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光惠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并发肺炎支原体慢性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门诊收入的86例COPD合并慢性感染肺炎衣原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淀粉安慰剂,治疗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观察两组治疗后一般情况。结果组间治疗后在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Hs-CRP、Cpn-IgG阳性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阿奇霉素能显著改善COPD并发肺炎支原体慢性感染的症状,良好改善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蔡江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塞发生偏瘫的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65例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的患者仅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接受上述治疗30d后,对两组患者的FMA和Barthel量表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在FMA和Barthel量表评分上不具有对比性(P>0.05),在接受不同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在FMA和Barthel量表评分上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的提升程度大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伴有偏瘫的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刘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是指在排除心脏器质性损伤的基础上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却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传统观点认为,GSFP是微血管病变引起,与微循环功能障碍相关。其临床以反复胸痛为主要表现,心电图常有心肌缺血征象,尽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狭窄,但仍有反复心血管事件发生。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冠状动脉慢血流致典型劳力性心绞痛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月月;侯长城;聂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疗法的效果。方法本次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从我院2011年4月-2015年4月挑选,按照患者的入院编号将其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厄贝沙坦疗法,50例实验组患者则行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疗法,治疗结束后评定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疾病治疗后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实验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少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症状、血压指标,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甘富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安装DDD起搏器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右室心尖部(RVA)组,一组是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S)组,比较两组起搏进行置入时以及术后3个月的起搏参数与左室射血(LVEF)分数。结果 RVA组的起搏阈值、感知、导线阻抗与RVS组的起搏阈值、感知、导线阻抗均无明显差异,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组的术后QRS波时(154.9±15.84)明显高于RVS组的术后QRS波时(124.1±1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RVS组的LVEF分数(0.56±0.03)明显高于RVA组的LVEF分数(0.51±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对心功能的影响明显优于心尖部起搏,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钱剑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比较2008年和2015年上海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比率的变化,了解5年来社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的效果,为更好的指导社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比较2008年和2015年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血清甘油三酯(TG)和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其变化,并将2015年该人群与全国2010年同年龄组人群血脂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2008年相比2015年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TC水平略有升高,男性组升高明显(P<0.05),而TG水平有所下降,女性下降明显(P<0.05),血脂异常比例基本持平。无论是血脂水平还是血脂异常比例,各项指标都高于全国水平。结论经过5年血脂异常防治,梅陇社区的60岁以上女性TG水平有了较明显下降,但60岁以上男性血脂控制不佳,总的血脂水平和异常率依然高于全国调查水平。可能与上海地区生活水平较高,饮食搭配欠合理有关。提示社区血脂防治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作者:冯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大肠息肉的发病特点,对比内镜下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共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录的100例大肠息肉患者资料,对内镜下检查大肠息肉效果回顾性分析。本次采用分组法,老年组、中青年组,每组50例;经过内镜检查与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大肠息肉数量、部位、大小;术后并发症、切除方式、平均住院时间等;为临床治疗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本次100例分组观察发现,大肠息肉多发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少数;中青年男性肠息肉比例大于老年组;老年组合并症人数大于中青年组;老年组肠息肉枚数多于中青年组,直径大小在1.0cm-2.0cm;2组患者在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身体组织差异明显,大肠息肉病症状态有明显区别,临床治疗需拟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作者:郑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详细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有效率。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收缩压降为(113.5±6.1)mmHg,舒张压降为(84.6±3.6)mmHg,与治疗前的水平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分娩均未发生新生儿窒息或死亡事件,且所有患者中仅有2例出现产后并发症,占2.5%;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7.5%。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硫酸镁治疗,临床效果好、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燕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应用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以及调查问卷的填写。结果患者遵医行为得分按照遵医行为判定标准,其分数<39分的人数为60人,这部分人的遵循医嘱的行为差,其分数>39分的人数为40人,这部分人的遵循医嘱的行为较好,遵循医嘱的行为较好的人数低于遵循医嘱的行为差的人数,说明患者对遵循医嘱的重视程度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遵循医嘱得分高的组别中,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出现明显的降低,且较遵循医嘱得分低的组别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降低效果明显,因此循证护理的效果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应用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郑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机理。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简单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4(46.7%)例、8(20.0%)例、5(12.5%)例、3(10.0%)例,有效率为90.0%,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2,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LVEDV、LVESV和LVEF分别为(78.3±12.3)次/min、(211±52)、(131±41)、(41.2±5.4)%,,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4、7.223、9.028、8.023,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在HR、LVEDD、LVESD、LVEDV、LVESV和LVEF方面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9、10.439、5.954、9.257、5.083、7.285,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良好,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达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临床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12月入院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与盐酸胺碘酮片同时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只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中,8例患者为显效,15例患者为有效,7例患者为无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中,12例患者为显效,15例患者为有效,3例患者为无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1例恶心,2例头晕,1例胸闷,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观察组中,1例头晕,1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采用参松养心胶囊与盐酸胺碘酮片联合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谢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探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oronary 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进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时对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两种方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通过对比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可以发现在轻度狭窄患者的CTA检查准确性要低于冠状动脉造影,且P<0.05,有明显差异;在中度、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中,两种检查方法结果相近,无明显差异,且P>0.05。