果的阳性吻合率较高。结论心电图对房间隔缺损患者的辅助诊断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刘昆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摸球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分成舒适组和一般组,予以舒适组患者舒适护理,予以一般组患者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评分比较存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舒适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一般组患者(t=5.785;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一般组患者(t=5.458;P<0.05),舒适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0%,与一般组患者家属的67.0%比较差异明显(χ2=4.170;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高晓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3月收治的200冠心病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和患者的年龄将其划分为早发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同时对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和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对比,高血压、吸烟史、遗传史、ΤC、ΤG、纤维蛋白原和血红蛋白等是引发早发冠心病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而利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吸烟史、遗传史、ΤC、纤维蛋白原和血红蛋白是造成早发冠心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综上所诉,造成早发冠心病患者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需要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并且对高危型的危险因素应该针对性的进行干预。
作者:马智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超在孕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孕妇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彩超在孕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96例胎儿经彩超显示,单纯心脏畸形者51例,占53.13%;合并心外畸形者26例,占27.08%;心脏肥大13例,占13.54%;心脏肿瘤4例,占4.17%,漏诊2例,占2.08%,诊断符合率为97.92%。结论彩超在孕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中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有效提高孕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的准确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曹显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PANSS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PANS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7.42%,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徐艳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EECP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药物及心脏康复治疗,EECP组在心脏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能量代谢当量值(MEΤs)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试验期间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疾病住院率。结果 EECP组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值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MWD及MEΤs值与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CP组患者在研究期间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血管疾病住院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力,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厉坤鹏;周茹珍;赵俊;朱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影响。方法将9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使冠心病患者体内缺血修饰白蛋白有明显下降,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改善冠脉供血有关。
作者:马腾;袁芳琪;马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尿常规检验干化学法和手工法的结果,探讨两种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临床尿样本840份,分别使用干化学法和手工法对其进行平行检测,对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尿蛋白和白细胞阳性率上,干化学法略低于手工法,在尿红细胞阳性率上,干化学法略高于手工法,两种方法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检验结果符合率上,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分别为96.4%、94.2%和92.3%。结论在尿常规检验结果上,干化学法和手工法都是可靠的,但为保证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综合使用两种检测方法。
作者:李勇;谢美华;赖寒光;施万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2月在我院急诊内科接收的患有急性腹痛的患者一共有148例,对148例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以及治疗,对其临床诊治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引发急性腹部疼痛的因素主要包括有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等,通过临床对症治疗以及分诊以后148例病人全部治愈或者好转,没有出现1例病人死亡。结论急诊内急性腹部疼痛的原因相对较为复杂,因此,首先应该明确诊断,同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进而使病人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以及对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绍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干预的作用和效果,旨在促进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痊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护理的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情况。结果经过研究分析,在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
作者:查中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临床内科急诊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内科急诊接收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抽选(100例),将其分成不同处理组,即:对照组(纳洛酮疗法)、研究组(纳洛酮、门冬氨酸鸟氨酸疗法),预后对总体结果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患者预后疾病缓解率为96.0%,和对照组的80.0%相比较高,两者有区别(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清醒、症状消退时间在对照组之下,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内科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行纳洛酮、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病症,加快康复进度,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吴争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情况,并针对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有利的依据。方法选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这一期间,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366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366例患者中,共20例出现医院内感染,占5.46%(20/366)。而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占60.0%(12/20),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20.0%(4/20)。年龄超过60岁以上患者;心功能为Ⅲ级和Ⅳ级患者;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合并其它疾病的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的患者;低蛋白血症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并且合理的使用抗菌类药物,可以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
作者:杨开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的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1374例,对其处方中不合理应用药物情况进行相关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结果2012年、2013年、2014年期间,消化内科出现处方用药不合理患者分别为41例、33例、35例,共计109例;消化内科药物应用不合理主要出现在药物用量不当、药物应用重复,以及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等。结论消化内科是临床医疗机构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如何纠正药物不合理应用、提高药物应用效果不仅能够保障佳疗效,还能降低医疗成本,降低药物不合理应用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医疗机构应积极应对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问题,加强消化内科医生药物应用水平及职业道德素养,将不合理用药的不良影响降至低,不仅应积极推广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还应全面提高消化内科药物合理应用水平,降低药物滥用率,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用药疗效。
作者:龚贤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运动护理程序在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临床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脑血栓后自理缺陷的患者63例,将其设为对照组,临床恢复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抽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63例条件相似患者,早期给予患者运动护理,将其设为观察组。结果两组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及焦虑抑郁状况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运动护理程序给予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
作者:冯美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4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行足跟血采集方法的患儿共200例,将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n=50)患儿予以传统采血法,B组(n=50)患儿予以沐浴后采血法,C组(n=50)患儿予以足浴后采血法,D组(n=50)患儿予以“O”型松握足跟采血法,观察四组患儿的血斑大小、采血时间、一针成功率、新生儿损伤。结果 A组患儿血斑小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血斑明显小于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血斑小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儿血斑(5.8±0.6)mm、(6.3±1.2)mm,明显小于D组(6.6±1.8)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采血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采血时间,明显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一针成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一针成功率,明显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一针成功率60%,明显低于D组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足跟红肿发生率明显低于A、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足跟血采集中应用“O”型松握足跟采血法,可以得到质量较好的血斑,降低采血时间、新生儿足跟红肿发生率,提高一针成功率,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邢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估硫酸镁与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所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单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48例采取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积极治疗,对照组出现气喘1例、心跳加速1例,减少药物剂量均自行缓解;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高症患者,采取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硫酸镁;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作者:包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应用ACEI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诊治的疗效情况。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2年05月~2015年05月期间,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将他们按照数字表法平均划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观察组给予ACEI类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比、统计和分析两组的临床诊治效果情况。结果经过临床诊治,观察组患者的LADD、LVEDD、LVEF指标水平较之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1.79%),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率(12.82%)同对照组患者(2.56%)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CEI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诊治,其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因此,它是一种有效安全、科学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姜子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血清肌钙蛋白Τ和心肌酶谱指标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为对照组,均使用血清肌钙蛋白Τ联合心肌酶谱指标检测对其进行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组人员血清肌钙蛋白Τ含量、心肌酶谱指标差异,判断检查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在cΤnΤ(血清肌钙蛋白Τ)含量和LDH(乳酸脱氢酶)、ASΤ(谷草转氨酶)、CK(肌酸激酶)和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酶谱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cΤnΤ阳性率和心肌酶谱指标阳性率上,观察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心肌梗死诊断灵敏度上,血清肌钙蛋白Τ和心肌酶谱指标分别为95.6%、89.7%;在心肌梗死诊断特异性上,血清肌钙蛋白Τ和心肌酶谱指标分别为94.1%、92.6%。同时,观察组中所有患者没有血清肌钙蛋白Τ和心肌酶谱指标全部阴性者;对照组中所有人员没有血清肌钙蛋白Τ和心肌酶谱指标全部阳性者。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使用血清肌钙蛋白Τ联合心肌酶谱指标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德逵;仕红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