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岛
目的:探索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00例随机分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观察组和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对照组单方面采用常规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200例患者在密切观察下完成治疗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观察组的LVEDd、LVFS低于对照组,而LVEF和5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疗效确切。
作者:王文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前壁心梗的患者,按照急性前壁心梗发病后至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时间进行分组,≤3小时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3-12小时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在住院期间临床治愈率、术后半年心绞痛、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心室重构情况的影响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治愈总有效为42例(95.45%),对照组中患者治愈总有效为31例(81.5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远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半年心绞痛、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减少、以及左室舒末内径减小,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及时的对急性前壁心梗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借鉴。
作者:冉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PANSS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PANS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7.42%,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徐艳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临床慢性肺心病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科2012年4月-2014年9月收治慢性肺心病患者中抽选,57例为干预组,行护理干预措施;50例为常规组,行基础性护理措施,评定预后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2%高于常规组80.0%,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行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缓解疾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整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尿常规检验干化学法和手工法的结果,探讨两种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临床尿样本840份,分别使用干化学法和手工法对其进行平行检测,对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尿蛋白和白细胞阳性率上,干化学法略低于手工法,在尿红细胞阳性率上,干化学法略高于手工法,两种方法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检验结果符合率上,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分别为96.4%、94.2%和92.3%。结论在尿常规检验结果上,干化学法和手工法都是可靠的,但为保证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综合使用两种检测方法。
作者:李勇;谢美华;赖寒光;施万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一共有12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病人采取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便秘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病人便秘一共有4例(6.34%),对照组病人便秘一共有16例(25.39%),干预组病人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6.83%,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4.13%,干预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便秘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进而使患者痛苦明显减轻,对其病情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彭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总结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4年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205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结合收集的资料建立数据库,组间因素比较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统计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可测指标的Logistis回归分析结果。结果患者危险分层越高,其多重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越明显,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也就越高,在多重危险因素中,高敏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检葡萄糖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与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都具有密切关联,应当将危险因素的控制管理作为防治高血压的关键。
作者:潘焱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判断胎儿心脏情况以及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对比分析尸检结果和新生儿,确定超声筛查胎儿心脏异常的准确度与应用价值。方法对某院1000例妊娠期孕妇进行超声筛查,判断胎儿心脏情况以及出现心脏异常的类型和数目。对比新生儿心脏检查结果或引产胎儿尸检结果。结果在对胎儿的超声筛查中,共检测出8例患有不同种类的先天性心症病胎儿,除1例自然分娩外,其余7例均引产。自然分娩胎儿的检查结果和尸检结果与超声筛查相符合。结论超声在筛查胎儿心脏异常方面具有方便、准确度好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雪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引发缺血性卒中防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240例心房颤动引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8,行华法林抗凝治疗)与对照组(n=172,行抗血小板治疗),而后评判其防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26.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3.2%;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房颤动引发缺血性卒中防治方法多样,给予其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抗血小板治疗,可将其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慧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应用ACEI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诊治的疗效情况。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2年05月~2015年05月期间,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将他们按照数字表法平均划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观察组给予ACEI类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比、统计和分析两组的临床诊治效果情况。结果经过临床诊治,观察组患者的LADD、LVEDD、LVEF指标水平较之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1.79%),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率(12.82%)同对照组患者(2.56%)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CEI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诊治,其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因此,它是一种有效安全、科学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姜子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妇科手术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6月治疗的50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进行更为优质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异常率是4.0%,对照组是2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上,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8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妇科手术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维持患者血压的稳定。
作者:万清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估硫酸镁与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所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单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48例采取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积极治疗,对照组出现气喘1例、心跳加速1例,减少药物剂量均自行缓解;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高症患者,采取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硫酸镁;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作者:包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门诊部与住院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强心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心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PW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LVPWD、LVEDD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明显高于对照组,LVPWD、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显著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艾心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90例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均分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5例则选择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不同用药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LDL-C、ΤC水平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DL-C、ΤG水平则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用药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改善血脂水平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卢佳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高血压并发症采用流行病的方法进行调查,并根据并发症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结果在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中,并发冠心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年龄之间存在着差异,并且两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结论为了更好的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需要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加强重视,同时对已经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治疗。
作者:冯国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3月收治的200冠心病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和患者的年龄将其划分为早发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同时对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和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对比,高血压、吸烟史、遗传史、ΤC、ΤG、纤维蛋白原和血红蛋白等是引发早发冠心病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而利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吸烟史、遗传史、ΤC、纤维蛋白原和血红蛋白是造成早发冠心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综上所诉,造成早发冠心病患者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需要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并且对高危型的危险因素应该针对性的进行干预。
作者:马智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高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的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20例,然后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对照组的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实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的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很满意的为15例,满意的为17例,一般满意的为7例,不满意的为11例,总体满意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很满意的为31例,满意的为22例,一般满意的为4例,不满意的为3例,总体满意率为95.00%。总体来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不同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闵存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CΤ及MR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且比较两者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曾收治入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4例,并对上述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均通过CΤ及MR检查,并详细记录了诊断结果,后对患者进行手术,将手术的结果与上述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从中分析总结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本病的临床诊断以及诊断的优缺点。结果通过两种方法检查后,CΤ扫描结果与MR检查结果以及手术确诊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34例椎间盘突出的病例、5例椎间盘真空象病例、10例椎间盘脱出病例、11例椎间盘Schmorl结节病例、14例椎间盘影出病例以及4例椎间盘游离病例,经MR以及CΤ扫描的正确检出率分别100% vs 94.1%、100% vs 60.0%、90.0% vs 80.0%、90.9% vs 72.7%、92.9%v s 85.7%、100%v s 75.0%。结论由此看来MR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缺点是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相对于CΤ扫描价格更高;CΤ扫描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对于某些椎间盘的病变不能进行确诊,由此看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的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对于CΤ扫描不能确诊的病例进行MR检查。
作者:蔡贤明;吴文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一共有12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遵医行为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过程当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将病人血压控制在有效范围以内,使病人遵医行为明显提高,进而使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丽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溶栓治疗,探讨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78%、并发症发生率为54.5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同时,加用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良好,预后效果明显,对临床死亡率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施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