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香
目的:对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接诊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咳嗽、气喘、咳痰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OPD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本次共选取100例COPD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全程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回顾临床成效。结果本组选取病例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与治疗前PaO2、PaCO2、SpO2、pH值比较,治疗后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护理水平,消除临床症状,为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杨树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妇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间在我院妇科治疗的妇科老年患者40例,根据患者病情与性格特点、习惯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妇科老年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减退、多合并内科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按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特点和身体耐受麻醉能力、手术耐受程度等,开展围术期护理,确保术后无感染、低血压等并发症,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结论妇科老年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对患者病情的缓解、对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万清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心脏彩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作用,为今后的冠心病诊断提供可参考性建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54例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对108例人员均实施心脏彩超诊断,将ST-T改变阳性率与E/A<1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ST-T改变阳性率为77.78%,参照组ST-T改变阳性率为9.26%,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E/A<1检率为83.33%,参照组人员的E/A<1检出率为16.67%,实验组患者的E/A<1检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应用心脏彩超,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许颖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华法林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情况,增加华法林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本文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60-91岁,平均71.4岁,>75岁11例,华法林疗程3个月-5年。给予华法林2.5mg/日(1片),每晚6时口服,开始3-4天查INR一次,7-8天INR未达标者,华法林增加到3.75mg/日(1片半)。结果华法林维持用量0.125-5mg/日。达到INR目标值的时间6-15天。49例(96.1%)INR达到目标值。4例(7.8%)病人在用华法林的过程中3-6个月时出现不明原因的INR数值的波动,波动范围1.4-4.3,有36%的病人在2个月后不能按时来医院复查INR。3例轻微出血,1例停药,死亡2例。华法林用于预防心房颤动脑梗塞比例为2.0%。结论在充分的沟通后,定期复查INR,华法林能在基层医院的老年病人中安全应用。
作者:沈一同;吴国海;周利;单建芳;杨为亚;季文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高血压患者100例,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经相应针对性护理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行为均发生明显性变化,观察组患者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仕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脑血流图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硬化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时将40例体检健康无脑血流图异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者脑血流图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陡直波多于观察组,转折波小于观察组;观察组圆顶以及平顶波在所占比例是对照组患者的5倍以上;对照组患者重搏波以存在和明显为主,而观察组患者中以隐见以及消失为主;观察组患者上升时间长于对照组,波幅低于对照组,峰谷深度较低,但其血管阻力则明显比对照组高,血流流入及流出容积速度则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流图在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硬化的过程中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云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与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硫酸镁在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将患者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降低患者的血液粘度,为胎儿的生长发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张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分析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及降压幅度。结果患者治疗显效32例,有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同时,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明显降低,并且降压幅度较大。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增大降压幅度,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药物。
作者:冯珊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室上性早搏数、室性早搏数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短阵室上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期间无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心律失常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侯春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本文就经卡维地洛治疗小儿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患儿7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35例,对照组采用洋地黄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对两组患儿的心内膜弹力纤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卡维地洛应用于小儿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儿的病情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陈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共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研究组加用强化护理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实验)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临床中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强化护理治疗,心功能恢复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新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加强基层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对控制控制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所基层医院的3个科室作为研究对象,将2008年到2009年着3个科室手术,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记为对照组;2013年到2014年对这3所基层医院的供应室的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并调查者一年中这3个科室手术,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将这一年记为观察组,调查对比两组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经过质量管理控制后的这3所医院)的感染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未经管理控制的这3所医院)明显要降低(P<0.05)。结论加强供应室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可以提高医院的治疗效果,提高医疗水平。
作者:林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的内科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和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溶栓治疗后注射肝素钠,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结果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内科治疗,48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内科治疗无效中转心脏搭桥手术。随访12个月,48例经内科治愈的患者,心肌梗塞复发的有3例。结论血管内科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具有显著疗效,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生活质量越佳。
作者:王祖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小剂量米力农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4年5院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按照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抗心衰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以短期微量泵恒速泵入米力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顽固性心衰患者使用小剂量米力农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要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衰患者接受小剂量米力农治疗后,其心功能的恢复情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减少了常规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姚秀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乳腺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维超声进行诊断,而观察组患者使用超声造影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为87.5%,误诊率是7.5%,漏诊率是5%;对照组患者诊断率为85%,误诊率是12.5%,漏诊率是2.5%,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乳腺癌诊断技术快速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检出率,保证乳腺癌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具备很高的诊断价值。如果有必要的话,医护人员还可以联用多种诊断方法,以保证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和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对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OCM)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接诊的20例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例,女8例,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进行PTSMA术前以及术后两周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宽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间隔厚度、心肌酶谱变化、心率失常等指标。结果观察得知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宽度、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都优于手术前,其中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低于术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反应,部分患者可在几日内自行恢复,部分患者采用药物辅助后也可迅速恢复正常。结论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可以有效的防止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并发症产生,对于缓解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临床成效,值得加以推广运用。
作者:刘纯丽;王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在孕期及产前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分析患者的孕期保健与产前防治。结果46例患者中进行孕期保健的患者21例,6例患者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心力衰竭,发生率是28.6%,且19例患者分娩的胎儿正常,占90.5%,25例未进行孕期保健的患者中,18例患者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发生率72%,10例胎儿正常,占40%;8例早产,占32%;7例死胎,占28%。结论孕期保健能够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避免早产与死胎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我国人口质量,符合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工作的目标要求。
作者:张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制度在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三年来在我社区接受社区管理的1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社区管理中采用规范化管理制度进行干预,经社区管理满一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依从率、血压控制率以及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结果经社区管理满一年后,治疗组患者的药物依从率高达97.8%,显著高于对照组药物依从率为80.0%(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高达92.2%,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为64.4%(P<0.05);治疗组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疾病患者在社区管理中采用规范化管理制度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率、血压控制率以及对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秀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冠心病心衰的再入院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16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调查患者治疗后1年内再次入院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年龄、性别、心功能、合并症等因素对再入院情况的影响。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伴发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治疗后1年内再入院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2)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后壁厚度增加、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伴发焦虑和抑郁情绪是治疗后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心功能、合并症等因素与冠心病心衰患者再入院的发生有关。
作者:龙丹;王林;赵园园;花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