结论320排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对中度以上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操作简单,无创,检查费用适中,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卉荣;梅勇;赵雄;王慧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分析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时,应用辅酶Q10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54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均先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以随机数字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无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辅酶Q10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血流动力的变化情况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和心功能均发生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指数(3.82±1.26)min×m/L、射血速度指数(50.43±17.43)×10-3s、心输出量(6.43±2.54)L/min、心搏指数(45.43±13.54)ml/m2与对照组患者的心脏指数(2.43±0.84)min×m/L、射血速度指数(44.32±13.65)×10-3s、心输出量(5.22±1.43)L/min、心搏指数(39.43±13.74)ml/m2相比显著较好;观察组患者的LVEF(62.43±30.43)%、LVESD(33.53±11.15)mm、LVEDD(55.32±13.43)mm与对照组患者的LVEF(57.33±15.34)%、LVESD(29.43±8.54)mm、LVEDD(49.32±13.54)mm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在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治疗中起着重要辅助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病况,加快患者的治疗进程。
作者:吴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骨伤科收治的118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每组59人。比较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几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经过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后,住院平均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比较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6.77%,比较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8.64%,研究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比较组;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6.61%,比较组总满意率为76.27%。研究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比较组,两组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可以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使骨折后发生并发症几率有效降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作者:林琼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中心门诊自2013年12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6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20mg/d治疗,观察组给予40mg/d治疗,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P<0.05);且观察组TC、TG、LDL-C三项血脂水平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向临床推广。
作者:韦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不同时期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进行回顾性研究,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比较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与2014年4月-2015年4月两个时间段共收集的3000例标本(粪便标本;胸腹水、血液及脑脊液标本;呼吸道标本;伤口分泌物、穿刺液、尿液等其他非呼吸道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感染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采集的样本微生物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中胸腔水、血液及脑脊液标本7.58%;粪便标本1.26%;呼吸道标本37.26%;伤口分泌物、穿刺液、尿液等其他非呼吸道标本34.63%。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采集的样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分别是9.37%;1.11%;30.84%;30.38%。粪便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呼吸道标本;伤口分泌物、穿刺液、尿液等其他非呼吸道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在两个时间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水、血液及脑脊液标本;呼吸道标本;伤口分泌物、穿刺液、尿液等其他非呼吸道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的差异为感染类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通过保证医护人员对临床标本采集、储存和运输的操作规范,保证了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真实性。
作者:姜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综合救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病患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间,将病患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患40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起效时间、症状改善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0%,经统计软件对比,证实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5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2.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低血压改善、心律失常消失、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可缩短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群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高血压病是是临床常见病,需终身治疗。严格遵医服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高血压治疗成功的关键。全程护理模式对患者实行全程、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彩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胺碘酮在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第三医院2013年至今住院的78名心律失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方式将患儿分成每组39名的研究组和比较组,比较组患儿服用心律平接受治疗,研究组患儿服用小剂量胺碘酮药物接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药物治疗总有效率和不适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和比较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7.40%和66.6%,研究组患儿药物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比较组患儿;研究组和比较组药物治疗不适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0.20%和17.90%,研究组患儿药物治疗后不适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比较组患儿,两组间对比显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在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明显,患儿出现的不适反应较少,因此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林鼎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下的右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在2015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右肺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形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形式,对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食欲、疼痛情况、认知度、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人数有9例,满意率为60%,观察组的满意人数有13例,满意率为86.7%,观察组的满意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右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章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